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美学史``叔本华_第1页
20世纪西方美学史``叔本华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720世纪西方美学史``叔本华20世纪西方美学史

导论

一这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主要讲解审美经验和审美思想在19、20世纪的发展历程审美经验:

知、情、意——真、美、善、(圣)

直接构建着我们的生活;人生即体验

集中体现在文学艺术当中

审美经验与人的完整性

审美理论与思想:

对审美经验的总结;引导审美经验

二20世纪西方美学概述

20世纪西方美学的转变

古典美学的三大主题:

美的本质(现象——本质)

美感(主体——客体)

艺术(作品;艺术家)

20世纪的总体精神特点:

对于“真”的基础——理性的怀疑

对于“善”的标准的重估:

尤其从人之外(国家、社会、集体、上帝等超个人因素)转向个体的人自身对于“美”,

则一再突破着以“和谐”为主要特点的古典美,而走向现代和多元

更多地由“外在”转向“内心”,从宽泛的再现转向了普遍的表现

20世纪西方美学的主要倾向

心理学美学:

美感心理(移情,内摹仿)

创作心理(精神分析),主体意识(拉康)。

接受心理。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生存主义美学

关注个体生存,存在主义。孤独,荒诞,恶心。

社会批判美学:

关注群体的生存状态,法兰克福学派;社会交往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与意识

形态;话语与权力。

语言媒介美学: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论美学,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分析美学文化美学:

原型,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化研究

科学主义美学

神学美学

主要参考书目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牛宏宝《西方现代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要求

尽可能地了解19、20世纪的哲学史、文学史和艺术史

尽可能地阅读理论原著

读书笔记

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AestheticsofArthurSchopenhauer

叔本华的美学

一、基本哲学思想

本体论:唯意志论

伦理学:悲观主义

(一)、唯意志论

1、世界的两面:

表象(vorstellung;idea,representation)——意志(will)

二者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同一个世界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不是因果关系,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意志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它没有时间性,在时空、因果性等根据律之外,是完全自由的,而且,整个世界就是同一意志。意志是通过不同等级的理念而显现或客体化为不同等级的具体事物的。

2、与康德学说的不同:

康德:

现象——物自体(自在之物;thinginitself)

不同:

一元论与二元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非理性本体与理性本体

3、世界是我的表象

表象是相对于表象者“我”而言的

他不认识什么太阳,什么地球,而永远只是眼睛,是眼睛看见太阳;永

远只是手,是手感触着地球……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

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来说的。

贝克莱(1685-1753)“存在就是被感知”

王阳明(1472-1529):“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没有一个客体无主体;世界只对认识、只在认识中存在表象依据“充分根据律”(充足理由律)进行

类似于康德所说的先验形式,包括时间、空间、因果性等;是世界上各

事物的规律。

四类根据律:

物理事物——因果律;抽象概念和判断——逻辑规则;数学研究对象——数学的

原则;意志的主体————行为根据律,动机律

世界作为意志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表象是意志的体现

人的身体体现了意志,是意志的客体化

牙齿、食道、肠:客体化了的饥饿

生殖系统:客体化了的两性欲望

手用来抓取,腿用来行走和奔跑

各人的意志有特殊性:形成各具特色的身体

意志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

植物发芽生长;矿物结晶;磁针指北;重力;星球之间的引力;电的两

极;

意志客体化的等级

意志——理念(直接的客体化)——事物(间接的客体化)

无机物:盲目的自然力。如重,如不可透入性,固体性,液体性,弹性,电气,磁力,化学属性和各种物性。都是意志的直接表出,无异于人的动作;

植物:一切活动由刺激而发;

动物:刺激+动机;直观认识

人:观念,理性;直观认识+概念认识

各理念间充满着斗争:食物链;人与人的斗争又是最可怕的

(二)、悲观主义的伦理学

1、人生的本质是痛苦

生命意志:体现为难以满足的欲望

在实际中并不存在一个对象能够使欲望得到永恒的满足,人们所能获得的只是暂时的

欲望的满足,一个欲望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如果一个人易于满足,可怕的空虚和

无聊又会向他袭来,人生实际上就是一场悲剧,只是在细节上才具有喜剧的性质。

意志是饥饿的意志,人世的追逐、焦虑和苦难都是从这里来的。

2、意志愈完善,痛苦越明显

植物身上无痛感;低等生物、昆虫等痛感微弱;脊椎有了完备的神经系统,痛感能力提高

智力越发达,痛苦越深重,天才最痛苦

柯赫勒特:“谁在知识上增加了,就在痛苦上增加了。”

痛苦与无聊是人生的两大基本要素

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

生育行为延续了人生的痛苦;这也是性行为和羞耻相连的理由3、解脱之道

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不是追求快乐而是追求没有痛苦

通过哲学的沉思、艺术和审美、道德的途径暂时摆脱意志,可

人们不能永远处于无为的静观状态中

禁欲的道路

“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是禁欲或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

“此外禁欲主义还表现于自愿的,故意造成的贫苦”

佛教是最高的宗教

反对自杀:

自杀不是对意志的否定,而是强烈肯定意志的一种现象。

自杀者只是对那些轮到他关上的生活条件不满而已。所以他并没有放弃

生命意志……

自杀者所否定只是那个体而不是物种。……自杀,亦即一个个别现象的

自甘毁灭,也就是一个完全徒劳的、愚蠢的行为;因为现象毁灭时,自

在之物却依然无恙。

4、对这种悲观主义哲学的简评: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正如幸福是人生的一部分

没有愿意去做痛苦较小的、无痛苦的动物、植物、无机物

痛苦有它的积极性:

保护个体的安全

磨炼个体的意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世界上的伟大和光荣离不开意

志的努力和艰难的过程。轻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价值不高。

痛苦丰富生命,使生命富有质感,去掉虚浮

痛苦是人的创造力的一个源泉,或说痛苦激发人的创造力。人类文明的

成果很多是在艰辛和痛苦中创造出来的。

人生不在于消灭痛苦,而在于更换痛苦的形式

超越小痛苦,追求更高的痛苦形式,实际也是追求更高的幸福形式。

二、美学观点

(一)、审美直观

1、审美直观的含义

一种摒弃理性、忘却意志(欲望)的自失状态

“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也就是说人们忘记了他的个体,忘记了他的意志;他已仅仅只是作为纯粹的主体,作为客体的镜子

而存在;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知觉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也不能再把直观者与直观分开了,而是两者合一了”

2、特点:物我合一

人成为纯粹的直观主体(纯粹的、无意志的、无时间的);事物也上升成为理念(是永恒的形式,不再是个别事物)

“人们或是从狱室中,或是从王宫中观看日落,就没有什么区别3、人的欲望不息,则痛苦不止。审美就是一种暂息,忘物我之关系,达到一种无痛苦的心境,进行纯粹的观审。这样这是乞丐之眼与国王之眼就无区别了。

4、难道群山,波涛,和诸天

不是我的一部分,不是我

心灵的一部分,

正如我是它们的一部分吗?——拜伦

(三)、艺术与科学

1、艺术高于科学;直观高于理性

2、对象不同:

科学只认识各表象及其关系

艺术的唯一源泉是对理念的认识

3、方式不同:

科学依赖于理性考察方式:

“是在实际生活和科学中唯一有效而有益的考察方式”

艺术靠天才的考察方式:

完全沉浸于对象的纯粹观审

受康德影响:科学上无天才,只有匠才。

(四)、天才的特点

1、天才的本质:

具有完全沉浸于对象的纯粹观审能力

艺术=天才=纯粹直观能力=摆脱掉意志的控制=洞见到永恒不变的理念

2、天才与想象力:

天才需要想象力,但有想象力的不一定是天才

两种想象力:

无功利的想象,直抵理念;功利的想象,局限于表象

3、天才与认识能力:

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在普通人是照亮他生活道路的提灯;在天才人物却是普照世界的太阳

4、天才的外貌:

“天才的眼神既活泼又坚定,明明带有静观,观审的特点”

普通人的眼神“纵令不象在多数场合那么迟钝或深于世故而寡

情,仍很容易看到观审的反面,看到…窥探?”

5、天才并不总处在天才状态

大部分时间还是普通人,不能一直处在观审状态

6、天才与科学不相容

没有艺术与科学兼善的人

法国数学家读完拉辛的《伊菲革涅亚》后说“可是这证明了什么呢?”

天才不精明(理性、抽象思维)

当一个是天才,他就不精明。当他精明的时候,他就不是天才。但不精

明的并非就是天才,有些不精明就是愚蠢。

在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穷困潦倒,缺少现实生存能力。

艺术家往往生活自己的体验和理想王国中。所以艺术家身上带有孩子式

的天真和想象。正因为此,艺术家更无法接受现实的不完美和缺陷,一

些文学艺术家自杀与此有关。

7、天才与疯癫

每每屈服于剧烈的感受和不合理的情欲之下

受直观印象的引导而成为非理性的

以前的迷狂说

亚里士多德:没有一个伟大的天才不是带有几分疯癫的

柏拉图“没有某种一定的疯癫就成不了诗人”

8、人人都有天才的成分,只是程度不同

否则一般人就会不能欣赏艺术作品。

9、艺术家认识事物本质的禀赋是先天的,而传达给人的技巧却是后天的。

(四)、艺术的分类

1、艺术的分类反映理念的等级

建筑、造型艺术、诗与悲剧、音乐

2、建筑:

是理念或意志客体化的最低级别

意志在这里显现为一些力,而不是观念

重力、内聚力、固体性、硬性

“建筑艺术在审美方面唯一的题材实际上就是重力和固体性之间的斗

争”

木头建筑,因为其力是弱的,所以不能成为艺术的建筑。

光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充分的光,以蔚蓝的天空为背景,使建筑获得了双重的美建筑艺术的审美目的服属于其实用的目的。气候限定建筑的功用,气候温和的南方,建筑就自由些,气候寒冷的北欧,建筑就更受限制一些,所以只能多加装饰,哥特式建筑就是如此。

欣赏建筑之美,是那种摆脱了意志的纯粹客体化的美,审美主体无欲无求。因为建筑体现出来的力是理念的最低的客体化形式。而戏剧则是另一个极端,提供了大量的理念。

3、造型艺术

园艺、风景画、动物画、雕刻、故事画

植物:高于画建筑物、废墟、教堂内部

园艺:

主要是因为自然对象丰富多彩,又富有秩序。园艺的美几乎都是自然本身的美。

动物画、雕刻

人们开始从其中看到理念了,感受到意志的激动了。

只有形体美,而没有个性美

只有族类特征:特征即美

人:

一般特征+个性

人的美超过其他事物

人的身体作为意志的最高客体化,战胜了一切的障碍和阻力。而较低级别的意志现象

常使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