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皇矣文王之什课件_第1页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皇矣文王之什课件_第2页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皇矣文王之什课件_第3页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皇矣文王之什课件_第4页
是类是祃 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 皇矣文王之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王之什皇矣诗经大雅云库网专业PPT/商务演示设计制作

文王之什皇矣诗经大雅云库网专业PPT/商务演示1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2注释皇,大。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莫,定也。一解“瘼”。二国,夏商也。一解“上国”,指商。不获,谓失道也。四国,四方之国也。究,寻。度,谋也。耆憎式廓,未详其义,或曰:耆,致也。憎,当作增。式廓,犹言规模也。此谓岐周之地也。

作,拔起也。屏(bǐnɡ),去之也。菑(zì),木立死者也。翳,自毙者也。或曰:小木蒙密蔽翳者也。修、平,皆治之使疏密正直得宜也。灌,丛生者也。栵(lǐ),行生者也。启、辟,芟除也。柽(chēnɡ),河柳也,似杨,赤色,生河边。注释皇,大。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3注释椐(jū),木贵也,肿节似扶老,可为杖者也。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檿(yǎn),山桑也,与柘(zhè)皆为美材,可为弓干,又可蚕也。明德,谓明德之君,即太王也。串夷载路,未详。或曰:串夷,即混夷。载路,谓满路而去。所谓混夷马兑矣者也。配,贤妃也,谓太姜。一说君主。

拔、兑,见《绵蛮》篇,此亦言其山林之间道路通也。挺直之意。对,犹当也。作对,言择其可当此国者,以君之也。大(tài)伯,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王季,太王之少子也。因心,非勉强也。友,善兄弟曰友。兄,谓太伯也。?笃,厚。载,则也。奄字之义,在忽遂之间。覆盖之意。注释椐(jū),木贵也,肿节似扶老,可为杖者也。4注释度,能度物制义也。貊(mò),春秋传、乐记皆作“莫”,谓其莫然清静也。克明,能察是非也。克类,能分善恶也。克长(zhǎnɡ),教诲不倦也。克君,赏罚刑威也。言其赏不僭,故人以为庆;刑不滥,故人以为威也。顺,慈和遍服也。比,(1)上下相亲也;(2)于,至于也。悔,遗恨也。

帝谓文王,设为天命文王之辞,如下所言也。无然,犹言不可如此也。畔,离叛也。援,攀附也。言舍此面取彼也。一说“跋扈”。歆,欲之动也。羡,爱慕也。言肆情以徇物也。诞,无实义。岸,道之极至处也。密,密须氏也,女吉姓之国,在今宁州。阮,国名,在今泾州。徂(cú),往也。共(ɡōnɡ),阮国之地名,今泾州之共池是也。其旅,周师也。按,遏也。徂旅,密师之往共者也。祜(hù),福。对,答也。注释度,能度物制义也。5注释依,安貌。一说凭借。京,周京也。一说高地。矢,阵。鲜,善。一说与大山不相连的小山。将,侧。方,乡也。向。

予,设为上帝之自称也。怀,眷念也。明德,文王之明德也。以,犹与也。夏革,未详。夏楚,即“槚楚”,古代扑责之具。夏,责打之意。则,法也。询,商量。一说通“均”,协调。仇方,仇国也。一说友邦、邻国。弟兄,与国也。一说弟兄本义。钩援,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所谓云梯者也。临,临车也,在上临下者也。冲,冲车也,从旁冲突者也。皆攻城之具也。崇,国名,在今京兆府雩县。墉,城也。

