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_第1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_第2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_第3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_第4页
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鲁教版制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我的叔叔于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巧妙的构思,无穷的魅力 2能力目标:进入情境,完成对人物的再评价缩写小说,强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1充分熟悉文本,在教师点拨下迅速梳理故事情节,完成整体感知。拟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则予以启发。2品味本文巧妙的构思 ,从悬念的设置,插叙的使用,对比的手法,明线和暗线的交叉感受作者的匠心,拟用谈话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分钟2自读文本,思考以下问题10分钟(1)于勒是怎样一个人?任选一个角度介绍于勒。a以菲利普的口吻:唉,我的这一

2、个弟弟 b以船长的口吻:这个法国老流氓 c以于勒自己的口吻:唉,我这一辈子 3深入文本,研究讨论:20分钟(1)于勒的一生大起大落,少年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潦倒,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有何变化?(2)作品的暗线和明线分别是什么,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3)指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忆于勒属于哪种叙述方式,对情节的开展有什么作用?(4)作品扣人心弦,悬念迭起,作者设置了哪些悬念引人入胜的?(5)作品巧用对比手法,试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谓,态度,情感变化等方面予以分析。4拓展与探究:10分钟(1)有人说,于勒的第二封信是一个美丽的谎言,试谈谈你的看法。 (2)关于于勒的评价a难以原谅的败

3、家子b可怜的被遗弃的人,请结合文本予以辩论。 5小结和质疑:4分钟(1)请同学们说说本堂课掌握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获得了哪些收获。 (2)还存在哪些疑难问题? 6布置作业:把小说缩写到300字左右。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鲜明的人物,多样的手法;准确的语言,深刻的主题 。 2能力目标:迁移导用(学习并运用多样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创新(依据文本重新评估人物及主题)。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永葆赤子之心对弱者的爱和同情。 二教学设想:1精读20-47段,在学生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教师点拨引导,理解作者用多样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品味作品的语言,探究蕴藉的主题。谈话法和启发式并用。

4、2致用提高:寻找触发点,模仿作品进行片段描写。拟用讲练法。 3拓展深入:重新评价人物形象,进而丰富对主题的认识。拟用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莫泊桑师从福楼拜,在运用语言的准确和精练上,福楼拜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行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的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老是满足于差不多,用类似的语句敷衍了事。”这就是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一语说”的来源。今天我们要向大师学习如何运用准确的语言,多样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表现深刻的主题的。 -2浏览20-47段,思考:8分钟(1)于勒的出

5、现如果用兄弟俩突然撞见的形式,好不好?(2)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船上巧遇,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菲利普夫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请在文中予以标示。比比看谁找的好而且能读得声情并茂。(此为感读阶段。充分感受文本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基础。忽视或缺失这一阶段将导致以下教学的“集体失语”。(1)让学生明确于勒的出现如果不用兄弟俩突然撞见的形式目的是让菲利普夫妇有充分表演的空间,(2)则要求学生将菲利普夫妇淋漓尽致的表演一一寻找出来,体会多样的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同时为下阶段教学“准确的语言”作准备。这样,较有效的完成了感读的任务,务必使学生形成丰富敏锐深刻的感受)3精读20-47段,讨论

6、:15分钟(1)莫泊桑师从福楼拜,这位大师指导他从观察入手,锤炼语言。所以莫泊桑的创作无论描写什么都“寻找那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试从下面的语言中,品味它们是如何透露人物的内心隐秘的。a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哆嗦”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很快”有什么言外之意?)(既然眼见为实了,为什么还要去打听?)b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结合上文,称谓的变化意味着什么?)(“挨近”这

7、个动词能用“发现”代替吗?)(2)言为心声,人物的神情举止同样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曝光,揣摩下面句子及划线处,领悟言外之意。 a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b菲利普发现亲弟弟后脸色眼神有何变化?说说他心理发展的过程。(3)小说中有些话,看似平常,要读出真实情感并不容易。仔细揣摩下面的话,想一想所表达的情感,体味其在文中的作用,然后诵读。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4)教师小结:以上三题从语言入

