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_第1页
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_第2页
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_第3页
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_第4页
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 院班 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零 年 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签名:日期: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南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 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2、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立题卡课题名称出题人课题表述(简述课 题的背景、 目的、意 义、主要内 容、完成课 题的条件、 成果形式等)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程度已经大大减轻,农业人口与农业用地的关系在 悄然改变。2、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选用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 , 说明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现状 ,揭示一定区域现状,提 供一个研究范式。课题来源科研课题类别毕业论文该课题对 学生的要求教研室意 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院意见冋意立题()不同意立题()教学院长签名:_

3、年月日注:1、此表一式三份,学院、教研室、学生档案各一份。2、课题来源是指:1科研,2社会生产实际,3.其他。3、课题类别是指:1毕业论文,2毕业设计。4、教研室意见:在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后,就该课题的工作量大小,难易程度及 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等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5、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可对该表格进行适当的修改。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 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学 院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起讫日期指导教师职称发任务书日期 年月日 课题的内容和要求(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确定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

4、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基于统计数据,主要统计启东市 2000年-2009年以上五个指标的变化,通过指标的变化得出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 地依存程度的变化,分析研究启东市农村人口对于农业用地的依存程度的变化, 从而反映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为加快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研究目标:分析2002年-2009年的统计数据,得出五个指标的变化,从而确定 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 ,并得出变化原因,为可持续发展提 供建议。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指标的变化得出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

5、业用地依存程度 的变化。参考文献郑宇,刘彦随,王玉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J.长江 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6).战金艳,江南,李仁东,鲁奇.无锡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6).张颖,赵民.论区域发展差异与总体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关联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4,(04).张落成,吴楚材,姚士谋.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03,(06). 张军岩,王国霞,李娟,鲁奇湖北省随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4,(04).汤茂林,姚士谋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现状特征

6、研究J.经济地理, 1999,(04).何芳,魏静.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01,(03).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 7): 32-34.沈非,苏玉燕.近16年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8,(01).章波,濮励杰,黄贤金,周青,吕敏眸,李宪文.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 动机制研究一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01)赵翠薇,濮励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一一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02).张健,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

7、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5).胡贤辉,张霞,杨钢桥.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01).刘俊,陆玉麒.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一一以苏锡常地 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4).曾群,喻光明,张文波,车懿,林小薇.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满意度评价与环 境影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6).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 .李昌爱.近35年苏南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一一以宜兴市

8、为 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3 .陈倩,张文秀,李丹,郑华伟.辽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 素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况卫华,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人民政府.浅谈农村士地与产业化.统代经 济信息,2010 (2)甄霖,谢高地,杨丽,成升魁,郭广猛.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及其政策的影响.资源科学,2005 (7): 27-4 徐元明,高珊.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查研究,2004 (3)李君甫.中国农民就业结构变迁研究.三农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8南通市统计局.南通统计年鉴(2002,2008) G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3,2009.本课

9、题必须完成的任务1、确定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 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成果形式进度计划起讫日期工作内容备注2010.12.20立题2011.01.11下达任务书2011.03.03开题2011.03.25初期检查2011.04.22中期检查2011.05.22完成论文2011.05.23指导教师批阅2011.05.30评阅教师评阅教研室审核 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 月日学院意见教学院长签名:年 月日南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储晨煜学号0722012010专业地理科学(师范)课题名称基于统计数据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变化阅

10、读文献国内文献24篇开题日期2011.02国外文献0篇开题地点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 依存度也有改革开放伊始下降了许多。 在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下、在城乡基建(交 通、医疗、住房、购物等)差距过大的影响下、在人民币国内购买力不断降低的影响 下农村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进军。诸多因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度,农业人口对土地 的依存度正在悄然变化。飞涨的物价给以农民沉重的人生活负担,对外务工的相对高 收入诱导着农民离开农

11、村。等等都变现为农民不断地进军城市,而农村却逐渐化为空 城。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度的降低将使得农业用地生产率的降低,进而阻碍着国 民经济的发展,研究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度能够更好的指导现代化农业发展进 程。农业人口对农村用地依存度的下降表现为农业土地的下降,城市面积的扩大,都市化水平的提高。据统计在1982到1990年8年间,全国的市由236个增加为456个,增长了 93%其中设区的市由104个增加到188个,增长了 80%不设区的市由129个增加到268 个,增长了 1倍多;县辖镇由2664个增加到9322个,增长了 2.5倍。江苏省作为我国经 济大省的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更是提升迅速,