注释依,安貌。一说凭借。京,周京也。一说高地。6注释馘,割耳也。军法:获者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安安,不轻暴也。类,通“禷(lèi)”,将出师祭上帝也。祃(mà),至所征之地而祭。始造军法者,谓黄帝及蚩尤也。致,致其至也。附,使之来附也。茀茀(fú),强盛貌。仡仡(yì),坚壮貌。同“屹屹”。肆,纵兵也。忽,灭。拂,戾也。违抗。注释馘,割耳也。军法:获者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7翻译上天至尊是那样光辉无比,关照下土是那样显赫光明。一视同仁监察四方之天下,遍求万千百姓疾苦之情形。只是那可恶的上国商纣王,不施仁政不能让人们认同。再看那周边众诸侯国王们,一个个谨慎思谋进退之计。上天至尊如果属意于哪国,一定会助其扩大城邦疆域。就这样深情关注西部热土,留得此地作大周崛起之基。

奋力地拔起来呀清除干净,把枯树死树全部清除干净。奋力地修剪呀给树木整形,让灌木丛不乱行生树直平。奋力地披荆斩棘打通道路,砍去沿河老柳椐树关节肿。奋力地打理树枝剔除繁冗,让山桑和柘树更好地长成。上天至尊让明君迁来此地,夷族部众满路奔逃步匆匆。上天确立我大周配享尊位,从上天得以受命江山一统!翻译上天至尊是那样光辉无比,关照下土是那样显赫光明。8翻译上天至尊登临岐山来视察,但见那柞树棫树亭亭玉立,但见那松树柏树株株挺拔。上天至尊造就出一国之君,从先祖太伯王季开启大门。就是我们这位先祖爷王季,总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尤其是格外善待他的兄长,常修德厚增国家福祉绵长。上天恩赐我先祖无限荣光,配享万千福禄啊万寿无疆,广有四海啊统摄天下四方。

就是我们这位先祖爷王季,上天至尊塑造他博大心胸,让寂寞清静砥砺良好品行。先祖的品德能够明察是非,能明察是非还能分辩善恶,能诲人不倦也能赏罚刑威。领导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能够让天下归心四邻相向。这个黄金时代延续到文王,优良传统也没有改弦更张。百倍珍惜上天厚赠的福祉,更要好好传扬子孙万代长。翻译上天至尊登临岐山来视察,但见那柞树棫树亭亭玉立,9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你不要左顾右盼舍近求远,也不要太贪心存非分之想,还是先努力到达彼岸为上。那密国小君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来与我泱泱大国相抗。侵略阮诸侯冒犯共国之邦。我伟大文王大发雷霆震怒,调集倾国之兵又大张旗鼓,奋勇抵抗那密国来犯之将,为的是厚植大周王室福禄,也为不愧对天下苍生厚望!

密国军队倚托高丘之地势,从阮国边境一路大肆入犯,步步紧逼登临我高冈之巅。你不能占领我的大好河山!那都是我的大川我的河山!你不能饮马我的甘美山泉!那都是我的水塘我的甘泉!文王在这大地上精心踏勘,决定要在这岐山南坡落脚,把城邦奠基在这渭水河边。您不愧为天下万国之典范,不愧为万民之主天下之先!

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你不要左顾右盼舍近求远,10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我一向赞赏贤明仁德之君,你不要对老百姓疾言厉色,也不要高举皮鞭笞打草民;你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要自觉把上天的法度遵循。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要多向邻国友邦咨询善政,努力和同姓诸侯们团结紧。让我们搭起高高的云梯吧,驾起临车和冲车冲锋陷阵,同仇敌忾讨伐崇国打敌人!

临车冲车从容地逼近敌人,哪怕他崇国城墙高不可攀!抓获的俘虏一串接着一串,割耳的动作那样从容熟练。出师前祭神在征战地祭天,有出战必胜也有招降纳叛,看天下诸侯国谁敢再犯边!临车冲车锐不可当勇向前,任他崇国城墙离天三尺三!有列阵讨伐也有纵兵横掠,负隅顽抗之敌彻底消灭之,看天下诸侯国谁敢再违逆!

