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_第1页
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_第2页
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_第3页
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_第4页
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保险学与保险原理知识总结绪论一、保险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分配领域中体现的特殊的经济关系,简称为保险经济关系。(一)保险分工协作关系从宏观来说,是指保险主体即保险人(保险公司或保险代理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微观来说,是指保险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衔接、促进的关系。(二)保险经济利益关系从宏观来说,包括保险企业与国家财政的关系、保险企业与被保险人的关系、保险企业之间的关系、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从微观来说,包括保险企业内部个层次人员的利益分配和占有关系。(三)保险数量关系即保险与其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指当某种与保险有关的要素发生变化时,对保险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正值或负值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通过数学模式计算出来。(四)保险效益关系即保险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从宏观来说,是指整个社会在保险业上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与保险为社会所节省经济利益或通过补偿为社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总和之间的量的比较关系。从微观来说,是指保险企业自身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保险企业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和与其获得的收入之间的比较关系。结论保险学是研究保险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二、保险学的研究内容1、保险学的内容与对象的关系联系:保险学的内容由其对象决定;保险学的对象通过其内容来体现。区别:一门科学只能有一个研究对象;但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所阐发的内容要广泛得多。2、保险学的主要内容1)保险经济关系主体内容。2)法学因为:第一,保险关系是按照国家颁布的保险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第二,保险关系双方都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定,以保险合同的形式相联系的。第三,一旦发生保险合同责任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保险双方须按照合同规定处理赔付关系,若发生合同纠纷,则须通过法院以法律程序加以解决。3)数学从宏观来看,概率论是保险经济建立的数理基础,是制定保险费率的科学依据,使保险经济建立在等价交换的经济关系基础上。从微观来看,保险企业承保的每一个具体风险的保险费都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加以计算。4)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保险经济离不开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与建筑、工程、原子能、航天航空等技术科学也有联系。例1:某保险公司承保由大连运到香港的一船大豆的海上货物运输险。船到香港后大豆全发了芽。货主要求赔偿。保险公司经过化验,证明大豆发芽的原因是经淡水浸泡。按照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只负责赔偿海水浸泡所至的损失,此案不属于赔偿之列,故拒赔,保护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例2:香港某家保险公司承保一个仓库的火灾保险。仓库里存放的是棉纱。某日,邻居失火,救火时水浸渍了仓库的棉纱。依据火险合同的规定,救火时水渍的损失理应赔偿。投保人据此要求赔偿仓库里存放的全部棉纱。保险公司到现场进行拉力实验,证明只有下层棉纱受水渍,上层完好无损;即便下层虽受水渍也没有完全失去使用价值。故按合同仅赔了1/3,保护了保险公司的经济利益。第一章

保险的性质主要内容:一、保险的定义二、保险的依据三、保险的职能四、保险的作用五、保险与社会保险六、保险与赌博、储蓄、担保案例1:蒋乃群从1962年起在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为全民固定工,连续工龄30年。在此期间,他在南京缴纳了养老保险费。1992年50岁时离职到深圳一家外企工作,继续在深圳缴纳保险费直至2002年4月退休。由于深圳和南京两地有关部门“踢皮球”,蒋乃群竟然在退休后领不到退休金。案例2:1997年,一位32岁的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投了10万元的保险。两个孩子15-22岁期间每人每年可以得到2万元教育年金共7次。如果父亲去世,两个孩子每人每年还可以分别得到养育年金6万元,共13次。到2011年两个孩子年满22岁时,还可以各自领取10万元的满期保险金。这几笔费用共计240万元。1999年,父亲不幸病逝,但给孩子留下了丰厚的保障。一、保险的定义(一)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保险学说1、损失说以损失概念作为保险性质的学说。强调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损失赔偿说。认为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保险是当事人的一方收受商定的金额,对于对方的损失或发生的危险予以补偿的合同。”(马歇尔,英)“保险是约定的当事人的一方根据等价支付或商定,承保某标的物发生的危险,当该项危险发生时,负责赔偿对方损失的合同。”(马修斯,德)损失分担说。强调在损失赔偿中多数人对损失的共同分担。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华格纳。“从经济意义上说,保险把个别人由于未来特定的、偶然的、不可预测的事故在财产上所受的不利结果,使处于同一危险之中,但未遭遇事故的多数人予以分担以排除或减轻灾害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这个定义既能适用于任何组织、任何险种、任何部门的保险,同时也可适用于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甚至还可适用于自保……所有的保险都是损害保险。”危险转嫁说。认为保险是对损失的赔偿,是对危险的转嫁。“保险是为了赔偿资本的不确定损失而积聚资金的一种社会制度,它是依靠把多数的个人危险转嫁给他人或团体来进行的。”(魏兰温,美)2、二元说将否认人身保险说和择一说归为二元说。否认人身保险说。否认人身保险是保险。经济学家科恩说:“因为在人身保险中,损失赔偿的性质极少,它不是真正的保险而是混合性质的保险。”埃斯特说:“在人身保险中完全没有损失赔偿的性质,从国民经济来看,人身保险不过是储蓄而已。”威特认为,“人身保险不是保险而是一种投资。”择一说。这种学说不同意人身保险不是保险的说法,但又不能找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共同概念,因而主张将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分别以不同概念进行阐明。爱伦贝堡认为,对保险合同的综合性定义应该是,“保险合同不是损失赔偿的合同,就是给付一定金额为目的的合同”,二者只能择其一。3、非损失说几乎完全脱离损失概念的学说。技术说。费芳德为代表人物。他认为,计算保险基金时,一定要通过特殊技术,使保险人实际支出的保险金总额与全体投保人交纳的净保险费的总额相等。保险的性质就在于采取这种特殊技术,科学地建立保险基金,这样就没有必要在保险合同是否以损失赔偿为目的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了。欲望满足说。倡导者是拉札路斯。戈比创立了欲望满足说。戈比指出,保险的目的是当意外事故发生时,以最少的费用满足该偶发欲望所需的资金,并予以充分可靠的经济保证。所得说。代表人物是休鲁兹。他认为,保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不稳定,即保险是为了解除因经济的不稳定以致储蓄无能为力的缺点,在经济不安定的情况下,把储蓄的负担分摊给多数经营单位,以保障所得经济确保说。代表人物为胡布卡。认为,一切保险的目的或加入保险的动机,都不是为一定事故的损失做准备,而是在未来的不确定的灾害事故发生后得到经济的保障。上述论述虽有差异,但以下几点认识趋于统一:①保险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制度;②保险的目的是处理风险;③保险的机能是赔偿损失;④保险计算的基础是合理分担。(二)保险的经济学定义定义Ⅰ:保险是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提供的服务劳动形成的一种服务商品。定义Ⅱ: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危险的众多单位和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该危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的补偿行为。该定义描述了保险活动的过程:交纳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理赔。保险性质的体现:第一,经济性。保险体现了一种供求关系:从需求看,大量标的存在共同风险,与之有利害关系的社会主体希望付出一定代价,在受损后能够获得补偿;从供应看,保险人运用概率的技术手段证明通过收取保险费,可以对损失进行补偿,并可以获利。第二,金融性。保险组织通过收取保险费聚集大量资金,再对其进行运作,实际起到了融资作用,成为金融的中介机构。第三,商品性。