12、从改革开放的13. 7 %上升到2002年的44. 7 % ,反应的农业用地退减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对江苏省1978年以来城市化发展和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农业人口对农村用地依存度下降进 行分析。可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展,2000年是1991年的1.5 倍,人均城区面积也不断上升,小城市上升幅度最大,为40 m2,特大城市最小,为17 m2, 人均建成区面积从小城市到特大城市呈倒三角形分布,经济发展置换了更多的农业用 地,而农民也愿意抛弃土地为的是追赶条件更好的城市生活。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度的变化表现为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变 化。改革开放

13、出,实施家庭承包制,土地农业的收入占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收入的绝大 部分,甚至可以说90%勺城镇人口也是如此,那是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度很高。 时隔30年的今天,近半数农村劳动力从事工商业劳动,农民收入结构发生变化,也推 动了中国农村以及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1978年,中国农村人口数为79014万人,占全国 人口比例的82.1 %,改革开放30年后的2008年,农村常住人口数下降为72135万人,占 全国人口比例为54.3 %,下降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4.5倍。该比重的下降表现为以下几 类:一、农业的相对低收入以及较重的生活压力使得大部分农民外出务工以寻求更高 的经济回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民是经

14、不起物价的飞涨的,它所造成的经济负担迫 使农民寻求更高的经济回报的工作,例如外出务工,由于外出务工能够获得更好的经 济效益从而使得他们的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原本的农业转变为外出务工,农业的收 入在其经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进而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度下降。二、部分农民 标兵开始向工商个体户过渡进而转变为工商个体户。在众多的农民户当中不乏有种粮 人才的出现,累计了一定的财富很自然的要向城镇迈进,即使不买入城镇也会对自己 的产业结构作调整,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工商个 体户(我们通常所称的做生意),收入形式的转型加之已有的财富积累使得农业用地对 于他们来说以不在是当年的命

15、根子了,依存度几乎不存在。三、科教兴国的战略鼓动 下在外读书的新一代留在城镇中工作而不再返乡做农。据了解,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 都被家长送到教育水平相对较好的城镇读书,一是响应国家号召,其次是他们不愿意 祖祖辈辈的开荒种田,隔代相传的贫困希望能通过读书来画上句号,而外出读书的孩 子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也不再愿意回到农村开垦黄土地,绝大部分驻扎于城镇,可以 说新一辈的年轻人不能说对土地没有依存度,而是他们不愿意于土地打交道。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度的变化表现为农业土地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国土资 源部2006年初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均耕地面积由 2004年的1. 41

16、亩进一步减少到1. 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截至2005年 10月31 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 3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0年前的1. 59亩和2004年的1. 41 亩,逐年减少到1. 4亩。2005年,全国共减少耕地1002. 4万亩,其中,建设占用318. 2 万亩,灾毁耕地80. 2万亩,生态退耕585. 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 5万 亩。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增减相抵,2005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542. 4万亩。另据统计:,2005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 耕种的耕地面积为0.3hm2,印度为0.6hm2,韩国为0.9

17、hm2,日本为2.1hm2,以色列为 5hm2美国为63.7hm2,比中国多200多倍。从农业土地生产劳动力来看:农村常住 人口大部分是小孩和老人称为“老小化”,中间层也以妇女居多称为“留守妇女”。改 革开放初的全民性农业生产转变为如今的“老小化”、“留守妇女”进行农业的主要生 产劳动力,男性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下降。从土地的生产劳 动率看:以主要粮食作物为例,除小麦外,中国的玉米、大豆、水稻等亩产量皆远远 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按耕地面积计,2006年中国的水稻产量为6270kg/hm2, 只达到美国的81%低于日本、韩国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这些发达国家并没有推广

18、 杂交水稻技术;2006年中国的玉米产量为5370kg/hm2,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3, 美国达到了 9360kg/ hm2,是中国的1.7倍;以色列更高达1015kg/ hm2,是中国的2.8 倍;2006年中国的大豆产量为1710kg/hm2, 美国是202kg/ hm2,发达国家平均为 194kg/ hm2。农村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度变化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利用率的变化。农业用地的 土地资源正在逐渐将少,国土资源部每年提供的数据显示耕地面积正在逐渐缩减,而 农村人口也并没有将其农业用地充分利用,反而是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农业用地转变 为工厂用地,各地盛行的招商引资占用了更多的农业用地,而