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我一向赞赏贤明仁德之君,11简析朱熹解曰:“赋也。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此其首章,先言天之临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彼夏商之政,既不得矣,故求于四方之国。苟上帝之所欲致者,则增大其疆境之规模。于是乃眷然顾视西土,以此岐周之地与太王为居室也。”第二章:“赋也。此章言太王迁于岐周之事。盖岐周之地,本皆山林险阻无人之境,而近于昆夷。太王居之,人物渐盛,然后渐次开辟如此。乃上帝迁此明德之君,使居其地,而昆夷远遁。天又为之立贤妃,以助之,是以受命坚固,而卒成王业也。”简析朱熹解曰:“赋也。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12简析第三章:“赋也。言帝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者益众矣。于是既作之邦,又与之贤君以嗣其业。盖自其初生大伯王季之时而已下矣。于是太伯见王季生文王,又知天命之有在,故适吴不反,太王殁而国传于王季,及文王而周大兴也。然以太伯而避王季,则王季疑于不友,故又特言王季所以友其兄者,乃因其心之自然,而无待于勉强。既受太伯之让,则益修其德,以厚周家之庆。而与其兄以让德之光,犹曰彰其知人之明,不为徒让耳。其德如是,如能受天禄而不失,至于文武而奄有四方也。”第四章:“赋也。言上章制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义又清静其德音,使无非间之言。是以王季之德,能此六者。至于文王,而其德尤无遗恨,是以既受上帝之福,而延及于子孙也。”简析第三章:“赋也。言帝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13简析第五章:“赋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歆羡,则溺于人欲之流,而不能以自济。文王无是二者,故独能先知先觉,以造道之极至。盖天实命之,而非人力之所及也。是以密人不恭,敢违其命而擅兴师旅以侵阮,而往至于共。则赫怒整兵,而往遏其众,以厚周家之福而答天下之心。盖亦因其可怒而怒之,初未尝有所畔援歆羡也。此文王征伐之始也。”第六章:“赋也。言文王安然在周之京,而所整之兵既遏密人,遂从阮疆而出以侵密。所陟之冈即为我冈,而人无敢阵兵于陵,饮水于泉以拒我也。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郡焉。所谓程邑也,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府咸阳县。”简析第五章:“赋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歆羡,则溺于人欲之流,14简析第七章:“赋也。史记:崇侯虎谮西伯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铁钺,得专征伐。日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归三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言上帝眷念文王,而言其德之深微,不暴著其形迹,又能不作聪明以循天理。故又命之以伐崇也。吕氏曰:此言文王德不形而功无迹,与天同体而已。虽兴兵以伐崇,其非顺帝之则而非我也,”第八章:“春秋传曰:文王伐崇,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言文王伐崇之初,缓攻徐战,告祀群神以致附来者,而四方无不畏服。及终不服,则纵兵以灭之,而四方无不顺从也。夫始攻之缓,战之徐也,非力不足也,非示之弱也。将以致附而全之也。及其终不下而肆之也,则天诛不可以留,而罪人不可以得故也。此所谓文王之师也。”《皇矣》八章,章十二句。一章二章言天命太王。三章四章言天命王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简析第七章:“赋也。