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进行交换的,因而是一种商品。第四,服务性。保险是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进行分配与再分配活动,为社会服务。(三)保险的法律定义是通过保险双方当事人以签定保险合同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保险合同正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的协议。二、保险的依据(一)自然前提(或自然基础):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1、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是原始保险产生的自然前提2、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同样是现代保险永存的自然前提(二)物质基础:一定水平的社会生产力1、保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生产力水平越高,保险经济关系的物质基础就越雄厚,保险经济关系就越发展。(三)(现代)保险的经济基础:商品货币经济1、现代保险的经济基础:以盈利为目的;货币补偿形式2、商品经济越发达,保险业也就越发达(四)保险的法律基础: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是保险经济关系的具体体现,没有保险合同就没有保险经济关系。(五)(现代)保险的数理基础:概率论事后均摊:即灾害事故发生后,按实际损失数额,由大家平均分摊。这是原始保险的普遍形式,是一种被动的分摊办法。事前均摊:是在灾害事故发生前,科学计算出灾害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率,据此计算出保险费率,再均摊给具有相同风险的投保人,由他们按费率缴纳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出险后即可以用这种基金进行补偿和给付。三、保险的职能(一)保险的基本职能为被保险人提供经济保障。1.经济补偿职能在保险活动中,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保险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及其相关利益的损失承担赔付保险金的责任。这种职能适用于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等。2.经济给付职能对于人身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不是经济补偿,而是经济给付。(二)派生职能:⒈保险的融资职能含义:保险人将保险资金中的暂时闲置部分,以有偿返还的方式重新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以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职能。实际上就是资金融通的职能。必要性:在市场经济社会里,资金的闲置被认为是一种不容宽恕的浪费。可能性:收取保险费到赔付保险金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和规模差,使一部分保险资金始终处于暂时闲置状态。方式:一是将保险基金存入银行,由银行贷放出去,进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二是保险公司直接投资,进行运用。意义:通过保险资金的运用产生收益,在扩大社会再生产规模的同时,增大保险资金总量,降低保险经营成本,稳定保险公司的经营。⒉防灾防损职能是指保险人参与防灾防损活动,提高了社会的防灾防损水平。这种职能的必然性和条件:第一,有利于保险人的自身效益,愿意主动参与。第二,保险人有能力参与。第三,能够提高被保险人的防灾防损意识。四、保险的作用(一)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1、有助于受灾社会组织及时恢复生产或经营2、有助于社会组织加强经济核算以交纳保险费为代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使企业面临的不确定的大额的损失,变成确定的小额的保险费支出,并摊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或流通费中,既符合企业经营核算制度,又保证了企业财务成果的稳定。3、有助于促进社会组织加强风险管理第一,保险公司可以帮助投保人尽可能地消除风险的潜在因素,达到防灾防损的目的。第二,还可以通过保险费率这一价格杠杆调动被保险人防灾防损的积极性,共同搞好风险管理工作。4、有助于安定人民的生活5、有助于保证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保障受害的第三者的利益致害人可以作为被保险人,将这种责任风险通过责任保险转嫁给保险人。(二)保险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1、有助于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畅进行保险对经济损失的补偿,能及时和迅速地对因经济损失的中断和失衡发挥修补作用,从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延续及其顺畅进行。2、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技术的采用,既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意味着新的风险。而保险的作用正是在于通过对采用新技术风险提供保障,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使用专利撑腰壮胆,以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3、有助于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保险业务的发展,如出口信用保险、投资保险、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等险种的发展,既可以促进对外经济贸易,保障国际经济交往,又能带来无形的贸易收入,平衡国际收支。4、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保险通过对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伤害的补偿和给付,分散了被保险人的风险,使被保险人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从而为社会的稳定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三)保险的消极作用1、产生道德风险,出现保险欺诈2、增大费用支出保险的开办费用;保险欺诈带来的查勘定损乃至侦破费用。五、保险与社会保险(一)社会保险的含义1、社会保险的定义也称社会福利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种。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在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失业中断劳动,本人和家属失去生活收入时,能够从社会(国家)获得物质帮助。2、社会保险的基本特点第一,强制性。由国家通过法律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政策,在法定范围内的保险双方都没有选择的余地。第二,与劳动挂钩。所确认的成员是指参加过社会劳动的人,所承认的危险仅仅是指由于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劳动机会所致,所确认的补偿经济损失是直接收入损失。第三,补偿水平偏低。补偿水平只能维持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不能保证维持原有生活水平不变,更不会满足其各方面的需求。第四,福利性。并不与劳动者的劳动贡献直接联系,即并不依据劳动者和国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它的基本出发点是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实际生活需要,只有在劳动力丧失时才发挥作用。任何人丧失劳动能力都能享有这种权利,因而是一种福利。3、社会保险制度的类型第一,传统型。以俾斯麦的理论为依据。它贯彻“选择性”原则,强调“个人责任“,给付与收入和交费联系,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支付有一定期限,费用由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或两方负担,工作由国家专门机构统一管理。第二,福利型。以贝弗里奇的理论为依据。它贯彻“普遍性”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按统一标准交费和给付,保障水平足以维持正常生活,享受时间以需要为准。保险基金由国家税收解决。保险业务由国家机构统一管理。第三,国家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保险范围广泛,职工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包括生、老、病、死、伤、残等,都有权享受社会保险。保险费由国家预算开支,职工个人不付保险费。由国家统一的保险组织经办,工人参加管理。以前苏联为代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亦如此。我国目前已改变。第四,储金型。实质上是由国家强制实行的储蓄保险制度,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金局,职工退休和其他需要时,连本带息发还职工。被保险人之间不存在收入再分配,不能共担风险,因而是一种有原始保险特点的社会保险制度。4、社会保险的内容(险种)第一,老年、伤残、遗属社会保险。第二,生育社会保险。第三,疾病社会保险。第四,工伤社会保险。第五,医疗社会保险。第六,失业社会保险。(二)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关系1、联系: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2、区别1)保险的性质与原则不同从性质来看,保险是自愿的,社会保险则是强制的。