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运动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1运动生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课程代码:05E00714学时分配:96学时赋予学分:5学分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后续课程:运动保健学、运动训练学二、课程性质与任务运动生理学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各体育专业学生所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体育锻炼对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特别是青少年生理特点及体育锻炼对其功能的影响;掌握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及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及常用人体生理指标测试的方法,并初步运用到体育运动实

2、践中。三、教学目的与要求运动生理学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正常人体的基本功能活动规律和原理;认识和掌握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或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影响下,人体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学会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体育锻炼或科学地组织运动训练。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绪 论【教学内容】一、运动生理学的概述。二、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稳态与调节。兴奋与兴奋性。反应与适应。反馈与前馈。三、运动生理学的应用与发展。第一篇 器官系统运动生理学第一章 肌肉的活动【教学内容】 一、肌肉收缩 神经肌肉间兴奋的传递。运动单位与肌电图。肌纤维的细微结构。肌肉收缩过程。二、肌肉收缩的形式与

3、肌肉收缩的力学分析。肌肉的机械功和功率。三、肌纤维的形态功能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训练对两类肌纤维的影响。实验1 神经肌肉生理实验内容(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关系(三)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关系第二章 呼吸与运动【讲授内容】一、概述 呼吸的概念。呼吸过程简述。二、肺通气与肺换气 肺的基本容积和容量。 肺通气量 。肺通气动力和阻力。肺通气的调节。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及调节。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过程及影响因素。三、气体的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四、呼吸的调节。五、呼吸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实验2 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肺通气功能的测定和评价方

4、法。二、实验原理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时,不断地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为了实现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肺必须不断地与外界大气进行通气活动。通过电子肺量计测定人体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来评定肺的通气功能。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讲授内容】一、血液的组成及其功 血液的组成。血浆与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功能。二、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实验3 血液生理一、实验内容(一)人体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二)人体ABO血型的鉴定二、实验目的掌握用比色计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的方法。掌握人体ABO血型的鉴定方法。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讲授内容】一、心泵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动周期与心率 。心脏泵血过程及

5、泵功能评定。心泵功能调节。体表心电图简介。二、血管生理 动脉血压的概念、成因、影响因素。静脉血压与血流。毛细血管的功能。组织液。三、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植物神经系统及功能。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四、心血管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实验4 人体心血管机能测评实验内容(一) 人体安静及运动中的心率的测定(二) 人体安静及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测量二、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心率和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心率和血压的影响,并对心血管机能进行评价。实验5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与分析一、实验目的初步辨认人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范围。学习心电图的测量、记录和分析方法。

6、二、实验原理心脏在兴奋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组织和体液传播到身体表面。利用表面电极从不同部位将心肌电变化引导到心电图机,所记录到的电变化,即为心电图(ECG)。第五章 胃肠道和肾的功能与运动【讲授内容】一、胃肠道的功与运动 消化与吸收。运动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二、肾的功能与运动 肾的结构特点。尿的生成。肾脏在维持水和酸碱平衡中的作用。运动对肾泌尿功能的影响。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运动【讲授内容】一、人体的总能代谢 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去路。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二、基本能量系统 ATP-PCr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能量连续统一体的理论及其应用。三

7、、静息和运动时的能耗 基础代谢率。运动时净能耗量的测定。机械效率。第七章 内分泌与运动【讲授内容】一、概述 内分泌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原理。二、下丘脑与垂体的同分泌功能。三、某些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甲状腺素。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睾酮。腺垂体激素。四、激素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的适应。激素对运动糖、脂肪、水盐代谢的调节。第八章 神经系统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 【讲授内容】一、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元。突触和突触传递。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反射。二、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视觉。听觉。位置觉。本体感觉。三、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

8、控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脑干对躯体运动的调控。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四、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的一般功能。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五、脑的高级功能运动技能的学习主和记忆 学习与记忆。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六、运动中神经系统对人体功能的整合 神经系统对人体运动功进行整合的意义。运动中神经系统对人体功能整合。实验6 视觉机能的测定与评价一、实验内容(一)视力的测定(二)视野的测定二、实验目的掌握视力和视野的测定方法和评价。三、实验原理视力也称视敏度,指眼辨别物体两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目前我国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远视力表) 来检查视力,采用五分法记录。临床上规定,当视角为1分角时

9、,能分辨两个可视点或看清细致形象的视力为正常视力。视力表就是根据视角的原理制定的。常用的国际视力表有12行字,当远离视力表5米距离处能辨认出第10行字即为正常视力,并确定其视力为5.0 (或1.0),若某人须在距表2.5米处才能认出第10行字(此时在眼球形成的视角大于1分角),则视力低于正常。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测定视野有助于了解视网膜、视觉传导道和视觉中枢的功能。实验7 反应时的测定与评价一、实验目的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出现反应活动所需的时间,称为反应时。本实验用机体从接受光和声的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来代表时。 第九章 运动与免疫【讲

10、授内容】一、概述 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反应。二、运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运动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运动对免疫系统其他成分的影响。运动负荷与免疫功能和机体抗病能力的关系。运动免疫理论。运动性免疫抑制。第二篇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生理学第十章 运动训练若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讲授内容】一、运动训练原则 荷和渐增阻力原则。专门性原则。可逆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二、训练课各阶段的生理学分析 准备活动。基本部分。整理活动。三、全年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周期 训练计划。专项体能训练的周期与运动负荷量。四、训练的生理监控与训练水平的生理评定 训练的生理监控。训练水平的生理评定。五、过度训练、停