史记:崇侯虎谮西伯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15简析这是一首歌颂周先祖太王和王季之德及文王伐密伐崇的史诗。第一二章主要歌颂太王开创王业的艰苦历程。诗开篇即摆出君权神授的谱,“皇矣上帝”,上天最高统治者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登场了。上天最高神对下界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同时还关照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关心着天下苍生的疾苦痛痒。夏商二朝政治腐败,不得人心,天下众诸侯国纷纷崛起,励精图治。幸得上帝眷顾,不断扩张着四方诸侯的疆域。尤其看好西部这块热土,赐予我大周作为龙兴之地。于是,太王开始了一系列艰难的创业历程。拔除掉枯死的树木,修剪平灌木丛和行道树,在乱生的柽椐树林里开辟通道,给疯长的山桑和柘树清除繁冗枝杈。经过这一番艰苦劳作,大地上出现了通畅的道路,出现了整齐的树木。上帝眷顾大周,把天命降给我明德先君,于是那些蛮夷之族一路烟尘而去。上天确立明主秉政,统治地位得以巩固起来。这一章里八个动词,都是艰苦创业的具体描述,非常生动。简析这是一首歌颂周先祖太王和王季之德及文王伐密伐崇的史诗。16简析第三四章,主要歌颂太伯王季友兄笃庆王此大邦之德。上帝临下考察山林,但见柞树挺拔,松柏常青,因此从太伯王季开始,就属意降命大周,保佑诸侯国兴起,并配以明君秉政。就是我们这位大周先祖王季,发自内心地善待兄弟,自增福禄绵长。上天赐他光荣,配享天禄无穷无尽,很快就拥有四海,成为天下之主。就是我们这位大周先祖王季,上帝严格规制他的心性,使他的优良品行耐得清静寂寞。使他的品德能够明察是非,辨别善恶,能够尊为师长诲人不倦,能够贵为人主执掌天下,领导国家走向兴旺发达,使天下人信服归顺、相亲相爱。到了文王秉政的时代,他的崇高品德仍然光辉灿烂,在百姓心目中完美无缺。继承了上帝的福祉授命,就要世世代代发扬光大下去!可见,文王承载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这一章里七个克字,高度评价了王季的政治品德。简析第三四章,主要歌颂太伯王季友兄笃庆王此大邦之德。上帝临下17简析第五章六章主要是歌颂文王伐密之功。开口一句就是“帝谓文王”,也是突出君权神授,教导文王不要叛此附彼,三心二意,不要沉溺贪欲,不能自拔,身为人君,应该作出表率,最先达到最高境界。小小的密国傲慢无礼,胆敢抗拒大周统治,侵犯阮国并进犯共国。文王震怒,整军出战,阻击来犯之敌,巩固周邦统治,安定天下人心。密人凭借共占据高冈有利地形,从阮国边境入侵大周,盘踞到我国的高冈之上。警告密人:你们不要侵占我的土地我的山河!你们不要饮用我的泉水我的池塘!精心筹划山地平原之地形,牢牢控制岐山北部之地利,坚守渭水奠定国基!不愧为诸侯之统帅,天下百姓之主。从听从上帝告诫,到整军奋战扬威;从严正警告入侵之敌,到坚守地利底线,奠定国基命运,表现了一代英主的雄威和气概。简析第五章六章主要是歌颂文王伐密之功。开口一句就是“帝谓文王18简析第七章八章主要歌颂文王伐崇之功。上帝告诫文王,我心里是眷顾你这位明君的,你不要疾言厉色,不要鞭打百姓;不要自作聪明,要遵循我说的这些话。意思是教导文王亲民爱民,施仁政惠政。他还不厌其烦地接着说:要努力和你的友邦协调关系,要和你的兄弟们加强团结。这无疑是教导文王建立最大的统一战线。然后才说武装斗争:高架你的云梯,驱动你的战车,左冲右突,拼力攻城!简析第七章八章主要歌颂文王伐崇之功。上帝告诫文王,我心里是眷19简析最后一章描写攻城的场面非常精彩,连用了六个双音词和八个是字:开始是徐缓攻城,但见攻城战车缓缓靠近,但见崇国城墙高高耸立。但见俘虏不断线地被抓来,但见被消灭的敌人左耳一张张铺排开来。出师前祭旗,打下城池祭拜,招降纳叛,那些蠢蠢欲动的小国无不畏服,不敢轻举妄动。到了万不得已要大开杀戒的地步,就命令战车强攻猛打,哪怕他城池固若金汤!全力讨伐,纵兵攻掠,干净彻底歼灭之!看他哪个敢抵抗大周这支威武之师!此诗鸿篇巨制,精彩不断。简析最后一章描写攻城的场面非常精彩,连用了六个双音词和八个是20文王之什皇矣诗经大雅云库网专业PPT/商务演示设计制作

