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件_第1页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件_第2页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件_第3页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件_第4页
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科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案例交流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科教育-初中生物教学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1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科教育-初中生物教学下的科学态度1.1 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1.好奇心的保持与质疑心的激发2.实事求是与理性分析的引导3.团队合作意识与个人自我实现的渗透4.科学世界观的理解与认同科学态度1.探索2.怀疑3.实证4.理性科学精神1.1 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1.好奇心的保持与质疑心的1.2 指导纲要下的教育目标 学生要亲历体验科学

2、探究基本过程,尝试探究过程的表达和交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科学研究,勇于探索,求真求实;要尝试分析实验步骤及现象,启迪科学思维,领悟科学方法,发展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要理解科学结论得出需要经历用证据说话、靠逻辑辩论过程,体验观察、实证是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要认同科学的观察与探究是认识新事物的重要途径,严谨规范、胆大心细的态度是完成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要认同科学概念就是在不断“证实”和“证伪”中形成的,感悟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要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精妙的设计和独到的分析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要感受合作的乐趣,体验自主建构和自我反馈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要向科学家学习,保持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认同科学是开放的,理性的怀疑、实践的检验等科学精神在科学发现中非常重要。1.2 指导纲要下的教育目标 学生要亲历体验科 案例分析2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2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科学知识课七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七上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科学探究课课型理解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科学知识课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科学知识课七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七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植物细

4、胞科学实验课科学探究课七上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七上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科学探究课七上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科学探究课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科学知识课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科学知识课案例分析七下 第四章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案例分析 课例课型课堂教学操作课型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12341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案例分析 课例课型课堂教学操作教材分析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

5、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教材阐述了血液循环的具体途径,分析了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释了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课程标准(2011版)与本节课相关的具体内容表述是:概述血液循环。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灵活处理教材,整合教学程序,从科学世界观的理解与认同、理性思维的角度去落实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目标。教材分析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血液循环教育目标教学建议1.了解科学进展,感悟血液领域研究给人类造福,学习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2.勇于探索与质疑,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

6、态度。1.利用教材资料“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展示生命科学史独特的教育价值。2.学科知识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对接,从学科知识逻辑中按照学生认知逻辑设计序列问题,重视概念形成。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展示图片,复习心脏结构 1片段一:导入32设疑:瓣膜的作用如何呢?你能说出血液在心脏内部的流动方向吗?血液是从哪里流回心脏,又从心脏流向什么地方呢?是开放式流动还是封闭式循环流动呢?引导阅读P67-68“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介绍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故事和实验。 血液循环科学知

7、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一:导入3引导阅读P67-68“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介绍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的故事和实验。 公元2世纪,古罗马医生盖伦,认为血液通过心脏中隔细孔而运行,提出“生命灵气”;1543年,比利时医学家维萨里出版人体的构造,否定和修正盖伦观点,创立近代人体解剖学。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但不清楚血液如何从动脉流向静脉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应用改进的显微镜发现了毛细血管。之后,列文虎克证实了毛细血管连接着动脉和静脉。这个生命科学史环节向学生传递这样的

8、信息:1.生命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对前人的结论不断质疑、不断求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2.生命科学知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3.科技发展影响知识的发展。4.世界是可以认知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怀疑、敢于求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促进知识发展的重要科学素养。5.实验方法是研究生理学的一种方法。6.知识的探索需要有执着和献身的精神。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环教学重点和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动脉血和静

9、脉血的区别面临困境 内容抽象; 知识点多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1.课标(2011版):学科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是不尽一致的,教材的组织应当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认识逻辑的统一。 2. .课标(2011版):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环设计层层递进的序列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概念建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设计多样化的直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设计层层递进

10、的序列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概念建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设计多样化的直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设计层层递进的序列问题引领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概念建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环1.血液是循环流动的2.循环路线有两条3.两条循环路线的具体途径4.循环中的物质交换5.循环中的规律6.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7.血液循环的意义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整

11、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将科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育形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把握学科本质,逐步和形成科学发展认识的信念和态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环设计层层递进的序列问题引领学生逻辑推理、概念建构序列问题教学手段教育目标1.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是如何循环流动的呢?小组开展旅游手册活动初步感知,整体认知,激发探索质疑2.两条循环路线有没有汇合?同时进行还是先后进行?血液循环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观察血液循环动画图有序推理,步步深入,促进理性思维养成3.两条循化路线中

