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_第1页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_第2页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_第3页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_第4页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第一篇: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茹秀兰)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东关二校茹秀兰“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而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题改的口号声中,我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热闹

2、闹的教学气氛,也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课题组员的我在课题研究初期也有过流于形式的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与建议:1、宁少勿滥,抓住契机。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安排,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不适合的不安排。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的参于合作学习。2、教给技巧,变换形式。学生小组

3、合作学习必须得到教师的指导,否则课上学生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效果。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组合 ,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3、研备合作,参于合作。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备好合作是提高小组学习效率的关健。教师在备课要时应备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合作的时机等。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学生的参于,教师的旁观,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于,教师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

4、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们是不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以便掌握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第二篇: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合作成效这段时间我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效教育改革与实践纪实,深有感触。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它是一种能活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跨地域、跨空间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快速、便捷的沟通的交际形式。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倡导自主、合

5、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可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存在重形式、忽视实质、低效无效的现象。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一)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现象:看到这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交流。思考:在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二)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现象:母亲节快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

6、,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三)学生真的全体参与了吗?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

7、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一个男孩东看、西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M先说,被点到名的M:“我认为” 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M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班长。 这些现象在教学中都可以见到,形式”与“实效”渐渐成为一种问题困扰着我,让我去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二、提高小组合作成效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

8、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困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如杭州市的蒋莉老师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基于该课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迁移学习的分析,蒋老师把已能进行口算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开展合作学习,自己则和另外几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为他们准备其他可供操作的学具,并参与他们的讨论。最后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组内合作学习而较好的达成目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获得了成功感。(

9、二)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1、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请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学生们都想发表意见,这时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效果就很好。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如在统计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交通录像,请学生统计在路面上行使的各种车辆。看完一遍录像后,学生都未能正确统计出结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学生积极合作,准确统计出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好地

10、把握可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合作的必要性。3、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以上只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初步思考。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让我们在风风火火的探求中多一些理性,多一点反思,新课程改革的路将一定会越走越宽。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杨廷珠防山镇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防山镇中学杨廷珠一、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1.有效分组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

11、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这种合作比较牵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但也存在如下问题:(1)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变成一些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同学的“一言堂”,其他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机会。(2)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愿意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或者认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没有讨论的必要。(3)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成为被动接受者,逐渐丧失了讨论的信心和兴趣。 为了避免如

12、上问题,有些合作实验中尝试用同质分组。即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相近的进行分组。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如“分式的乘除法” 这一节课,涉及了13个问题,教师让全班小组合作了13 次,每次小组都不知道要合作什么内容,而且都是如闪电般几秒后就让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使学生无所适从,一堂课中是教师主导下的小组活如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就明确小组的任务,并在

13、小组合作完成后进行考查,那么就会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案例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边有什么特点?2、全等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在合作时就明确任务要求和个人的责任。有时老师可以通过简单演示来说明一些较复杂的实验或游戏规则,使得学生明确任务,提高合作效率。让学生坐在一起,并不代表他们能够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除了知识方面的内容外,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方面的等等,如果教学中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课堂上吵吵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什么也没有得到。如下面的情景就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2: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课题学习用一张正方形纸制成一个尽

14、可能大的无盖纸盒。接着教师提出合作要求:“为此我想采用分组合作的办法,要求同学们金诚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个人一组,这里有一位组长,主要负责协调、分工合作;在推选一位发言代表,把咱们组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全班;第三位推选一位统计员,对咱们研究的过程进行记录,对需要的必要的数据进行处理;第四位主要负责制做工作,也就是咱们组的能工巧匠。那好,下面呢,一三五排的同学向后转,前后位4个人一组,分组后马上分工。”(46,刚好6组)半分钟后,教师进一步明确分工情况:“请6位组长起立,我们认识一下好吧!”师:“那么我们6位组长就需要很好的把咱们组4个同学的力量团结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4位同学的合力,大家的

15、力量能不能很好地整合就全靠你们了,好,请坐!”师:“每个组哪位同学是负责统计的?知道你们的任务吗?”生:“知道!”师:“如何对咱们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数据化的处理,以及把大家的观点、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是你们的任务,等一回我会发给每个小组两页稿纸,把研究的过程记录下来,我们课后再进行展示,好,请坐!” 师:“那么哪些是小组的发言代表呢?”“噢,应该是能言善辩之士。那就需要你们把小组研究的成果告诉别人,展示给别人,不能因为咱们的工作而埋没了四个人的成就。好,请坐!”师:“最后请每组的能工巧匠起立!”“你们主要是负责咱们这个组的纸盒的制作,我说的是主要并不是承包,所以需要动员其他三位同学和咱们一起来完成