文王之什皇矣诗经大雅云库网专业PPT/商务演示21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原文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22注释皇,大。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莫,定也。一解“瘼”。二国,夏商也。一解“上国”,指商。不获,谓失道也。四国,四方之国也。究,寻。度,谋也。耆憎式廓,未详其义,或曰:耆,致也。憎,当作增。式廓,犹言规模也。此谓岐周之地也。

作,拔起也。屏(bǐnɡ),去之也。菑(zì),木立死者也。翳,自毙者也。或曰:小木蒙密蔽翳者也。修、平,皆治之使疏密正直得宜也。灌,丛生者也。栵(lǐ),行生者也。启、辟,芟除也。柽(chēnɡ),河柳也,似杨,赤色,生河边。注释皇,大。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23注释椐(jū),木贵也,肿节似扶老,可为杖者也。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檿(yǎn),山桑也,与柘(zhè)皆为美材,可为弓干,又可蚕也。明德,谓明德之君,即太王也。串夷载路,未详。或曰:串夷,即混夷。载路,谓满路而去。所谓混夷马兑矣者也。配,贤妃也,谓太姜。一说君主。

拔、兑,见《绵蛮》篇,此亦言其山林之间道路通也。挺直之意。对,犹当也。作对,言择其可当此国者,以君之也。大(tài)伯,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王季,太王之少子也。因心,非勉强也。友,善兄弟曰友。兄,谓太伯也。?笃,厚。载,则也。奄字之义,在忽遂之间。覆盖之意。注释椐(jū),木贵也,肿节似扶老,可为杖者也。24注释度,能度物制义也。貊(mò),春秋传、乐记皆作“莫”,谓其莫然清静也。克明,能察是非也。克类,能分善恶也。克长(zhǎnɡ),教诲不倦也。克君,赏罚刑威也。言其赏不僭,故人以为庆;刑不滥,故人以为威也。顺,慈和遍服也。比,(1)上下相亲也;(2)于,至于也。悔,遗恨也。

帝谓文王,设为天命文王之辞,如下所言也。无然,犹言不可如此也。畔,离叛也。援,攀附也。言舍此面取彼也。一说“跋扈”。歆,欲之动也。羡,爱慕也。言肆情以徇物也。诞,无实义。岸,道之极至处也。密,密须氏也,女吉姓之国,在今宁州。阮,国名,在今泾州。徂(cú),往也。共(ɡōnɡ),阮国之地名,今泾州之共池是也。其旅,周师也。按,遏也。徂旅,密师之往共者也。祜(hù),福。对,答也。注释度,能度物制义也。25注释依,安貌。一说凭借。京,周京也。一说高地。矢,阵。鲜,善。一说与大山不相连的小山。将,侧。方,乡也。向。

予,设为上帝之自称也。怀,眷念也。明德,文王之明德也。以,犹与也。夏革,未详。夏楚,即“槚楚”,古代扑责之具。夏,责打之意。则,法也。询,商量。一说通“均”,协调。仇方,仇国也。一说友邦、邻国。弟兄,与国也。一说弟兄本义。钩援,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所谓云梯者也。临,临车也,在上临下者也。冲,冲车也,从旁冲突者也。皆攻城之具也。崇,国名,在今京兆府雩县。墉,城也。

注释依,安貌。一说凭借。京,周京也。一说高地。26注释馘,割耳也。军法:获者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安安,不轻暴也。类,通“禷(lèi)”,将出师祭上帝也。祃(mà),至所征之地而祭。始造军法者,谓黄帝及蚩尤也。致,致其至也。附,使之来附也。茀茀(fú),强盛貌。仡仡(yì),坚壮貌。同“屹屹”。肆,纵兵也。忽,灭。拂,戾也。违抗。注释馘,割耳也。军法:获者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27翻译上天至尊是那样光辉无比,关照下土是那样显赫光明。一视同仁监察四方之天下,遍求万千百姓疾苦之情形。只是那可恶的上国商纣王,不施仁政不能让人们认同。再看那周边众诸侯国王们,一个个谨慎思谋进退之计。上天至尊如果属意于哪国,一定会助其扩大城邦疆域。就这样深情关注西部热土,留得此地作大周崛起之基。