从实施原则来看,保险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社会保险则不强调保险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实际上是一种福利。2)保险基金的来源与待遇支付不同保险基金全部来源于投保人缴纳的保险费。社会保险基金则主要依靠国家减免所得税、劳动者所在单位缴纳,以及劳动者个人少量交费而形成,必要时国家财政给予补贴。从待遇支付来看,保险坚持权利和义务严格对等。社会保险则只要求权利和义务基本对等。3)管理体制与法律范畴不同保险由保险公司管理,严格履行保险合同,发生争议时,由经济法规加以调节。社会保险由政府的劳动部门管理,发生争议时,用行政法规进行调整。六、保险与赌博、储蓄和担保1、保险与赌博有本质的区别:1)赌博中的风险是主观引起的,是否获利不确定,而且无法转移;保险的风险是客观的,是可以确定的,而且能够转移。2)赌博可能获利,保险则无此可能。所以赌博面临的风险是投机风险,有损失和获利双重性;保险面临的风险是纯粹风险,只有损失而无获利的机会。3)与随机事件的关系不同。保险要求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而赌博则无此限制。2、保险与储蓄其共同点都是:将现有的剩余财产用作准备,以便将来在一定条件下满足经济上的需要。尽管保险中的人寿保险储蓄性特别强,但二者仍有明显区别:1)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储蓄是个人行为,个人出一部分财产做准备,应付将来需要,无须别人帮助;保险是互助行为,大家各自出一部分财产,应付将来共同的需要。2)遵循的原则不同。储蓄采取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则,所准备的财产是个人财产,个人对其始终拥有所有权,可以任意支配;保险采取投保自愿、退保自由的原则,在不退保的情况下,个人一旦投出准备财产(保险费),便失去了对着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成为共同财产准备,其使用途径与方法由保险人根据保险条件决定,投保人一般无权干涉。3)储蓄对个人而言,支付与反支付具有对等关系(等价交换),个人将一笔钱存入银行,将来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保险从整体看,支付与反支付具有对等关系,但对个人则不具备这种关系,而是一种对价关系,即保险人付出保险费,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保险费不返还;但如果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将获得比保险费高得多的赔偿。4)保险采取了特殊的精算计算方法,储蓄则不需要这种复杂的计算技术。3、保险与担保有的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担保业务,但与担保仍有区别:1)保险的运作是双方的行为,投保人缴纳保险费,保险人在发生保险事故后赔偿,双方都有义务;担保行为中仅仅担保人有单方面的义务,在出现违约后负责赔偿。2)保险基于对风险事故发生概率的精确计算,有保险基金积累;担保则没有这种基础,仅仅出于当事人主观上、心理上的确信和担保方的财产准备。第二章保险的历史一、保险发展简史(一)前资本主义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前资本主义保险的产生①保险思想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起源于古巴比伦。美国学者托兰纳说:“保险思想起源于巴比伦,传至腓尼基,再传入希腊。”保险思想出现的标志:一是出现了类似财产保险的做法。二是产生了人身保险的因素。②保险的萌芽约在公元前2000年,地点在地中海一带。标志是“共同海损”分摊原则的出现。③保险的雏形约出现于公元前800—700年间,地点在古希腊雅典一带,以后盛行于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各城市。标志是贷款与损失保证相结合的形式的出现。当时被称为“冒险借贷”。“冒险借贷”的含义:船主把船舶作为抵押品向放款人取得航海资金的借款。如果船舶安全完成海上航行,船主归还贷款,并支付较高的利息。如果船舶在航行途中不幸遇难沉没,债权即结束,船主不必偿还本金和利息。④近代保险的形成时间是公元14世纪左右,地点是欧洲各国,标志是近代保险业务的兴起。1)海上保险的崛起第一,近代海上保险的发源地——意大利世界上最古老的涉及保险的单证,是热那亚商人乔治·勒克维伦1347年10月23日出立的承保从热那亚到马乔卡的船舶保险单。1384年1月15日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后来移居英国,把海上保险也带到英国。今天伦敦的保险中心伦巴第街,就是当年伦巴第商人聚居该处而得名。第二,英国海上保险的发展1568年1575年,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设立保险商会,办理保险单登记和制订标准保单和条款。当时在伦敦签发的所有保险单必须在一个名叫坎德勒的人那里登记,并缴付手续费。1601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颁布了第一部有关海上保险的法律,规定在保险商会内设立仲裁法庭,解决日益增多的海上保险纠纷案件。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垄断组织之一—伦敦劳合社:前身是“劳埃德咖啡馆”。1871年,英国国会批准了“劳埃德法案”,使劳合社成为一个正式的社会团体。1906年,英国国会通过《海上保险法》,规定了一个标准的保单格式和条款,被称作劳合社船舶与货物标准保单,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和沿用。劳合社曾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如设计了第一份盗窃险保险单、第一份汽车保险单、第一份收音机保险单,近年来又是计算机犯罪保险、石油能源保险、卫星保险的先驱。伦敦劳合社由其成员选举产生理事会来管理,下设理赔、出版、签单、会计、法律等部,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2000年11月,正式在我国北京设立办事处。第三,其他国家海上保险的发展1435年,西班牙公布了有关海上保险的承保规则及损失赔偿手续的法令。1563年西班牙国王腓力浦二世制订了安特卫普(现属比利时,当时为西班牙属地)法典,后为欧洲各国采用。168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颁布的海上条例中也有海上保险的规定。荷兰、德国也颁布了海损及保险条例。1721年5月2)火灾保险的产生与发展15世纪,德国的一些城市出现了专门承保火灾损失的相互保险组织——火灾基尔特。1676年,由46个相互保险组织合并成立了汉堡火灾保险社。英国的火险:1666年9月2日伦敦大火燃烧了5天5夜,13200户住房被烧,20万居民无家可归,成为保险史上一件大事。对此,牙科医生尼古拉斯¡¤巴蓬于1667年独资设立营业处,承保火险。后于1680年,邀集3人,集资4万英镑,合伙形成火险公司。保险费是根据房屋的租金和结构计算的,砖石建筑的费率定为2、5%的年房租,木屋的费率为5%3)人身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死亡表的研究和编制:1662年英国的格朗脱以100个同时出生的人为基数,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死亡表。此表简单也不够精确,但对后来的研究有极大启发。1693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编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最完全的死亡表,计算出了各年龄的死亡率和生存率。均衡保险费的提出:1756年,詹姆斯·道德逊根据哈雷的死亡表计算出了各年龄的人投保死亡保险应缴的保费,称为“自然保费”。但由于这种自然保费难以解决老年人投保时费用负担的问题,他进而提出均衡保险费的理论。1762年,英国创办了公平人寿保险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科学的人寿保险公司。该公司第一次采用均衡保险费的理论计算保险费,规定每次缴费的宽限期及保单失效后申请复效的手续,对不符合标准条件的保户另外加费,使人身保险的经营日益完善。该公司的创立标志着近代人身保险制度的形成。2、前资本主义保险的发展公元14—17世纪的近300年间,由于封建制度的制约,保险业的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的数量少,19世纪初,全世界共只有30家保险公司。其中,英国14家,美国5家,德国和丹麦各3家,法国2家,奥匈帝国、荷兰、瑞士各1家。险种也少。保险大规模地、迅速地发展,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事。(二)资本主义保险的高度发展1、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据瑞士再保险公司资料统计:19世纪中叶,14个国家中已有306家。1982年1月1日2、内容增多传统的货物运输、船舶、汽车、飞机、房屋、财产、人身等为对象的各种险种继续得以发展,新的险种大量涌现。例如:在寿险领域,日本推出了严重慢性病疾病保险,美国推出了“变额保险”,英国推出了“疯牛病保险”;财产保险方面,涉及到海洋开发、人造卫星、航天航空、核电站等,甚至出现了针对全球变暖的险种、勒索绑架保险等。总之,险种繁多,对象广泛,几乎无所不保。3、保费收入增加全世界的保费收入1950年达207亿元,1999年则达到23240亿元,50年里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4、巨灾证券化形成保险人通过发行保险证券的方式,从资本市场筹集准备金,将巨灾风险直接转移到资本市场,主要形式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5、世界保险市场全球化和金融保险服务一体化发达国家大都放松了对本国保险市场的监管。如:对保险机构设立的限制,对保险条款费率的管制,对保险险种的监管。发展中国家也不同程度开放了本国的保险市场。1995年,全球多边金融服务协议达成,意味着全球保险市场的90%都将开放。另一方面,银保联盟、保险与证券联盟也正在形成。6、法规形成体系欧洲三大法系:法国法系、德国法系、英美法系,趋于统一。二、中国保险的历史(一)中国古代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1、中国古代的保险思想主要体现为家庭保障、邻里互助、积谷防饥等。公元前2500年,孔子就说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礼运大同篇(节录)》)。孟子在《腾文公》中也说过,“出入相友,守望相互,疾病相扶持……”。《逸周书·文传篇》引《开望》说:“天有四秧,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2、中国原始的保险形态1)“委积”制度出现与春秋战国时期。要求家庭、乡、县、国家都备足三年的粮食。2)“常平仓”制度官办的仓储后备制度。作用是调节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保障社会安定。开始与战国李悝的“平籴”和西汉桑弘羊的“平准”,汉宣帝时的耿寿昌正式定名为“常平仓”。北宋时最盛。3)“义仓”制度官督民办的仓储后备制度。开始与北齐,盛与隋朝,唐代最为健全。宋朝和明朝出现的民间的“社仓”制度,相互保险形式;“广惠仓”,原始形态的人身救济后备制度。(二)旧中国的保险历史

