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戏剧史1h中国戏剧史1h课程介绍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戏剧发展简史, 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2h课程介绍2h学习方法介绍热爱传统文化为第一要著旁学杂收 古代诗词 经典戏剧原作 戏曲曲目 戏剧知识善于观摩分析各种戏曲现象勤于思考传统艺术的发展和前途3h学习方法介绍3h我国戏剧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 原始乐舞(巫觋祭祀)古优讽谏(优孟衣冠)汉代百戏(角抵戏)六朝优戏(缽头代面)唐代 踏摇娘 参军戏辽金院本杂剧北方乐曲元杂剧明清杂剧各地乐曲花部(地方戏)两宋官本杂剧南方乐曲宋元南戏明清传奇雅部(昆曲)外来戏剧现当代戏 剧4h我国戏剧产生发展的基本线索 原始乐舞古优讽谏汉代
2、百戏六朝优戏参考书目戏曲类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0年版中国戏曲发展史 廖奔、刘彦君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5h参考书目5h 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6h 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昨
3、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凤栖梧(蝶恋花别称)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7
4、h治学三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8h第三种境界8h二重证据法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
5、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9h二重证据法他自己称以上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学术著述观堂集林二十四卷 观堂别集四卷 庚辛之间读书记一卷 苕华词一卷 静安文集一卷续集一卷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一卷 两周金石文韵读一卷 观堂古今文考释五卷 史籀篇疏证一卷 校松江本急就篇一卷 重辑苍颉篇二卷 唐
6、写本唐韵校记二卷佚文一卷 殷礼征文一卷 联绵字谱三卷 补高邮王氏谐声谱一卷 释币二卷 简牍检署考一卷 魏石经残石考一卷附录一卷 宋代金文著录表一卷 国朝金文著录表六卷 汉魏博士题名考二卷 清真先生遗事一卷 耶律文正公年谱一卷余录一卷 五代两宋监本考三卷 两浙古刊本考二卷 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一卷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二卷 古行记四种校录一卷 蒙鞑备录笺证一卷 黑鞑事略笺证一卷 圣武亲征录校注一卷 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二卷 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四卷 观堂译稿二卷 人间词话二卷 宋元戏曲考一卷 唐宋大曲考一卷 戏曲考源一卷 古剧脚色考一卷 优语录一卷 录鬼簿校注二卷 录曲余谈一卷 曲录六卷 都四十三种一百零
7、四卷 10h学术著述观堂集林二十四卷 观堂别集四卷 庚辛之间读11h11h插图本中国戏剧史 叶长海、张福海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中国戏曲选 王起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徐慕云: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齐如山:说戏、观剧建言、中国剧之组织、京剧之变迁、脸谱图解、梅兰芳艺术之一斑、梅兰芳游美记等 12h12h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 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余从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 中国戏剧史图鉴:中英文本 本书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南戏与北杂剧、明清传奇与杂剧、花部乱弹及其他。 13h
8、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 13h齐如山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戏曲工作,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主要演员,当遇到梅兰芳看他天才与勤奋,遂决心帮助梅并为其编剧。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1917年以后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为梅兰芳编排剧,齐为梅编创的时装、古装戏及改编的传统戏有二十余出。梅的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14h齐如山戏曲理论家。早年留学欧洲,曾涉猎外国戏剧。归国后致力于