8、手,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使我们洞悉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再读文本,各举一例体会。(5)结合文本,谈谈菲利普夫妇性格上的共性和个性。(6)联系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和小说中“人们”“小公务员”“船长”的言行,探究作品主题。 (理解是阅读的深化阶段,是阅读有无成效或成效大小的关键。抓住关键语词解读是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如果没有抓住,那教学就浮泛了,架空了,对学生学习语言是一个时不再来的损失。所以设计中以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体会品味,由字词而句章直至作家的语言风格。抓词语教学不能面面俱到,搞烦琐哲学,必须有所选择,精选文中“例子”精要讲解,令学生举一反三。教师举“例”后,再让学生举“例”

9、揣摩,务使学生通过例子的学习“知书达理”,形成语文能力。如此设计也有利于接受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成由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转变。) 4拓展与探究:10分钟(1)有人说菲利普夫妇虚荣自私见利忘义冷酷无情,也有人说菲利普夫妇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你担任他们的律师,你如何为他们辩护?(2)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决定了主题的多样性,除了金钱说之外,你还有其他观点吗?要求立论鲜明,论据充足。(3)阅读反思与批判势利是人类普遍的恶习,是商品社会必然衍生的生活现象,它是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所以,金钱至上亲情泯灭的“菲利普夫妇”永远不会绝迹,探究菲利普们成为冷血动物的根源

10、,谈谈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以上是教学的品读阶段,力求贯彻新课标要求:提倡多角度和有创意的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问题设计有从形式到内容的“披文入情”,有由浅入深的纵向思维,有揣摩触发的富有创造性的求异思维。设计的依据是作品的文本意义是作者和读者共同认识的结果,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可以超越作家的初衷,获得再创造和再发展。对文本不可强“解”,求统一的“解”,给阅读以充分的自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5致用提高:根据下列情境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片断描写,各选一题完成10分钟 (1)如果在“特快号”上,菲利普带女儿女婿吃

11、牡蛎时与于勒劈面相遇 (2)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巧遇腰缠万贯的于勒(在阅读中得其义理后,阅读过程并未完结,而要进入最后阶段习读阶段。习读是阅读为学的终结阶段,是以“笃行”来加深理解和实践阅读学习的所得。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统一。本题设计要求学生努力运用本课所学“准确的语言,多样的手法”根据情境再造人物形象。)6.“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享受探究的乐趣。 (此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让学生学习后有自己的心得,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争辩的精神。)板书设计:我的叔叔与勒莫泊桑 共性:贪婪 冷酷 虚荣金钱说说鲜明的人物深刻的主题同情

12、说 (语言举止心理)个性:菲利普软弱 无主见生活辛酸说克拉利丝 精明 果断 泼辣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鄂教版亿库教育网第9课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教学目的: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学重点: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人生观。 第1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向:1、课前评测: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最主要的是什

13、么?人物、情节、环境 。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情节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1、导语:金钱能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在现在、在我们周围,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由这两段可看出,

14、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生答:纯粹的金钱关系。金钱能使水火难容、势不两立的人亲密起来,同样,也能使亲密无间的人如同陌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2、揭示目标: 积累字词抓住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认识社会现象 培养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二、自学: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jij zhn sh qio ch ml lnl un p zh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诧异 牡蛎 褴褛 衣冠 手帕 哲尔塞岛2、积累下列词语:糟蹋褴褛拮据衣冠整齐郑重其事与日俱增迟疑不

15、决十拿九稳莫名其妙为期不远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当过兵,做过小公务员,目睹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所以他有深厚的创作基础。他写过几部有名的长篇小说,但成就大的还是短篇小说,特别善于写揭露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其中的一篇。背景资料: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部、游记部和其他一些作品。3、感知内容: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按顺序排列好贫:坏蛋、

16、流氓、无赖、分文不值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当他有钱时家人的心情如何?盼 当他无钱时家人的行为如何?避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首段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及“我”的家境。第二段用哪几件虽显琐细却很具代表性的小事,把家境的“拮据”具体化的? 样样都要节省(无一例外) 总 请吃不敢答应

17、(以免回请)拮买货减价底货(拮据至极) 分 穷 段 长袍自己做的(无可奈何)据 花边计较半天(爱慕虚荣)2、三、四自然段,通过父亲“只要一看见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行动和语言两方面简练、生动的描绘,竭力渲染了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永不变更”意味着父亲那句话已说过无数次了,极写盼望之情的强烈。 小结:第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写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3、菲利普一家如此盼望于勒归来,那么,于勒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要这样焦急的盼望他归来?小说在此设下悬念。请大家速读第二部分(419),分析思考:在菲利普夫妇心目中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于勒 行为不当叔叔 这之前坏蛋流氓无赖 (从