1、外国保险资本的入侵最早入侵中国的是英国保险资本。1805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谏当保安行”或“广州保险会社”(又说是广州保险公司、广东保险公司)。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现代保险企业。它主要经营与英商贸易有关的以海上运输为主的货物运输保险业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保险公司凭借其政治经济的优势,扩展保险业务。1935年,成立“裕仁洋面及水险保安有限公司”(又说是保安保险公司),是英商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一家保险公司,成为在远东的一个英商保险垄断集团。2、中国民族保险的产生成因:首先,外国资本的入侵,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在中国有了较快发展,为中国民族保险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其次,由于外国保险公司在中国境内经营保险业务并垄断中国的保险市场,大量资金通过保险渠道流往国外,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从而促进了清朝洋务派官僚开办中国民族保险业的决心。1875年,洋务派官僚李鸿章从招商局拨资20万两白银在上海成立“仁和”保险公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又说是1875年成立的上海义和公司保险行以及稍后的保险招商局)。1878年又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与“仁和”合称“仁济和”保险公司。这是一家财险公司。1899年(清宣统元年),成立了中国“永年”人寿保险公司。这是中国人办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由于当时中国没有法令制度,只有执行英国的保险法。该公司在香港政府注册,并制成中国民众死亡表,开始了对中国人的寿险展业。3、旧中国保险的发展①1914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此间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中国保险有了较快发展,成立了环保、永宁、华生、永安等保险公司,初步形成了一个中国民营保险企业的阵营。②1919年—19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19年到1921年,先后成立了中国实业银行永宁保险行、中国信托公司保险部,民营保险的经营逐步扩大。同时,国民开始愿意向本国保险公司投保。此外,华资保险还组成“华商保险同业公会”,协议再保险业务中各保险公司互相不收手续费;组织“船险委员会”,统一制定船险的条款和费率,以此与外资进行斗争。③1926年—1937年中国银行资本大量投资保险业的时期:此间中国保险业的特点是中国的银行资本相继投资于保险业。中国民族保险业也出现了一些改善:保险单改用中文;提倡和宣传华商保险;发展华商同业之间的协作;发展联合经营方式,等等。④1938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华商保险业受到沉重打击,官僚资本保险公司如中信局保险部等撤离上海到重庆等地经营,另一些公司如中国保险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则转向到了南洋一带.⑤1945年—1949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官僚资本和私营资本的保险公司相继由重庆迁回上海,上海又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市场。由于外国资本不断输入中国,外资保险资本也相应增长,控制了分保业务,承保能力超过了华资公司,而华资保险公司则呈现萎缩状态。据统计,到1949年,在上海约有中外保险公司400家左右,其中华商保险公司只有126家。4、旧中国保险评述①旧中国保险的性质形式有3类:一是外资保险资本的保险公司;二是中国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三是中国民族资本的保险公司。这三种形式的保险公司均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其基本性质是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保险市场体系的一部分。②旧中国保险的特点首先,外资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占统治地位。其原因,一是旧中国在政治上依附于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处于被剥削、被掠夺、被支配的地位,保险业也是如此。二是旧中国的保险基资金不足,华资保险资本尤其薄弱。三是旧中国的华资保险公司缺乏保险技术和管理人才,一般业务人员很少受过专门训练,不少公司的经理人员都由外国人担任。四是分保业务主要外资保险公司控制和垄断。其次,民族保险资本的经营依附于外资。这种依附性出于上述原因。其表现是:在经营方式和保险条款设计方面,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东西,都是照抄外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险单和批改单都是用英文书写,与外商签订合同,保险条款也全部用英文书写。第三,管理薄弱。主要原因是旧中国长期没有自己独立的保险法律、法规。表现为:开业资本、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分保业务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保险费率的制定缺乏系统的数字和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科学依据;保险费的收取各自为政,常常擅自决定折扣比例;保险经纪人也可以任意决定折扣,向被保险人多收保险费,又多收保险公司的费用。(二)新中国的保险历史1、新中国保险的产生①对旧中国保险的改造首先,对官僚资本保险公司进行接管。分三种情况:一是对大部分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进行接管并停业清理;二是对官僚资本不超过50%但控制公司实权的保险公司也进行接管并停业清理;对少数官僚资本的保险公司则进行监理,即继续营业但接受政府监督。当时被接管有324家。其次,对中外私营保险公司进行改造。先是政府要求这些公司重新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然后采取3种政策进行改造:一是对外商公司暂不取缔,加强管理和监督;二是对买办性华商公司采取限制和争取的政策;三是对一般性华商公司,促使他们联合,并帮助他们解决分保问题,保证其一部分业务来源。到195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外私营保险的改造任务。②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建立1949年10月202、新中国保险的演进①1949年—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此间对旧中国保险的改造,开办了新中国的保险业务,在全国设立了1000多个“中人保”的分支机构,培训了几万名保险干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这是这个时期的主流。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指导思想上,认为办保险是为了积累国家建设资金。二是在实施方式上,在城乡普遍推行强制保险。②1953年—1958年“一五”计划时期此间出现了保险曲折发展的状态。1958年10月在西安召开的国务院财贸会议却认为,人民公社化以后,保险的作用已消失,因而除继续办理国外业务外,国内保险应立即停办。这样,从1959年5月起,国内保险业务全部停办,数万名保险干部转业,几千个保险机构被撤消,仅办理国外业务。③1960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此间,出现了1960年—1962年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此,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也对保险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1964年,保险公司恢复建制,升格为局级,对外行文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名义,一些大城市的国内保险业务陆续恢复。④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此间,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占了统治地位,保险被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只适用于私有制的社会。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国家,当然不需要保险,更不需要对外分保和国外保险业务。这样,国外保险几乎停办,只剩下了出口保险业务,以吸收外资。⑤1979年至今的新时期第三章

保险基金一、保险基金的含义和种类

