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_第1页
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_第2页
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_第3页
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_第4页
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他者镜像中的爱情摘要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消费叙事的方式,在纯美的影像和诗情画意中构建了一个揪动人心的文革爱情故事,让观众很奢侈地消费了一顿现实生活中极其稀缺的爱情大餐。本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女主人公静秋在爱情的他者之镜中如何完成其自我认同过程,从而实现其对爱情和人生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关键词拉康;镜像;他者;?山楂树之恋?一、镜像理论雅克拉康是法国非常有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学家,镜像理论是其思想的精华。拉康认为镜像阶段是自我形成的原型,其镜像阶段指6至18个月的婴儿产生了最初模糊的自我意识,逐步能在镜中识别自己的形象,然后把自己的真实身体和镜中自我相认同,从而完成自我的同一性和整体性

2、的身份认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自我的认同总是借助于他者,自我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中被构建的,自我即他者。1在电影?山楂树之恋?中的女主人公静秋的爱情镜像中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爱情主人公的纯美之像,还可以看到这种纯美之像背后的种种他者之镜,而后者往往更能表达爱情的真实含义。二、母亲的奉劝爱情的现实之镜一部体验着现实的电影作品总是包含着一种生活图景,并且常常是具有丰富社会历史内容的生活图景。作为主体对现实体验的物化,它的详细内容并不与外在的生活相对应,不是对一种生活的详细指谓,而是在内部的互相关联中构成着对作者体验的表达,从而使作品成为一个表达主体体验的自足的整体。2电影?山楂树之恋?采用一种消费叙事的形

3、式讲述了一段文革时期的爱情故事。张艺谋抛弃了传统的伤痕叙事的形式,采用消费叙事的方式,在纯美的影像和诗情画意中构建了一个揪动人心的文革爱情故事,让观众很奢侈地消费了一顿现实生活中极其稀缺的爱情大餐。张艺谋的高明之处在于,这种消费叙事的形式并未淡化或消解爱情的文革背景,而是巧妙地把这一残酷的现实背景放置到一个身心均受摧残的女性静秋的母亲身上,通过静秋母亲在静秋爱情世界中的形象建构来折射文革现实。静秋母亲的身上浓缩了文革的影子。在静秋父亲长期被下放的日子里,她的母亲需要担当家里养儿育女的一切责任,但是,被划分为走资派的她不仅被惩罚去扫地,还随时被人训斥,身体有病,精神上又饱受摧残,在这一现实困境中

4、,静秋的母亲是无力抗争的,她服从于当时的现实规那么。因此,在她的身上集中表达了很多文革时期特有的伦理道德观念。在静秋与孙建新的恋爱过程中,与其说是母亲时时影响着她,不如说是时代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影响着她。母亲对静秋最多的奉劝就是叫她不要犯错误,而所谓的犯错误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不要谈恋爱。静秋毕业后将要担负起照顾母亲与弟妹的家庭重任,因此,她是不能犯错误的。为此,她母亲不断地告诫她要好好表现,要比别人多努力多吃苦,如此,才能留校任教和改变命运。当她母亲在街上发现了静秋的恋情后,很自然地表现出了坚决反对的态度。张艺谋通过她在一旁裁剪信封时那干脆冷漠、震耳欲聋的敲打声来说明现实对爱情的干预。于是我们看到

5、了那个令人心痛的画面:一面是孙建新倾注了全部身心的爱与痛为静秋包扎伤口,一面是静秋极度压抑又难以自持的哭泣,一面是母亲坚决而冷漠的敲打声。爱情的现实之镜是如此的鲜明,以致观众为静秋和孙建新流下了同样心痛的眼泪。三、父亲的在场爱情的他者之镜电影符号学理论家麦茨更是指出:要理解一部影片,我必须把被摄对象作为缺席来理解,把它的照片作为在场来理解,把这种缺席的在场作为意义来理解。3?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出现过,一直是缺席的,但实际上他又处处在常父亲是静秋及其恋爱中的一面镜子,在静秋和孙建新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父亲的影子。一女性身体的父亲角色家庭的重任本该是由父亲来担当,但由于父

6、亲的长期下放和母亲的疾病静秋不得不承当了,所以在静秋的身上,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她的父亲角色。为了承当起父亲的责任,她高中还没毕业就要照顾妈妈和弟妹,最主要的是她必需要像父亲一样出去挣钱养家。她的家庭成分不好,要想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非常不容易,因此她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能留校任教,静秋时时努力,处处慎重。她像一个父亲一样,不畏劳苦,决然挑起生活的重担。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谈恋爱是件极其奢侈的事。因此静秋身上的父亲角色极大地影响了她的爱情观。在她的内心深处,她比任何人都希望父亲的早日归来,或是渴望生活中出现一个像父亲一样能给她遮风挡雨和精神慰藉的人,而这个时候,孙建新出现了。二男朋友的代父功

7、能静秋身上的父亲角色导致在她的潜意识中,有很浓重的恋父情结。她喜欢并爱上孙建新与这一情结有重要关系。当欢欢带着她到村外的勘探队去找孙建新时,孙建新的两个举措深深地影响了静秋。一个是孙建新抱欢欢过河的动作,另一个是孙建新拿奶糖给她吃。这两个动作看似很平常,但在静秋的眼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让静秋对孙建新充满了亲切感并产生了一种渴望被人爱的冲动。父爱的长期缺席让静秋非常渴望自己能像欢欢一样被父亲或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抱着疼爱着,在孙建新的身上静秋看到了那种毫无条件又无所不在的父爱。而实际上,孙建新确是一直像一个父亲一样爱着静秋的,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在物质相对匮乏的文革时期,孙建新爱静秋的