19、农民放弃农业用地转而 成为工厂的员工相比务农他们到更情愿。这体现着农民对农业土地的依存度逐渐下降。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度变化表现为农业用地集约型转变的变化。从农业集 约化经营程度看,2005年中国平均每1000hm2耕地拖拉机使用量为7.1.1,印度为15.9 台,以色列为72.5台韩国为128.5台,日本为461台,美国为27台。日本大型拖拉 机使用量是中国的91倍。上世纪的犁耕转变为拖拉机时集约程度大幅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投入也进入了快速增高的时期,现阶段农业生产中的经济投入已经进入回落 阶段,化肥、农药、农用机械的使用量的减少反映出农民对农业土地的依存度正在下 降。上述表明城市化发

20、展进程的今天,农村人口涌进城镇,生产结构的转变使得农业 人口对农村用地的依存度逐步下降。2、研究的意义及价值:基于调查、研究启东市农村人口对于农业用地的依存程度的变化。从耕地面积比重、 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 等指标,分析研究启东市农村人口对于农业用地的依存程度的变化,从而反映出我国 农业现代化发展基本现状,以及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为加快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参考文献:郑宇,刘彦随,王玉华沿海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研究新进展与方向J.长江流域 资源与环境,2003,(06).战金艳,江

21、南,李仁东,鲁奇.无锡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06).张颖,赵民.论区域发展差异与总体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关联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4,(04).张落成,吴楚材,姚士谋.苏南地区近20年城市用地扩展的特点与问题J.地理 科学进展,2003,(06). 张军岩,王国霞,李娟,鲁奇湖北省随州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及其对土地利用 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4,(04). 汤茂林,姚士谋江苏省城市化进程与现状特征研究J.经济地理,1999,(04).何芳,魏静.城市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01,(03).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

22、J.农机化研究,2006( 7): 32-34.沈非,苏玉燕.近16年芜湖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01).章波,濮励杰,黄贤金,周青,吕敏眸,李宪文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 研究一一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01).赵翠薇,濮励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一一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02).张健,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5).胡贤辉,张霞,杨钢桥.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长江流 域资源与环境,2008,(01).刘俊

23、,陆玉麒.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变一一以苏锡常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4).曾群,喻光明,张文波,车懿,林小薇.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满意度评价与环境影 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6).鲁成树.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4 .张新长.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3 .李昌爱.近35年苏南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一一以宜兴市为 例D.安徽师范大学,2003 .陈倩,张文秀,李丹,郑华伟.辽阳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 素分析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况卫华,

24、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人民政府.浅谈农村士地与产业化.统代经 济信息,2010 (2)甄霖,谢高地,杨丽,成升魁,郭广猛.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 及其政策的影响资源科学,2005 (7): 27-4徐元明,高珊.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调查研究,2004 (3)李君甫.中国农民就业结构变迁研究.三农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10:8南通市统计局.南通统计年鉴(2002,2008) 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03,2009.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1、基本内容:本课题从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 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对农业人口对农

25、业用地依存度的变化及其趋势加以分析。反应出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过快向城市迈进,致使农业用地面积、生产率下 降、集约化程度低。而现代化农业发展又相对滞后两者之间的矛盾。催使我们加速现 代化农业发展。主要是通过相关文献、统计年鉴、以及相关教师指导、社会调查等方 式来研究。2、预计解决的问题:剖析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土地依存度的现状,结合启东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在当前 农村产业结构过快变化导致土地生产率过快下降与城市化发展中现代农业发展滞洪的 矛盾下,一方面实施政策缓解农村产业结构过快调整, 另一方面加速现代化农业发展。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设计的思想,通过农学、生态

26、学、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统 计学、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问卷调 查)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技术手段,针对农业人口对农 村土地依存度做大量调研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与动态进行系统研究。问卷调查把依存度通过以下形式来反映: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 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此问卷从农业用地的全方位系统性地反映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的依存度的关系。 具体采用边调查边走访收集统计数据的方法获得数据。选取样本时考虑地理位置、产 业结构、生活水平等因素以便能够代表性地反映启东市的整体状况。2、技术路线四研究工作

27、条件和基础1、研究讨论:对于论文题目、内容、结论都做了一定的预定,并展开论文前期的 准备工作,包括相关文献的收集、主要数据的查找、论文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的讨论 及论文整体框架的构思。2、同专业内形成讨论小组,对数据分析、处理进行意见交流3、个人能吃苦耐劳投身到农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走访获得宝贵数据。4、教师指导:王英利老师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对农村人口与土地关系问题有深刻 见解。在此次论文框架构成、主要指标选定、研究方法、思路等方面给予了相关 指导。起讫日期工作内容2010.12.20立题2011.01.11下达任务书2011.03.03开题2011.03.25初期检查2011.04.22中期

