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厦门科技中学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测试卷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农户在其庭院中种植了谷类、蔬菜和牧草,栽培了蘑菇,养殖了家畜和家禽,还建有一沼气池,构成了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下列关于该庭院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生产者的肥料B生产

2、者的代谢产物都可作为劳动者的食物C劳动者的有机排出物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D分解者及其代谢产物不能作为消费者的饲料2图中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B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C物质丙是构成细胞的基本骨架D物质乙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3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不但抗病、抗虫 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

3、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频率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胰蛋白酶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组织液和血浆中含有尿素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特性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B酶的活性可能会损失C方便重复利用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与反应程度无关6驱蚊草含有香茅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柠檬型香气,从而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驱蚊草的培育属

4、于细胞工程育种,优点是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驱蚊草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等试剂或电刺激等方法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无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回答下列问题:(1)早期的地球生态系统是两极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后来出现了第三极_,一方面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对植物的进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三极具有的作用有_。(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建立的前提是食物充足、_这样的种群就没有环境阻力和自然选择。如果再加上种群足够大、个体间随机交配,并且没有迁

5、入迁出和基因突变,那么这个种群将_。(3)塞罕坝生态系统的重建是恢复生态学的典例。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依据是_。8(10分)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对某地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为保护和改善该地生态环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该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降低。这些原有物种和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_。(2)足够的绿化面积对净化空气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植物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碳循环中,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_。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试从物质循环特点的角度进行解释,其原因是_。9(10分)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

6、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基因相连,导入油菜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油菜品种。(1)研究人员从陆地棉细胞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如图为所示限制酶的识别位点。这样可以用_(填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可得到_端(填图中字母)相连的融合基因。(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如图2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充足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_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含融合基因的单菌落,再利用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经筛选后再将该油菜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

7、获因油菜。整个过程涉及的原理是_。10(10分)小麦是常见的农作物,某科研小组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下面图中,甲图表示光合作用部分过程;乙图表示某植株叶片在光班(阳光穿过上层叶片的空隙会在下层叶片上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而移动)照射前后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丙图表示植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解。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CO2的O最终去向,除有机物外,还有_。(2)乙图中C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_。(3)丙图中的数字,哪两个代表同一物质_。(4)乙图中B点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_(填写“”或“=”)A点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5

8、)丙图中8代表的是_。11(15分)历史上塞罕坝林场由于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森林覆盖率只有14%。自1962年,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使森林覆盖率达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对遭受破坏的塞罕坝林场进行恢复,就是要恢复林场的结构和功能。林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_和 _两方面,人工种植品种选择的标准是 _。(答出两点)(2)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该群落的单位面积CO2吸收量显著上升,原因是:_。(3)为了防治害虫,林场建设者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其原理是 _。(4)

9、塞罕坝林场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松,其常见病虫害之一为松毛虫。林场建设者提出了防治松毛虫的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喷施高效农药;方案二是投放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请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评价: 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答案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基石,可以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题目详解】A、代谢产物是指新陈代谢中的中间产物(如微生物代谢中产生的抗生素)和最终代谢产物(如水和二氧化碳),A选项中“都

10、是”不对,如水,A错误;B、生产者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不能作为人的食物,B错误;C、人的有机排出物主要是粪便,可作为分解者的原料,C正确;D、题干中的一部分分解者可以作为消费者的饲料,如蘑菇可以被人食用,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加深学生组成成分的识记与理解。2、D【答案解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以及细胞结构之间的关系,先分析题图确定甲、乙、丙的本质,然后根据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分析判断据图示可知,甲、乙构成染色体,故甲为DNA,乙为蛋白质,甲、丙构成细胞膜,故丙为磷脂。【题目详解】物质甲为DNA,脱氧核苷酸是构成物质甲的基本单位,A错

11、误;物质甲为DNA,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B错误;物质丙为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物质乙是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D正确。【答案点睛】易错选项BC,一是作为特定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有一种,没有主次之分;二是容易“细胞的基本骨架”看成“细胞中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而误判。3、B【答案解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题目详解】A、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人类的需求(人工选择)及生存