16、。好,请坐!”二、创造合作的机会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1.问题情境设计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

17、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

18、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性的问题本身具有多种答案,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与沟通,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可以体现出不同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采取的不同的解决策略。 2.教学方案设计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一课题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

19、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探索什么情况下,无盖正方体的体积会较大时,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分工合作、讨论研究,通过理性地计算、直觉地判断,归纳出初步结论。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又如:学完扇形统计图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垃圾、消费结构、校园绿化”等专题。将学生按异质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也可以组织小组编制数学报,办报过程就是学生收集加工信息、交流讨论、创新的合作过程,在这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数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三

20、、对学生的指导1.根据合作内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一般需要讨论的问题或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都是难度较大、比较复杂的,所以教师应估计好所需的时间,让讨论和合作尽量充分,达到一定效果,不然就有变成了走形式。2.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合作的时间进行巡视指导和收集信息教师在巡视时不要停留于形式,随意地与学生交流几句,而应利用这段空隙对每个小组的合作给予指导,比如可以帮个别小组再次明确任务、强调合作规范,或者在小组内出现障碍而无法继续时给予一些提示,或者帮助学生精炼语言等等,使得每个小组的合作能顺利有效地完成。另外,教师在巡视时还应尽可能掌握每个小组的情况,比如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较好的值得提倡的做法

21、等可以在小结时提出,再比如一些开放性问题,学生都得到了哪些不同的结论,避免在提问或展示时的重复。四、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关系到合作学习成效高低的关键。一种是小组合作完后的及时评价,应如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中,要求分组探索: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中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和两组对角分别相等,一开始就给出了评价标准如下: 合格:每个结论用了一种方法验证 良好:每个结论用了两种方法验证优秀:每个结论用了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方法验证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我们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

22、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我们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我们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我们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我们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我们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我们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二、小组

23、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我们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我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我们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我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我们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我们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

24、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我们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万事都有两面性。合作学习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弊端。列举如下:1. 老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同学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2小组活动时,部分同学不能完全参与进来,造成了“优秀同学讲,差生听”的局面,表面上热闹、民主、活泼的合作学习气氛实则隐含着种种阴影。能力强的同学参与机会明显较多,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

25、能力较弱的同学则显得消极被动,不去积极参与、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一提到公开课,有的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万能钥匙,不论什么内容的课,动不动就让同学小组讨论,而忽视了传统教学的方便获得与使用的实际价值,既分散了同学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4.同时,我认为文科利用合作学习是很好的,但理科如果用合作学习的话。就是导致优秀的很优秀。差得很差的局面。总而言之,合作性学习,还在探索之中。我还是希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发扬光大。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五篇: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26、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后在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的教师很自象地说:“我每节课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在评课时把课堂上有没有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是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标准。所以教学公开课、教学观摩课上总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环节。而许多教师流于形式的做法实在令人长叹不已。如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缺的不是活泼有余的教学情境,不是热闹的教学气氛,也

27、不是表面的小组合作形式,而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我悟出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关于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通过对数字图书馆里有关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学习和体验,我觉得要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其分组策略、问题策略和评价策略等的正确实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自己在地理教学中对合作式学习方式的体验反思如下:(一)、正确实施问题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1、问题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

28、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对过于简单的问题可以采取讲授法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3、问题要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

29、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 分层次展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记录 小组汇报、补充 教师点评。(二)、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1、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

30、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第一篇:阿斗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尽管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辨证看待一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过程,是有其积极发展的因素。其次,从教学的主体

31、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那么,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1、学生参与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

32、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2、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3、教师角色问题。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师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面对一

33、年级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应对的一些措施:一、激励交往热情。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一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如北师大版第一册家的教学,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能在小组这个快乐的小家里说说自己的家吗

34、?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起来,说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交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二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二、培养交往技能。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

35、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小组合作交流,每个成员都有说的机会。一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所以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老师读五个词语,然后再按词语顺序说出这五个词语。也可以请同学说一句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

36、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三、提供交往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实验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1)在交往中识字。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37、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学生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通过听与问的途径自学生字,有条件的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生字卡片。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把认的字读给伙伴听,如果遇到不懂的字,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认一认。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2)在交往中欣赏。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一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

38、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大海的哪些故事?你知道哪些动物的叫声?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总之,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自主探讨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生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总结,合作学习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刘洪叶)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讨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究丰都实验小学校 何玉华尽管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