奋力地拔起来呀清除干净,把枯树死树全部清除干净。奋力地修剪呀给树木整形,让灌木丛不乱行生树直平。奋力地披荆斩棘打通道路,砍去沿河老柳椐树关节肿。奋力地打理树枝剔除繁冗,让山桑和柘树更好地长成。上天至尊让明君迁来此地,夷族部众满路奔逃步匆匆。上天确立我大周配享尊位,从上天得以受命江山一统!翻译上天至尊是那样光辉无比,关照下土是那样显赫光明。28翻译上天至尊登临岐山来视察,但见那柞树棫树亭亭玉立,但见那松树柏树株株挺拔。上天至尊造就出一国之君,从先祖太伯王季开启大门。就是我们这位先祖爷王季,总是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尤其是格外善待他的兄长,常修德厚增国家福祉绵长。上天恩赐我先祖无限荣光,配享万千福禄啊万寿无疆,广有四海啊统摄天下四方。

就是我们这位先祖爷王季,上天至尊塑造他博大心胸,让寂寞清静砥砺良好品行。先祖的品德能够明察是非,能明察是非还能分辩善恶,能诲人不倦也能赏罚刑威。领导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能够让天下归心四邻相向。这个黄金时代延续到文王,优良传统也没有改弦更张。百倍珍惜上天厚赠的福祉,更要好好传扬子孙万代长。翻译上天至尊登临岐山来视察,但见那柞树棫树亭亭玉立,29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你不要左顾右盼舍近求远,也不要太贪心存非分之想,还是先努力到达彼岸为上。那密国小君不知天高地厚,竟敢来与我泱泱大国相抗。侵略阮诸侯冒犯共国之邦。我伟大文王大发雷霆震怒,调集倾国之兵又大张旗鼓,奋勇抵抗那密国来犯之将,为的是厚植大周王室福禄,也为不愧对天下苍生厚望!

密国军队倚托高丘之地势,从阮国边境一路大肆入犯,步步紧逼登临我高冈之巅。你不能占领我的大好河山!那都是我的大川我的河山!你不能饮马我的甘美山泉!那都是我的水塘我的甘泉!文王在这大地上精心踏勘,决定要在这岐山南坡落脚,把城邦奠基在这渭水河边。您不愧为天下万国之典范,不愧为万民之主天下之先!

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你不要左顾右盼舍近求远,30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我一向赞赏贤明仁德之君,你不要对老百姓疾言厉色,也不要高举皮鞭笞打草民;你不要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要自觉把上天的法度遵循。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要多向邻国友邦咨询善政,努力和同姓诸侯们团结紧。让我们搭起高高的云梯吧,驾起临车和冲车冲锋陷阵,同仇敌忾讨伐崇国打敌人!

临车冲车从容地逼近敌人,哪怕他崇国城墙高不可攀!抓获的俘虏一串接着一串,割耳的动作那样从容熟练。出师前祭神在征战地祭天,有出战必胜也有招降纳叛,看天下诸侯国谁敢再犯边!临车冲车锐不可当勇向前,任他崇国城墙离天三尺三!有列阵讨伐也有纵兵横掠,负隅顽抗之敌彻底消灭之,看天下诸侯国谁敢再违逆!

