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_第1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_第2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_第3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_第4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第I卷(共42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木讷(na)狡黠(xi a)飞来横祸(he ng)矫揉造作(Ji )B.讥谐(qi a o)饕餐(ti e)若即若离(j)暴殄天物(ti a n)C.根茎(j i ng)信笺(qi a n)怙恶小校 (qua n)重体裁衣(li a ng)D.翘首(qi Go)文档(da ng)如椽之笔(chu a n)休戚与共(q 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极致虚左以待真知卓见家和万事兴BJO各行其事和盘托出寅年吃了卯年粮C.厮打义愤填膺开门揖盗口慧血实不至D.电集

2、望风披靡融会贯通置之死地而后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德勤注册的中文网站 将中国的台湾单独列为国家被谢百三起诉至上海黄浦区人民 法院。商务部相关官员,谈判结束后会在商务部网站上公布相关内容。中国外交部曾经收到民众寄来的“钙片”,反映了公众对中国外交政策、行动及其综合背景的不了解和不理解,对外交有一种不太切合实际的 。A.公然透露企望B.悍然透露期望C.公然披露企望D.悍然披露期望.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 则是愁兴忘祖。B.鸿运饭店开张初期非常红火,方兴木次.,可是好运不长,

3、饭店逐渐门庭冷落,最后只好 关门歇业。C.面对强敌的威胁,该国为了生存下去,只好横下一条心来,穷兵臧武.,扩军备战。D.滔天巨浪,迎面扑来,发出瓦釜声理.般的震天巨响,使岸边的人惊骇不已,手足无措。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执法理念差,立法不到位,监督程序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检察院行使法律监督权力 的效果不好,现阶段的检察监督职能并未发挥应有作用。B.尽管近年来中国人在海外遭遇恐怖袭击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不少中国人内心,恐怖主义 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大家的防恐反恐意识还不强。C.如果只单纯地强调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抵御不良环境的腐蚀,而不从制度上建立起制约 个人行为的机制,是不能达到防

4、腐反腐的目的的。D. HT3健脑器是根据传统中医、现代西医、边缘科学与现代微电脑数字芯片技术完美结合 的一种治疗保健的仪器,它具有所有物理治疗仪的功能。6、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周大勇扶着李六娃,把他的所有东西都背在自己身上。他们走了一里来路,周大勇就满身是汗。是啊,此时此刻就是带一根针也有八十斤重!B.他委实是支撑不住了,他的一双眼皮像有几百斤重,只想合下来。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D.就这一眼,满园里便鸦雀无声,似乎都被这一眼震住了。二、 ( 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 题。事物最活跃的部分大多在它的边缘。科学

5、是在各种学科交叉之处展现了最强劲的发展劲头。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是最具生命力的地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说过: “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承认自己没有能力,然而就正应当在这点上期待最大的成果。”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不在金黄色火焰中心那最亮的部位,而是在它的外缘那颜色最淡、 略带蓝色的最外层才是最热的地方。物种杂交可以产生新品种,这些交叉的边缘品种可以同时拥有父体和母体双方的优势。无色透明的物体你只有看到它的过缘,才算看到它的存在。 竹的中空让有限的材料用于外缘以增强抗挠强度。学贯中西、跨越两大文化领域的中介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学术影响也最大。身在边缘

6、反观中心有时反倒能看得更加清楚,得出比较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身在边缘之人往往能观赏到一些不为常人所知觉的独特景观。游离于中心的距离感往往使人能够清醒地静观。当年的量子力学不就是一些年轻人在边缘理论科学领域同心协力建立起来的,以至后来丘吉尔首相回顾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时赞叹道,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少的几个人,却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在这块缺少依托颇具风险的地方更需要的是过人的胆识、灵透的悟性、独立解决难题的能力,有时还需要点习惯边缘孤寂的耐力。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在高科技时代,边缘与中心的反差也在不断淡化。虽然某些传统边界概念在消解,但只要事物在发展就

7、必然会衍生出新的边缘,而边缘又会成长为新的中心。谁不掌握 “中心” , 谁就会失掉今天,然而谁若是忽视 “边缘” ,就会失去光辉灿烂的明天。7、下列不属于作者用来证明“这里常常是科学的生长点”的一项是()A.分子科学与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有获得最大成果的可能。B.蜡烛火焰温度最高处在那颜色最淡、略带蓝色的最外层。C.中空的竹子材料有限而抗挠强度大。D.学贯中西的中介学者思想最活跃,学术建树及影响也最大。8、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边缘”观的一项是()A.考试成绩处于分数线附近的“边缘人群”最忧心忡忡,最敏感,也最能引起波动。B.互联网络、卫星通讯使得即使身处深山野谷也能与大城市享有同等丰富的信息资源