(一)基金的含义一般来说,基金是一种有着专门用途的资金。(二)基金的分类1、按基金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分类1)积累基金。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性基本建设、建立物资储备的基金,包括扩大再生产基金、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2)消费基金。国民收入中用于满足社会成员个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共同需要的基金,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3)经济保障基金。为抵御各种风险的发生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造成的损失,帮助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而建立的基金,主要包括企业自筹基金、国家财政后备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保险基金。4)补偿基金。社会总产品中用于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基金,主要包括折旧基金和流动基金。2、按基金的性质分类1)盈利性基金。以盈利为目的的基金,如投资基金。2)非盈利性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基金,如教育基金。3、按基金的管理组织分类1)政府部门管理的基金。由财政部门管理的财政后备基金等。2)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基金。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学校、医院和其他社会团体,他们管理的基金主要有学校基金、医院基金及各种社会基金,如残疾人福利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等。3)营利组织管理的基金。两部分:一是企业设立的内部专用基金,如公益金、住房基金等;二是由基金会等金融机构管理的基金,如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4、按基金形态分类1)实基金。根据有关法律或规定,以各种形式筹集形成的、有具体形态和管理机构的基金,如投资基金、希望工程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等。2)虚基金。一种观念上的基金,即为了分析研究的需要而人为制定或划分的基金,如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等。5、按基金存在形式分类1)从属于某一单位的基金。如企业内部的公益金、住房基金,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后备基金等。这类基金属于单位总资金的一部分,其存在的形式往往是单独存在于某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财会栏目的某一科目之中。2)独立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基金。如投资基金等。这类基金不附属于任何单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有自己的一套核算方式和报表体系。(二)保险基金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1、广义的保险基金1)概念也称社会后备基金,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防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断和保持国民经济平衡,以及应付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等而储备的资金,包括使用价值形态的物资后备和价值形态的货币后备。2)构成第一,国家后备基金。也称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归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并且是由国家管理和支配的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的后备基金,主要包括国家物资储备和财政后备储备等形式。第二,社会保障基金。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起来的,当劳动者或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死亡和失业等原因,或遭受战争、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以致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经济资助的基金。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社会救济基金。第三,互助形式的保险基金。是指由一些具有共同要求和面临同样风险的人自愿组织起来,以预交风险损失补偿分担金方式建立起来的一种保险基金。第四,商业保险基金。是指通过商业保险合同形式,收取投保人的保费建立起来的,在发生合同规定的风险事故时,用于补偿或给付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生自然规律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人身损害的专项货币基金。第五,自保形式的保险基金。是指单个经济单位或家庭,为处理所面临的财产风险和人身风险而设立的实物或货币基金。包括企业自保基金和家庭自保基金。2、狭义的保险基金即商业保险基金。它与国家后备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互助型或自保型保险基金具有同一性:第一,用途都是为了应付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第二,目的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定;第三,性质不同于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也不同于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另一方面,商业保险基金与其他形式的保险基金又有区别。见表:名称商业保险基金国家后备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互助型保险基金自保型保险基金区别以货币经济为条件,反映商品交换的等价有偿关系国家为主体的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具有国家的法定性、强制性合伙出资形式,合伙人之间有权利与义务关系,但不存在商品交换关系自担风险的财务处理手段二、保险基金的特点和性质(一)保险基金的特点1、保险基金来源的分散性和广泛性。2、返还性。3、专项性。4、赔付责任的长期性。5、增殖性。(二)保险基金的性质1、负债性。从保险公司的财务关系看,保险基金在本质上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负债,而不是公司的赢利,因而不能用于积累和消费,只能用于补偿和给付。2、生产性。由于保险基金只能用于补偿或给付,而对损失的生产资料的补偿,直接就是进行简单再生产的物质条件;对人身保险的给付,直接就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再生产出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人身条件。因此,它本质上是维持原有规模的简单再生产的基金。如图:三、保险基金的来源、运动及其与保险资金的比较(一)保险基金的来源1、开业资金分为两部分:一是用于购置设备和经营费用的开支;二是用作赔付。两部分的比例应有法律规定。2、保险费构成保险基金的主要部分。保险费是投保人为使被保险人获得保险保障而交纳给保险人的费用。由纯保费和附加保费构成。纯保费是保险金给付的来源.见图:3、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对积累的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运用,在一定时期之后收回本金并取得投资收益,可以增大保险基金的规模,壮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二)保险基金的运动主要环节包括:1、收取保费是保险基金运动的起点。对风险概率和损失率及利率进行科学预测,并据此制定保险费率标准,以形成稳定的保险基金。2、支付保险金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约定的风险事故并出现损失时,或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保险人支付给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金。这是保险基金补偿功能的体现,也是保险基金运动的终点。3、保险基金的积累和运用投保人投保人各种投资工具保险基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分红保费保险金收益投资保险基金运动图(三)保险资金保险资金是转化为保险企业生产经营要素的货币表现。个人用于消费的货币不构成企业资金的内容。1、保险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从来源看,保险资金来自所有人和债权人。所有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赢利公积金、总准备金和未来分配利润成为保险资金的组成部分。债权人分为两类:一般债权人和保单持有人。保险资金的运用表现为资产的运用。包括企业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其他资产以及对外投资所垫支的货币。在保险公司中,投资资产的比重较大。2、保险资金运转运转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现金。具体体现在三类活动中:第一,保险经营活动。保险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的项目主要是保费收入,所产生的现金流出的项目主要是各种保险赔款或支付的各种费用和税收.第二,投资活动。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主要有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发放货款以及在同业市场上拆出资金等,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投资和取得投资收益时收到的现金,以及处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收取的现金。