28、检查2011.05.22完成论文2011.05.23指导教师批阅2011.05.30评阅教师评阅2011.06.072011.06.07答辩论文实验完成日期最终成绩评定评议答辩完成日期2011.06.07后期检查教 研 室 意 见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院意见通过开题()开题不通过()教学院长签名:年月日南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 院地理科学学院班 级地理师范071班学生姓名 储晨煜学号 0722012010指导教师职称评阅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零 年 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标题采用小三黑体居中;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首行缩进二个字,字数不少于

29、200汉字,1.5倍行距。)文章确定耕地面积比重、农业用地比重、从事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比重、农业机 械总动力波动率五个指标,以 2009年南通市统计年鉴为基础,基于统计数据,计算各个 指标从2002年-2009年的变化,以此来分析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 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提出了在工业化、 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最后根据研究提出启东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关键词:依存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小四号宋体,3-5个,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字后面无标点符号。)ABSTRACT(标题采用小三 Times New Roman居中

30、;正文采用小四号 Times New Roman,首行缩进2字符,1.5倍行距。)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各关键词之间逗号(半角状态下)分开,逗号后加一空格。)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iiI II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 录摘 要ABSTRACT.1.1级标题2级标题2级标题2级标题3级标题3级标题2.1级标题 TOC o 1-5 h z 参考文献 2致 谢 3附 录 4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本文以2009年南通市统

31、计年鉴为主,居于统计数据,计算出如皋市农业人口对农业 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按我国户籍制度,农业人口是指拥有农村户籍的人口,农村劳动力人口是从事生产劳 动的农村户籍人口,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存在的主要形式有:在乡务农、离乡务工 经商、在本地务工经商等。农村土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居住的土地,包括用于 粮食生产、农副产品生产的土地和农村宅基地等,是狭义的农村用地,不包括用于发展非 农产业用地。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也催生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城市化“旅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镇企业的崛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力推行和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对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日

32、益显著。而我国农村现存宅基地流转制度的限 制性规定,约束了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转,既不利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也不利 于有效推进我国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建设;延缓了农民市民化的现代进程,阻碍了二元经济 结构的转变。因此,正确处理农村宅基地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 化战略的实施,而且也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小产 权房、集中居住点及乡村文明日益衰落等现象。2理论研究:五个指标2.1五个指标的确定为了能够清晰反映出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选取了五个指标从不同角度来反映这一变化。指标状况如

33、表1表1指标指标公式公式构成要素1、耕地面积比重A=a1/a2a1:耕地面积a2:行政总面积2、农业用地比重B=b1/b2b1:农作物总面积b2 :行政总面积3、从事农业人口比重 CC=c1/c2c1:乡村从事第一产业人数c2:乡村从业人员总数4、农业产值比重 DD=d1/d2d1:第一产业总产值d2:地区生产总值5、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EE=e1/e2e1:最早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ei :各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2.2基于统计数据的指标变化2.2.1指标A通过2002年-2009年的南通市统计年鉴,得到数据如表2.2.1单位(千公顷)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

34、07 年2008 年2009 年a170.17369.7569.6569.4269.2569.1168.95669.02a2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A0.058090.057740.057650.05740.057320.057210.057080.05713由表2.2.1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9年启东市耕地面积比重变化的总趋势是在不断下降。图2.2.1a是用图的方式展现这一变化耕地面积比重0.05820.05 呂0.05780.05760.05740.05720.0570.05680.05660.0564耕地面积比重图 2.2.1a图2.2.1a

35、是对上表数据的直接反映,由图中的指数趋势线可以更直接看出结果是呈下降趋势的。说明启东市的耕地面积是在不断减少。图中看出2002年-2008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变化明显。到2009年略有回升。2002年-2009年这八年间,启东市耕地面积总趋势是下降。2.2.2指标B通过2002年-2009年的南通市统计年鉴,得到数据如表2.2.2单位(千公顷)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bl157.24156.3155.95154.65155.24152.76152.07152.59b2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1208B0.1

