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能正确表示光从室外透过窗户玻璃进入室内传播的光路图是ABCD2淮安高架桥于2019年12月15日开通,大大节省了广大司机出城和入城的时间。高架桥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如图所示、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传播过程中B声源处C人耳处

2、D声源和人耳处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B物体受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C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距离大D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4下图是“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示意图,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以斜面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C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5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

3、传入人耳的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D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6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估测,与实际接近的是A人骑自行车正常的速度约为30m/sB正常人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1minC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80cm7如图所示,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实像8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原来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 )A16B35C45D559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线射

4、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10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小刚同学将碘锤浸入开水加热,小明直接将碘锤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碘锤中都会出现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B甲图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由液态碘变为气态碘C选用甲图加热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碘锤受热均匀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11下列运动中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5、( )A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排球B从大树上下落的树叶C在弯路上匀速行驶的列车D竖直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12在学校达标运动会上,小明百米测试时,前40m平均速度是8m/s,后60m的平均速度是6m/s。小明百米测试的平均速度约为()A6.3m/sB7.0m/sC6.7m/sD7.5m/s1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选择最粗的保险丝B将磁铁靠近手机、电视等家电C用太阳能集热器为住户提供热水D家中的照明灯全部用大功率的白炽灯14如图,2018年10月20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水上首飞成功!当飞机在水面上起飞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A飞行员B水面C水岸

6、D岸边的树木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B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有像出现C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时像会变大D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将远离玻璃板16我国深海钻井平台在深水区钻探时,潜水员在水下看见平台位置会变高。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ABCD1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8利用玻璃瓶、玻璃管、橡皮塞、适量带颜色的水可以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了提高自制温度计的精确度,

7、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使用更粗的玻璃管使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换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ABCD19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需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A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C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D防止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20如果小明的眼睛近视了,需要图中的哪种光学元件进行矫正( )ABCD21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

8、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2某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实验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A的成像原理相同。B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不成像。C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靠近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2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9、A夜晚,月亮在云层中穿梭,李倩说云层是绝对静止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眼看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小欣与王佳上学时并排而行,则他们是相对静止的24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25在湖边,小丽看到了平静的湖水中金鱼游弋于蓝天白云之间

10、,她看到的金鱼和白云()A都是经水折射而成的像B分别经水面反射和水折射而成的像C都是经水面反射而成的像D分别经水折射和水面反射而成的像2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m/s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27有一体积为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C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变小D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28同学们在课下的实践中是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形孔,让太阳垂直照射到“”形孔上,去观察地

11、面上的光斑。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B“”形C圆形D无法判定29小丽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当质量相同时,a物质的体积最小B当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最小Cb物质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Da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密度的2倍30在泸州市委党校大礼堂举办了学习“十九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看到主席台上鲜红的党旗,这是因为党旗吸收了白光中的红光B会场中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C进入会场后手机设为静音状态,这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

12、音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图中秒表的读数是_。 32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响度相同的是_33小明测物理书长度,先后测量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8.45cm、18.44cm、18.45cm、18.83cm,小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这本物理书的长度应为_cm。34如图甲所示,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轻轻拨动塑料尺与用力拨动塑料尺会使声音的_发生改变(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如图乙所示,

13、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其中音调最高的是_(选填“A”、“B”、“C”、“D”)。3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_cm36小黄在百货商店里买了一个手电筒,手电筒如图所示,A处相当于一个_ ,对光有_作用,灯泡应处于它的_处,使手电筒能够照出平行光。37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基)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_、蓝。38老师演示课件时大屏幕上呈现的像是_(“实”或“虚”)像。期末考试同学们正在答卷时

14、,喇叭里响起眼保健操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属于_(“乐音”或“噪声”)。39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质量和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甲_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F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0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它对太阳光的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调整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上。实验结论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蜡烛、透镜如图放置时,

15、可以成_(填大小和倒正)像。移动光屏,_(填“能”或“否”)承接到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_(填“左”或“右”)移动,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_(填范围)cm处,在光屏上可成缩小的_(填虚实和倒正)像,问题讨论将凸透镜换成一个带小孔的硬纸板,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到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这个现象叫做小孔成像。42在“探究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个直径8.0cm的纸锥,某次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如图所示的照片,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25s曝光一次(1)纸锥从A下落到C的过程是_(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_(2)小明