第三,筹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吸引权益性投资、借款和拆入资金等;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偿还债务、分配利润、偿付利息等。见图:非准备金负债变动非准备金负债变动保费其他资产资本变动金融证券不动产出售保单经营费用税收保险赔付理赔费用承保费用现金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保险基金运转图3、保险基金与保险资金的比较第一,来源不同。保险资金的来源比保险基金更为广泛。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而保险资金除了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之外,还来自投资人的资本金和一般债权人的负债。可以说,保险基金是保险资金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二,运动过程不同。保险资金的运动过程是:资金的垫支→收回→再垫支→再收回……保险基金的运动过程是:收取保费→形成基金→支付保险金。第三,目的不同。保险基金是用于保险偿付或给付,为了满足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而保险资金参与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的基本动机是为了盈利,即原垫支的资金收回后,还要带来新增值的价值量,其货币表现就是企业的纯收入。四、保险基金的功能(一)均摊损失把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危险所致经济损失的总额在有共同危险的投保人之间平均化了,是少数人的经济损失由所有的投保人平均分担,从而使单个人难以承受的损失,变为多数人可以承担的损失。(二)补偿损失财产保险基金的特有的功能。按保险合同约定的范围和投保价值额度内的实际损失,给予等额赔付。这就使得已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以恢复。(三)均分消费人身保险基金的特殊的功能。人身保险基金不同于财产保险基金的地方是,它不是对已有的财富的损失进行补偿,而是用节约下来的过去生产的财富用于将来的生活需要,将一定时期节约的生活资料均分在一生中消费。五、保险基金的形式保险基金的形式即各种责任准备金。(一)非寿险责任准备金基本特点是短期保险,保险期限是1年或1年以内,保险业务从性质上具有补偿性。主要包括保费准备金、赔款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总准备金)等3种。1、保费准备金亦称未了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对未到期保单所承担赔付责任而提存的一笔资金准备。提存原则:在时间序列上,保费准备金是从当年保费中提出来的,用以支付保单从当年年底至到期日可能发生的赔付。因此,在当年会计决算时是作为支出,列在损益表的支出方;在下个年度则作为收入,以“转回保费准备金”科目列在损益表的收入方。提存保费准备金的计算方法:第一,比例法(日平均估算法):按每张保险单分别计算截止到会计年度最后一天的未赚保费。第二,1/24法(月平均估算法)计算公式:保费准备金=一月保费收入×1/24+二月保费收入×3/24+三月保费收入×5/24+……+十二月保费收入×23/24假设:某保险公司当年开出火险单10000张,计收保费总额为96000元,按1/24法计算如下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合计本月保费收入(元)48004800720036008400540066009000108001320096001140096000转下年度保费份额1/243/245/247/249/2411/2413/2415/2417/2419/2421/2423/24

转下年度保费(元)20075015001050315024753575562576501045084001092555750本年度收入保费份额23/2421/2419/2417/2415/2413/2411/249/247/245/243/241/24本年度收入保费份额(元)4600525057002550525029253025337531502750120047540250按月平均估算法,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为55750元。第三,1/8法(季度平均估算法)计算公式:保费准备金=一季度保费收入×1/8+二季度保费收入×3/8+三季度保费收入×5/8+四季度保费收入×7/8按上述火险单假设计算如下表:季度1234合计本季度保费收入(元)1800017400264003420096000转下年度保费份额1/83/85/87/8

转下年度保费(元)22506525165002992555200本年度收入保费份额7/85/83/81/8本年度保费收入(元)15750108759900427540800据上表,当年共收保费96000元,其中40800元为已赚保费;55200元为未赚保费,即应转入下个年度的保费准备金。第四,统一比例法(年平均估算法)计算公式:保费准备金=全年保费收入×50%(或1/3、40%)按上述火险单假设应提取的保费准备金为:96000×50%=48000(元)2)赔款准备金定义:是指在会计年度决算期以前发生的赔案应付的赔款,估算提存的准备金。大体有3种情况需准备赔款准备金:第一,未决赔案含义:即被保险人已经提出索赔,但在索赔人与保险人之间,尚未对案件是否属于保险责任、保险赔付为多少等事项达成协议。计算方式:①逐案估计法。其含义是对未决赔案逐个估计在将来结案时需要支付的赔款数。这种方法要求根据保户的损失通知,考虑该损失标的的保险金额和可能的损毁程度;能够实地勘察的,还要根据调查资料,估算赔偿金额,并据此提取赔款准备金。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新建的保险公司和较小规模的保险公司,以及巨额损失的赔案。②平均估计法其含义是根据以往的损失经验,预先估计出某类务的每件索赔的平均赔付额,乘以年终决算时统计到的未决索赔件数,从而得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数额。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规模足够大的保险公司、索赔案件多的时候,以及一般性的赔案。第二,已发生未报告赔案(Incurredbutnotreported,简称IBNR)含义:有些赔案在年内发生,但索赔要在下个年度才会提出。这些赔案发生的赔款因发生在年内,属于本年度的支出,须在本会计年度提取,形成赔款准备金。计算方法: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新办的保险公司。由于没有历史的经验资料,很难作出准确的估计。作为起点,可采取如下公式:IBNR赔款准备金=当年索赔总额×10%第二种情况:经营多年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本公司的索赔经验,作出较精确的估算。计算公式如下:IBNR赔款准备金=当年索赔总额(万元)×C某保险公司1998—2003年财务统计表(假设)会计年度年度内发生并报告索赔(万元)IBNR索赔(万元)C值199830.565.50.147199938.726.630.171200040.670.172200135.526.30.177200243.287.660.177200352.58据上表,可求得2003年IBNR准备金为:52.58×0.177=9.31(万元)或:(0.147+0.171+0.172+0.177+0.177)52.58×─────────────────=9.89(万元)5方法之二:IBNR赔款准备金=调整的平均索赔额×C×年内发生并报告的索赔数。逐年记录IBNR索赔数与会计年度内发生并报告的索赔数之比C(参考上表假设为0.177);记录每一索赔的平均给付额与未决赔款(假设当年IBNR索赔总额7万元÷700件=0、07万元)。对这个数字需考虑同期工资、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及其他预期变化(如法院对损害评估的改变等)进行调整。假设调整后为0、75万元;统计年度内发生并报告的索赔数(参考上表假设为35、52万元)。据此,当年IBNR索赔为0、75×0、177×35、52=4、72(万元)方法之三:IBNR赔款准备金=调整的平均索赔额×每年IBNR索赔数与年度的已赚保费或:年度有效保单数的比率×当年会计年度的已赚保费或年度有效保单数假设调整的平均索赔额的计算同上,为0.75万元;假设每年IBNR索赔数为8.00万元,年度已赚保费或年度有效保单数为40.00万元,二者的比率为0.5;假设当年会计年度已赚保费或年度有效保单数为30万元。据此,当年IBNR索赔为0.75×0.5×30=11.25(万元)。第三,已决未付赔案含义:索赔案件已清理完结,应赔金额也已确定,但尚未赔付,或未全部赔付。计算方法:这是赔款准备金中最为确定的部分,只需逐笔计算即可。3)总准备金可把总准备金记为GR,主要包括3部分:GRⅠ:应付普通风险损失波动的部分;GRⅡ:应付常态巨灾风险损失波动的部分;GRⅢ:应付异态巨灾风险损失部分。用公式表示:GR=GRⅠ+GRⅡ+GRⅢ如下图:

技术准备金普通风险损失波动GR

技术准备金普通风险损失波动GRⅠ时间20012003200220042005常态巨灾风险波动GRⅡ异态巨灾风险波动GRⅢ总准备金的构成:计算的原则和方法:按会计年度,在年终决算时从年度利润中提存。逐年提取,逐年积累,逐步形成巨大的基金。保险企业在利润中减除税款(上缴国家的所得税等)和利润留成(发展基金、任意基金等)后,全部盈余都应充作总准备金。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再保险业务应提取保险保障基金,寿险业务、长期健康保险业务不提取。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当年自留保费的1%提取。当提取金额达到保险公司总资产的6%时,应停止提取。2、寿险责任准备金1)定义:是保险公司当年的纯保费收入和利息与人寿保险合同中规定的其在当年承担义务之间的差别。因此,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纯保费中超过保险企业所承担财务义务的多余部分;第二,已经积蓄的责任准备金所产生的利息和新保险费所产生的利息。提存寿险责任准备金计入当期损益,次年转入作收入处理。2)种类:第一,理论责任准备金是保险人按照死亡表和利息率计算的纯保费收入和利息之和,减去保险人承保的当年风险责任的差。特点是:不考虑保险公司在实际业务中所支出的各项费用在时间上如何摊提,仅以每年的均衡净保费与实际支出的保险金差额为基础,计算应提存的责任准备金。或:根据纯保费和自然保险费之间的差额来计算应提存的金额,要求保险费的总价值相当于给付的总价值量。第二,实际责任准备金以理论责任金为基础,考虑经营保险业务的实际条件,即,人寿保险经营费用在第一年支付最多,以后逐年减少,因此,在责任准备金中对营业费用的摊付做一些年度间的平衡。