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频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文档_第1页
(word完整版)高频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文档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1/11(word完整版)高频电路基础知识点总结,文档 第二章 一.串联谐振回路 1. 串联谐振电路的阻抗为1()Z r j L C =+-,0时1 L C 回路呈现感性,0=时0X =、|Z r =且0=,电压电流同相位即回路呈现纯阻性,此时的回路发生了“谐振”; 2. 谐振频率为0= ; 3. 品质因数定义为谐振时回路储能和耗能之比即001 L Q r Cr = ; 4. 幅频特性 | I 2 200|1I I Q =? ?+- ? ? 在“小量失谐的情况下”可表示为0 |I I = &; 5. 相频特性 ? Q 值越大曲线越陡峭,线性范围越小 0000 001 |arctan 1j

2、I I e Q I I jQ ? =?=?=- ? ?+- ? 6. 将两个半功率点之间的带宽定义为串联回路的通频带00.7B Q =。 二.并联谐振回路 1. 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为1()11()L r j L j C C Z r j L r j L j C C +? =+-,0时1L C 回路呈现容性,0=时10C L -=、|L Z rC = 且0=,电压电流同相位即回路呈现纯阻性,回路发生“谐振”; 2. 谐振频率为0=; 3. 品质因数0000011 L C Q r Cr G LG = = = ; 4.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与串联回路相同; 5. 通频带00.7B Q = 。 三.抽头并

3、联回路 1. 抽头电路具有阻抗变换和电源变换的作用即21. 2.1 3.T T T R p R V pV I I p ? ?=? =?=? 四. 耦合振荡回路 1. 临界耦合时双调谐回路的带宽为0.70 B =; 2. 单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为9.95而双调谐回路的矩形系数为3.15。 五.石英晶体滤波器 1. 石英晶片的电路模型: C q C q L q r 2. 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为q = ,并联谐振频率为q ; 3. q 时晶体为容性而q p 0i iA U U i T U =?0i iA U U i K U =?1 0T ? =?1 0L ? =?(a ) C (b )3 3 ?()

4、f F ? ?+L Q ? 第五章 1.频谱搬移电路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频率不同(即产生了新的频率分量),因此必须采用非线性电路实现; 2.寻求非线性曲线近似函数的方法很多(化无限项为有限项),如幂级数展开法(泰勒级数)、折线分析法、线性时变电路分析法: 3.二极管频谱搬移电路 () i t () u t 22101()()()()()()()Q Q i t f U u f U u u t I t g t u t +?=+ ?() i t () u t () i t () u t 212()()()()D D i t g K t u t u t =+ 12222212222()cos cos3

5、cos5(1)cos(21)235(21)n K t t t t n t n += +-+-?+-+? -212()L D K u i g t =21()()()o u t K t u t = 212()()D L g K t i u t =1222224 444cos co ()s3cos5(1)cos(21)35(21)n t t t n t n K t +- +-?+= +? 0()(1)tanh() 2B A o EE T u u i t I U u =+ ?0tanh()tanh() 2()2B T o A T i t u u I u u =? 第六章 1. 标准调幅 ? 时域表达式

6、 ? 时域波形 ? 调制模型 ? 频谱 ()cos ()cos ()1cos cos 1c ()cos os c c s o o s A c c c c a c a AM c M c a c a c c c c u t U k U t u t U t U k u t U k U t u t U t t U t t t k U m U =?+=+?=+=+=+ ? 带宽 ? 功率 * 载波功率: * 边带功率: * 调制信号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 载波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功率: ? 效率 2.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 ? 时域表达式 ? 时域波形 max 2AM B f =2 2c L c U P

7、 R =2 2 s c m P P =?2 (1)2 av c s c P P P m P =+=+2 2 max 2 min (1)1cos (1) c c c P P m P m t P P P m =+?+=-?=?22 11(2)3 s av m P m P m =+()1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 ) o (s c AM c c c c c c DSB c c c u t U m t t U t U m t t u t ku t u U m t t k t t t =+=+?=?=?= ? 调制模型 ? 频谱 ? 带宽: ? 功率: ? 效