16、根据照片测量出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下表是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将其中(a)、(b)两项内容补充完整照片中纸锥的直径D/cm照片中A到G的距离l/cm(a)_(b)_纸锥的平均速度 v /(ms-1) 0.50 8.40纸锥从A下落到G的平均速度为_m/s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如图所示,小明想横穿一条18m宽的人行道,他的步行速度为1.5m/s。求:(1)小明横穿人行道需多长时间?(2)若一辆汽车从道路右边行驶过来,速度为36km/h,为了安全横穿马路,并且要求预留10s的安全时间,横穿前小明至少要离行驶过来的汽车多远,才能保证安全?44西宁到格尔木的距离大约是756

17、km,一列火车730从西宁出发开往格尔木,在当日1430到达格尔木,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8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0s。求:(1)火车从西宁开往格尔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A【详解】第一次折射:先过入射点O垂直玻璃上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内部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折射:先过O点垂直玻璃下表面作出法线,再在玻璃的下侧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与玻璃上表面的入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故A正确,BCD

18、错误2、A【详解】高架桥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减弱高速行驶的汽车产生的噪声对高架桥两旁居民的干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详解】A铁块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的较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加糖变甜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4、D【详解】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相对于木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B以斜面为参照物,木块相对于斜面

19、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木块是静止的,故B错误;C图中所示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是6s,BC段运动所用时间是2s,AB段和BC段路程相等,所以小车在BC段的速度大于在AB段的速度,故C错误;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D。5、A【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B用力拨动吉他弦,弦的振幅变大,则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由于不同的吉他弦的材料、结构均相同,所以不能改变吉他的音色,故C错误;D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改变琴

20、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A。6、D【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详解】A、人骑自行车的正常速度在5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在10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选D7、B【分析】首先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

21、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总之是平面镜成像【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物体不管距离平面镜多远,所成虚像都是等大、正立的。故选B8、D【详解】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现在的入射角为:90=45,则原来的入射角是:4510=35,原来的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9035=55。故选D。9、B【详解】A只将平面镜竖直向上平移一段距离,那么入射点O点在水平方向上会右移,反射光线在水平方向上也会右移,那么反射光线能够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A项不合题意;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平移一段距离

22、,那么入射点O点的位置不变,反射光线的位置也不变,那么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选项B符合题意;C只将平面镜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那么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也会变小,反射光线也会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反射光线能够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C项不合题意;D只将激光笔的入射光绕O点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那么入射角会变小,反射角也会变小,反射光线也会绕O点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反射光线能够射中天花板上的新目标,D项不合题意。10、D【详解】A碘升华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故A错误;B水的沸点是100,所以热水槽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试管中的碘是从水中吸热,所以试管中碘的温度不可能高于水的温度1

23、00,达不到碘的熔点,不会熔化成液体,故B错误;CD甲图加热方式,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乙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故C错误,D正确。11、D【分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不变,方向不变。【详解】A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排球速度的大小、运动的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从大树上下落的树叶速度的大小、运

24、动的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在弯路上匀速行驶的列车速度大小没有改变,但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竖直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故选D。12、C【详解】由知道,前40m所用时间是:,后60m所用时间是:,故百米全程用时是:t=t1 +t2 =5s+10s=15s;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故C符合题意。13、C【详解】A选择保险丝时,如果选择太细的保险丝,相同条件下,保险丝越细,电阻越大,产生的电热越多,很快达到细保险丝的熔点,电路将无法正常工作,如果选择太粗的保险丝,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相同条件下保险丝越粗,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小

25、,不能达到粗保险丝的熔点,不能熔断,不能起到保险是作用,故A错误;B手机、电视等家电内部有磁体,将磁铁靠近会影响使用,故B错误;C用太阳能可以节约能源,故C正确;D白炽灯把电能转化为内能,温度高才能发光,能量利用率低,所以应使用节能灯,故D错误。故选C。14、A【详解】当飞机在水面上起飞时,以飞行员为参照物无相对位移,则飞机是静止的;以水面、水岸及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则飞机有相对位移,则是运动的。故选A。15、A【详解】A为了成像清晰,应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A正确;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不能接收,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D平面