18、前)分文不值 打发他到美洲去 “吃得一干二净” 还大大占用父亲对比 弟弟做上了买卖很大的买卖 那时候能够赔偿损失 盼他回国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1)引起菲利普夫妇“恐怖”的最根本原因是:“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2)于勒成为全家唯一的希望,是因为:于勒来信表示“希望能够赔偿损失”,从而“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4、同样是“于勒”,为何菲利普夫妇对他的评价先后不相同,亲疏前后不一致?判断的标准是什么?金钱。5、简析十三至十九段。(1)1315,照应第一部分,再次竭力渲染,铺排盼望之情,也为后文于勒再为“恐怖”作好

19、铺垫。(3)16段中的“上千种计划”,富有讽刺意味,毫无着落的财产,竟然列入了他们的开支计划,十分可笑,也显得可怜、可鄙。(3)17、18段笔触幽默有趣:姐姐们28、26岁了还“老找不着”对象,从一个新的角度是“拮据”;公务员看中二姐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含蓄的指出,他是看到即将到来的财产才上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4)19段,顺着二姐结婚的情节,自然的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的情节。小结:第二部分是故事的发展,写菲利普夫妇夸赞于勒。作者用对比手法,概括介绍了于勒去美洲前后不同的情况和菲利普夫妇对他由“恐怖”转为“希望”的心理变化。四、质疑:

20、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五、自测:六、自结:学习本课时你有什么收获?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一、导向:1、导语: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时内容二、自学:1、齐读20段,并用波浪线画出有关景色描写的语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提问:此句烘托出菲利普夫妇怎样的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欢乐的心情。景色静谧,色泽美丽。2、2124段,插写菲利普故作高雅,主动邀请女儿、女婿吃牡蛎的情节。这看来好象与情节主线无关,但不知不觉中却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因为正是父亲请吃牡蛎,才有

21、可能进一步认清、认出水手。母亲的话说得冠冕堂皇:既爱惜自己,有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但实际是什么?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1、指定五位学生分角色朗读2547段;角色:叙述者(我);父亲;母亲;船长;于勒。其他同学圈出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情等的语句,仔细揣摩体会。 这几段的情节可概括为这样一个过程:猜疑肯定恐怖愤怒躲避 关于菲利普:“突然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心理骤然紧张,想躲开穷水手的眼睛,怕于勒认出来;瞪着眼“看女儿、女婿”怕他们发现这个秘密;“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

22、眼也跟寻常不一样”多年的美梦破灭了,心中充满了恐惧,怕穷弟弟又成为他的负担,而这一切给他的打击确是太突然、太沉重了。“他低声”对妻子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虽“像”但仅仅是猜疑,还没有确定“是”于勒,但菲利普夫妇已经被吓得失魂落魄了。动作、语言的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使我们看到菲利普是个虚伪、势利、自私、冷酷、只认金钱不认人的势利者。 关于菲利普之妻克拉丽丝:和菲利普一样,美梦刚破灭时,她内心惊恐,神态异常,语无伦次。当她亲眼看到那个卖牡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于勒成为穷水手,不外乎挥霍无度或竞争失败,既出乎人们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他从小“行为不正,糟蹋钱”,沾染了资

23、产阶级的恶习,很容易挥霍浪费、入不敷出;而竞争失败,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得意,老年时沦落。 关于“我”与菲利普夫妇认出于勒后的“恐怖”、“愤怒”相比,“我”的同情,体现出青年人的善良、纯真。这是故事的高潮,写菲利普夫妇看见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第四部分是故事的结局,菲利普夫妇躲避于勒。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3、归纳主题小说主题: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触目惊心的

24、惨象,艺术的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四、质疑: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谁是小说的主人公?对于小说主人公的判断,关键是看谁是揭示主题的人物。本文要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腐败现象,而文中最能揭示这一主题的是菲利普夫妇,而“我”是见证人;于勒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只有两处,虽然简略,却极妙衬托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五、自测:亿库教育网亿库教育网1、如果有一天,于勒的命运又再次改变了。请你通过自己的想象,写一片段 “于勒叔叔又来信了。”六、自结: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略七、