8、率: 3. 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 ? 时域表达式 ? 时域波形 DSB AM B B =DSB s P P =100%= cos ()sin () cos ()sin () ()()SSB SS c c c c B U t u u t u t t u t U t t t u t u t ?-? =?=?+上下 ? 调制模型 ? 频谱 ? 带宽: ? 功率: ? 效率: max SSB B f =SSB s P P =100%= 4.AM 调制电路 ? 高电平调制(功放电路) 集电极调制时功放应工作在过压状态,基极调制时功放应工作在欠压状态。 ? 低电平调制(第五章频谱搬移电路) 5. DSB

9、调制电路(第五章频谱搬移电路) 122()()()()(cos cos3)()() 2322cos ()cos3() 3()()22cos ( 2()2()2D D c c D c c c D D c c c D c D c D c c D o g u t g t u t g u t i t g k t u t u t g t t u t u t g g t u t t u t g u t i t =?+=+-+ =+?-?+ +?=?+cos () D c g t u t ? 6. 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 ? 传输系数(检波效率) ? 输入阻抗 122 ()2()()2(cos cos3)()

10、 234()cos3()4cos ()4c .3os () ()L D c D c c D o D c D c c D i t g k t u t g t t u t g g u t t u g t u t g t u t t t i =?=+-+? ? =+-?+?=cos o m d U k U = = ? 失真 * 惰性失真 * 底部切割失真 12 m i U R I R = =()()o u t u t t t ? ? 7混频器的干扰 ? 信号与本振的组合所产生的干扰(即干扰哨声) 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无法抑制这种干扰。 ? 外来干扰与本振组合产生的干扰 * 中频干扰,一阶干扰 * 镜

11、像干扰,二阶干扰 提高前端选择性可加以抑制。 ? 交叉调制干扰 有用信号如果消失则干扰也会消失且任何频率的强干扰均有可能形成这种干扰,提高前端电路的选择性有助于抑制这种干扰。 ? 互调干扰 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于混频器的输入端,经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产生近似中频的组合分量,从而对真正的中频信号形成干扰。 m R R = = 1c I f p f p q = - 第七章 1. 频率调制(单音调制) ? 时域表达式 其中的称为调频灵敏度,称为最大角频偏,称为调 频指数(最大相偏) ; ? 时域波形 ? 频谱 ? 带宽 ()()cos cos ()()cos sin si ()cossin ()

12、cos(n ) c c f c f c m t t f c f c FM c c f t F f M c c c f t k u t k U t t k U t t dt k U t dt t t u t U t m t u t U t k f t d t m t t ? ?=+?=+?=+?=+?=+ =+=+=+ ?f k m f k U ?=?f f k U m ?= ()()cos()FM n f c n u t J m n t + =-= +max max 22(1)2(1)2()(/) 1)m FM m FM f f B rad s B m m ?=+?=?+ ?=+?+? ? 功

13、率 2. 相位调制(单音调制) ? 时域表达式 其中的称为调相灵敏度,称为最大角频偏,称为调相指数(最大相偏); ? 时域波形 ? 带宽 3. 调频方法 ? 产生调频波的方法主要有2大类即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 ? 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 2 02()12c C T L FM L u t P dt U P R T R =?()cos(co ()()s )()cos()c os cos PM c c p PM c c c c p c p c p p u t U t m t u t U t t t t k u t t k U t t m f t t k ?=+=+?=+?=+?=+?p k m p

14、k U ?=?p p m k U = ?2()(12PM p p k U B m =?+?+= ? 张驰振荡器 4. 解调(鉴频) (1) j C C u u ? = +0 01 (1cos )cos cos (1)(1)(1)j Q Q Q C C C C m t U U t U U t U u u u ? ? -= =?=+ + + +2 2 2 ()(1cos )(1cos )()(1cos )cos cos c c c c c f t m t m t t m t m t k t = = = +=?+?=?+=+?=+? ? 直接鉴频电路 ? 间接鉴频电路 将调频信号进行波形变换转换为调幅或调相信号,之后借助于调幅解调器或鉴相器完成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