12、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B正确;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进化可朝着一定方向进行,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故选B。4、D【答案解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是:,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题目详解】A、生长激素的运输还需要血浆,A错误;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环境是细胞内液,而不是内环境,B错误;C、胰蛋白酶存在于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D、尿素是细胞的代谢产

13、物,由细胞产生后进入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中都含有尿素,D正确。故选D。5、D【答案解析】通常酶催化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而固定化酶是将水溶性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之成为不溶于水的,但仍具有酶活性的状态。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但是活性降低,使用范围减小,技术还有发展空间。【题目详解】A、固定化酶使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不溶于水又有酶活性,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A正确;B、在固定化的过程中,与其它介质的接触可能使酶的活性有所损失,B正确;C、固定化酶便于和产物分离,方便重复利用,C正确;D、固定化酶柱的长度

14、与固定化酶的量有关,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快更彻底,与反应程度有关,D错误。故选D。6、C【答案解析】1、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具体过程: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染色体数目变异。3、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在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题目详解】A、驱蚊草是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而成的,采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A正确;B、要获得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需要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果胶酶),诱导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的融合可采用化学法(PEG等试剂)或物理

15、法(电刺激等),B正确;C、驱蚊草培育过程不同于植物组织培养,但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有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C错误;D、驱蚊草培育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消费者 加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不会进化/基因频率不会改变 群落的演替 【答案解析】1、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尤其是利用群落演替理论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系统的恢复主要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引种的合理性,否则不但不能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反而可能破坏生

16、态平衡。2、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1)种群是极大的;(2)种群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种群中每一个个体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是相等的;(3)没有突变产生;(4)种群之间不存在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5)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就可以一代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题目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这三种组分,在生产者与分

17、解者出现之后,后来出现了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消费者不仅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还对植物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2)“J“型曲线模型假设: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而题中已知条件为食物充足,因此,此空应填入”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在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与自然选择、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能够随机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与迁出、不发生基因突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将维持稳定。(3)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

18、我调节能力与生物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以及平衡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消费者的作用,理解J型曲线的出现的条件和特点、遗传平衡定律的适用条件,把握恢复生态学主要依据的理论基础,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8、抵抗力 捕食,竞争,寄生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答案解析】1、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

19、高。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题目详解】(1)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该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入侵物种的进入,导致该地区原有物种数量减少,说明这些原有物种与入侵物种之间的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或寄生;而互利共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根据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生态学家不会以一个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物质循环的研究。

20、【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物的种间关系,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9、Cla 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A、D 四环素 基因重组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解析】(1)研究人员依据基因的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在上述引物设计时,分别在引物中加入如图甲所示酶的识别序列,这样可以用Cl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得到A、D端相连的融合基因;(2)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乙所示Ti质粒的T-DNA中,构建表达载体即重组质粒并导入农杆菌中,将获得的农

21、杆菌接种在含四环素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基震荡培养,可以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3)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侵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利用农杆菌将融合基因导入油菜细胞,进一步筛选后获得转基因油菜细胞,该细胞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为基因重组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10、水 线粒体与从外界环境吸收 4和7 能量(ATP) 【答案解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

22、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题目详解】(1)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6CO2+12H2OC6H12O6+6O2+6H2O,H2O参与光反应产生O2,CO2的O转移到有机物和H2O中。(2)乙图中C点时,净光合速率大于0,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该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来源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第二阶段产生CO2)与从外界环境吸收。(3)图丙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1(葡萄糖)被分解生成2(丙酮酸)、5(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8(能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2(丙酮酸)和4(H2O)反应生成3(

23、CO2)、5(H),同时释放出少量的8(能量);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生成的5(H)和6(O2)结合生成7(H2O),同时释放出大量的8(能量)。因此图丙中4和7表示的都是H2O,是同一物质。(4)A点之前没有光照,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O2,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间隙的O2浓度很低,A点之后光斑开始,叶片光合作用增强,O2的释放速率不断提升,到达B点时,光合作用已经产生了大量的O2,因此B点叶肉细胞间的O2浓度大于A点叶肉细胞的O2浓度。(5)根据(3)中分析可知,8表示的是能量(ATP)。【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且考查净光合速率的分析,综合性较强。1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耐旱、本地物种 生产者增多且群落垂直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