12、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小组“寻找规律”活动观察与比较,个人努力与小组合作,树立实证意识,发展理性思维4.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物质交换动画图和血液成分变化动画图 养成实证意识、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5.人体的血液不断的循环有何意义呢?抢答与归纳综合分析理解的训练通过展示血液循环现象,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索,创设认知冲突,将学生最初好奇心保持下来, 逐渐转化成大胆质疑,不断探索、理性思维的科学学习态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

13、环设计多样化的直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不同的血液循环知识点设置了不同的血液循环动画图,增强直观性、趣味性,防止学生“审美疲劳”。主要设置如下血液循环动画图a.血液循环路线整体的血液流动图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整体有感性认识;b.血液循环中物质交换的过程了解血液循环中两条路线的物质交换过程;c.血液循环中血液的成分变化过程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多样化的直观手段是教师将学术形态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最初的观察与体验。这个环节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观察和实证是学习和认识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

14、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片段二:血液循环这个片段的教学在教育目标上的设置出发点和落实方式是:1.设置出发点:理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没有问题的思考,不是真正的思考。让思考成为习惯,是学习科学知识最基本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2.落实方式:学科逻辑对接学生的认知逻辑,设计层层递进的序列问题,启发思考与质疑,引领学生逻辑推理。采用整体认知-演绎-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方式,面-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过程循环上升,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通过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进而建构知识框架。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

15、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和精神的理解生物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着自身的学科本质和思维特征,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生物科学应有的科学态度。教师应该设法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厘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渗透质疑探索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在事实基础上推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进而促进概念的建构,避免出现以传递结论性知识为主的教学价值取向,造成完整知识体系被切割,知识点被反复训练,进而接受现成结论。科学知识的概念建构是在不断的“证实”与“证伪”的探究学习中总结和归纳形成的,这些都要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命科学史,让

16、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只有与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促使理性思维和精神世界获得发展与提升。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教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动手尝试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细胞临时装片。这节课不仅要求要熟练使用显微镜,还需要认识细胞的结构,建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概念。 课程标准(2011版)与本节课相关的具体内容表述是:使用显微镜

17、和制作临时装片。 教师可以从科学实验的规范操作和深度理解的角度去落实和实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目标。教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观察植物细胞教育目标教学建议1.感悟严谨认真、胆大心细的态度是完成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2.理解规范实验操作是科学素养表现。1.在实验中积极鼓励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2.视频示范、现场演示、巡视指导、设置问题,保证学生亲历规范使用仪器的科学实验过程,并引发问题讨论达到深度理解。血液循环科学知识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

18、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设计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动手并尽量按规范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面临困境 1.动手能力:学生已经学完显微镜的使用,具备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但是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原理不清楚。 2.心理表现:有强烈的探索微观世界的愿望,一进入实验室就有马上想动手操作的心理。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课标(2011版)提出的课程目标: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要求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

19、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目标定位技能规范操作流程的规范实验工具的规范使用具体步骤的操作规范适度熟练操作技能熟练化操作技能的深度理解高效较少的时间较多的内容操作技能熟练化、深度理解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活动设置设置目的教育目标视频示范关键点暂停达成“用心观”:通过视频示范,告知规范操作,避免错误发生,又满足了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好奇心理,吸引注意力,提高效率。聚焦关键步骤,“观”与“思”并进,深度理解科学实验技能的规范。第一次动手制作

20、(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达成“动手练”:亲身体验“用心观”的成果。带着问题制作,进行一次心理练习与身体练习相结合的训练。体验科学实验操作流程,“思”与“做”并进,练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展示学生作品反馈之前遗留的四个问题达成“善表达”:反思交流操作过程,深入理解操作规范。科学实验技能的深度理解。填写学案认识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达成“深度理解”:学案作为重新梳理过程的载体,起到了系统化结构化的功能。检测对步骤理解,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深层次的理解操作。第二次制作(番茄)+认识番茄结构+展示鸭跖草表皮装片(叶绿体展示)达成“适度熟练”:再次的操作既是对技能的再次训练,又为认识细胞结构埋下伏笔。

21、三种细胞的比较,归纳出植物细胞基本结构,水到渠成。二次制作已经是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较为熟练的结合。操作技能熟练化;操作技能的深度理解。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育目标达成1.设置出发点:掌握规范的实验技能是生物科学素养之一,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和动手操作,并在主动参与的学习经历中深入理解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感悟科学方法。本节课主要定位的目标是“技能、规范、适度熟练、有效、高效”,即要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还要提供多次机会使这项技能适度熟练,这里的“适度熟练”不仅指动手练习的适度