9、邱如白扮演者孙红雷的理解,“邱如白跟梅兰芳是一生的说是爱情,太狭隘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梅兰芳。”梅兰芳扮演者黎明(听歌)也说,两人是爱着的。邱如白是狂热的、艺术至上的、爱着的。 15h邱如白扮演者孙红雷的理解,“邱如白跟梅兰芳是一生的说是爱廖奔16h廖奔16h周贻白17h周贻白17h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本书将作者实地调查获取的新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从祭祀戏剧的角度对中国戏剧史进行重构。18h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18h19h19h李舜华:从祭祀到演剧、从乡村到城镇田仲一成的中国演剧史研究二十世纪初,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考奠定了百年来戏曲研究的基础。王氏在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基础上
10、,提出,若论真戏剧,不得不从元杂剧始;元以后无戏剧。尽管后来的研究逐渐已扩及到宋元南戏、明清传奇、诸地方戏,但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研究思想,始终是戏曲史研究的主流。这一主流持以城市娱乐场所为母体,综合歌、舞、说、科、故事种种而发生戏剧的多元论。这一研究思想,同样影响了整个日本在战前的中国戏曲研究,其代表有盐谷温、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人。20h李舜华:从祭祀到演剧、从乡村到城镇田仲一成的中国演剧史战后,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先生独辟蹊径,将传统的中国戏曲作家作品研究纳入了社会学的领域。自六十年代以来,田仲氏就开始关注中国宗族和祭祀戏剧的关系。三十多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文与专著,指出戏剧起源于祭祀、
11、起源于祭祀礼仪是世界戏剧史的一个共同的规律,从而确立了以农村祭祀为母体的中国戏剧发生一元论,可谓别出机杼。以此为出发点,田仲氏从剖析祭祀组织的机构(即地方戏剧的组织机构)入手重新构建了一部中国演剧史。 21h战后,日本学者田仲一成先生独辟蹊径,将传统的中国戏曲作家作在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傩戏、目连戏等等与“戏剧行动”密切相关的民间仪式活动,被看作是一种“戏剧体”不断被发现,并纳入“戏剧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把它称作“戏剧发生学”。这种种新成果对于有关戏剧形成的一些经典观点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一些研究者开始呼吁重视戏剧的“场上”研究。然而,什么是“场上”呢?众人的概念却是极为驳杂与含混的。重建以
12、“场上”为主的戏剧史,仅仅是将目光转向祭祀仪式剧等戏剧形态的研究吗?有意味的是,国内重场上研究的学者,往往将田仲一成的演剧研究视为先导;然而,田仲先生本人对国内日益热闹的“场上”呼吁却始终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22h在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傩戏、目连戏等等与“戏剧行动”密切相田仲氏指出,中国的地方演剧依据支配的不同力量可分为三种形态:地缘血缘职业;依演剧的不同场所来划分,则为:乡村祭祀宗族市场地。具体说来,这一地方演剧形态的演变是可以这样来叙述的:地缘演剧IA(市场村落的联合演戏)、IB(共同体村落的联合演戏)、IC(村落共同体的演戏);血缘演剧IIA(宗族联合演戏)、IIB(家庭集团的演戏)
13、、IIC(家长私宴的演戏)其中,支撑着中国地方社会及地方演剧的地缘集团、血缘集团,基本是借公共体之名而由大地主私人通过宗族关系加以支配的机构。23h田仲氏指出,中国的地方演剧依据支配的不同力量可分为三种形态:傅谨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说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史 田仲先生多年来对中国民间祭祀戏剧的深入研究具有广泛影响力,但他的中国戏剧史可能是个例外,在已有的众多中国戏剧史著述里,他的这部观点独特的新著并没有引起多少注意。当然,田仲先生自己对这部新著的学术价值一定是充满自信的,这几乎是他数十年潜心研究中国戏剧的理论归宿。对于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部新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戏剧史是一部提出了学
