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试题库_第1页
土壤采样试题库_第2页
土壤采样试题库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采样试题库(定稿)(共1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PAGEPAGE19持证上岗理论考核土壤底质采样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适宜的野外点是: 。()A.坡脚、洼地等具有从属景观特征地点B.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地点C.城镇、住宅、道路及沟渠附近D.水土流失严重地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背景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m以上。()A.50B.100 C.200D.300答案: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样的柱状样采样深度一般为 cm。()A.20 B.60 C.100 D.120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测试项目需要新鲜土壤样品时,采集后用可密封的聚乙烯或玻璃瓶容器盛装,并且 保存。()‘室温避光 B.在20℃以下 C.在4℃以下D.常答案:C对土壤的监测应以事故地点为中心,按一定间隔的 采样,并根据污染物品。()网格法布点 B.圆形布点 C.扇形布点 D.线性布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kg 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广口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直至运送、移交到分析室。()A. B.1 C. D.2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土壤混合样是在农田耕作层采集若干点的等量耕作层土壤并经混合均匀后的土壤样品,组成混合样的分点数不少于 个。()答案: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的土壤样品,一般须研磨到全部过孔径为 目的筛。()答案: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常规监测项目监测(),3 ,3 ,5 答案:C《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589-2010)规定,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个背景对照点,各点(层)取1kg土样装入样品袋,有腐蚀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改用 装样。()2~3,细口瓶B2~3C.3~5,细口瓶 D.3~5,广口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农田土壤混合分点约个左右。()A.5 B.10 C.15 D.20答案:C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kg。()A.1~2 B.4~5 C.8 D.10答案:Al3.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分析土壤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时,采集的样品应储存在 ,且样品样品瓶。()透明玻璃瓶,装满 B.棕色玻璃瓶,不装满C.透明玻璃瓶,不装满 D.棕色玻璃瓶,装答案: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样时,采集耕作层土样,种植果林类农作物的采cm土样。()A.0~20 B.5~20 C.0~60 D.20~60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监测误差可分为采样误差(SE)、制样误差(PE)和分析误差(AE)三类,通常情况下, 。( )A.SE>PE<AE B.SE<PE>AECSE>PE>AE D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建设项目土壤环境100公顷占地应设置不少于个的采样点。()A.3 B.4 C.5 D.6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城市土壤采样时,监测点以网距m的网格布设为主,每个网格布设一个采样点。()A.1000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城市土壤采样时,一般分 层采样。()A.两B.三C.四D、五答案:A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灌溉水污染监测单元采用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布设。()A.由密渐疏 B.均匀C.由疏渐密 D.随机布答案:Ag,缩分后的样品应经风干干燥或冷冻干燥后全部粗磨。()A.300 B.400 C.500 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监测土壤的采样,如果是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等打扫后采集表层cm土样。()A.5 B.10 C.15 D.20答案:A22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样品制作过程中,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 筛,用于土农药、有机质或全氮量等项目分析。()A.40目B.60目 C.80目 D.100目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土壤样品保存时,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一般保留年。()B.1 C. D.2答案:A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的规定,土壤监测中常规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频次,但不得低于 年一次。()A.2 B.3 C.4 D.5答案: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布点时,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个采样点。()A.2 B.3 C.4 D.5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一般采集表层样,采样深度为cm。()A.0~10 B.10~20 C.0~20 D.0~60答案: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对草甸土区域进行土A5~20cmB层cm、C2100~120cm处采样。()A.30 B.50 C.60 D.80答案: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应先采剖面的 样品。()上层 B.中层 C.底层 D.三分之一处答案: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在场地残余危险废物和具有危险废物特征土壤的清理作业结束后,对清理界面的土壤进行布点采样。根据界的特征和大小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单块面积不应超过 。()A. 50m22C.200m答案:B2D.500m2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在场地残余危险废物和具有危险物特征土壤的清理作业结束后,对清理界面的土壤进行布点采样。可在每个地块中均匀分布地采集 个表层土壤样品制成混合样(测定挥发性有机物项目的样品除外)。( )A.3 B. 5 C.9 D.10答案: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治理修复过程中的监测点位或监频率,应根据工程设计中规定的原位治理修复工艺技术要求确定,每个样品代表的土壤体积应不超过 。( )A. 100m3 3C.500m3 D.1000m3答案:C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若对场地信息了解不足,难以合判断采样深度,可按 等间距设置采样位置。()米 米 C. 米D.答案: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场地环境调查详细采样监测点的布设对于面积较小的场地,应不少于 个监测地块。( )A.3 B.5 C.8 D.10答案:B二、多选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根据土壤监测目的,土壤环境监测包括等主要类型。()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AB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下列哪些指标属于土壤环境监测重点项目( )铜 B.阳离子交换量C.滴滴涕D.有机质答案:A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时,有哪几种布点方法()简单随机B.分块随机C.抽签随机D.系统随机答案:AB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样品采集分为哪几个阶段( )预备采样 B.