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人际关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人际关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人际关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人际关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第1页一、涵义

社会心理学所研究人际关系是狭义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心理关系。

包含两个基本纬度:情感上“亲疏”(love-hate)地位上“尊卑”(dominance-submission)人际关系第2页二、类型共享(communalsharing)

团体组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权威排序(authorityranking)

依据年纪、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权威与服从关系对等互惠(equatymatching)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平衡市场定价(marketpricing)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比率人际关系第3页三、中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类型现有关系与交往关系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家人关系、熟人关系和生人关系核心区、可靠区及有效区人际关系第4页现有关系指在某一地点上两人关系中经由社会既定或认可一些连带而形成一个交往基础。

交往关系指在某一时间点上两人实际交往状态。

Jacobs认为人际关系包括关系基础和感情两部分。关系基础指两个人经过一些共同点所建立关联。感情则是有社会互动和相互帮忙而形成联结。人际关系第5页

情感性关系通常存在于家人、亲密朋友之间,是一个长久、稳定关系,它能够满足个人在关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需求。—需求法则

工具性关系通常存在于陌生人之间,是一个短暂、不稳定关系。—公平法则

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双方有一定程度情感关系,不过并不是很深厚,没有到达能够随意表现出真诚行为地步。—人情法则人际关系第6页家人关系

——双方讲责任,不太在意对方是否回报

熟人关系

——双方讲人情

生人关系

——双方讲利害人际关系第7页关键区

——一个人家庭组员组成,包含亲近族亲和姻亲

可靠区

——由挚友们组成

有效区

——由普通亲友组成,包含人数较多,在吸收新组员方面也开放人际关系第8页四、人际吸引

影响原因:相貌正面交往相同性或互补性人际关系第9页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者为我们提供社会证实认为与自己相同人会喜欢自己人际关系第10页五、关系发展1、社会交换该理论假定交换中个体都是自利,都试图使自己收益最大化,而成本最小化。人际关系第11页2、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即“敞开心扉”,把相关自我信息、自己内心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人际关系第12页3、社会渗透理论人际交往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交往广度(范围);二是交往深度(亲密水平)。人际关系第13页造成关系退化原因:空间上分离新代替旧(朋友)逐步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一些特点交换回报水平改变妒嫉或批评对与第三方关系不能容忍泄密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没有表现出信任、主动必定、情感支持等行为一方“喜好标准”发生改变Time人际关系第14页亲密关系特征:相互依赖共同活动我他界限打破,对方成为个人心理一部分交往动机由重视交易变为追求共享心理上亲密感承诺人际关系第15页六、冲突

是一个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主体之间担心、不友好、敌视,甚至斗争关系。

对于冲突认识,有三种观点。认识其是一件很寻常事提升管理冲突能力,进而提升处理人际关系技能认识其对个人成长主要性提升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质量维持和改进个人健康人际关系第16页发生冲突原因:需要;利益;对问题认识看法;价值观;宗教信仰;行为方式;做事格调等人际关系第17页功效负面心存芥蒂,使得沟通不良,情感隔膜,甚至相互诋毁,相互拆台;或因互不相让、恶意攻击造成关系破裂人际关系第18页正面一方面,双方把隐藏不满、误解公开表达出来,可以经过辩论而得到澄清、化解,从而消除隔膜,增进理解,加深关系;其次,双方把各自看法及其理由摆出来,经过建设性争论,可以形成“头脑风暴”,彼此激发新思想,最后找到解决问题更好方案。人际关系第19页冲突三个层次:

特定行为关系标准性格与态度人际关系第20页冲突处理方式:

标准:

其一,合作性,即关注他人、愿意满足他人需求程度

其二,坚持性,即关注自己、坚持满足自己需求程度竞争模式回避模式顺应模式妥协模式合作模式人际关系第21页七、合作

必要条件:关系连续,即交往不是一次性相互回报人际关系第22页提升合作性能够从以下方面努力

建立持久关系增加识别对方行为能力维护自己声誉,确保相互信任确保对关系控制力,分步合作,对对方行为要赏罚分明人际关系第23页八、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

任何对他人、对社会有利行为助人行为

以个人为对象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

不期待任何回报亲社会行为人际关系第24页特征目是有益于他人,非为自己私利行为乃自觉自愿,非迫于外界压力不求任何回报自我牺牲性,付出代价不计较人际关系第25页影响原因

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性别心情旁观者人数他人示范需助者特点人际关系第26页九、侵犯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引发他人生理上或心理上痛苦行为对侵犯行为还击工具性侵犯行为本能性侵犯行为挫折引发情绪性侵犯行为模仿引发侵犯行为人际关系第27页Itisnotthestrongestofthespeciesthatsurvives,

northemostintelligentthatsurvives.

Itis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