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芣苢》《插秧歌》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课件】《芣苢》《插秧歌》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课件】《芣苢》《插秧歌》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课件】《芣苢》《插秧歌》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课件】《芣苢》《插秧歌》课件42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芣苢插秧歌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du)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诗经是谁写的?关于诗经相比文学性,诗经更具政治性西周礼乐制度礼:西周统治者给人们规定的各种秩序乐:影响人们遵守秩序诗经不是诗,而是歌词,只是东周礼崩乐坏,歌词对应的音乐失传。音乐与文学在当时是作为工具存在的,强调艺术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诗经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一个载体,也起到教育引导的作用。所以,由诗经我们可以大概了解西周统治者主张什么样的内容。艺术作品的价值艺术价值新的表现手法社会价值作品传达的观念对社会或个人造成了

2、什么样的正面影响政治价值教育引导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兴: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想象、联想能力。观:从诗经种了解到社会习俗和精神风貌群:提升人们的认同和共识怨: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泄、批判赏读芣苢,享劳动之乐诗经有风雅颂之分,芣苢属于哪一种呢?诗经有风雅颂之分,芣苢属于哪一种呢?风风也叫国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有160篇十五国风,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雅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从思想性和艺术

3、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芣苢即车前草采集芣苢,传说是古老的习俗。毛传说“芣苢,车前,宜怀妊焉。”毛诗序解释芣苢题旨说“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因为相传食芣苢能受胎生子,且可治难产,故周南女子会基于繁衍种族的观念而采集,芣苢就是采集劳动时所唱的欢乐歌谣。韩诗及汉以来论诗者大都以芣苢宜子来解说诗意,朱熹诗集传说:“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车前草生长很普遍,在田间地头、荒地都有。采摘车前草的时间与用途和车前草的生长特性有关系。车前草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和药用。第一,食用车前草:采摘时间在春季三月到五月都行,这是车前草的叶片鲜嫩,食用口感好,营养成分

4、比较全面,因为食用部位是它是嫩叶和幼苗。吃法有做汤、凉拌等食用方法。因为车前草的嫩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是一种不粗的野菜。第二,药用车前草:采摘或采挖时间到秋季比较好,由于车前草是一年生草本,到六月至八月开花,七月到九月结果,这是这个车前草相对成熟老化,其药用成分齐全。车前草全草药用,这时可以采挖全株;要采摘车前子需要到八九月看到它的果穗变成灰黄色时,种子变黑色,就可以采集车前子了。车前草在农村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草本植物,它的植物体特殊,仅有叶片和花葶(tng),没有茎干,叶片莲座状铺地排列,叶脉弧形整齐,看起来也好看;二是生长在农田里对农作物生长影响不大;三是可

5、以采食和采药卖钱,因此在农村车前草是一种人们喜欢的草本植物。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思考:齐读芣苢,思考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句子有很多重复,只改变了六个字(动词)字甲骨文 小篆 含义纵观六个字,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这六个字有哪些细微区别变化?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场景?结合注释 试着做一做动作 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劳动过程)(劳动欢乐)采摘取得 获得拾取 摘取从茎上成把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把衣襟掖在腰带上 兜东西电影视角下的文字画面感远镜头,开场大

6、全景在讲述细微画面前,先给我们一个总体概览。画面一: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前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画面二: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成把地取下来。简单的两个字不但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镜头推伸聚焦,特写镜头电影视角下的文字画面感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画面三:具体描写用衣襟盛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

7、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多,于是用衣襟兜芣苢,直到满载而归。电影视角下的文字画面感吟咏诗韵,体会情感这六个动词就可以构成一副电影了,为什么不能改一下?把重复的去掉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打出泥弹,追捕猎物。吟咏诗韵,体会情感这六个动词就可以构成一副电影了,为什么不能改一下?把重复的去掉呢?(女)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男)周南芣苢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当你口中念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时,节奏放慢,你的动作是慢慢的

8、、闲雅的、优美的。而且“采采芣苢”“采采芣苢”重复的句子一声一声不断响起,让你看到了很多姑娘,这边唱来那边和。重章叠唱,不但表现了音律美,也表现了场景美。当然,刚刚大家通过场景再现也感受到了采摘的快乐,这又表现了情感美。诗歌中的重章叠唱到底有什么表达效果呢?这首诗除了运用形式上的重章叠唱,还使用了诗经常用的什么手法?芣苢并没有比喻和起兴的联想,只是采芣苢的动作的铺陈,所以是“赋”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热烈的劳动场面。如果将其改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窈窕淑女,君子求之”,那就变成了“兴”的手法。因为由“采芣苢”引出了“求淑女”的联想,意不在采芣苢而在表达君子的追求之意了。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

9、读之自见意思。元 吴师道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方玉润诗经原始芣苢劳动者的欢歌芣苢成熟于春夏之交,天气晴暖,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草木葱茏,群莺乱飞,姑娘们三五成群,呼朋引伴地去游玩。她们来到小河边,来到山脚下,来到田野间,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芣苢大家看到了姑娘们看到了姑娘们一边采一边唱。看到了姑娘们一边采一边笑。看到了姑娘们在比谁采得更多更大。看到了姑娘们奔跑穿梭的身影和灿若山花的笑靥。芣苢劳动者的欢歌芣苢劳动者的欢歌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妇