前期采样C.正式采样 D.补充采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直接采样( )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调查面积较大的土壤污染调查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答案:A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采样时,监测点位应符合下列哪些原则()采样点选在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城镇、住宅、道路、沟渠、粪坑、坟墓附近等处不宜设采样点200m以上答案:A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调查时,样品标签应注明哪些内容( )采样时间 B.采样地点C.监测项目 D.采样深答案:AB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根据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质地分为( )。砂土B.矿土C.壤土D.粘土答案:A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农田土壤监测单元的点位布设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答案:BD10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耕作层土样,采样深度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20cm B.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60cmC.种植一般农作物采0~60cm D.种植果林类农作物采0~20cm答案:A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时,点位布设情况为( )。1个柱状样采样点3个柱状样采样点4个柱状样采样点5AB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非机械干扰土,每个柱状样分层取土样,正确的是( )表层样(0~20cm)表层样(5~20cm)C.中层样(20~100cm)D.深层样(60~100cm)答案:A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关于城市土壤的监测采样,说法正确的是( )分两层采样分三层采样2000m的网格布设为主答案:ACD1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型的事故土壤监测,采样点位需满足()。5cm土样20cm土样3个5A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中项目的分析。( )pH值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有机质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土壤细磨样,全部过孔径筛的可用于 项目的分析。( )有机质 B.农药C.土壤全氮量 D.土壤元素全答案:AB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下列关于土壤样品保存时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析取用后的剩余样品保留半年B.2年C.有争议样品保留5年 D.仲裁样品永久保答案:ABD18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土壤样品风干室,需满足下列哪些要求( )A.方向朝南,确保阳光照射土壤 B.通风良好C.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 D.整洁无尘污答案:B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测定项目的土壤样品应装满装实采样瓶并密封。()氰化物 B.挥发性有机物C.半挥发性有机物D.硫化物答案:BC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采用哪些方法( )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 B.超标率评价C.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 D.综合污染指数评答案:ABCD21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农田土壤环境监测中,混合样的采集方法主要有。( )A.对角线法 B.棋盘式法 C.蛇形法 D.梅花点答案:ABCD《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新鲜土样在<4℃的储存环境条件下保存一周后还用于 项目的分析。( )汞 B.砷 C.六价铬 D.氰化物答案:AB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土壤监测常规项目中的重金属包括、铬、汞、砷、、铜、锌、镍。( )铊 B.烷基汞 C.镉 D.铅答案:CD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环境土壤监测的常规项目包括 。( )基本项目 B.有机项目C.重点项目 D.重金属项答案:AC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深层土的采样深度应考虑等素。( )污染物可能释放和迁移的深度 B.污染物性质C. 土壤的质地和孔隙度 D.地下水位和回填答案:ABCD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监测常用的监点位布设方法包括 等。( )系统随机布点法 系统布点法C.分区布点法 D.简单随机布点答案:AB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系统随机布点法是将监测区域分面积相等的若干地块,从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地块,随机数的获得可以利用的方法。( )掷骰子B.抽签 C.查随机数表D.均匀分答案:AB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系统随机布点法抽取的样本数要据、及确定。( )场地面积 B.监测目的C.污染物性质 D.场地使用状答案:ABD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对于 的场地,可根据场地形状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 )污染物种类分布较均匀 B.污染程度较均匀C.拆迁性破坏 D.历史变更性破答案:ABCD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深层土壤样品的采集可采的方式进行。( )手工钻 B.槽探C.锹、铲 D.机械答案:ABD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样一般包括 。( )平行样 B.空白样C.运输样 D.密码答案:ABC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土壤的采样,应采用无动式的采样方法和工具。(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B.重金属污染C.易分解有机物污染 D.恶臭污答案:ACD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场地环境调查初步采样监测采样度应扣除地表非土壤硬化层厚度,原则上建议 ,具体间隔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3m以内深层土壤的采样间隔为 ~6m采样间隔为1mC.6m至地下水采样间隔为 D.6m至地下水采样间隔为2m答案:ABD三、判断题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采样的布点方法有简单随机法、分块随机法和系统随机法三种。()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采集区域环境背景土壤0~30cm的表层土。()答案:×正确答案为:应采集0~20cm的表层土。3.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样品风干室应具备如下条件:朝南(以方便阳光直射土壤样品),通风良好,整洁,无尘,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答案:×-正确答案为:应严防阳光直射土壤样品。4.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样品的风干操作2~3cm动,拣出碎石、沙砾和植物残体。()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除了特殊的污染纠纷调查或污染事故调查外,一般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样点应尽量避开污染源,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影响。()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不用挑除草根和石块等非土部分,以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组成。()答案:×正确答案为:土壤样品加工过程中,应挑除非土部分,使分析结果更能代表土壤本身的组成。7.