8、方式,更多地表达在给予上。先是初次见面的奶糖,再到灯泡钢笔运动衣胶鞋冰糖核桃甚至是金钱,这种给予式的爱一直贯穿他们爱情的始终。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物质上的给予往往会超出物质本身的意义。在孙建新不断给予静秋的这些东西上,我们可以看到孙建新的代父功能,他就像一个父亲一样在无私地关爱一个尚未长大和自立的孩子。这种父亲式的给予不仅表达在物质帮助上,还表达在精神帮助上。在认知才能上,孙建新比静秋要强很多,静秋对她周围的世界甚至是对自己的身体都是相当懵懂无知的,在这一点上她确实就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而比她年长几岁的孙建新那么显得相当成熟老道,像一个先知的长者一样能理性地理解和把握周围的世界,并把他对周围世界

9、的理解告诉静秋,帮助静秋消除心中的各种疑虑,并以自身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感染着静秋,他让静秋相信事物总是在开展和变化,时下的政局和生活环境终究会改变的。这一切都给予静秋极大的鼓励和精神抚慰,而这种鼓励和精神抚慰恰恰是静秋迫切需要而又无法通过其他的渠道得到的。在这场爱情中,孙建新充当的几乎完全是一种代父的功能,这是一种爱情的他者,即父亲角色的无处不在。四、山楂树隐喻中的自我确认都说爱情可以让人成长,这话一点没错,静秋正是在与孙建新的爱情中渐渐成长起来的。电影巧妙地用山楂树这一意象来隐喻这种独特的爱情及其爱情中的自我成长。一歌曲?山楂树?的隐喻中国论文联盟.Ll.电影?山楂树之恋?中,充满着浓郁的乌

10、拉尔风情的俄罗斯老歌?山楂树?是静秋与孙建新爱情的引子,为他们的爱情拉开了帷幕。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首歌以它优美的旋律和怀旧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中国人,在中国风行一时。这首歌不仅是静秋和孙建新爱情开场的见证,更是他们爱情过程的隐喻犹豫与忧伤。恋爱中的俄罗斯姑娘和静秋是何等的相似!她们都因爱而犹豫而忧伤。俄罗斯姑娘是在两个小伙子中犹豫,而静秋那么是在爱情和现实当中犹豫不决。一边是甜蜜而无微不至的爱情,一边是冰冷而残酷的现实,母亲明确宣布爱情与现实就像鱼和熊掌一样是不可兼得的,这使静秋的爱情一开场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带着压抑的色彩。为了母亲和家庭她不得不超负荷且小心翼翼地工作,而工作本可以促进她的

11、自我成长,为她成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而提供保障,但同时这种工作又会因其浓郁的政治色彩而将静秋纳入另外一种规训的体制中,让她雷同其中而失去对真正的人生方向的把握,这种具有悖反双重性的工作实际上是不利于静秋成长的。静秋母亲对她的严格管教和不能犯错误的奉劝实际上也伙同当时严格禁欲的社会环境一起阻挡了静秋对自身生命真相的探究。这使她始终怀着一种没有平安感的紧张压抑的心理和孙建新谈恋爱,并对孙建新的爱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电影用?山楂树?这首俄罗斯歌曲轻轻应和着静秋的这种心态,真可谓恰到好处。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山楂树的红色隐喻电影影像的意义就在于它是通过把现实转化为幻象而不是把幻象表现为现实来完成审美变形的

12、,它提醒了人与世界、人与机器、肉体与精神的分裂正是这种断裂与别离,摆脱了日常生活困境,实现了人与人的沟通,审美的和谐以现实的分裂为条件,并在审美幻象的崇高中得到实现。4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西村坪那棵独特的开满红花的山楂树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别的山楂树开的都是白色的花朵,而西村坪的那棵歪斜着独立成长的山楂树开的却是红花。红色是张艺谋电影中非常钟情的一种颜色,它往往被用来象征感情的浓烈与奔放。电影?山楂树之恋?中自然也有这一层用意,但同时它也是静秋自我成长的隐喻。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棵山楂树孤零零地歪斜着长在西村坪的村口处,本该开白色圣洁的山楂花,而它却开着红色的花儿,这像极了静秋。静秋的年龄

13、,是天真烂漫的把戏年华,本该尽情享受年轻人应该享受的浪漫与激情,但她却被残酷的现实压抑着,只能用自身柔弱的身躯承受着生活的重担。这是她生活的现实,这种独特的现实让她变得非常的与众不同忧郁、娴静、单纯而又犹豫无知。此时的静秋对很多事情都不能确证,对时下的政局、对自身身体包括对自我的感情都没有一个清醒和确定的认知,一切都需要孙建新来指引,只要孙建新一消失或孙建新那种全知全能的爱略微缺席一下她就会开场疑心他们的爱情。换句话来说,静秋还没能独立面对自己人生当中出现的种种可能性,对于自我她还缺乏一个完好的认识,对于爱情她还没做好准备,还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以致于当孙建新临死时她都没方法给他一个称谓,只是悲哀地啜泣: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五、结语:爱在镜之外孙建新的死看似一个偶尔,实际上是一个必然。他那种无所不在、全知全能式的代父功能假如不消失的话,静秋是无法成长起来变成一个自知和自立的独立女性的。实际上,静秋对孙建新的爱正是在孙建新死后的漫长岁月中经由回忆而变得越来越完美的,当静秋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国后来到西村坪的那棵山楂树下说:这里长眠着我的爱情时,此时的静秋,也和当初的孙建新一样可以理性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世界了,对于这段感情,她终于摆脱了犹豫而走向确定。因此,在这一场被称为史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