10、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其情绪是相当兴奋的,而场面是尤其热烈的。间一多通过想象描述了这样一幅动人的情景:“揣摩那是一个夏天,芣苢都结子了,满山谷是采芣苢的妇女,满山谷响着歌声。这边人群中有一个新嫁的少妇,正捻着那希望的玑珠出神,羞涩忽然潮上她的靥辅,一个巧笑,急忙地把它揣在怀里了,然后她的手只是机械似的替她往怀里装,她的喉咙只随着大家的歌声啭着歌声一片不知名的欣慰,没遮拦的狂欢。不过,那边山坳里,你瞧,还有一个伛偻的背影。她许是一个中年的硗确(qio qu,土地贫瘠)的女性。她在寻求一粒真实的新生的种子,一个祯祥,她在给她的命运寻求救星,因为她急于要取得母亲的资格以稳固她的妻的地位。”我们看到

11、了她们满载而归的身影,我们听到了她们此起彼落的欢歌。“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芣苢短短三章,其中感发的力量穿越时空让我们产生共鸣,那是姑娘们在自然的天地间的自在的生命舒展,那是姑娘们在劳动中的欢欣鼓舞。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欣赏视频,唱出来的芣苢赏读插秧歌,感劳动之艰欣赏视频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插秧插秧歌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秧田稻田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全家齐上阵,流水线作业虽然不是按照插秧的顺序(拔秧抛秧接秧插秧)来写的,这种顺序的调换,

12、使得文章有特殊的艺术效果。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前后雨水充足,气温上升,正是插秧的好时节。想起当初农夫家里才一亩二的水稻田,每天一大清早父母就要去水稻田里拔秧苗,然后吃过早饭,全家都要去水稻田里插秧。仅仅这么一亩多水稻田,父母两个人往往要忙活两天的时间才能搞定。所以,如果是十亩水稻田,四个成年人的话,起早贪黑差不多也要三天才能搞定。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是和芣苢一样轻松快乐吗?(用一个词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繁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家人抛、接、拔、插,都在劳动。2、紧张。“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比喻,把农夫比作战士,把雨中插秧比作一场战斗,与老

13、天抢界间。“雨从头上湿到胛”,可见雨中插秧也非常辛苦。3、辛苦。“唤渠朝餐歇半霎”,顾不上吃饭,而且是“朝餐”,想见为了抢时间,一大早就起来干活,一直没吃饭,劳动了老半天了,仍不肯歇,一小会儿也不肯歇。从插秧歌中你体会到了劳动什么特点?是和芣苢一样轻松快乐吗?(用一个词概括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繁忙。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一家人抛、接、拔、插,都在劳动。2、紧张。“笠是兜鍪蓑是甲”,运用比喻,把农夫比作战士,把雨中插秧比作一场战斗,与老天抢界间。“雨从头上湿到胛”,可见雨中插秧也非常辛苦。4、劳累。“低头折腰只不答”,低头折腰,动作描写,很累啊!只不答,光顾着干活了,没时间

14、回答。5、担心。一方面担心来不及插完秧,一方面又担心鹅儿与雏鸭来糟蹋秧田,更添忙碌。6、和谐。一家人齐心协力劳作,很有秩序,很和谐。插秧歌是杨万里写给农民的颂歌:歌颂他们辛劳中的秩序井然,顶风冒雨中的热火朝天;赞颂他们吃苦耐劳,废寝忘食,投入忘我。春种,秋收,这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责任,也是根植于骨子里的习惯。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诚斋体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池杨万里 宋代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编者为什么要在这个单元安排两首古诗?为什

15、么是这两首古诗?芣苢6个动词重章叠唱 回环往复 劳动者的欢歌展现了古代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还原劳动本身的滋味。插秧歌动作语言 比喻细节善于口语 浅白流畅劳动者的赞歌芣苢是一首劳动的欢歌,我们感受到了姑娘们的欢声笑语;插秧歌是一首劳动的颂歌,我们感受到了一家人的劳累辛苦。劳动的滋味到底是苦还是乐?当农耕文明渐渐远去,我们身边的劳动生活有怎样的变化?回顾所学课文,你发现古今的劳动生活有什么异同?古今劳动之异劳动的目的不一样了。古代劳动人民劳动目的往往是为了满足一已或一家的温饱生活。而现在的劳动更多的是为社会、为国家创造价值。如袁隆平院士坚持在田野里劳动,不是为了一己之温饱,而是希望凭借自己的无私付出

16、和不懈钻研,解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饥饿问题。劳动的领域不一样了。古代劳动人民往往面朝黄土背朝天,而现在劳动的领域又岂止三百六十行?快递送货,直播带货,软件开发,人工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劳动的领域在不断开拓。古今劳动之异劳动的领域不一样了,劳动的目的不一样了,但相同的是什么?劳动的苦与乐。劳动中的付出仍然是辛苦的,劳动中的收获仍然是快乐的。而且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这快乐更来源于不断创造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承担使命的快乐。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2019全国卷高考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