36、3010.12930.12900.12800.12850.12640.12580.1263由表2.2.2得到图2.2.2a农作物用地比重0.1240123 -|IIIIt 1农作物用施比重图 2.2.2a图中信息反映了 2002年-2009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是在减少的。2000-2005年,农业用地比重不断减少, 2005-2006年,农业用地比重略有回升,2006-2008年,又继续减少,2008-2009年,稍有回升,农业用地比重总趋势是不断减少的。2.2.3指标C通过2002年-2009年的南通市统计年鉴,得到数据如下单位(万人)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

37、年2008年2009年cl37.5935.634.5825.5921.9421.0118.9917.02c2111.58111.58111.58111.58111.58111.58111.58111.58C0.33680.31900.30990.22930.19660.18820.17010.1525由表2.2.3得到图2.2.3a从业农业人口比重从业农业人口比重图 2.2.3a224指标D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显示2002-2009年启东市农业产值比重如下表: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D0.2090.200.1680.16

38、60.1470.1290.1270.127由表2.2.4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9年启东市农业产值比重变化的总趋势是在不断图 2.2.4a225指标E通过2002年-2009年的南通市统计年鉴,得到数据如表2.2.5单位(万千瓦)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ei38.938.938.938.938.938.938.938.9el38.939404040.240.440.4666.12E10.99740.97250.97250.96760.96280.96140.5883由表2.2.5可以看出从2002年到2009年启东市农业机械总波动率是

39、不断下降的。图从图2.2.5a可以看出,从2002年-2009年启东市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呈下降趋势,从图中看出以 200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E=1为标准,波动率 E1,说明农业机械总量是增长的。E1,说明较2002年农业机械总量是减少的。由图看出2002年-2009年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在2008年-2009年下降幅度突然增大。由此看出,启东市农业人口对于农业用地的依赖程度在下降。226小结以上选取的五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的变化情况。上述指标 2002-2009年,耕地面积比重总体上在下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 重在下降,从事农业人口比

40、重在下降,农业产值比重在下降,农业机械总动力波动率 在下降。耕地面积减少,意味着其他一些产业的用地面积相对在增加,更多的人离开土地,转移到其他产业,从其他产业中去获取生活资本,这从农业从业人员比重减少和 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增加中可以看出另外农村家庭收入中第一产业收入比重也在下降,直接反映了农业人口从农业中获取利润相对减少,相对从其他产业中获取利润在相对增加,这就会使农业人口增加对其他产业的依赖程度,而降低对农业的依赖程度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减少及农业产值比重的减少,都说明了这个变化,从而以上这些指标的变化说明了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在下降3变化原因:工业化、城市化由以上数据得出

41、的结论显示,启东市农业人口对农业用地依存程度呈下降趋势,农业 人口与农业用地关系在悄然发生变化。引起这种变化是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其中 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现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使得农业人口对弄 业用地依存程度下降的一些重要影响因子作分析:3.1第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多3.1.1我选取了 2009、2007、2005、2003年的启东市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如表 3.1.1单位(万人)2003 年2005 年2007 年2009 年农村人口从事第60.0855.0354.3253.83二、三产业人数农村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人数农村人口从事第二、- 产业人数图 3.1.1

42、由上图看出,启东市农村人口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二、三 产业人士的增多,必然导致第一产业人数的减少。而农业人口减少的原因无非就是城市化。 中国人普遍认为城市里挣钱比农村多,所以进城挣钱是主要目的。第二、想要出人头地。 不想一辈子窝在小地方,希望成为城里人,抬高身价,荣耀门楣。第三、争取好的居住环 境和好的教育环境。第四、城市里有更为完备的医疗保障。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农民有了 “上城热”。由此导致农业人口的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存度下降。3.2农村土地用于非农建设面积增多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企业发展起来,因为农村土地租金便宜,不断向农村扩张。3.1.2我选取了 2009、2007

43、、2005、2003年的启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如表3.1.2单位(个)2003 年2005 年2007 年2009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307439620810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推业数图 3.1.2由上图可以看出,今年来,启东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企业数量的增长、 企业的扩张必然要占用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使得农村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面积的减 少使得农业人口对土地的依存度减少。4城市化过程中农村的不谐之音“空心村”现象。启东市在初期发展阶段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致使广大僻 静的村庄“人去楼空”,造成住房和宅基地的大量闲置;同时,相当一部分率先富裕起来 的农民在进城