25、教后记:亿库教育网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故乡导学案1 鲁教版五四制故乡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3.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学习重点】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2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 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学习难点】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2、朗读法、预习法。 【导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走进鲁迅。一、预习检测阴晦( )瓦楞( )胯( )下獾( )秕( )谷鹁鸪( )(

26、)髀( )嗤( )笑絮絮( )瑟( )索蜷( )缩寒噤( ) 折( )本 惘( )然恣睢( )( )潺潺( )黛( )色 愕( )然五行(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 得较详细?4、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 作一评价。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 对照?通过对突出了什么?2 作者有改变现实“故乡”的愿望,于是就有了一个“理想”故乡。 在“我”看来,这个理想到底能否实现呢?3 怎样认识故乡中的 “我”我的发

27、现: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三要素、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一、给画线字注音。隐晦()惘然()颧骨()嗤笑()鄙夷()恣脽()二、 理解填空。1.故乡选自,体裁是,作者是,原名,文章以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2.小说主要采用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典型;“我”是一个_的形象。 (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闰土: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 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

28、民的典型。 “我”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4.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整体阅读5“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8.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

29、物什么样的性格。(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性格:(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性格:六、布置作业:1、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4课 公输教案 鲁教版24、公输教材分析: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 述了墨了制If=楚围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了同公输盘、楚王作斗

30、争的经过。墨了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 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了 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人物语言,学习人物的论述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 平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予劝阻楚攻宋的二个步骤。3、背诵白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

31、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老师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与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 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白己雄辩的U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 请看他非凡的表现。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生字:械(xie)轩(xuan)舆(yu)犀兕(xisi)鼋(yuan)罨(tuo)鲋(fu)梓(ZI)褊楠(pia nan)多音字:请说之(shuo) 长木(zhang) 金输盘(bon) 见我于王(xia n)禽滑厘(gu)通假字:公

32、输盘不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罔有余(通“御”,抵挡)公输盘诎(通“屈”,理屑)。1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示例:(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I日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日;“夫子何命焉为?”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日;“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日:“吾义固不杀人。”“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 掩饰不住的

33、傲慢的语气。(5)了墨了日:“然胡不已乎?”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日:“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 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7)王日:“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l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公输盘存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 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译读课文,硫通文

34、句,熟悉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 解惑。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请献I金(请允许我,表敬词)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 -词多义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2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了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了墨了闻之(代词,指

35、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3)翻译下列句子夫了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四、质疑问难:1、墨予止楚攻宋战略三步走。 提问:墨于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教师总结:子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 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 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2、欣赏品味墨了的劝说艺术。 提问:墨了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五、拓展延伸:1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

36、联系实际,谈谈你的 看法。2模拟对话: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激情发挥,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 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荻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 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予的人格魅力。六、课堂总结:学生总结收获;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3、预习下一课:25、孟子二章。八、板书设计:墨子见公输盘一墨子见楚王一 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37、劝阻分j步: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说理巧妙: (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 (2)逻辑性强3 (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九、课后反思:第五篇:【金识源】七年级语文下册 13 中国石拱桥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 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2、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4、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5、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

38、准确、周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文体特点,引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2了解祖国灿烂的桥梁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说明。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教师讲述茅以升的故事。2. 导入本课的学习。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生识读加点字的读音。 2师生评价,全体学生齐读生字。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抓住特征。 语言准确。三合作探讨 探讨说明事物“抓住特征”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组内讨论:中国石拱

39、桥的总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简评2提问: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主要举了几个例子?学生回答,教师简评。3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桥的图片,让学生从中选出赵州桥。提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幅?读出文中对应的内容来。教师简评:这幅图符合赵州桥的四个特点,反过来说,作者的说明抓住了赵州桥的特点,让我们了解认识了赵州桥,所以我们能从众多的桥梁之中,一眼把它认出来。 4教师出示另一组图片,让学生从中选出卢沟桥。提问:这一幅的特点是什么?符合卢沟桥的特点吗?那么卢沟桥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教师点评。5总结: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抓住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我们写作说明

