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故都的秋》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故都的秋》说课课件《故都的秋》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本课又是散文鉴赏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概述述概述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以情显景、以情驭景的表现手法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情感与价值目标关注人的情感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系达川区石桥中学高一学生,招进来时几乎全是C等,基础差,语文素养薄弱,认知能力处于感性认知阶段,认识事物停留在表面现象,还没有达到理性认识阶段。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创设各种学习情景来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领会文章的妙处。同时提供相关的资料供他们参考,锻炼他们的思维,以形成他们的理性认识。教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1、以语言鉴赏为突破口;2、重视诵读、美读;3、设疑讨论;4、重点品读,领会情感。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1、《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2、多媒体教室(装有winXP,office2003软件);3、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明艳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陆游还是会写下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的佳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杨万里会发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赞叹。那么,秋天呢?秋天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秋“故都”指哪儿故都的秋=北平的秋?由题目切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都”:

怀旧,悲凉。1934年的郁达夫作者介绍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2年日本留学归来后,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宣传抗日。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代表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间,郁达夫积极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郁达夫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混混沌沌不能自已平平仄仄

潭柘寺潜意识廿四桥椽子

读准这些字的读音多音字

hùn混沌混合混为一谈混:hún混蛋混球混(浑)水摸鱼扫:sào扫帚扫把扫把星Sǎo扫盲扫地阅读文本,思考:1、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2、本文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江南之秋有什么作用?

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

文眼:提挈全篇,揭示主旨。篇首,尾,中。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中心突破整体把握

本文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按照“清”“静”“悲凉”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的清秋景色。故都的秋景共有五种:清晨静观图、落蕊轻扫图、秋蝉残鸣图、都市闲人图、胜日秋果图。最后部分以议论收尾,进一步赞颂北国之秋。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间部分展开,酣畅淋漓。【整体把握】精读第3——11段,思考:作者描绘了哪些古都的秋天景象?请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概括。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秋果奇景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整体把握】精读第3——11段,分组讨论:这几幅秋景图是如何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特点的?秋院清:看得到……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驯鸽的飞声细数着……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一椽破屋”、“破壁腰”

静:悲凉:冷色的画面【整体把握】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整体把握】秋蝉“衰弱”“残声”悲凉寒蝉凄切【整体把握】秋雨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列的雨声一阵冷风都市闲人着装举止、京味的话秋凉【整体把握】秋果“淡绿”“微黄”“红完”清、静的淡色红完后的悲凉问题探究1、文中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2.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1.文中写“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反衬了故都的静,这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比如钟,在白天,你根本听不到它的走动声,但在晚上,夜深人静时,你便能听到清楚的滴答声,因此,假如要你写夜的静,你便可以以钟的走动声清晰可辨来衬托夜的静,这也就是以动衬静。

2.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文章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是五幅秋色图。文章的“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拓展训练】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北国之秋?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对比,来反衬出北国之秋的特点,和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第2段北国:清、静、悲凉南国:慢、润、淡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足【拓展训练】第13段南国:色彩不浓,回味不永讨论:“黄酒之于白干”等四个比喻有什么作用?从味觉、视觉突出了北国之秋味浓过南国之秋【拓展训练】课文第12段的议论的论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作用:1.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2.从形到神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意境的开阔感。【小结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感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检测

作者在谈到牵牛花时说:“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为佳。”对此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B、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C、像喇叭的颜色,与花名贴切。D、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小试身手试着仿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诗,并表达出作者(郁达夫)的情感。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借鉴实例: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学生的诵读,从音准、语调、停顿、轻重读及情感等角度评价。2、评价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及表达能力,从问题回答中及时反馈。帮助和总结文学的语言是生命的符号。今天,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