44、购房后,他们留在农村的宅基地,受现行宅基地流转政策的限制,不能进行 公开合法的转让而被迫闲置。虽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支撑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资金方面,缘于房屋及宅基地的流转限制,阻碍了进城农民对城市发展的资本支持。相 反,由于农民身份的限制、资金的不足、市民化的门槛过高,往往导致其所得城市资金的 回流,用于新房建设。一方面加剧了对耕地的侵占,造成老房的废置,当其再返回城市打 工后,又造成新房的空置,增加了空心的比例;另一方面又削弱了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金 积累能力。“小产权”现象。在启东市近郊,作为农民财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房地产必然大幅增值。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郊区农民利用宅基地进行

45、变相买卖,甚至利用集体耕地开发建设 了大量的“小产权”房。这些房屋的出租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宅基地的利用率。但是,房屋的出售,由于城乡二元土地政策的 差别和宅基地流转的限制,强制性地减少了需求,降低了农民资产变现的收益,阻碍了农 民进城发展的资金积累。同时,这种“小产权”现象,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违背 了市场经济的平等原则、“同房不同价”、“显然是在继续维护城乡二元制,继续对农民 实行歧视性政策”等“集中居住点”现象。在城乡统筹的一体化进程中,启东市村民宅基地被拆迁和整理, 通过置换等方式往往将农民安置到拥有“小产权”式的集中聚居区。从推进新

46、农村建设和 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就地集中的“新式聚居区”, 从城市的吸纳或辐射作用而言,都体现了其难以融合的特征。“农村文明的衰落”现象。“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往往吸纳的是农业中严重缺乏的人力 资本。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强壮的劳动力首先流出,留下来的是文化低的、能力弱的、 身体差的。建立在这种人力结构基础上的农业只能是弱势的。”因此,伴随农村优秀劳动力及人才向城市的流动,“直接导致了农村文明的快速衰退”。翻同时,宅基地流转政 策的限制性规定,也阻隔了城市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优势资源不能有效地回 流,严重影响了城市辐射效应的正常发挥,在相当程度上钳制了城乡

47、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片面形成了城市文明对乡村文明的吸纳,不利于乡村文明的保存和发展。也严重阻碍了城 乡各具特色的、全面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现。5解决对策(一)确权从宅基地本身的使用性质出发,可以将其区分为生产类用地和生活类用地。供生产所用的宅基地,如四旁绿化用地(房前屋后的竹林、林木、花圃用地)和其它生活服务实施用 地(如水井、地窖、沼气池用地)等具有明显的生产资料的性质。因此,根据马克思生产资 料公有制的社会原则,这一部分性质的宅基地应当归属于集体所有。而对于房屋的建设用 地和相关辅助设施等的居住生活用地,如住房、厨房、牲畜房、仓库、厕所用地等具有典 型生活资料的属性。因此,在坚持生活资

48、料私有的前提下,这一部分性质的宅基地可以归 属于农户所有。这种性质的区分能有效明析原有产权的模糊性,为宅基地的顺利流转奠定 清晰的产权基础。既能有效解决“一宅两制”问题,又能充分保护农户的最基本利益;既 能照顾历史因素,又利于解决现实中“同地不同权,同房不同价”的差别歧视现象。在操 作层面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时期既已存在的宅基地应当赋予其充分的、完整的物权;而 在集体经济阶段,由集体所赋予的带有福利性质的无偿宅基地取得者,应当补足其相应的 房屋土地费用以获取相应的所有权和完整的继承权等一系列相关权利。不仅利于发挥农户 宅基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能有效止福利式建房的泛滥和遏制“空心村”现象;既

49、能 充实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力,又能充分保护农村有限的耕地。同样的划分标准也可类及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i于集中居住区的房屋产权,使之在权属上与城市商品房具有等效的身份,利于房屋资产的 合理流动,促进城乡资金、人员的相互融合,有效推动城乡的一体化建设。(二)完善宅基地的流转机制现行农村宅基地流转的限制性规定不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原则。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市场,赋予农民拥有房屋宅基地的完全使用权、 收益权和处分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及赠与;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城乡居民之间 自由流转,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利用

50、机制。 同时,“小产权房”的流转应根据不同状况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村民通过集中居住而利 用其宅基地整理所余修建的“小产权房”,理应为其流转提供合法的上市交易条件。而对 于利用农村耕地等方式所建设的“小产权房”,由于违背了土地的基本用途,应视违规 程度而谨慎处理。(三)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阻碍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造 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农业户口和城镇户口享有不平等的权利,不利于城市化建设,阻 碍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 口登记制度,使城乡在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能真正一视同仁,从而最终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