22、熟练,而且还包括对操作技能理解的深化。就是不仅要学会规范制作装片并达到适度熟练、还要理解关键步骤、认识植物细胞结构。2.落实方式:采用“视频示范(关键点暂停并提问)-模仿视频操作-展示学生作品反馈关键步骤-完成学案梳理要点-再次制作装片(换黄瓜或番茄)-认识植物细胞结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亲历实验中获得操作技能的适当熟练、深度理解,认识到观察与实证是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理性探索、严谨规范是科学实验的成功保证。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和精神的理解生物科学本质上是实验科学。标准指出,“实验

23、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其倡导的实验教学理念说明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经历对学生科学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对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熏陶。教师要设法将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规范设法转变成开放、互动、探究的学习情境,注重以对话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思维,注重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渗透,以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要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亲历体验科学实验基本过程,尝试表达和交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参与科学实验研究;要设计梯度问题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领悟科学方法,让学生体验观察、实证是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认同科学的观察与探究是认识新事物的重要途径,严谨规范、胆大心细的态度是完成实

24、验、取得成功的保证。观察植物细胞科学实验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教材分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 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教学要求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本节课重点在于探究方案的设计和分析,这是学生的第二个探究实验,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实验组和对照组。 课程标准(2011版)与本节课相关的具体内容表述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教师可以从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角度去落实和实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目标。教材分析探究种子萌

25、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教育目标教学建议1.训练设置对照实验的科学方法,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养成耐心、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2.团队合作意识与个人自我实现的渗透1.开展“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让学生参与设计并独立完成完整的探究活动。2.提供个人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即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

26、解教学设计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多个变量的对照实验设置和分析面临困境 1.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感性认识缺乏 2.学生对四个瓶子的设置作用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牵涉到多变量,交叉多组对照实验。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课标(2011版)对设置对照实验提出了基本要求: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育目标达成思路团队合作意识与个人自我实现的渗透设置梯度,对接前概念,循序渐进设计对照实验 创设感性认

27、识的教学条件,提供问题提出的背景知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感性认识的教学条件,提供问题提出的背景知识 在导入环节设置如下:1.观察绿豆种子,回顾种子结构,填写学案的“观察思考”2.观察自己的“萌发实验”,说出所观察到的种子萌发过程现象。本环节设置目的:课前布置种子萌发实验,只要求学生想办法让种子萌发,同时观察萌发过程,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感性认识,能说出种子萌发的一些外界条件,也能说出种子萌发过程的一些细节问题,从而为讲授种子萌发过程和种子萌发所需条

28、件奠定基础。(认同科学的观察与探究是认识新事物的重要途径)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内容:四个瓶子,三组对照实验,三个变量,三个实验组,共用一个对照组。困境:学生难以理解为何是四个瓶子。前概念:一组对照实验,一个变量,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对接过程:1.观察种子萌发实验,尝试提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将学生的各种条件写在黑板上;(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上提出问题和假设,有助于提高探究技能,培养科学态度)2.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证

29、明排除“光”、“土壤”、“肥料”等因素;(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科学研究必须抱着怀疑的态度,以证据为基础,以逻辑为工具,不轻信任何新奇的说法,不轻易接受任何大胆的结论)3.选择一个条件“提问题、作假设、设置对照” ,并尝试表达。(前概念的应用)(个人独立完成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实现团体合作与个人自我实现的渗透)设置梯度,对接前概念,循序渐进设计对照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4.指导阅读课本,发现课本要探究的是三个条件,推理:三个条件需要几个瓶子?课本为什么只用到四个瓶子呢?2号瓶的作用?(合乎逻辑的推理与质疑,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5.填写表格,完成四个瓶子的对照实验设计。(表格的设置,加强了对比性,四个瓶子三组对照就很容易就被学生分辨出来,难度降低,接受知识水到渠成。)(比较和分析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对概念的建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概括、归纳、论证等方法进行总结。)6探究问题的设置,清晰了四个瓶子之间的关系。7.完成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计划。(亲历实践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科学探究课教材分析教育目标与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操作科学态度与精神的理解教学设计思路设置梯度,对接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