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监测,还包括工业废水排污河(沟)道的底部表层沉积物。()答案:×正确答案为:底质监测不包括工厂废水沉积物及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监测,但包括工业废水排污河(沟)道的底部表层沉积物。8.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点一致,并且通常位于水质采样点垂线的正下方。()答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料,接到举报后应立即组织采样。根据污染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确定监测项目,尤其是污染事故的特征污染物是监测的重点,事故土壤监测要设定2~3个背景对照点。()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为防止空气中氨、二氧化碳及酸碱性气体的影响,土壤样品应贮存在密闭玻璃瓶中。()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土壤背景值是指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和不受或未明显受现代工业污染与破坏时,土壤原来固有的化学组成的元素含量水平。()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城市土壤,一般分三层采样:表层(0~20cm),中层(20~60cm),深层(60~100cm)。()正确答案为:对于城市土壤,一般分二层采样:上层(0~30cm),另一层(30~60cm)。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调查时,采样点应避开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答案:√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对于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也需进行样品的前期采集与现场调查,从而制定监测方案。()正确答案为:对于突发性土壤污染事故调查,要及时采样,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布点采用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过程中,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的土壤称为中壤土。()答案:×.正确答案为: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过程中,取小块土壤,加水潮润,然后揉搓,能搓成完整的细条,弯曲成圆圈时容易断裂的土壤称为重壤土。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1~2公斤(湿度),若样品不易采集或测定项目少,可予酌减。()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时,如果是液体倾翻污染型,污染物向低洼处流动的同时向深度方向渗透并向两侧横向方向扩散,每个点分层采样,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样深度较5个。()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一般采集土壤的剖面样。()答案:×正确答案为: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时,一般采集耕作层土样。土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壤剖面采样次序是自上而下,先采剖面的上层样品,最后采底层样品。()答案:×正确答案为:土壤剖面采样次序是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特定的调查研究需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时采集土壤剖面样。()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棋盘式法采集农田土壤混合样时设5个左右。受污泥、垃圾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10个以上。()答案:×正确答案为:棋盘式法采集农田土壤混合样时设分点10个左右。受污泥、垃圾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监测可采混合样。()答案:×正确答案为: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中,非机械干扰土的监测不可采混合样。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城市土壤分两层采样,上层是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厚度为0~30cm。()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66-2004),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的采样点不得少52~3个背景对照点。()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爆炸污染型的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爆炸点周围采0~30cm表层土。()答案:×正确答案为:对于爆炸污染型的污染事故土壤监测,爆炸点周围采0~20cm表层土。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污染事故的土壤监测,应设置背景对照点。()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采样点应选在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200m以上。()答案:×正确答案为: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采样点离铁路、公路至少300m以上。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一般采集柱状样品。()答案:×正确答案为: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一般采集表层土。32.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则每个剖面采集三层土样。()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应自上而下采集样品。()答案:×正确答案为:进行区域土壤环境背景监测时,若需采集土壤剖面样,应自下而上采集样品。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城市土壤,一般分三层采样:表层(0~20cm),中层(20~60cm),深层(60~100cm)。()正确答案为:对于城市土壤,一般分二层采样:上层(0~30cm),另一层(30~60cm)。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均匀布点。()答案:×正确答案为:农田土壤采样时,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农田土壤采样时,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采用均匀布点。()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种植一般农作物0~20cm土样。()答案:√38.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梅花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答案:×39.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棋盘式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答案:×正确答案为:对角线法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蛇形法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且地势不平坦的地块,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答案:√根据《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对于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对土壤环境影响敏感的建设项目应设置不少于5样点位。()答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三类。()答案:√(GB15618-1995)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答案:√(GB15618-1995)规定的重金属项目二级标准值与土pH值无关。()答案:×正确答案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规定的重金属项目二级标准值与土壤pH值有关根据《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在场地残余危险废物和具有危险100m2。()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