8、。C 苏轼不在“此山中”,正是从匡庐外缘观山,才能从闳阔视野中看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磅礴气势。D.钱钟书曾说:“人生是一部大书”,而他以“在人生边上”的心态浏览这部大书才拾得许多精妙的真知灼见。9、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信息与交通日渐畅达的高科技时代,不存在边缘与中心的区别。B.传统边界概念的消解会扼制新的边缘的衍生。C.中心与边缘在事物发展进程中常常是互相转化的。D.重视边缘比重视中心更为重要。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边缘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地方,因事物最活跃的部分是它的边缘。B.边缘充满了可供探求的新领域,在这里开拓可以取得

9、丰硕的成果。C. “新事物总是被非专家发现的。”这表明,在边缘领域获得成功,也许首要条件并不是 渊博的知识。D.当年的量子论如今已由学术边缘成为学科中心了,可见边缘与中心的关系是会发展变化的。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邺城人。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歆( chu。,喝)菽,不 飨非其粟,檐石无储,不取非其道。年十余,丁父忧。事母孝谨。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 伯母,贤明妇人也,谓康伯曰:“汝若居已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 之遂阶清级,解褐辅国功曹,转参征虏军事。兄坦之为袁真功曹,真败,将及祸,隐之诣 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

10、释之。遂为温所知赏,拜奉朝请、尚书郎,累迁晋陵太守。在郡 清俭,妻自负薪,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 一箧之宝,可资数世,然多瘴疫,人情惮焉。唯贫篓不能自立者,求补长史,故前后刺史 皆多黑卖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骥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 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日:“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 人云此水,一献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 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帐

11、下人进鱼,每剔去骨存 肉,隐之觉其用意,罚而黜焉。及卢循寇南海,隐之率厉将士,固守弥时,长子旷之战没。 循攻击百有余日,逾城放火 ,焚烧三千余家,死者万余人,城遂陷。隐之携家累出,欲奔还 都,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 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寻拜度支尚 书、太常,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 其余悉分振亲族。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节选自晋书良吏传)卢循寇南海,攻番禺。广州刺史濮阳吴隐之拒守百余日,冬,十月,壬戍,循夜袭城而陷之,烧府

12、舍、民舍,执吴隐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五十三)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而介立.B.汝若居铃衡.C.累运晋陵太守D.清俭不单介立:耿直,独立铃衡:衡量斟酌迁:晋升或调动官职 革:改变1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呈太常韩康伯邻居遂昱之俱出B.朝廷欲革岭南之_弊而从六国破亡 心故事C.隐之觉其用意如吾之衰者,.能久存乎D.幺竹篷为屏风臣幺神遇而不以目视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隐之“清俭”的一组是()妻自负薪归舟之日,装无余资以竹篷为屏风,坐无毡席A. B .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广州刺史濮阳吴隐

13、之拒守百余日C . D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隐之在十多岁时,就遭遇了父亲去世的痛苦。吴隐之奉养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对自 己的母亲十分尊重。B.晋书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 “卢循寇南海” 一事,但晋书记叙略微详细一些,资治通鉴记叙十分简略。C.广州出产珍品异物,但那里瘴疫流行,一般人视为畏途,只有家境贫寒的人才补求此地 长官,吴隐之也抓住机遇当上了广州刺史。D.人们认为饮了贪泉的水就会贪得无厌,吴隐之饮了贪泉的水,并赋诗明志,到广州后, 仍然保持了廉洁的品行。第n卷(共108分)四、(20分) TOC o 1-5 h z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

14、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若居钱衡,当举如此辈人(2分)译:(2)隐之诣桓温,乞代兄命,温矜而释之。(3分)译:(3)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3分)译: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坤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1)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蕴含的意境。(2)有人说这是一首称叹江南美景颂人生悠闲的的诗歌,也有人说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漂泊 江南的经历和内心强烈乡愁的诗歌,你的看法如何?.根据要求,写出诗文中相关的句子。(任选两小题)(4分)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向梁惠王阐述自己的仁政主

