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作者孔子①理解儒家思想“仁”“义”“礼”的基本内涵。3、理解儒家思想“仁”“义”“礼”的基本内涵。4、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1、掌握“敏”“就”等重点实词及“焉”“之”“而”等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文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学习目标壹作家作品简介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作者介绍

《论语》《论语》,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初读课文自省xĭng

如乐何yùe

文质彬彬bīn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八佾yì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尝试自主翻译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孔子认为君子追求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仁”,那么“仁”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精读课文明确:“克己复礼为仁。”【解读】孔子认为“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一旦做到这一点,天下人都会称赞她具有了仁的品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课文讲解约束自己,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旦称赞,称许条目,细则名作动,条目,细则名作动:符合礼制2、孔子认为要达到“克己复礼为仁”的条目有哪些呢?精读课文明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解读】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礼乐崩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示范作用——在内涵上与克己复礼对应,二者具有一致性。3、君子要实现对“仁”的追求应该怎么做呢?精读课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课文讲解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名作动,吃勤勉靠近,到使动,使...正,匡正。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表修饰通“矣”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匡正自身行为排除物质干扰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君子vs学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课文讲解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核心概念】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课文讲解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核心内容】义是公心,利是私欲,懂公心者为君子,行私欲者为小人。这是判断“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要重义轻利。知晓,明白课文讲解

如果把君子理解为当权者,那么小人则是平民。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利害计较,因此执政者要对症下药,满足百姓的利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vs小人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课文讲解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核心内容】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体现了中庸之道。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这样之后文与质的关系: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

经过修饰获得的。君子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遵循儒家的中庸之道。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课文讲解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省略句)【核心内容】君子不仅要在遇到更有修养、有学问的人时,虚心主动向对方看齐,向对方学习,而且也要做到“见不贤”时反躬自省,不好为人师。形作名,贤德的人与…齐省察,反省名作状:在内心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课文讲解孔子说:“弟子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用来激发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用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近则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则可以用来侍奉君主,并且可以认识许多鸟兽草木的名称。”【核心内容】《诗》的三个作用——教、用、识。君子要吸取《诗》中“兴、观、群、怨”的精华,做到近侍父母,远侍君主。4、君子为了达到“仁”的理想境界,需要具备哪

些品德呢?精读课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课文讲解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宾语前置)【核心内容】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此句包含三个因果关系:1、“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任重而道远”。“任重”对应

“弘”,“道远”对应“毅”。2、“任重”是因为以“仁”为己任。3、“道远”是因为贯彻“仁”的精神需要终生不倦、死而后已。课文讲解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课文讲解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如果)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刚刚倒下第一筐土,(如果)要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判断句)【核心内容】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篑,盛土的竹筐形作动,平整,填平

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课文讲解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迷惑,有仁德的人不忧愁,有勇气的人不恐惧。”【核心内容】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同“智”课文讲解

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引申可理解为一个人要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内心足够强大,没有什么能扰乱他平静的心态。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课文讲解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核心内容】君子应该做到“恕”,具有推己及人的品质,要为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一个字定后—有可以终身行之者一言乎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课文讲解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核心内容】礼、乐以仁为基础。仁是礼乐的内化,是实质;而礼乐,则是仁的外延,是外在表现。如果怎样对待礼呢?5、“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君子”追求的最终目标,为什么“仁”如此重要呢?课文讲解“仁”与“礼、乐”的关系:“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辩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章序关于君子之道的内容概要123456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礼、乐以仁为基础执着追求“道”(真理)君子重义轻利虚心学习,自我反省文质兼备,方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