啤酒游戏实验报告_第1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_第2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_第3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_第4页
啤酒游戏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啤酒游戏实验报告班级:2011级物流管理 2 班组别: 第 5 组成员:日期: 2014年 5 月 29日啤酒游戏实验报告一、游戏简介该游戏是生产与分销单一品牌啤酒的产销模拟系统。参加游戏的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 角色: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和制造商。在游戏中他们主要对自己的库存进行管理,即 每周做出订购多少啤酒的决策,库存决策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费用最小化) 。二、游戏目的此游戏考察了供应链成员在信息不共享、交货期不确定的情况下所做出的理性决策对 供应链系统行为造成的影响。在该游戏中,由于消费者需求的小幅变动,而通过整个系统 的加乘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即首先是大量缺货,整个系统订单都不

2、断增加,库存逐渐 枯竭,欠货也不断增加,随后好不容易达到订货单大批交货,但新收到订货数量却开始骤 降。通过该游戏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1、时间滞延、信息不足对产销系统的影响。2、信息沟通、人际沟通的必要性。3、扩大思考的范围,了解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认识到将成员关系由竞争变为合作 的必要性。4、分析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三、各个角色的报告1、制造商:曹园 成兰兰 制造商作为供应链的一员,承担着产品生产任务,但由于时间滞延和信息的不足,很 难准确的把握市场变动。先是库存减少,然后欠货,产量提高后好不容易达到订单量将欠 货补齐, 订单又开始减少造成库存大量增加。 由于整个系统的加乘

3、作用使总成本大幅增加。因为在供应链上的各级成员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分销商的需求信息进行供应决策 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到达最源头的制 造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 异系数比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变异效应的 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其下游需求更高的库存水平, 以应付零售商订货的不确定性, 从而人为地增大了供应链中的上游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风险,甚至 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表 1 制造商情况总表制造商情况总表分销商 订货量E期初 库存 量E本

4、期 发货 量B本期 欠货 量C累计 欠货 量D制造 产出 量F期末 库存 量G下期需 求预测 量H本期计 划生产 量I本期总 费用 J04440044444144400444442444004444434440044444444400444104544400444124610440010104610710101000121261112810121000688128910882211119101510611111112121041411012700101590151201500041970191301900001950191421900001940191521920001730171621720

5、001530151761520001334131841360007447194740047467204740047487218740069410922898008961092312980010861082468124410108818254101000101084102621040081480142701420014167016280160000165016290160000164016演练成绩:第五组 制造商:曹园、成兰兰总费用额: 337 元图1 制造商的需求变化折线图图 2 制造商发货量折线图实训结果及分析图 3 制造商的需求预测折线图 图4 制造商的期末库存变化折线图 分析: 在每一次

6、游戏中,都会在开始阶段产生库存不足,各环节都出现缺货的现象,为弥补 损失满足需求,各商家都扩大了订货。随着定单向供应链上游移动,订货的数量不断加大, 在每一环节都尽力消除缺货成本的同时,库存成本却快速增加,最上层的制造商最大的库 存量已经远远超过实际的市场需求数量。上述情况的发生在传统供应链管理当中普遍存在,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啤酒市场的实 际需求量变动并不大 (仅在第三周增长了四箱) ,但我们整个供应链中库存和延期交货的水 平却波动很大。在供应链的上游,供货商为满足下一级的需求,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库存水 平,导致成本增加,使得链上所有商家蒙受了损失。2、分销商:蔡秋香 陈旭纯 在啤酒游戏中,我们

7、扮演分销商角色,由于信息的封闭,我们所接触的信息只是每周 下游批发商的订货量,并以此为依据再根据自己的预测向上游制造商下订单。缺货成本是 库存成本的 2倍,我们的下游批发商订货量并不特别大的变动,在第 10至13周以及第 26 至 29 周,我们的订货量都是 0 ,一是本身库存较多,二是下游批发商下的订货量少。由于 我们的保守战略,订货量从总体上来说并无特别大的变动,实验完成的比较早,我们分销 商在第 6、7、18、20、22 周出现了缺货的现象,实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游戏结束 后,与本条供应链的其他厂商交流后发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物流系统各环节相互分割, 只能从自身利益着眼,保证自身

8、的成本最小化,因此会出现订单数量特别大或者数量骤减 的现象,这样剧烈的动荡,势必使整个系统处于不良的运作状态。整个供应链核心在于供 应链厂商之间必须高度协作, 才能整体上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收益。 ?各个厂商如果仅仅为自 身利益进行决策, 不重视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整体价值, 则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低下, 各厂商利益受损。 ?游戏中,整个供应链是由四部分构成的,即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由于 信息不对称,各个节点的库存和需求信息无法得到共享,每个部门只能按照订单变化的情 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订货量或生产量。由于商品配送需要延迟两周的时间,随着市场的变化 和订单向供应链上游移动, 订货的数量不断