15、张,其中提出要教养百姓的句子是:劝学中,荀子用朽木和金石作对比,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比喻描写雪花飘飞奇景的诗句是: 18、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2分)中外著名作家的语言、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如 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纯洁了俄罗斯语言,其代表作有上尉的女儿等,司马迁的对后世的影响更是巨大,所谓“学者不能舍其书,史者不能易其法”。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题。在宁静的冬日,人们等待的那一场雪已飘落在苍茫的原野。那是最初的水给予冬日的 圣洁,那是和雪一样洁白心灵的期跄选有雪的冬天不能称其为冬天。雪是冬的意象。雪是这个季节特有

16、的风景。雪是这个星球最纯粹的语言。雪是冬的灵 魂。雪如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雪以博大的胸襟,包裹着裸露的大地。雪原静若处子。雪原的背后是一座圣洁的雪峰,固守着那份珍贵的贞洁,站在天边审 视着我所居住的城市。远处有无数双眼睛,清澈如水,在阅读着雪原的孤独。通向雪原的路,此刻没有一双 脚印。只有那一株株红梅在雪原上怒放。梅的芬芳随风飘送,那是雪的芳香。如火的梅花 点燃了那片原野。雪原升腾着白色的火焰。“窗含西岭千秋雪”,是何等壮美的意境。雪落在村庄,像给淡泊的乡村生活注入了新 鲜的盐粒。那温暖的颜色,如一朵朵微笑的棉花。乡村渴望着这样的雪天,农人们在雪天里伫望来年的喜悦,然后以雪天作背景,以檐水

17、的滴落为音乐,围坐火塘,暖一壶烈酒与雪交谈。没有冻结的牛铃摇响乡村的歌谣。被雪覆盖的田园上,那麦苗和雪亲切耳语。农具在 雪天醒着,跟在农具后的脚印,是通向丰收的路。雪落在城市,成了一道风景。那些人群如雁阵般欣喜。那些修饰的眼睛和浮躁的市声,那些涂抹的红唇和化妆的倩影,该怎样读懂雪的博大和朴素,该怎样领悟雪纯净的语言,该怎样 颂扬雪无私的品格?雪落在记忆深处,落在童真的岁月。唯有圣洁的童心才配与雪游戏。我们都曾以纯净的微笑和欢乐,用雪的纯净雕塑想象的村庄和意念中的城市。我们幻想把真正的雪留下来,阳光让雪融进我们的记忆和美好人生。雪落在宁静之夜,落在我们精神的家园。最深最冷的不是夜,是孤独。雪夜,

18、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 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跃跃欲试的画家 无力画出雪洁白的精神;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来临,再灵巧的手指怎能 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含苞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簇欲开的苞蕾酝酿着 春天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 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沦桑岁月,天荒地老。雪显得无与伦比的崇高。崇高的是雪一生的干净,崇高的是雪洁白的精神。(选自人民日报1998.2.12 ).第一小节中作者讲到了人们对

19、雪的“等待” “期盼”,人们为什么要对雪“等待” “期 TOC o 1-5 h z 盼”。(4分).“雪落在记忆深处,落在童贞的岁月”,“我们幻想把真正的雪留下来,阳光让雪融进 我们的记忆和美好人生”联系全文,解释这两句话中的“记忆” (4分).在文章的倒数第二小节中作者反复使用“该有”,作用是什么?从第一句的“倾听着”到最后一句的“飘飞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分).对这篇散文赏析的各项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 “雪是这个季节特有的风景”,雪峰“站在天边审视着我们居住的城市”颇有深意。“特有的风景”,在说雪的同时更有作者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思考,而“审视着”更清楚地表明作者对人类

20、精神家园的忧思。B.作者把“梅的芳香”想象成“雪的芳香”,然而,芳香的雪原是孤独的,这不仅写出 了雪、雪原的美,更反衬出了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最深最冷的不是夜,是孤独”更强化了作者的这一观点。C.面对飘洒的雪,农人们与之交谈,平和而热烈,但农人们不一定能欣赏雪的美;而在 城市,雪成了风景,城市中的人因为比农人们更少看到雪,所以“人群如雁阵般欣喜”, 不同的心态,便有了不同的内涵。D.作者用并列关系平面展开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雪落在农村、雪落在城市、雪落在记忆 深处三个画面,三个画面又紧紧扣住各自的特点,显示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表达技巧的高超。E.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21、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人 类精神家园的思考,文章很有感染力;而文章中一些奇特的想象更使读者在钦佩作者思考 的同时,被文章的美所感染。六、(10分).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池上小桥曲折,通到凉榭。这儿四面是飞檐红楹,中间是一个清清的池塘。从留园的短墙外边,跨过一道极平常的门槛,信步进入一带曲折的游廊。你一一欣赏,会不知不觉地步到游廊的尽头。在右边的墙上,有一方方墨石,上面精工雕刻了文字,一会儿是赵子昂淋漓的行书, 一会儿是文征明娟秀的楷书。答:.仿照例句,任选一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3分)例:彩虹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22、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事物:月亮正面:反面:.根据下面的消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以警示社会公众。不超过 25字。(3分)70年代的天山冰川能见到漫山遍野的美丽雪莲。最近十年来却日见稀少了。农牧民进山大量采摘雪莲,往往是连根拔起,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雪莲扎根的土壤是经过几百万年靠 细菌、苔群、地衣分解岩石留下的, 连根拔掉会使这种土壤失去肥力,雪莲便几乎不可能再在此地生长了。有专家指出,如果像这样不加保护地采挖雪莲,不出 30年,这一珍贵物种 将可能在地球上消失。答:七、作文(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弘一法师在圆寂前, 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