3)原则:第一,每一个年度的纯保费扣除以后的部分不得少于自然保险费,否则保险公司将不能保证每年的保险金给付。第二,在保险期限届满时所提存的实际责任准备金,要恰好等于给付额。4)计算方法:第一,过去法。也叫已缴保费推算法。是指追溯过去已缴保费与给付保险金来计算在各保单年度末时责任准备金的方法。计算公式:T时刻的责任准备金=已缴保费在T时刻的精算积存值-以往保险利益在T时刻的精算积存值第二,未来法。也叫未缴保费推算法。是指根据未来预期给付的保险利益与未来预期收取的纯保费来计算在各保单年度末时责任准备金的方法。公式:T时刻的责任准备金=未来保险利益在T时刻的精算现值-未缴保费在T时刻的精算现值第四章保险与风险一、风险的概念(一)国外关于风险的论述1、主观风险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包括美国的罗伯特•麦尔、克布、克伦、罗森勃鲁姆等人以及国内一些专家都持这种观点。(二)风险的定义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体现为某一事件的发生可能导致三种结果:损害、无损害、收益。如果未来结果低于预期情况称为损失或伤害;如果未来结果高于预期价值称为收益。保险理论中的风险,通常是指损害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取决于损害的概率,若损害的概率是0或1,就不存在不确定性;而当损害的概率在(0,1)之间时,概率越大,风险就越大。(三)风险的特征1、客观性风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某种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想象或估计的抽象概念。2、社会性上述各种现象必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伤害或损失。就是说,风险是针对人、社会而言的;没有人或社会,就谈不上什么危险。3、双重性即某种风险现象所致损失在总体上的必然性、可知性和在个体上的偶然性、不可知性的辨证统一。4、可经营性。也叫可保风险。其条件是:第一,必须是大量的保险标的都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二,可经营风险的出险必须具有意外性质。第三,可经营风险出险后所致损失的适度性。二、风险的构成要素(一)风险因素又称风险条件,指足以引起风险事件发生机会的原因与条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导致损失扩大的原因与条件。有3种类型:第一,实质风险因素。是指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并能引起事物变化的种种物理因素。或某一标的本身所具有的足以引起或增加损失机会的客观原因与条件。一般表现为有形的风险因素,即指那些看得见的、影响损害频率和程度的环境条件。第二,心理风险因素。也称风纪危险因素。是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的风险因素,即由于人的主观原因,如疏忽、过失、侥幸心态、依赖心理等,以致引起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增大。第三,道德风险因素。是与个人道德修养有关的风险因素,即由于个人的行为不端、不诚实、不正直、居心不良等,故意促使风险事件的发生,以至引起损失结果或扩大损失程度的原因与条件。(二)风险事故又称风险事件。是指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害的直接的、外在的原因,是损害的媒介物。(三)损害一般而言,损害包括损失和伤害,是指非故意的、非预期的和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减少或人身的伤害。折旧、记忆力减退等不能称为损害。在保险业务中,将损害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两种,直接损害是指实质性的、直接引起的损害;间接损害是指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信誉损失、精神损失等。(四)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害的关系首先,风险因素是事故的隐患,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其次,事故是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损害则是事故造成的直接后果。一般来说,有事故必有损害,事故越大损害就越大。总之,这三者之间有一种逻辑联系: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害。但如果注意控制其转化的条件,就可以尽可能地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三、风险的分类(一)按风险的性质分类1、纯粹风险是造成损害可能性的风险,其结果有两种:损害和无损害。因此,也可以说,是指只有损害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纯粹风险的变化较为规则,可以用大数法则加以测算;是可保风险。2、投机风险既有损害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相对与纯粹风险而言。有三种结果:损害、无损害和收益。它的变化往往不规则,难以通过大数法则加以测算;是不可保风险。(二)按风险对象分类1、财产风险导致一切有形财产发生毁损、灭失和贬值的风险。2、责任风险指个人或团体因疏忽、过失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应负经济赔偿责任的风险。3、信用风险在经济交往中,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因一方违约或违法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4、人身风险指由于人的生理生长规律及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导致的人的生、老、病、死、残的风险。(三)按风险产生的原因分类1、自然风险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引的种种现象,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风险。2、社会风险指由于个人或团体的故意或过失行为所导致的损害风险。如盗窃、玩忽职守等。3、政治风险指在对外投资和经济贸易过程中,因政治因素或其他订约双方不能控制的原因所导致的债权人损失的风险。如战争、罢工等。4、经济风险指个人或团体的经营行为或者经济环境变化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风险。如,在生产或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预期失误、经营管理不善、消费需求变化、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导致产量增减、价格的涨跌。5、技术风险伴随科学技术发展、生产方式改变而发生的风险。如核辐射、空气污染。(四)按风险的影响程度分类1、基本风险指非个人行为引起的风险。是一种团体风险,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及其主要生产部门,本质上不易防止。如政局变动、经济体制改革、巨灾等。2、特定风险指风险的产生及其后果,只会影响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四、风险的量化(一)大数率。亦称大数法则。是确定风险的基本定律。即根据抽样试验或资料统计所显现的某一现象在若干次的重复中,有规律的出现。此种规律性与抽样的次数成正比。就是说,抽样的次数越多,其准确性越高(二)概率。也称或然率。即根据大数中表示事件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这个数量指标是大数率充分运用的结果。概率的特点是,它不能大于1,也不能小于0,而是在0和1之间围绕1/2这个中心值波动。(三)平均率即以平均数代替变量的统计常数,以概括、繁复大量的数目。五、风险单位是指保险标的发生一次灾害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范围。它是保险企业确定其能够承担最高责任的计算基础。方法有:(一)按地段划分即将一个地区互相密切联系的所有保险标的作为一个风险单位。(二)按一个投保单位划分即按一个投保单位的全部财产价值,将其作为一个投保单位。(三)按一个保险标的划分即将风险集中于一体而与其他保险标的无关联的保险标的作为一个投保单位。如一架飞机、一艘船舶。第五章保险与风险管理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一)风险管理的由来1、风险管理的产生作为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最早产生于美国。美国宾夕法尼亚所罗门·许布纳博士于1930年在美国管理协会的一次保险研讨会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2、风险管理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1955-1964年间,诞生了现代的学术性和职业性的风险管理。1956年,Gallagher的论文〈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一个新阶段〉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将风险管理引入实践阶段。20世纪60年代,多伦多的一位保险经理Barlow在比较了自有资本损失、保费支出、损失控制成本及预收管理成本总额之后,发现了风险成本的概念,使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在保险领域,开始向外拓展。1974年,瑞典的Hamilton创立了风险管理的周期模型,描述了风险管理过程——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到制定相关措施和检验实施效果,并对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查,提升了风险管理系统。1975年,“美国保险管理协会”正式更名为“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该协会通过广泛的教育计划和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推进了风险管理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快速发展。