9、加大, 在每一环节都尽力消除缺货成本的同时, 库存成本却快速增加。在供应链的上游,供货商为满足下一级的需求,不得不保持较高的 库存水平,导致成本增加,使得链上所有商家蒙受了损失。 ?由于订货要两周才能送达,信息不对称导致各个厂商缺乏准确的需求分析,因此订货 水平非常不平稳。 批发商及制造商无法接触到消费者, 因此无法预测到下游客户的需求量。 供应链上的信息流是从最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即生产商传递的,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 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导致库存总量 和缺货总量的增多,从而导致了需求信息变异不断增大。以下是分销商经营过程中需求变 化的图表反映。表

10、2 分销商情况总表分销商情况总表周 次 T本 期 需 求 量 A期初库存量E本期发 货量 B本期欠 货量 C累计欠 货量 D本 期 收 货 量 F制造商本 期欠货量 G制造商 累计欠 货量 H期末库存量I下 期 需 求 预 测本 期 订 货 量 K本 期 总 费 用 L量J0004000004444144400400444424440040044443444004004444444400400444454440040041010461044664004101016710446121000101010348410100610001010102294101000100010461010410400

11、8221440141121420011-5-3232023122232007-7-102820281362860000-101440141441440000-101042101541040000-106426164640020-104464174440020-102442184222260-1064410194660040-104444206442240-104688214440240-104688226442480-1086121623688-2280-108661224486-2084-61064102561060012-6-121662162641640010-6/p>

12、224004-2-20224022284224002-2-222040202942040000-22164016演练成绩:第 5组分销商:陈旭纯 蔡秋香 总费用额: 371元图 5 批发商订货量图6 分销商期初库存量变化折线图下期需求预测量08641箱/量测预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时间/周图7 分销商的下期需求预测 实验结果与分析: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企业间只通过订单来交流,致使我们出现缺货和库存积压造成相 应费用增多。3、批发商:鲍川 江帆 在此次啤酒游戏实验中,由鲍川和江帆担任第五小组的批发商角色,最终,我们也不 辱使命完成了自身的任务。

13、我们不仅享受到了游戏带给我们的快乐,而且在游戏中学到了 许多知识,受益匪浅。在整个供应链的结构中,批发商处于中游的位置。需要根据零售商的订单给零售商发 货,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库存以及预测的下期需求量向分销商下订单。在实验结束以后, 我们也对游戏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批发商的游戏规则是:根据零售商的订单与自己的库存,向零售商发货。根据历史资料进行下一作业周期的需求预测;计算出采购数量,向上游传递订单,也即向批发商下达订单;接受分销商的供货,并计算期末库存数量与缺货数量,以便计算总库存成本;重复作业,一直进行到 29周,结束游戏。需求量与订货量对比分析:图 8 批发商的各期需求量与订货量的对比 由需

14、求量与订货量对比分析图可知:在实验前四周,订货量与需求量基本持平,不 会产生太多的库存。整个库存量一直维持在起初水平,也即期末库存量保持在 4 箱。但是 第四周,由于需求量的突然增加,导致了供给小于需求,无法满足销售商的订货需求,进 而产生了缺货现象。可以预见,在整个供应链中,也都会出现缺货现象。此种现象的产生, 原因在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市场的需求变化不规律,以及对于需求量的预测不准确。由 于供应链中的下游销售商需求量的细微变化,而导致的批发商乃至分销商、制造商的需求 量更大程度的变化,也即我们所说的牛鞭效应。(2)成本曲线分析:图 9 批发商的本期费用变化折线图分析可知:(1)一开始也即前

15、四周, 由于低库存的存在以及订货量的较为准确的预测使得没有形 成缺货成本,所以总库存成本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2)第四周,来自零售商的订货量突然增加,使得库存无法满足零售商的订货需求, 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缺货成本;这也是总库存成本骤然上升的原因所在。(3)由于缺货的累计以及缺货成本的不断增加, 总库存成本也在第 12 周达到了峰值。 之后由于加大的订货从分销商处不断弥补,总库存成本也开始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4)在第 18 周的时候,总库存成本又开始逐渐增大并于第 26 周再次达到顶峰。这 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对于需求预测的失败。由于预测的需求量会逐渐减少,向批发商的订 货数量也开始减少。但是实际

