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护理药效学课件_第1页
药理学护理药效学课件_第2页
药理学护理药效学课件_第3页
药理学护理药效学课件_第4页
药理学护理药效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目标掌握概念: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亲和力、内在活性、受体激动药及受体拮抗药。熟悉概念:选择作用、局部作用、吸收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对因治疗、对症治疗、受体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效能、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受体脱敏、受体增敏。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学习目标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二节 第

2、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机体功能的改变减弱 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增强 机体功能的改变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机体功能的改变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一)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所产生的作用,如碘酊的皮肤消毒作用。 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所呈现的作用,如口服卡托普利的降血压作用。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

3、要类型(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药物直接作用于组织或器官引起的效应称为直接作用(direct action); 由直接作用引发的其他作用称为间接作用(indirect action)。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三)选择作用 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下,对某组织或器官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用,此称为药物的选择作用(selectivity)。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阿托品 MGlands 腺体Eye 眼Smooth muscle Heart 心脏 Blood vessel 血管CN

4、S 中枢神经系统Block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Atropine)平滑肌药物可影响机体的一种(选择性高)或多种(选择性低)功能。阿托品 MGlands 腺体Block药物作用的选择性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 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 治疗作用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二)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副作用、

5、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量时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特点: 药物固有的作用,不可避免 可预知 部分副反应可预防 可与治疗作用互相转化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2.毒性反应(toxin reaction):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的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的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畸胎致癌致突变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6、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反应停事件 知识链结 沙立度胺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可控制妇女妊娠期精神紧张,防止孕妇恶心,并且有安眠作用,又被称为“反应停”。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广泛应用该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但随即之而来的是,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的。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历史上称这一严重的药害事件为反应停事件。反应停事件知识链结 沙立度胺1957年首次被用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7、):又称过敏反应,是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一种异常的或病理性的免疫反应。 特点:仅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反应性质:与药理效应和剂量无关 反应症状:单一或复杂 致敏物质:药物、代谢产物、制剂杂质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3.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4.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又称后遗作用,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如:服用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时,次晨出现的乏力、头晕、困倦等现象。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5.继发反应(s

8、econdary reaction) 由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二重感染(菌群交替)葡萄球菌 伪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 肠炎、鹅口疮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必须权衡,正确应用药物即毒物,利弊并存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6.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加剧或复发的现象。 7.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是指少数由于遗传因素所致的生化缺陷的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定反应。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9、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又称为心理依赖性或习惯性。易产生精神依赖性的药物被称为“精神药品”,如催眠药等。 身体依赖性又称为生理依赖性或成瘾性。易产生身体依赖性的药物有吗啡、哌替啶等,被称为“麻醉药品”。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节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二节 药物剂量-效应关系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剂量与效应 无效量(ineffective dose)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有效量,又称治疗量(therapeutic dose)极量(maximal dose)最小

10、中毒量(minimal toxic dose)和中毒量最小致死量(minimal lethal dose)和致死量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剂量与效应 无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量效曲线 药理效应与药物剂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正比 药物剂量大小血药浓度高低药理效应强弱药物的量-效关系可用量-效曲线表示( Dose-effect curve)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量效曲线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量反应型量-效关系 药物效应强度为可测量的数据或量的分级(如心率、血压、脉搏或酶活性等)表示的量-效关系。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量反应型量-效关系剂量达阈值方产生效应在一定

11、剂量范围内,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增加剂量,可产生最大效应 达最大效应后增加剂量不再增强效应最大效应(maximum effect)药物浓度(对数剂量)效应剂量达阈值方产生效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增加剂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药物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的量-效关系称为质反应型量-效关系。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质反应型量-效关系效应药物浓度100%50%0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半数有效量 (EC50或ED50) 引起50%阳性反应 50%最大效应的量效应药物浓度100%50%0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第二章 药物效

12、应动力学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1效能(efficacy)和效价强度(potency) 2半数有效量(ED50) 3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三)量效曲线的意义 1效能(maximum efficacy)药物浓度效应效价强度(potency)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药物产生同一效应剂量比较效能与效价强度比较效能(maximum efficacy)药物浓度效应效价强度四种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比较B效能最低,最小有效量最小A效能高,小剂量即有药效C和A相似,但最小剂量比A多D见效最快,最小剂量最大四种

13、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比较B效能最低,最小有效量最小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1.受体的概念 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 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 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 配体与药物 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 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 特定部位 ,也即配体结合位点。 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 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 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

14、产生效应。 B.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 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 药物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 药物的作用机制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 药物的作用机制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3.受体的特性 饱和性:数量有限 特异性:有选择性 可逆性:可被置换 高灵敏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 多样性 药物的作用机制3.受体的特性 药物的作用机制4.受体调节 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 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 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 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

15、 药物的作用机制4.受体调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受体作用机制影响酶的活性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 影响生物膜的通透性或离子通道 改变理化环境 影响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影响免疫功能 影响核酸的代谢 非特异性作用 药物的作用机制:因药物而异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受体作用机制药物的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受体作用机制(一) 受体与配体(二)药物与受体结合 1.亲和力与内在活性: 2.受体激动药(agonist):又称受体兴奋药 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又称受体阻断药 受体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受体作用机制(一) 受体与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受体作用机制(一) 受体与配体(二)药物与受体结合 1.亲和力与内在活性: 2.受体激动药(agonist):又称受体兴奋药 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又称受体阻断药 受体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药物-受体作用机制(一) 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