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_第1页
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_第2页
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_第3页
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线偏振光治疗骨折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采取直线偏振光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承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编号后按照奇偶排序原那么进展分组,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镇痛,观察组患者在此根底上采取直线偏振光进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VAS评分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展评价,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止痛时间与消肿时间,比照两组治疗效果和肿胀改善程度。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肿胀程度显著改善,其Ⅲ度肿胀占比最高,显著多于对照组,Ⅰ度肿胀最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承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40例参与本次研究,将其随机编号后按照奇偶排序原那么进展分组,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7~43岁,平均〔30.4510.28〕岁,骨折部位:8例上肢骨折,12例下肢骨折。致伤原因:10例车祸,2例高坠,6例摔伤,2例压伤。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18~45岁,平均〔31.5410.06〕岁。骨折部位:12例上肢骨折,8例下肢骨折。致伤原因:12例车祸,1例高坠,7例摔伤。两组上述一般资料经比照未见显著差异〔P>0.05〕,有比照意义。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开展。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及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骨折。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目的、方法及内容均知情,自愿参与并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语言功能者,难以配合研究内容。②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镇痛,在此不做赘述,观察组其根底上采用直线偏振光进展疼痛治疗,本次研究治疗仪器选用日本东京医研株式会社消费的SuperLizerHA-550点石直线偏光疼痛治疗仪,首先,选择2~3个敏感痛点,采用B型探头进展照射,对于伴剧烈疼痛者,应当加上星状神经节照射,将输出功率设置在60%~80%,选择间隙照射形式,开关间隔比例为2:3。每个疼痛部位照射时间设置为8min。完成上述操作后,找到主要疼痛部位,采用C探头再次进展照射,输出功率设置在80%~100%,维持照射10min,1次/d。连续治疗3d为一疗程,完成一疗程后间隔1d进展下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完成后进展治疗效果的评估。

1.3观察标准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程度进展评估,患者肢体存在轻度肿胀,尚存在皮肤纹理,断定为Ⅰ度;患肢肿胀程度明显,皮肤纹理被撑平,未出现水疱,断定为Ⅱ度;患肢肿胀程度较严重,皮肤纹理消失、紧绷、触及较硬,断定为Ⅲ度[3-5]。

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经治疗,患处疼痛、水肿等病症根本消失,患肢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改善2级及以上。有效:经治疗,患处疼痛、水肿等病症改善明显,患肢肿胀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改善1级以上。无效:经治疗,患处疼痛、水肿等病症无改善迹象甚至加重[6-8]。

记录两组患者消肿时间和止痛时间,采用VAS量表对其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展评估,分数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明显[9]。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资料进展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

2.2治疗效果

经完好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明显〔P

2.3临床病症消退时间及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疼痛和肿胀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机体受到外界创伤时,可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导致骨折部分炎症细胞渗出,引发剧烈疼痛[10]。同时,手术本身属于入侵式操作,可导致淋巴管、血管破裂,引起血液与淋巴液的渗出,这些液体在组织间隙中间稽留后可逐渐形成部分肿胀。疼痛与肿胀等病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影响患者病情康复,严重时还可引起部分皮肤供血障碍,造成伤口皮缘坏死,增加感染风险。因此骨折术后应当及时处理患者疼痛和肿胀的病症。直线偏振光作为"无痛苦疗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受到了广泛关注,直线偏振光的适应证非常广泛,但目前以疼痛治疗用途最广。直线偏振光以碘灯为光源,采取人工制成薄膜作为偏振片,其允许某一矢量振动方向的光透过,而对与其垂直的振动的光那么进展吸收,其能在600~1600nm的人头透射窗口范畴之内将高达2200mv的光波输出,从而对疾病进展治疗,其对人体组织的作用有效深度可高达5cm以上。

直线偏振光的主要医疗用途是治疗各类关节疼痛和亚急性慢性肌肉痛,其具有无污染危险、无损伤、无副作用及并发症、无痛苦等优势。本次研究对我院1年来收治的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以探究直线偏振光的实际疗效,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完成第1个疗程后,其肢体肿胀程度便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更优〔P<0.05〕,此外,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病症的消退时间与疼痛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直线偏振光的对于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其患处疼痛与肿胀等病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坤,梅继文,胡守力,等.PVP结合RFA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东医药,2022,57(46):83-85.

【2】王博.皮瓣移位术修复小腿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及对患者预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2,26(6):744-746.

【3】龙建军,王玉龙,陈文生,等."红外偏振光+疗法";治疗慢性疼痛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6(12):5-6.

【4】尹晓红,邓俊豪,武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或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术后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17(8):964-972.

【5】王泰俊,樊新甫,杨礼跃,等.THA治疗髋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骨性强直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4(4):372-373.

【6】王云清,朱自强,王斌,等.靶区骨水泥强化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非全椎体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4(7):706-708.

【7】张栋,鲁齐林,温海波,等.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4(5):501-503.

[8]王亭皓,王华民,张旭辉.髌骨内推法在治疗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的髌骨骨折术后髌周疼痛中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2,5(20):82-83.

[9]叶海啸.多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