16、需求量的增大,导致了供应不足以满足零售商的需求,缺货 成本出现导致了总库存成本的不断增加。(5)第 26 周以后,零售商的订货数量开始减少,库存足以满足零售商的需求,缺货 成本消失,总库存成本也开始逐渐回落。零售商:陈宇 郭文凯 在啤酒游戏中,每个人有四种角色可以扮演。从产配销的上游到下游体系,依次为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每个角色的起始库存都是 4 个单位。零售商向批发 商、批发商向经销商、经销商向生产商订购货物,都是 2 周送达,游戏目的很简单,就是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我们这一组扮演的是零售商的角色,我们 小组决定尽量减少库存及订货次数以降低成本。而且我们

17、在游戏开始前就做好了明确的分 工,这样就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反应市场及做好采购。以下是我们这一小组做的销售报表:表 3 零售商销售情况表周次本期 需求 量期初 库存 量本期 销售 量延期 交货 量本期 到货 量批发 商延 期交 货量批发 商累 计欠 货量期末 库存 量下期 需求 预测 量本期 订货 量本期 总费 用0044414440400444424440400444434440400444441044040006605600040046646544042247447444042445448544040445549744040445541064404154664117440101010761

18、01261060600106410137107060097491459504008648154840222654616565060075471767604005555184540400555519655041145542044404124544216440235255222422060365562356504145555243530415644625565041654452655508028448275850600954928696040075472947404007547演练成绩:第 5组 制造商:陈宇、郭文凯总费用额: 163元分析:上面数据中可以看出有缺货情况,由此我们发现我们的经营存在

19、以下问题:a. 缺货会在零售商到生产商之间发生连锁反应。b.存货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现象。 由于缺货和存货的过多,致使成本增加,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哪?我们 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1)外部因素 市场需求是供给的原因,所以市场是生产销售的指挥棒。我们可以从市场需求上看出,正 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使零售商的行为随之变化,因为零售商与市场的距离最小,影响最 是直接,其后这种影响被传递给批发商,再传递给经销商,最后作用于生产商。正是这种 传递使最前端的零售商的对市场反应得行为出现了连锁的效应。(2)内部因素 生产商的生产能力限制了供货能力,同时货物在供应链上传递规则也是很重要的

20、影响 因素。传递的时间直接影响了供给对于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的迟滞到来了供应链内 部调整不能及时进行。连锁反应难以避免。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场是变化的根源,内部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物流传递时 间是系统(以零售商 - 批发商 -经销商 - 生产商为一个供应系统)适应变化的影响因素,信息 和货物在系统内传递的迟滞到来了成本的上升。零售商是市场变化的直接承受者,他的调 整会在系统内传递,由于传递的迟滞影响,这种信号在中间环节传递中被放大,所以才有 了缺货和存货过多的链条反应和不断的扩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零售商 是市场反应的传递端,所以应做好市场的充分调查,确保传递的信息正确。

21、同时,由于供 应系统内存在供应迟滞和系统信息传递的放大效应,应在系统内做好沟通协调,确保供应 效率的提高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保证市场信息的正确传递。5. 牛鞭效应图图 10 牛鞭效应图需求量图 11 牛鞭效应图库存量图 12 牛鞭效应图费用四、总结1、关于牛鞭效应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 “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信息流从最 终客户向原始供应商传递时候,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渐放 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 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 应商的生产、供应

22、、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2、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1)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需求不确定性的客观性,需求的不确定性、制造的不确定性和供应的不确定。供应的 不确定性主要是以提前期的不确定性来体现的。提前期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密切相关,制 造的不确定导致供应的不确定,另外地理位置、运送方式等也会影响提前期。(2) 订货批量的影响 在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会向其上游订货,一般情况下,销售商并不会来一个订单就 向上级供应商订货一次,而是在考虑库存和运输费用的基础上,在一个周期或者汇总到一 定数量后再向供应商订货;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销售商往往会 按照最佳经济规模加量订货。同时频繁的订货也会增加供应商的工作量和成本,供应商也 往往要求销售商在一定数量或一定周期订货,此时销售商为了尽早得到货物或全额得到货 物,或者为备不时之需,往往会人为提高订货量。价格波动的影响 许多零售商和推销人员预先采购的订货量大于实际的需求量,由于一些促销手段,或 者经济环境突变造成的,如价格折扣、数量折扣、赠票、与竞争对手的恶性竞争和供不应 求、通货膨胀、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这种因素使因为如果库存成本小于由于价格折扣 所获得的利益,销售人员当然愿意预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