26、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物体靠近镜面时,像也靠近镜面,故D错误;16、B【详解】潜水员看岸上的钻井平台,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选B。17、A【详解】A在测量时由于多种因素会造成测量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所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让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BC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要求以及测量人引起的,是必然存在的,只能减小 不能消除;而错误是由于不按测量要求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是可以避免的;故BC错误。D选用精密的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18、B【详解】玻璃泡中

27、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粗,上升的高度越少,越不灵敏,故错误;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高度越多,越灵敏,故正确;使用更大的玻璃瓶装水,细管的液面上升的高度越明显,故正确;使用更小的玻璃瓶装水,细管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不明显,故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19、A【详解】飞机起飞时噪声很大,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的目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选A。20、B【详解】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需要佩戴用凹透镜进行矫正,即边缘厚中间薄的透镜,由图知道只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21、D【详解】AB由于工件在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的,所以在水

28、平方向上不受力,故AB错;C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方向是相同的,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D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二力作用于两个物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对。故选D。22、B【详解】A. 调节仪器时看到窗外的景物所成的像应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对应的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则对应乙图中烛焰A的成像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 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C. 由乙图可知,A、B、C所对应的像均是倒立的,则可知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 由实验可知,“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

29、像变大”,因此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3、D【解析】A. 夜晚,月亮在云层中穿梭,说明云层和月亮之间有位置变化,因此云层是运动的;故A错误。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眼看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因此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C错误;D. 小欣与王佳上学时并排而行,他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她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点睛】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

30、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24、B【解析】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所以B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A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20cm.故选B25、D【详解】看到水中金鱼的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天上的白云在水中的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应选D26、B【分析】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和减弱噪音的方法【详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传播声音,但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故在真空中气体的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31、C植树可以在传递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27、B【详解】A用天平测量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故A错误;B此固体的密度故B正确;C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会不变,故C错误;D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28、C【详解】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符合小孔成像的条件,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

32、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C。29、A【分析】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像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a、b、c物质的密度。【详解】A由图像可知,当a、b、c三种物质的质量都取2103kg时,则有, 所以当质量相同时,a物质的体积最小,故A正确;B由图像可知,当a、b、c三种物质的体积都取2m3时,则有,所以当体积相同时,a物质的质量最大,故B错误;CD由图像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由此可知,b物质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同,a物质的密度是c物质密度的4倍,故CD错误。故选A。30、B【解析】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就定的,因为红旗能够反射红光,所以红旗呈现红

33、色,红旗反射了红光,而不是吸收了红光,故A错误;B、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宣讲者,是由于光射到宣讲者身上时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故B正确;C、开会时将手机关闭或者调到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宣讲者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故选B点睛:根据以下知识解题:(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麦克风可将声音的响度扩大,但不能提高音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B 2.32

34、 335 【详解】1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2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4cm刻度线对齐,读作4.00cm,右侧与6.3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6.32cm-4.00cm=2.32cm3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略偏过5min,所以小表盘读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1s,而大盘指针在35s,所以大表盘读3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5s,即为335s。32、振动 甲、乙 甲、丙 【详解】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

35、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33、1mm 18.45 【详解】1所测得的数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这第二位是估测值,而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精确值,即精确到0.1cm,精确到1mm,那么小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这四个数据当中,第四个数据小数点后第一位是8,而前面三个数据的是4,那么很明显第四个数据是错误的,舍去第四个数据,这本物理书的长度应为34、响度 D 【详解】1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轻拨时,尺子振动幅度小,则响度小;用力拨动时,尺子振动幅度大,则响度大。2图乙中,往试管中吹起时,声音是由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D试

36、管中空气最短,振动最快,则音调最高。35、B 1.36 【详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6cm,物体的长度L2.36cm1.00cm1.40cm.【点睛】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看:使用前先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损坏;放:放正尺的位置,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36、凹面镜 会聚 焦点 【详解】12如图所示,A处相当于使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所以是一个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小灯泡放在凹面

37、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可以成平行光射出。37、漫 绿 【详解】1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光在粗糙的黑板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使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2色光的三原(基)色是指红、绿、蓝,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38、实 噪声 【详解】1大屏幕上呈现的像能被接收到,所以是实像。2喇叭里响起眼保健操的声音对答卷能造成影响,属于噪声。39、大于 大于 等于 【详解】第一空甲乙两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容器形状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甲乙;第二空两容器中两种液体深度相同,甲乙 , 由p=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即p甲p乙;第三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容器中两种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