14、术新见的著作,而不同于他此前更为人们熟知、更擅长撰写的那些材料湮没了见解的田野考察报告。 24h傅谨中国戏剧发源于乡村祭祀仪礼说质疑评田仲一成中国戏剧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除了以形体艺术为基础的表演以外,还包含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成分等,但戏剧又不是各种成分的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些成分在戏剧中构成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戏剧成为一种全新的独立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有其自己的特色,若没有特色就不能称其为艺术了。戏剧之所以为戏剧,不仅仅是艺术内部诸元素(音乐性、舞蹈性、戏剧性、绘画性、文学性)的整合,更重要的是文学艺术的大综合。戏剧本身是与人类共存的。人类最早的戏剧,包括神话传说,可以上朔到二、
15、三干年前的原始时代。在人类艺术活动中,当代人一般认为有十大门类:诗歌、音乐、绘画、雕刻、建筑、舞蹈、戏剧、电影、广播、电视。在古希腊只有前五类,到近代加上舞蹈、戏剧共七类,所以称戏剧为“第七艺术”。25h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除了以形体艺术为基础的表演以外,还包戏剧的定义戏剧兼有前六种艺术的诸般要素,具有诗歌、音乐的时间性、听觉性和绘画、雕刻、建筑的空间性、视觉性,并同舞蹈一样具有以人的形体作为媒介的本质特征。戏剧,概括起来说,就是以作家的文学剧本为依据,以演员的表演艺术为主体,综合时间和空间的各种艺术手段,经导演统一构思的集体劳动,并与观众的合作过程中,再创造出来的、舞台演出形象的艺术。戏
16、剧定义是戏剧基本特征的概括和浓缩。关于戏剧的定义,至今世界无定论,尽管“论述戏剧书籍写过成千上万册,但是戏剧一词的定义,究竟是什么,似乎还没有人人满意的说法”(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虽然说法不尽一致,但其构成的主要要素:剧本、演员、观众“三要素”;剧本、演员、观众、剧场“四次元”,却大致相同。我们这里采取的是一般通俗说法。26h戏剧的定义戏剧兼有前六种艺术的诸般要素,具有诗歌、音乐的时间三大戏剧体系广义戏剧,是包括祭祀、酒神、歌舞在内的。我们这里用的“戏剧”概念指现当代的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木偶、皮影等。一般说,戏剧指舞台剧说的,电影属银幕剧,电视属屏幕剧。世界戏剧按区域划分大致有
17、三大块:欧美、印度及其影响下的东南亚、中国与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等。世界三大戏剧文化,即指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说的。27h三大戏剧体系广义戏剧,是包括祭祀、酒神、歌舞在内的。我们这里 中国话剧的开场1906年,中国话剧先驱李叔同在日本东京出演话剧茶花女。 李叔同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与同学组织“春柳社”,在东京出演茶花女和黑奴吁天录。这被称为“话剧在中国的开场”。28h 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欧阳予倩是新剧时期代表。这是话剧画家与其妹剧照(1907年摄于日本东京)。李涛痕饰画家,欧阳予倩饰其妹。 29h29h田汉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
18、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30h田汉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抗战话剧放下你的鞭子31h抗战话剧31h中国戏剧陈白尘 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本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现代戏剧史专著,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全书从19世纪末中国现代话剧产生写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系统阐述
19、我国现代戏剧(主要是话剧)的产生及其沿革,从多方面总结了中国现代戏剧(特别是话剧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一系列值得记取并令人深思的经验教训。书中对田汉、曹禺、夏衍等我国著名剧作家列有专章或专节进行介绍评述。本书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又是很好的现代文学史、现代戏剧史教科书。郭富民插图中国话剧史本书结合大量插图,全方位地审视中国话剧史的发展进程,把剧运史和戏剧文学史紧密结合,用史论相结合的评述方法,对中国话剧史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介绍。 32h中国戏剧32h戏剧的起源:原始歌舞33h戏剧的起源:原始歌舞33h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