23、脚下各垫一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这是弘一法师传记中的一个细节,它发人深思。我们该怎样去对待生命?怎样对待自然界的生命体和作为宇宙精灵的人类自身的生命?试以“善待生命”为话题作文。作文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文体自选,标题自拟,800字以上。2006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1、B(A.木讷.(n6)C.信美(ji &n) D.休戚 与共(qi ) ) 2、D 3、B (公然强调的 是毫无顾忌,悍然强调的是蛮横,句用悍然好。披露的内容是公开的,透露的内容还未正式公开,句用透露好。企望强调的是企图,而期望强调的是希望,句用期望好。)4、A 5、C

24、 6、D (其他句子是夸张,D没有用修辞)二、 7、 C 8 、 B 9 、 C 10 、 A三、11、B (选拔)12、C (A都是介词;B都是定语与中心词之间;C代词、介词;D都是用)13、D 14、C (“吴隐之也抓住机遇当上了广州刺史”错)15、 (1) 你如果身居选拔官员的职位,应当举荐像他这样的人。2)吴隐之拜桓温,请求代兄领罪,桓温怜悯而释放了吴坦之。3)当时有人认为吴隐之是故意做作,然而也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做法。6、 ( 1)从色彩的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明净开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悠闲的情绪。( 2)江南美景:上片就春景落笔,“春水”两句色彩明丽,情味悠然,令人不饮自醉。下片由景及人

25、, “垆边人”使人想见卓文君的美貌,而“皓腕”又突出了江南女子肌肤的洁白。正由于景、人俱佳,才让人留恋,以至于发出不老不还乡、还乡会断肠的感慨。江南景色的迷人,由此得以显现。游子思乡:上阙开始两句先以别人的口吻直接披露“江南”的迷人好风光,隐含着向游人劝留之意。“游人”在“江南”本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心情应该是无奈悲凉的。下阙开始两句补充“江南好”的迷人意蕴,“江南”自然更加令游人留恋。末两句讲游人身在“江南”, 心系“故乡”, 无论异乡多好, “还乡”的意愿是念念不忘的,反衬诗人内心深处有乡回不得的心事。“莫”看似决绝,实则无奈,因为“须”字更加肯定地点出有家归不得的悲哀,暗示出还乡后必

26、将见到物是人非,满目萧索,令人断肠的可悲景观。17、(1)谨庠序之散,申之以孝悌之义(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恩如一夜青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8、普希金,史记19.(1) 雪的特点:洁白的心灵,博大的胸襟,朴素无私(2)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忧思20、记忆指对童贞岁月的回忆,构成与现实精神家园失落的对比;后一句记忆指将来对现在的记忆,希望雪的品质(精神)能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21、 (1) 构成反复和排比,强调作者的情感,说明人类对崇高精神的追求(2) 从“倾听着”到“飘飞着”构成层进关系,写出了人类从感受雪的品质到赞美雪的品质到追求雪的品质的过程22、 CD六、23、24、事物:月亮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25、毁灭性的采挖天山雪莲,可能导致这一珍贵物种的灭绝。26、作文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郡鄄城人。刚成年时便与众不同,具有崇尚廉洁的情操,即使每天进餐仅食豆羹,决不享用非分之粮,粮食没有一点储备,也不谋求不当的来路,十多岁时,遭遇了父丧的痛苦。奉养母亲极为尊重。居家与太常韩康伯为邻,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明理的妇人,对韩康伯说: “你如处在选拔官吏地位,应举荐像这样的人。”当韩康伯作了吏部尚书, 吴隐之便沿着清除的台阶,脱去民服任辅国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