40、文时也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探讨本文“语言的准确性”1教师画一副图,然后请一位同学说明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重新画图,拟人手法的运用,是形象性的语言。 2引导学生找出其它类似的形象化的语言。 ,学生回答,教师简评: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拟人和比喻,这是一种增强语言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也就是说在说明事物的时候,为了准确的说明,我们可以采用这种表现方法。 3提出问题:赵州桥一个大拱的跨度是多少米?是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4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其它数字什么的句子,学生探讨回答后,教师总结 。 5提出问题:文中有“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中“大

41、约”“可能”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引导学生探讨,让学生找出文中类似的句子。教师点拨:在没有确切材料记载的情况下,语言讲究分寸,留有余地。用“模糊语言”看上去似乎是不准确,但是实际上是准确的,这种说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总结:本文的语言准确,具体的说表现在:第一,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准确;第二,用数字说明,科学具体;第三,讲话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反馈补偿:学生提出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四总结1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体会。2教师简评:本节课,我们不但学到了说明文的知识,而且还了解了我国石拱桥辉煌成就,以及今天也取得的巨大成绩。我们相信,有包括同学们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努

42、力,必将开创我国桥梁事业的光辉未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附: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形式优美 巧妙绝伦 惟妙惟肖 抓住特征 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形象性 两肩 虹语言准确 列数字讲究分寸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训练

43、,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44、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2、用钢笔描红。3、写出近义词。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4、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

45、,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1、学生练习。2、读词语。二、学习第一段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5、让学生回忆

46、课文,尝试背诵。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二)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4、分角色朗读课文。5、了解诗句的意思。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四字词语感受大象的勇猛、温和、聪明而有灵气。2

47、、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与文化,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学着写一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段落。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感受人象之间的和谐融洽。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识泰象1、显示大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板书象,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看到它,你想到哪些词语来形容?(庞然大物,巨大无比,力大无穷等)2、板书与象共舞,谁与象共舞?一看到这四个字时,你有什么感觉?可是,真的就有这样的事情,它就发生在我国南面的泰国。3、简介泰国。问:你对泰国了解多少?师补充:泰国是一个风光美丽、文化独特的国家。它素有“万象之国”的美称!腿粗如

48、柱,身似城墙的庞然大象,在泰国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末,都要在产象最多的素辇市举行盛大的象节。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二、词语引路,初步感知1、以课件展示如下词语:(1)朗读这些词语。(2)读了这些词语你们发现了什么?(3)咱们给这些词语归归类?大象勇猛的词语:冲锋陷阵、攻城守垒、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大象神态的词语:熟视无睹、 不慌不忙、悠闲沉着、 晶莹温和;大象动作的词语:小心翼翼、悠然而去、屈膝点头、彬彬有礼、翩翩起舞、舞之蹈之、摇头晃脑、踮脚抬腿;词语朗读指导。第一组:读出大象的勇猛来。指读,齐读。第二组:这样的大象你还害怕吗?读出大象的种

49、种神态,仿佛大象就在眼前。第三组:读到这些词语,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词语里面隐含着一幅幅画面,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你就会读出词语含着的意思与感情,现在我们试试,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现在叫你用几个词语来形容大象,你脑中积累的词语是否比刚才更多了。2、读了这些词语,大家又读了五遍书,说说你对泰国的大象留下什么印象?3、老师有个问题: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这也是导读中的问题。板书:人 象 (和谐,亲密)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吗?你有什么理由来证明?三、整体研读,感受和谐1、默读课文,在每段中找到能说明人象和谐亲密关系的句子,画上波浪线。等下把理由说给同学和老师听。2、交流

50、句子。预设:大象对人群已经熟视无睹。板书:熟视无睹点拨:(熟视无睹)什么意思?熟视无睹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熟视无睹。(不再害怕,戒备,而是对人产生了信任的感情)象是泰国的国宝。点拨:泰国人对大象存有亲切的感情,一点儿也不奇怪,为什么不奇怪?大象为这个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事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象是泰国的国宝从国宝这个词,就可以知道泰国人对大象的喜欢,尊重。 板书:国宝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点拨:没有距离到何种程度?这个人包括哪些人?泰国人对于大象是:板书:平静坦然大象为游客表演,最有意思的是大象为人作按摩,(信任大象。)有趣的是,它偶尔也会和人开开玩笑。(多么可爱顽皮的大象,给游客带来