20、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歌舞产生之始,就与先民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去看,先民们创造的这种宣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显示出这么几个特点:对生活的再现。对表现对象的模拟,已是在表演了,属于原始的表演艺术。它把歌唱、舞蹈(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祭祀娱神的仪式性和审美娱人的观赏性兼而有之。于是,我们就有理由这样认为,在那些如醉似狂的状态中,在那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就含有戏剧的因子,它们是原始的表演艺术。 34h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35h35h吕氏春秋仲
21、夏记古乐一篇中,就有这样几则:一,古帝颛顼在登上帝位的时候,听到四面八方熙熙锵锵的风声很好听,就命令部下 “飞龙”仿效风声创作了“乐”,又令一人率先做乐工,它就躺在地上,用尾巴敲打自己的肚子,发出嘤嘤的声音。颛顼把这个乐舞叫做承云,用来祭祀天帝。二,古帝喾命令臣下“咸黑”创作歌曲九招、六列、六英,又命令“垂”创制了鼙、鼓、钟、磬、笙、管、篪等乐器,吹打起来,十分动听,凤鸟锦雉随着乐声跳起舞来。帝喾很高兴,就用来歌颂上帝的功德。三,尧立为帝的时候,命“质”创作乐舞,“质”模仿山林溪谷的天籁音响制作了乐歌。又用麋鹿的皮蒙在土缶上作成鼓敲打起来,还重击轻打石刀石斧,模仿天帝玉磬的声音,于是百兽都跳起
22、舞来了。36h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一篇中,就有这样几则:36h宋元戏曲史 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馀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遂使一代文献,郁堙沈晦者且数百年,愚甚惑焉。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辄思究其渊源,明其变化之迹,以为非求诸唐宋辽金之文学,弗能得也。乃成曲录六卷、戏曲考原一卷、宋大曲考一卷
23、、优语录二卷、古剧脚色考一卷、曲调源流表一卷。从事既久,续有所得,颇觉昔人之说,与自己之书,罅漏日多,而手所疏记,与心所领会者,亦日有增益。壬子岁莫,旅居多暇,乃以三月之力,写为此书。凡诸材料,皆余所搜集;其所说明,亦大抵余之所创获也。世之为此学者自余始,其所贡于此学者亦以此书为多,非吾辈才力过于古人,实以古人未尝为此学故也。写定有日,辄记其缘起,其有匡正补益,则俟诸异日云。海宁王国维序。37h宋元戏曲史 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上古至五代之戏剧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中略)如此,则明神降之。在男曰
24、觋,在女曰巫。(中略)及少皞之衰,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然则巫觋之兴,在少皞之前,盖此事与文化俱古矣。巫之事神,必用歌舞,说文解字(五):“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舞形,与工同意。” 38h上古至五代之戏剧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王逸楚辞章句谓:“楚国南部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俚,因为作九歌之曲。”古之所谓巫,楚人谓之曰灵。东皇太一曰:“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云中君曰:“灵连踡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此二者,王逸皆
25、训为巫,而他灵字则训为神。案说文(一):“灵,巫也。”古虽言巫,而不言灵,观于屈巫之字子灵,则楚人谓巫为灵,不自战国始矣。39h周礼既废,巫风大兴。楚越之间,其风尤盛。王逸楚辞章句谓:河南信阳长台关M1墓漆瑟彩绘鼓舞祭祀图 40h河南信阳长台关M1墓漆瑟彩绘鼓舞祭祀图 40h河南信阳长台关彩绘巫师舞巫舞奏乐、舞蹈、祭祀41h河南信阳长台关彩绘巫师舞巫舞41h南朝彩绘巫舞画像砖42h南朝彩绘巫舞画像砖42h山东章丘女狼山战国墓乐舞俑群 43h山东章丘女狼山战国墓乐舞俑群 43h舞蹈图 44h舞蹈图 44h汉画像砖 宋三祀图45h汉画像砖 宋三祀图46h46h傩舞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
26、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婺源傩舞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初叶就有婺源傩舞外出表演的记载。这种带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图腾崇拜意识的舞仪,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古时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傩舞,祈福禳灾,自娱自乐。婺源的傩舞节目多为神话和民间传说故事,表演非常古朴、粗犷、夸张、简练。47h傩舞傩舞,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48h48h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现出开创乾坤的盘古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慨。判官醉洒表现判官与小鬼嬉耍斗酒的酩酊醉态,人物性格鲜明,饶有生活情趣。舞花则是一组大型舞剧,表现秦二世胡亥篡夺皇位的历史故事,气势磅礴。