11、训与恢复训练。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讲授内容】一、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肌肉力量分类。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二、肌肉力量的测评 等长肌力测定。等张肌力测定。等速肌力测定。三、肌肉力量的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的一般原则。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运动导致的肌肉酸痛。第十二章 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讲授内容】运动时和运动后氧动力学 需氧量吸氧量。氧亏与运动后过量耗氧。二、有氧运动能力 有氧运动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最大吸氧量:定义、测定、决定机制、影响因素。无氧阈:概述、测定方法、应用。促进有氧能力的训练。 三、无氧运动能力 力量爆发型运动。糖无氧酵解系统。促进无氧能力的训练。实验8 人体有氧功能的测定一、

12、实验内容(一)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二)无氧阈的测定二、实验目的掌握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和无氧阈的测定。三、实验原理由于心率、功率与最大吸氧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因此可利用人体在进行亚极量运动时,机体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功率和心率,间接推测VO2max。当运动强度增加到最大吸氧量的6590%时,需氧量和心率直线增长。体内生成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引起PH值降低,PCO2增加,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引起肺通气量剧烈增长,导致肺通气量和吸氧量的直线关系发生转折(拐点),其它呼吸系统指标和心率也有较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的转折点就是无氧阈。常用指标有乳酸,肺通气量,吸氧量和心率等。实验9 PWC170的测定一

13、、实验目的掌握PWC170功能测定法。二、实验原理PWC170机能实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心率为170次.min-1时的稳定状态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其间接测定法的原理是心率和功率在一定范围内(相当心率120-180次.min-1之间)成线性相关。所以,根据两次不同负荷及相应的心率,就可以推算出PWC170。实验10 人体无氧功能的测定与评价一、实验目的掌握无氧功率的间接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磷酸原系统又称非乳酸能系统,它供能时间短,但能量输出功率最高,常以几秒钟运动时的最大功率来间接测定。应用与评价在需要速度、又需要爆发力的短跑、举重、跳跃、冲刺行等运动中,磷酸原系统起着相当大的作

14、用,并可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所以,可以用无氧功率来评定那些需要高功率输出的运动能力。第十三章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讲授内容】一、运动性疲劳 产生机制。发生部位。不同运动练习疲劳原因。运动性疲劳的判断。二、恢复过程 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能源物质的恢复。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实验11 运动性疲劳的判断一、实验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评定的方法。二、实验原理人体疲劳时,各器官系统功能都下降。下降的程度和疲劳深度有关。因此测定运动前后一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出现疲劳及疲劳程度。第十四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讲授内容】一、生理功能的年龄特征 运动系统。氧运输系统。物质和能量代谢。神经

15、系统。二、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基本动作的特征。身体素质的发展。三、中学体育教学与业余训练的负荷阈 负荷阈及其影响因素。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中学业余训练负荷阈。最高心率与心率监测。四、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运动定向与科学选材。遗传与选材。骨龄与选材。青春发育期与选材。项群与选材。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第十五章 女性与体育运动【讲授内容】一、身体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 体型与身体成分的性别差异。心肺功能与有氧耐力的性别差异。骨骼与肌肉,力量的性别差异。无氧能力的性别差异。二、卵巢的功能 卵巢周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三、月经周期、妊娠和运动 月经周期。月经周期与运动。妊娠与运动。四、妇

16、女对运动和训练的的应和适应症 对运动的反应。对训练的适应。 第十六章 环境与运动【讲授内容】一、体温调节 人体的正常体温。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人体的体温调节。二、热环境与运动 热环境与运动的应激反应。热危害及其预防。热习服。三、冷环境与运动 冷应激。冷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冻伤及其预防。冷习服。四、水环境与运动 水中运动时的生理反应。水污染与运动。 五、高原环境与运动 高原环境的特点。高原环境的应激反应。高原反应。高原服习。六、大气污染与运动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第三篇 体适能和健康生理学第十七章 体适能与健康和运动处方【讲授内容】一、体适能概述 体

17、适能概念。体适能的分类。二、健康体适能的评价 健康和康宁概述。健康体适能的内容及评价。三、健康体适的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的概论。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四、特殊人群的健身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身与运动。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运动。骨质疏检症的健康运动。残障人的健身运动。第十八章 身体组成、肥胖和运动减肥【讲授内容】一、身体组成的测定及评定 身体组成的测定。不同人群的体脂值。二、超重与肥胖。三、运动与减肥 运动的减肥功效。运动减肥相关的几个问题。实验12 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人体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二、实验原理用生物电阻法间接测定人体身体的成分。生物阻抗提示你的身体传

18、导电流的情况。瘦体重是电流的良好导体,而脂肪组织由于含水量低而成为不良导体。总之,对于同样身高和体重的个体而言,阻抗越低身体脂肪百分比也越低。进行测定时,必须先将受试者的性别、年龄、身高和体重输入分析仪。这些数据加上测量到的阻抗被用来确定该受试者的身体脂肪百分比。第十九章 老年人与健身运动【讲授内容】一、寿命、衰老与长寿。二、老年人体适能与运动 有氧适能。肌适能。身体成分。三、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注意事项。老年人健身方案。 教学时数分配表学期章内容学 时 分 配讲授讨论实验合计上学期绪论33一肌肉的活动5126二呼吸与运动323三血液与运动222四血液循环与运动5146五胃肠道和肾的功能与运动22六能量代谢与运动516七内分泌与运动44八神经系统对运动及其学习的调控6147下学期九运动与免疫33十训练若干干问题的生理学分析33十一肌肉力量415十二有氧运动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262十三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424十四儿童少年于体育运动22十五女性于体育运动22十六环境与运动44十七体适能与健康和运动处方314十八身体组成、肥胖和运动减肥222十九老年人与健身运动22合计6662496五、教学设备和设施多媒体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学院的精品课平台和网络课堂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