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 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 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 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 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 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九年级总复习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二十篇(二)(一)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那么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 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 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注释】黔(qi d n):地名。 愁愁(y i ny in)然:小心 谨慎的样子。 遁(d u n):逃走。 噬(sh i ):咬。 狎(xi a ):亲近而不庄重。 荡

2、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跳踉(liing):跳跃。 (hin):虎怒吼。8.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9.以下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翻译以下句子。(2分)技止此耳!译文:.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 得到的启示。(4分)(2)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13、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的一句 话回答)? (2分)(十)楚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

3、伐也。”庄王曰:“何 故? ”对曰:“其城郭高,沟湎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那么民怨上矣。城郭高,沟而深, 那么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二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释:陈:国名。渝:护城河宁国:楚国大臣。罢:通 “疲二.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楚庄王欲伐陈伐:民怨上矣上:.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城郭高,沟湎深,蓄积多也。.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3分)(十一)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 记及廉价者,亦并封上,其无私假设此。性质慰,少文采

4、,在位以贞白 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 曰:“公有私乎? ”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 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 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假设是者,岂可谓无私乎?”.解释句中加点的词。(5分)辄叱遣之辄:时人方之前朝贡禹方:然少蕴藉然:假设是者是:岂可谓无私乎谓:.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3分)(十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 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

5、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日:“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吾用多。.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1)君之楚.奚为北面?译文:(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译文:.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十三)唐太宗论弓矢上谓太子少师萧璃日:“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 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 直,那么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

6、能遍知乎!”乃令 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 读书的官员。弓工:造弓的工匠。邪:不正。更宿中书内省: 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解释以下加点的词。(4分)(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3 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3分)(十四)萧诚自务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

7、人俱在南中。萧有所 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许。萧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 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有右军 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李邕欣然愿见。萧故迟回旬日, 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日:“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 是令家童归见取。既至,李寻绎久,云是真物,平生未见。在坐者 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日:“公常不许诚书, 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 ”邕愕然日:“试 更取之。”及见,略开视,至床上,日:“子细看之,亦未能好。”(唐.封演封氏闻见记。有删改)注札翰:这里指书法。李邕:唐代书法家。别:鉴别。 许:赞扬

8、。右军:即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大匠:指某方面造诣 很深的人。迟回:指拖延。寻绎:这里指反复研究。床上:指 座榻。子细:即仔细。.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朝夕把玩,令其故暗(陈旧)B.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珍 爱)C.许而不出,得非诳乎(容许)D.昨所呈数纸,幼时书(文章).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呈邕必以分人萧疾其掩己其如土石何C.因谓李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D.子细看之当余之从师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4分)在坐者咸以为然。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结合文中材料,对李邕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4分)(十五)曲突徙薪初,

9、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那么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 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 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 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 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 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10、主人乃寤而请之。”资治通鉴【注释】害:妒忌,怨恨。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 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突:烟囱。上行(h a ng): 上位。.对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而又行以逆道道:道理B.宜以时抑制宜:应该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拜访D.终亡火患亡:通“无”.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夫奢那么不逊,不逊必侮上。(3分)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3分).“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 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4分)(十六)肃王与沈元用(宋)陆游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

11、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 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 肃王且听且行,假设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 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 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注释】虏:指北方的金国。矜:自夸。他语:说别的事 情。骇服:吃惊佩服。2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4分)(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2)暇日无聊(3)元用素强记(4)取纸追书之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23、细读选文,说说肃王哪些方面让沈元用“

12、骇服”。(3分)(十七)三戒(其一)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縻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成语:启示:(二)年羹尧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 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 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 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倾即寂。 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 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

13、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 有惊之者,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优, 故鸟群惊起也。”(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塌子沟:淤泥深坑。 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7、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6分)(1)军中不解其故()(2) 一霎而绝()(3)此去西南十里()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9、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B、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C、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D、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10、年羹

14、尧善于用兵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三)南霁云威武不能屈唐韩愈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 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 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巡不出,即牵头,将斩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

15、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 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注释】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参军讨贼,后 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 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 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浮图:佛塔。愈:韩愈自称。相语: 告诉我。南八:即南霁云。A,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15、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名。(3分)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16、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具食与乐,延霁云坐(请)B虽食,且不下咽(即使)C贼以刃胁降巡(投降)D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罢了)17、用现代

16、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意思:此矢所以志也。意思:18、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 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箭射浮图、。(分别用四字短评进行概括)(2分)(四)孟浩然传孟浩然,字浩然,裹州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 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尝于大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 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 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诏浩然出。帝问其诗, 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 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的浩然

17、偕至京师, 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 ”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张九龄 为荆州,辟置于府,府罢。开元末,病疽背卒。(选自新唐书).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字。(1)何惧而匿()(2)浩然再拜()(3)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4)欲荐诸朝().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0A.卒不赴/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B.维以实对/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C.朝宗怒,辞行/停数日,辞上D.君与韩公有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 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黑质

18、而白章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B.年且九十,面山而居D.先帝刨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2)会故人至,剧饮欢甚。.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水田园诗人,但一生仕途坎坷。从全文 看,他仕途坎坷的原因有哪些?(3分)(五)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践 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那么骄,孝敬衰焉; 嫉妒那么刻,灾害兴焉;邪僻那么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 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蠡滕,远之如蜂蛋。蜂蛋不远那么螫身, 蠡滕不去那么伤稼,己过不改那么累德。

19、假设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那么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那么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注:践圣:向圣人看齐。蠡滕、蜂蛋:害虫、毒虫。恤: 担忧、忧虑。攸:所。.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2)己过不改那么累德().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人非上智,其孰无过惰慢那么骄,孝敬衰焉A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至那么无可用,放之山下以善小而忽之不为戒于小恶,终无大庚C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蠡滕,远之

20、如蜂蛋。(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那么已后矣,又安敢毒耶?.这段选文的主旨十清楚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 吗?请写出两条。(2分)(六)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以齐国之大具之, 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 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 “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 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 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香居日:“臣 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 ”遽召尚书 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堂上三百

21、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具: 备办。香居:齐国大夫。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 殿内文书。.文中画线局部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I ” 标出来。(2分)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 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0 (2 分)A.放下,放弃B.消融,融化C.排解,解除D.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答:.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七)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 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假设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 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百川灌河(2)东面而视(3)河伯始旋其面目(4)而轻伯夷之义者.翻译下面句子。(6分)(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闻道百,以为莫已假设”者,我之谓也。.这篇寓言的寓意是:(2分)(A)六一居士传(节选)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