翻译上天至尊谆谆教导我文王:我一向赞赏贤明仁德之君,31简析朱熹解曰:“赋也。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此其首章,先言天之临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彼夏商之政,既不得矣,故求于四方之国。苟上帝之所欲致者,则增大其疆境之规模。于是乃眷然顾视西土,以此岐周之地与太王为居室也。”第二章:“赋也。此章言太王迁于岐周之事。盖岐周之地,本皆山林险阻无人之境,而近于昆夷。太王居之,人物渐盛,然后渐次开辟如此。乃上帝迁此明德之君,使居其地,而昆夷远遁。天又为之立贤妃,以助之,是以受命坚固,而卒成王业也。”简析朱熹解曰:“赋也。此诗叙太王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32简析第三章:“赋也。言帝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者益众矣。于是既作之邦,又与之贤君以嗣其业。盖自其初生大伯王季之时而已下矣。于是太伯见王季生文王,又知天命之有在,故适吴不反,太王殁而国传于王季,及文王而周大兴也。然以太伯而避王季,则王季疑于不友,故又特言王季所以友其兄者,乃因其心之自然,而无待于勉强。既受太伯之让,则益修其德,以厚周家之庆。而与其兄以让德之光,犹曰彰其知人之明,不为徒让耳。其德如是,如能受天禄而不失,至于文武而奄有四方也。”第四章:“赋也。言上章制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义又清静其德音,使无非间之言。是以王季之德,能此六者。至于文王,而其德尤无遗恨,是以既受上帝之福,而延及于子孙也。”简析第三章:“赋也。言帝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33简析第五章:“赋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歆羡,则溺于人欲之流,而不能以自济。文王无是二者,故独能先知先觉,以造道之极至。盖天实命之,而非人力之所及也。是以密人不恭,敢违其命而擅兴师旅以侵阮,而往至于共。则赫怒整兵,而往遏其众,以厚周家之福而答天下之心。盖亦因其可怒而怒之,初未尝有所畔援歆羡也。此文王征伐之始也。”第六章:“赋也。言文王安然在周之京,而所整之兵既遏密人,遂从阮疆而出以侵密。所陟之冈即为我冈,而人无敢阵兵于陵,饮水于泉以拒我也。于是相其高原而徙郡焉。所谓程邑也,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在京兆府咸阳县。”简析第五章:“赋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歆羡,则溺于人欲之流,34简析第七章:“赋也。史记:崇侯虎谮西伯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铁钺,得专征伐。日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归三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言上帝眷念文王,而言其德之深微,不暴著其形迹,又能不作聪明以循天理。故又命之以伐崇也。吕氏曰:此言文王德不形而功无迹,与天同体而已。虽兴兵以伐崇,其非顺帝之则而非我也,”第八章:“春秋传曰:文王伐崇,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言文王伐崇之初,缓攻徐战,告祀群神以致附来者,而四方无不畏服。及终不服,则纵兵以灭之,而四方无不顺从也。夫始攻之缓,战之徐也,非力不足也,非示之弱也。将以致附而全之也。及其终不下而肆之也,则天诛不可以留,而罪人不可以得故也。此所谓文王之师也。”《皇矣》八章,章十二句。一章二章言天命太王。三章四章言天命王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天命文王伐崇。简析第七章:“赋也。史记:崇侯虎谮西伯于纣,纣囚西伯于羑里。35简析这是一首歌颂周先祖太王和王季之德及文王伐密伐崇的史诗。第一二章主要歌颂太王开创王业的艰苦历程。诗开篇即摆出君权神授的谱,“皇矣上帝”,上天最高统治者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登场了。上天最高神对下界的事情看得很清楚,同时还关照着东西南北四面八方,关心着天下苍生的疾苦痛痒。夏商二朝政治腐败,不得人心,天下众诸侯国纷纷崛起,励精图治。幸得上帝眷顾,不断扩张着四方诸侯的疆域。尤其看好西部这块热土,赐予我大周作为龙兴之地。于是,太王开始了一系列艰难的创业历程。拔除掉枯死的树木,修剪平灌木丛和行道树,在乱生的柽椐树林里开辟通道,给疯长的山桑和柘树清除繁冗枝杈。经过这一番艰苦劳作,大地上出现了通畅的道路,出现了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