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运动疗法_第1页
针刺运动疗法_第2页
针刺运动疗法_第3页
针刺运动疗法_第4页
针刺运动疗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编码 : CZ9M10M6Z8X7 HI7W7A5U2G7 ZP4N2B3R10E3针刺运动疗法 一 定 义针刺运动疗法 ,简称“针运疗法 ” , 即针刺的同时运动患部;二 原 理以人体阴阳整体平稳原理为理论来源,依据远道经络辨证取穴 ,接受针刺疗法 ,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部 ,产生运动针感、针 运热感及疼痛逃移现象,从而达到消肿止痛、复原运动功能的目的;三 优 点针刺运动疗法和传统针刺疗法相比,防止了直接接触病人的痛 区,和局部制动疗法相比,又不需等其自然复原,并把“疗效 ”当场兑 现给病人,不仅仅转变了几千年来传统针刺疗法单一、确定静止体位 的治疗状态,而且提高了针灸的治疗成效

2、,缩短了疗程,为治疗运动系统软组织损耗供应一种新的疗法;四 治疗方法 1 针刺疗法(1)远道经络辨证取穴远道经络辨证取穴是远道和经络辨证取穴两者的有机结合,以祖国医学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以祖国医学的“不通就痛,痛就不通 ”为法就,综合了内经中的巨刺、缪刺和远 道刺,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进展而来;其远道取穴依据为腧穴的对应治 疗作用,取穴方法为经络辨证取穴;1)取穴依据 腧穴都有治疗与其相对应部位病痛的功能,这种功能 即是腧穴的对应治疗作用,一般分为左右对应、上下对应、上下左右 交叉对应,前后对应等 4 种作用;左右对应:即以人体正中矢状线为对称轴,左侧有病,在右侧对 应的部位上施术,右侧有病,在

3、左侧对应的部位上施术;如左腕关节 疼痛,可取右腕关节穴位;上下对应:包括四肢上下对应和躯体、四肢上下对应,四肢上下 对应不仅是手足相应、肘膝相应、肩髋相应,仍可懂得为整个上肢与 整个下肢是相对应的;躯干、四肢上下对应具体为:手足与头相应、腕踝与颈相应、前臂小腿与躯干相应,肘膝与腰相应;八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胁肋支沟取,心胸内关谋,两臂曲池妙,两足肩井搜 范畴;”;除 “两臂曲池妙 ”外,均属此上下左右交叉对应:为左右对应与上下对应作用的集合;是指上 肢的左侧穴位有治疗右侧下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者下肢左侧穴 位有治疗右侧上肢相应部位病痛的作用(或以右治左)

4、;如在右侧手三里处疼痛,可取左侧足三里;前后对应:针对躯体前(后)侧患位,可选其后(前)侧相应部 位的腧穴治疗,用之多效;如:治疗急慢性腰痛,在腹部相对应的位 置选穴,常可收显效;2)取穴方法为了不阻碍同时进行运动疗法,依据取穴依据,我们在远离病变的部位进行辨证取穴,其方法有四种:本经对应取穴,手足同名经对应取穴、表里经对应取穴、对症取穴;本经对应取穴:有两种方法:本经近部(患病处邻近)取穴和 远部(患病处远端) 取穴,而在针刺运动疗法中 ,就以远部取穴为主,以防止阻碍患部关节活动;如急性腰部软组织损耗(督脉经型)取人 中穴即属此类;手足同名经对应取穴:手足同名经相通且相应,当某一手经发 生病

5、变,便可取其同名的足经上的腧穴进行治疗,同样当某一足经发 生病变时,也可取其同名的手经上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右肘关节疼痛,疼痛重点在曲池穴(手阳明经)膝关节的犊鼻穴(足阳明经);,即可取与右肘关节相对应的左表里经对应取穴:本法是从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协作关系,作为取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施治;随证取穴:亦称对症取穴;是依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 提出的;如筋病时取阳陵泉穴是由于“筋会阳陵 ”;以上四法,在临床上既可单独选用,亦可在远道取穴依据的指导 下相互协作应用;取穴部位常规消毒,进针后行捻转提插泻法,病人(2 ) 针刺方法 可显现沉、胀、麻和向患部放射的感觉,谓之“得气

6、”;2 运动疗法 进针后,运针务使 “得气”,在“得气”的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的运 动患部;主动运动宜缓慢,运动幅度宜逐步加大;被动运动就用力不 宜过猛,要轻缓而柔;损耗在胸腹部都宜协作呼吸运动;如腰部扭伤在针刺后溪后即可主动或被动地做前弯、后伸、左右旋转等动作,不 受留针的影响,不受原腰痛的限制,活动的结果能使腰痛越来越轻;人体各部位具体运动方法见临床应用章节;3 治疗反应 远道针刺疗法和患部运动疗法有机的结合,产生三大治疗反应,这是其它任何一种疗法所没有的;(1 ) 运动针感 运动能使针刺部位产生针感,即运动针感;患部越 运动,针感越强,患部疼痛越减轻,可见运动针感的产生标志着针刺 手法的

7、成功;运动以患处温热、出汗为度,此时患者即感患部酸(2) 针运热感 软舒适、疼痛消逝;这种针刺的同时协作运动使患部所产生的温热 感,称为针运热感;3 疼痛逃移现象 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人患部肿痛明显减轻,功能大部分复原,但显现残余体位性疼痛(如外翻、背伸痛等),就 保持此疼痛体位,并行大幅度捻转提插泻法,其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 度,疼痛即可解除;然后再连续运动,找到引起疼痛逃移的新体位,继行上述方法,直到疼痛消逝,功能复原正常,这种现象,称为疼痛 逃移现象;4 疗程 留针 30 分钟,在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急性损耗每日一 次,慢性损耗隔日一次,3 次为一疗程;五 临床应用 1 肩关节四周炎取穴

8、:肩部臑臂内侧酸痛,痛引缺盆,放射至拇指,肩关节后旋、伸提功能障碍,肩前云门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阴经型,取阴陵泉;肩峰臑臂外前廉疼痛 ,痛引肘臂 ,方向至拇、食指,肩关节外展、后伸 功能障碍,巨骨、肩髃穴处压痛明显 ,为手阳明经型 ,取条口透承山;肩关节外廉疼痛,痛引颈项,放射至臑外及无名指、小指,肩关节外 展、上举受限,肩髎、肩井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少阳经型,取阳陵泉;肩臑外后廉及肩胛牵掣疼痛,痛引颈项,放射至肘臂外侧及小指,肩 关节内收、内旋障碍,天宗、肩外俞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阳经型,取昆仑穴;如表现 2 个或 2 个以上经痛,就可多经取穴;取患肩的同侧穴,双肩同病取双侧穴;进针后,运动务使“得气 ”,在“得气”的同时使患者主动或被动地运动患肩,作肩关节外展 、外旋、内收、内旋、上举等各种动作;2 急性肩部软组织损耗 取穴:肩凝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中平奇穴(经 外奇穴,足三里下一寸,上巨虚上二寸处);取患肩的同侧穴,双肩同病取双侧穴;进针后,运针务使“得气 ”,在“得气”的同进使患者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