51、多大的快乐呀,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人和大象是多么亲密和谐)板书:(表演、按摩、开玩笑)表演的尾声,也是最高潮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四、重点研读,“与象共舞”1、课文写了这么多内容,为什么题目单单叫做“与象共舞”?(因为与象共舞最能体现人和象的和谐与亲密关系。)在板书中做上箭头。2、好,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一段。课件出示这一段句子: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如果大象会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们独特的笑颜。3、哪一句最能体现人和象之间的亲密,和谐?(指一生朗读,用黄色字样标出)说说你的感受。(随即点拨)人群和象群,这个人群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大家都要上去和象一起跳舞?(被欢乐的气氛感染,

52、看到翩翩起舞的大象,产生对大象由衷的喜爱,情不自禁想亲近大象,远远看着不过瘾,只有和它一起跳舞才能充分表达对它的喜爱)此时,在游客的眼中,一只只大象就像( )4、指导朗读: 把你的感受带进去,再读这个句子。而翩翩起舞的大象,有了人群的加入,显得更加的兴奋、高兴。从哪里看出?此时在大象的眼中,舞动着的人们就像( )5、让我们走进人和象的内心,出示填空题,训练说话。此刻,如果你就是与象共舞的游客,你会激动地想:如果你就是在舞动的大象,你可能会想:师:这一舞,舞出了快乐,舞出了信任,舞出了和谐,舞出了融洽。6、带着各种感受,有滋有味地再读这一段。7、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哪一句话概括了主要意思?课件显示

53、句子。你发现这个段落的结构特点了吗?先概括再具体。(板书)先概括地写最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再具体地写大象怎样跳舞,人和大象怎样共舞。这就是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我们回到上文看看哪些段落也是这样的结构?找出来课件一句一句出示概括的句子:象是泰国的国宝。在泰国,人和象之间没有距离。据说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有四段都是采用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使条理非常清楚。五、总结课文,迁移写法1、老师小结课文。这节课我们细细研读了课文,深深感受到了泰国独特的风情:人象共舞,和谐融洽的场面。想看看这些画面吗?老师找了几张,让我们细细地欣赏,静静地感受着。可能你对人和大象的和谐亲密会有更深的感受。2、这节课我们还

54、学到了一种写法:先概括介绍后具体描写。如课文的2-5小节。3、课堂练习:人和大象的关系是多么和谐融洽啊!板书设计:与象共舞和谐亲密人象平静坦然 熟视无睹国宝 表演、按摩、开玩笑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二】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激

55、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二)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学生汇报。(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1.“驰”(ch)和“绅”(sh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不要读成一声;“彬”(b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n g

56、)2.词句解析。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驯服:使顺服。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四)学习课文: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自然段:通

57、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外貌: 性格:神志: 聪明动作: 善于表演: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五)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威

58、尼斯的小艇1.抓住事物特点写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与象共舞2.抓住人与物(或动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按照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六)讨论归纳1.说说学习这课后,比有什么感受?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七)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教学反思1、在课前,我布置预习课文,并收集有关泰国风情的资料。2、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们根据阅读提示,引导边读边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联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较一下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在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写法上的异同时,特别是课文2 至5自然段,每

59、一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在平时的写景习作训练中,也可运用上这种结构形式,但是不能机械模仿,形式要为表情达意服务。五年级语文下册与象共舞教案【三】【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泰国人与大象和谐相处的境界。2. 认读课文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教学重点】1. 依托重点语段,感受语言表达的节奏和精确,体会人和象关系密切,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2. 理解题目和内容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题目的双关作用,扩大命题范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课前播泰国风光图片及音乐:课前我们先欣赏一些异

60、国风光好吗?2. 简介泰国。(同学们知道我们课前欣赏的美丽风光是哪儿的吗?在我们国家的南面,有一个风光迷人、文化独特的国家泰国,泰国整个版图就如一头威武的大象。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它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白象之国”的誉称。)2. 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在泰国“与象共舞”的美丽。二、字词拓展,初知大意1. 课前老师布置了两项预习任务:通读课文,并找一找带“睹”字的成语。猜想一下这个题目,假如是命题作文,与象共舞,你会写些什么?完成这两项预习任务的同学请举手。2. 大投影出示:熟视无睹(1)这是这篇课文当中出现的一个新词,也是一个成语,还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