3、风险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风险管理思维方式的进一步提升和风险管理在全球范围的推进。1980年,风险分析协会在美国华盛顿成立,旨在系统、综合地反映公共政策、风险管理理论及环境风险管理的进展。到1999年,该协会成员达22000人。由于该协会成员的努力,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术语频繁出现在北美和欧洲议会的讨论中。1983年,在美国风险和保险管理协会年会上,世界各国专家云集纽约,共同讨论并通过了〈101条风险管理准则〉,分为12部分:风险管理一般准则;风险识别与衡量;风险控制;风险财务处理;索赔管理;职工福利;退休年金;国际风险管理;行政事务处理;保险单条款安排技巧;交流;管理哲学。标志风险管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1986年,英国风险管理学会在伦敦成立。该学会设立了一套风险管理学会会员的国际资格认证考试,这是一个着眼于风险管理的长期性教育计划。4、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的发展1998年的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的年会上,财务风险管理引起了保险学界和业界的充分重视。美国风险与保险学会时任主席StephenP.DˊArcy在大会的演说中特别指出,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研究应当从对纯粹风险的研究转向对投资风险的研究,从对人身和财产风险管理的研究转向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从此,财务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有了长足发展。这个时期风险管理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整合性的思维和决策体系成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发展领域。这就使风险管理越出传统的金融和保险领域,成为企业经营、跨国公司经营的核心管理哲学。(二)风险管理的各种定义美国风险管理领域的权威C.小阿瑟·威廉斯教授在其早期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第六版)教材中指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估计和控制,以最少费用支出将风险所导致的种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个定义的特色是:第一,揭示了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性后果。第二,指出了风险管理是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使之成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科学,而不是处置风险的技术。第三,威廉斯教授在其最新版的《风险管理与保险》(第八版)中强调了现代风险管理的业务范围在扩展,职能在创新,风险管理正由传统纯粹风险管理向纯粹风险和动态风险(如财务管理)整合性管理变革。美国另一个学者格林在《风险与保险》中认为,“风险管理是管理阶层处理企业可能面临的特定风险的一种方法和技术;风险管理的对象是纯粹风险而非投机性风险。”该定义将风险管理的范围局限在企业的纯粹风险,是不能反映现代风险管理业务范围和职能的。英国特许保险学会(CII)教材的定义,从广义上说,风险管理是为了减少不确定事件的影响,通过组织、计划、安排、控制各种业务活动和资源,以消除各种不确定事件的不利影响。台湾保险界权威人士袁宗蔚在〈保险学——危险与保险〉一书中认为,风险管理是旨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理风险所导致损失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三)风险管理的定义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在全面系统及动态分析基础上,对各种风险管理方法进行选择和组合,制定并监督实施风险管理总体方案的决策体系、方法与过程的总称。其特点是:第一,风险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而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技术。第二,强调秉承整体风险管理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第三,明确风险管理应遵循不同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第四,强调系统、全面和动态的风险分析在整个风险管理决策框架和方法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五,风险管理不应仅仅关注纯粹风险或静态风险,而且应当积极介入投机风险或动态风险。第六,风险管理的主体是各类组织,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包括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的风险管理。二、风险管理的目标(一)总目标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经济组织价值最大化。纯粹风险成本包括:①期望损害成本;②损害控制成本;③损害融资成本;④内部风险抑制成本;⑤残余不确定性成本。(二)损害前目标通过加强损失控制、事先安排损失融资方式及组织内部积极采取措施抑制风险等风险管理的手段,有效地减少风险损害发生的频率及损害程度,减轻经济主体对潜在损害的烦恼和忧虑,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三)损害后目标通过实施有效的损害融资安排及其他的风险管理方式,保证企业和组织在遭遇不确定风险损害是及时得到补偿,从而维持生存,或是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实现企业的稳定收益。三、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全面周祥首先,必须全面周祥地了解各种风险损害发生的频率、损害的严重程度、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出现而引起的其他连锁反映。其次,必须全面周详地安排风险管理计划,选择风险管理的方法。再次,必须全面周详地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二)量力而行应综合采用多种风险管理方法来控制风险、转移风险损害的财务后果。如果确认某种风险是无法消除和防止的,就应当估计损害的程度,事先安排有效的损害融资方式,尽量降低该损害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对个人、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如果风险发生后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企业停产、破产或使个人、家庭发生严重的经济困难,这种已超过主体自身财力所能承担的风险,就应当采取保险的方式来处理。(三)成本效益比较即以最少的费用支出获得最大的风险管理效益。这才实现了风险管理的宗旨和目标。四、风险管理的基本职能一般意义上说,基本职能可以描述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面临的不确定性”。具体可分解为多个方面:(一)帮助经济组织全面系统地识别和估计风险;(二)实施损害控制和内部风险抑制计划;(三)安排各类保险计划,构成经济组织最基本、最核心的风险管理责任;(四)安排各类非保险损害融资计划,如自留风险和专业自保计划;(五)设计和协调员工福利计划;(六)提供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计划;(七)提供索赔管理与法律诉讼服务。整合性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出后,又拓展了一些基本职能:(一)货币保值;(二)资本预算;(三)公共关系;(四)游说政府;(五)公司并购。五、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一)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首先要确定总目标,即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经济组织效益最大化。同时,根据经济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但都要与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目标、战略发展目标相协调。(二)风险识别对各类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信息收集并认知风险的方法与过程。风险识别的方法:宏观领域中有:决策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统计预测分析、幕景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分析。微观领域中有:生产流程图法、损失清单分析、保险调查法、财务分析法等。生产流程分析法:即物流系统分析法。具体做法是:首先将企业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包括进货、选料、制造、包装、存储、发售、运输等个阶段,按顺序列出一张详尽的流程图,然后对各阶段逐相进行分析,以发现可能遭遇到的各种风险及其潜在的风险因素。资产财务分析法:即价值流系统分析法。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损益计算书等财务资料,对企业的资产分布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以及风险对财务的影响。其优点在于容易发现巨额风险,从而重点防范,以保证企业经营上的财务稳定。保险调查法:即由企业委托保险人或保险代理人,对本企业潜在的风险以及因风险事故可能引起的赔付责任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防灾防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