39、习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辨证看待低年级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过程,是有其积极发展的因素。首先从教学的互动性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互动渠道呈现多向型,即教学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包含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习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交往形式,从而建构课堂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其次,从教学的主体性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学生自主发展设置空间,在单位时间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的感受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小组交流让不同的感受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

40、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这样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也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那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普遍性问题呢?1、学生参与问题不够。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互动交往过程中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交往心理,没有交往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荣辱与共的团队意识,没有认识自己与小组伙伴息息相关的联系,把自己作为孤立的学习个体游离于小组之外。再一方面也是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能造成的。2、学习成果问题。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交流后的班级交流,小组成员反馈的学习成果还不是群体学习的成果

41、,还局限在个体的学习成果,因此在班级交流过程中难以听到:“本小组经过交流,我们认为”的群体成果汇报。究其原因由于学习能力的限制,小组成员或小组长还不能很好的整合每个成员交流的信息,代表小组展示的只能是自己的想法。3、教师角色问题。从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巡视,并未很好的担当合作学习“引导参与”的角色,只是蜻蜓点水地接触部分小组,起到维持班级小组交流秩序的作用。教师整体调控和蹲点参与还是个难以解决的矛盾。面对低年级以上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下面谈谈应对的一些措施:一、激励交往热情。合作学习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个重要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诸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

42、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针对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缺员参与的问题,教学要多方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1。是创设交往情境,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良好的交往情绪,从而主动地参与交往。如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教师出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生活情境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这样的图形吗?你还能找出吗?请在小组里说说,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动起来,说起来,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交往。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游戏情境、交际情境都是激发学生参与交往的有效做法。2。是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对小

43、组合作交流的评价,除了对小组成员个体的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小组团体交往过程的评价,进而激发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另外采用小组互相评价,激发组际之间的竞争意识,营造组内的互助合作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员参与。二、培养交往技能。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出现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一开始组织实施时,学生因缺乏方法而显得生疏,难免会出现乱说乱叫,秩序混乱等状况。因此,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二年级教学“乘法口诀时,我虽然出示学习要求,要求学生说明白,但小组汇报时,有的小组往往还没有想好就急于脱口而出,有时是会说半截话,有时说一半话又回话重说。

44、低年级许多学生的特点是心直口快,所以在教学中经过多次实践,可引导学生先想好再说,学生经历内部语言的加工再外化表达,就可以逐渐把话说明白。还有“认真听”的培养,小组成员在交流时其它成员和其他小组必须认真听,才能听清楚别人说的意思。在实际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低年级学生听的习惯特别不好,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比如学生静静地听同学或老师说图中意思,听完之后让同学来复述。这样应用多种方法,逐渐让学生形成听的习惯。为了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序有效,我们可以要求小组成员商量、安排学习伙伴的发言顺序,引导学习小组的伙伴互相评价。当然,学生交往技能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小组

45、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得到逐步提高。三、提供交往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目标导向的活动,强调课堂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交往,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提供适量的交往机会,不要老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剥夺学生交往的机会。教学中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在这方面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值得借鉴:(1)在交往中画直角。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在看教师画与学生互说的过程中,掌握画角的方法。在课堂教学时,教师提供让学生先独立想一想,在再小组里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在互听互检

46、的形式下交流,每个人更能掌握画角的方法,如果遇到不懂的,组里的伙伴给予提醒再画画。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教师则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点再重点指导,提高了效率。(2)在交往中欣赏。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低年级学生收集图片资料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学生收集的途径各不相同,收集的质量也有差异。班级教学时教师安排学生小组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在伙伴的欣赏中体验收集资料的快乐。还有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交流,如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是对称图形?你能剪一个吗?怎样记住口诀呢?学生在交流中再现生活积累,促进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提升和改造。此外互读、互说、互问、互评、小组表演、小组游戏等都是学生交往的机会

47、。只要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小学合作学习将成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总之,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自主探讨的能力,真正做到知识的生成。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不断地进行研究总结,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合作学习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第三篇: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乔静一堂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先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

48、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感觉到新课程的教学又将陷入一个误区,如何踏实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是不容忽视的:一是让学生如何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意义的合作。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小组的确定、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和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等等,都是颇有讲究的。小组交流

49、的内容一般应涵盖两方面:一方面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另一方面则要倾听他人的意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明确了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才会使人人都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只有这样也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成就。二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

50、的角色。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知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是合作学习有成效的关键。我认为:教师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将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教师极大的耐心与极持久的恒心。三是这种合作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教

51、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会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当然,如需要用这种学习方式,则应精心构思这一环节。具体实践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等,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另外,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