27、 傩舞是一种古典舞蹈与彩绘木雕的相结合的艺术。婺源傩面具有50多种,以木头雕做,工艺精致,手法夸张,神气活现,其忠*优劣、老少妍陋无不神似。旧时乡民把傩面具奉为“神灵”,开橱和封存傩面具还有一套尊祀的仪式。婺源傩舞由于受到明末盛行的目连戏的影响,有的节目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除用锣鼓伴奏,还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别具特色。49h如开天辟地,舞者头挂“盘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50h50h51h51h1972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土。原壁纵约80厘米,横约110厘米。墓在内蒙和林格尔东南约四十公里的新店子,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都有彩绘壁画。“乐舞百戏图”在中室北壁。除左上角宴饮者及右侧乐队以
28、外,大部分画画都是紧张热烈的乐舞百戏表演场面,内容有跳丸、飞剑、舞轮、安息五案、倒立和缘竿等,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表演者大都赤膊,柬髻,臂系红带,动作矫健,姿态优美。 百戏52h1972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土。原壁纵约80厘米,横约110厘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那么“百戏”中是否有说唱技艺呢?李尤平安观赋中有“歌舞俳优,连笑伎戏”的记载,逗笑说唱的俳优当是“百戏”中仅有的曲艺节目。至南北朝时,“散乐”与“百戏”合称“散乐百戏”,涵盖面更加广泛。隋书
29、音乐志载:梁朝天监四年的一份宫廷宴会的节目单,第十六项是“设俳优”,安排在雅歌与鼙舞之间,从第二十一项起设各种杂技,可见俳优、民间舞和杂技都是当时“散乐百戏”中的主要项目。北齐时,百戏表演中有“俳优侏儒”,西魏时有“俳优角牴”。唐代长安设有教坊,“以隶散乐,倡优,曼延之戏”,已有技艺的侧重,“倡优”重说唱技艺曼延之戏指杂技表演。教坊中有黄繙绰、唐崇等唐代著名俳优,崔令钦的教坊记说他们一个“善僄弄”(黄繙绰),一个“善宣赞”(唐崇),可见这两个项曲艺技艺都属“倡优”。宋代习惯上沿用“百戏”指所有民间技艺但已呈现分化的趋势。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把以唱为主的技艺归于“伎乐”中,包括当时流行的口栗、唱、
30、诸宫调、唱耍令等。而对于散乐,则认为以杂剧为“正色”,“散乐”逐渐成为戏剧歌舞一类的专称。而百戏在宋代多专指杂技及竞技表演。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太上多次“射厅看百戏、依例宣赐”,这里的“射厅”是宫廷中演习武艺射弓的专门场所,其演出的百戏极可能是角抵相扑或武术一类。53h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百戏/show/cx59BuVw5GHU0FwL.html兰陵王入阵曲/v_show/id_XMTA0NjU0OTA0.html54h百戏/show/cx59Bu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 “以歌舞演故事” 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舞台美术、服装、化妆)。 远离生活,超越时空,虚拟手法。 遵循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补充协议书
- 汽车工程原理与维修技术试题集解析
- 进口产品合作合同协议
- 清工劳务协议书
- 永大税务协议书
- 车辆转让协议和转让合同
- 轮值董事协议书范本
- 配电柜楼层使用协议合同
- 车辆运输协议合同书
- 转让定制衣柜合同协议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2023版团标)
- 高血压危象护理教学查房
- 脚手架工程安全管理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 DB15-T 3225-2023 焦炉煤气制LNG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股骨颈骨折课件
- MRI常见伪影和解决方法课件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
- 建标 144-2010 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
- 医疗设备强检计量目录(参考)
- 汽车配件名称大全全
- 温州大学毕业论文答辩通用ppt模板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