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9课 辛亥革命 同步练习-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19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武昌起义的爆发 B.国内矛盾的激化C.黄花岗起义爆发 D.革命党人的妥协2.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首次进行议员选举,广州府选民共1 600余人,真正投票的仅有399人。该府各属共85个投票所,有60个均仅有一票。由此可知,当时()A.预备立宪违背历史潮流 B.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C.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D.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入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回忆道:“

2、同盟会会员在国内宣传革命、运动革命时,只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两句话,而对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意义多不提及。”当时之所以这样宣传,主要是因为()A.革命目标脱离时代要求 B.革命时机没有成熟C.革命精神未能形成 D.革命基础尚需扩大4.下表反映了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的人员组成情况。据此可知,辛亥革命()(单位:人)新军将领革命党咨议局议长巡抚布政使提督督练公所总参议13331111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反封建不彻底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七章。该约法将基本权利的条款单列一章,冠以“

3、人民”的名称,置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的前面。此结构安排()A.有效地防止了袁世凯专权 B.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C.确保了责任内阁制的实行 D.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6.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据统计,当时全国公开成立的团体达682个,其中政治党团体312个。这种现象说明该时期()A.政党政治在中国确立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政治成为时代潮流 D.专制主义已被彻底根除7.下表为1901年申报转载的地方督抚奏请“新政”的奏折。据此可知,清末()提出者奏折两广总督陶模请遣散内监折江西巡抚李兴锐江西巡抚李兴锐复议新政折安徽巡抚王

4、之春广设算学专门学堂折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浙江巡抚余联沅署浙江巡抚余复奏条陈变法折A.社会政治变革愿望强烈 B.东南督抚联合施压朝廷C.地方势力企图主导“新政” D.立宪成为“新政”的主要议题8.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中央集权制浙江以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

5、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9.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1912年1月1912年2月1912年2月1912年3月1915年底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A.民主共和的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10.1907年,浙江巡抚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巡抚声名狼藉,被调离

6、浙江,后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清朝末年民权意识渐醒B.清政府重视民众舆论C.巡抚徇私枉法不得人心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11.革命军出版后,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革命军的撰写者是()A.邹容 B.陈天华 C.孙中山 D.鲁迅12.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洪流汇集在一起,改变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咨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

7、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1910年,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著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定,提前颁布试办,豫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著同时并举”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摘编自宣统政纪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年和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

8、朝统治的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的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 2.B 3.D 4.B 5.B 6.C7.A 8.D 9.A 10.A 11.A 12.B二、非选择题13.答案:(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设内阁。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2)原因: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政府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14.答案: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