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课件_第1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课件_第2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课件_第3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课件_第4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呼吸内科程齐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呼吸1教师简介

程齐俭,副主任医师,呼吸科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组成员,

瑞金医院呼吸科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主要成员之一,上海康

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学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急慢性下呼吸道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参与完成多项

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包括国内、国际多中心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参加肺结核

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专病门诊

设计并完成中华医学会课题1项,COPD气道黏液清除率

研究,相关论文1999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成果一等奖。

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研究》。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级和市级课题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程齐俭副主任医师教师简介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级和市级课题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 2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301070602目录

概述临床表现预后展望

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03

040501070602目 概述预后 辅助检查 034概

述01概述015概述1.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2.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既往称为Wegener的肉芽肿)3.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统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概述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2.肉芽肿性多6ANCA阳性或阴性分别为58%and68%Arthritis

Rheum

2004;

51:

92–99.Ann

Rheum

Dis

2011;

70:

488–494.Arthritis

Rheum.

2013;65:270–81.

流行病学

EGPA患病率(法国多族裔城市)

7–13/100万

支气管哮喘人群中EGPA的发病率为0~67/百万

发病年龄:40-60岁;诊断时的中位年龄48岁

性别:无差异

生存率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出现之前,生存率低(2年生存率约

为20%)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约80%;5年无复发生存率ANCA阳性或阴性分别为58%and68%Arthritis7

又称Churg–Strauss

综合症

旧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主要表现

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浸润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Jacob

Churg,Lotte

Strauss.

Am

J

Pathol.

1951;27(2):277-30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又称Churg–Strauss综合症旧称变8

哮喘症状

常累及耳、鼻和喉部

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仅部分(40%-50%)患者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特征哮喘症状常累及耳、鼻和喉部血及组织中嗜9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0

ANCA

介导的血管壁损伤•

肾脏受累•

紫癜•

肺泡出血•

鼻窦炎•

周围神经病变

嗜酸粒细胞浸润•

肺部受累•

心脏受累(心包炎和心肌病)•

胸腔积液•

发热发病机制 ANCA介导的血管壁损伤 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病机制11分期临床表现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96%-100%)等多组鼻窦受累,少部分患者可累及眼眶分泌性中耳炎及神经性耳聋等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器官浸润(包括肺、心肌、胃肠道等),60%-70%肺部受累持续数月或数年血管炎期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鼻腔或鼻窦肉芽肿、出血及鼻腔结痂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自然病程分期分期临床表现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9612临床表现02临床表现0213

大部分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

75%的患者出现变应性鼻炎

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

肺部游走性或一过性浸润影是EGP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肺外周小结节影;气道壁增厚和支气管扩张

肺活检:肺组织以及肺、支气管小血管内外和(或)血管壁嗜酸粒细胞浸润呼吸系统:EGPA的典型初始症状大部分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14

多发性单神经炎:垂腕或足下垂,可经神经传导检查或神经活检确诊

感觉运动混合性外周神经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5%的患者;表现为脑部弥漫性病变及脑血管事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神经系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见于约70%的患者多发性单神经炎:垂腕或足下垂,可经神经传导检查或神经活15

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

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粒细胞性心肌

炎、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及心包

积液等

常ANCA阴性心脏受累:EGPA

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50%)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扩张性心16

发生率为37%-62%

症状: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病变侵犯浆膜,可导致腹膜炎、腹水

胃肠道血管炎可引起胃肠道缺血性改变

病理:胃肠壁嗜酸粒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或结节性肿块胃肠道受累发生率为37%-62%症状:腹痛、腹泻、消化17

EGPA肾脏受累较少(约1/3),且严重程度较低

急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特征性的表现:寡免疫复合物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伴或不伴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肾炎

偶见嗜酸粒细胞明显浸润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部分患者出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脏受累EGPA肾脏受累较少(约1/3),且严重程度较低18

7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病变,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

四肢和头皮的紫癜、结节、多发的斑丘瘆、多形性红斑、网状青斑、水疱、无菌性脓疱、淤点、淤斑和荨麻疹等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

可能会发生坏死或破溃皮肤受累7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病变,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19

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

平均年龄(53±15)岁

哮喘为首发症状:30例(69.8%)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哮喘42例(97.7%)、鼻炎鼻窦炎:40例(93%)

周围神经病变:26例(60.5%)

13例(30.2%

)ANCA检测阳性,主要为

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

ANCA阳性:发热,肾脏受累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哮喘为首发症20辅助检查03辅助检查0321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高于10%

诱导痰或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20%)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gG增高

ANCA检测

约38%-50%的EGPA

患者p-ANCA阳性

p-ANCA阳性者中92%-100%为MPO

ANCA阳性

尿常规:血尿或轻度蛋白尿辅助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高于10%诱导痰或22Case

courtesy

of

Dr

Yair

Glick,

R,

rID

70246

胸部X光片:没有特异性,可表现为

外周的实变影

可自行吸收或呈游走性

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影像学CasecourtesyofDrYairGlick23

胸部CT:无特异性

最常见的表现

肺实质斑片影(实变或磨玻璃):主

要分布在外周或随机分布,或呈游

走性

少见的表现

小叶中心型结节

支气管壁增厚和/或扩张

空洞很少见

Case

courtesy

of

Dr

Yair

Glick,

R,

rID

70246影像学胸部CT:无特异性最常见的表现影像学24

心脏MRI

心脏累及者表现为延迟性心肌增强

可以是心肌内,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

针对鼻、鼻窦、肾脏、肝脏、血管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等影像学心脏MRI心脏累及者表现为延迟性心肌增强25①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流受限可逆②

气道高反应性③

弥散功能障碍:可以下降肺功能是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肺功能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流受限可逆③弥散功能障碍:可以下26

EGPA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①血管炎:小至中等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②血管外嗜酸粒细胞③肉芽肿

活检病理中极少能见到三种病理特点共存

EGPA病理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疾病所处临床分期活检前是否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活检部位病理学检查EGPA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①血管炎:小至中等血管壁纤维27李杰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6:96(10):787

42例中,33例行病理活检,21例(63.6%)支持EGPA诊断EGPA病理李杰等.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0):78728诊断与鉴别诊断04诊断与鉴别诊断0429

我国2018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议诊断标准参考如下6条,符合4条以上,诊断EGPA(一)

诊断我国2018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30(一)

诊断

EGPA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心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受累情况

EGPA

可分为局限型和全身型

局限型EGPA:仅有肺部和呼吸系统受累(包括耳鼻喉)

全身型EGPA:若有至少2个及以上脏器受累者

局限型EGPA可以转化为全身型EGPA(一)诊断EGPA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31

EGPA预后评估:2011年修订的5因子评分(FFS)评价体系,共以下五项,满足1项为1分。分数越高,预后越差①

胃肠道受累②

心脏受累③

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150umol/L)④

年龄>65岁⑤

缺乏耳鼻喉部位受累的证据(一)

诊断EGPA预后评估:2011年修订的5因子评分(FFS32

发作性哮喘样症状:支气管哮喘、ABPA

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遗传性(家族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反应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克隆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炎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鉴别诊断发作性哮喘样症状:支气管哮喘、ABPA遗传性(家33

支气管哮喘

哮喘极少累及其他器官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一般为轻度增高或正常

无游走性肺部炎性浸润等胸部影像学表现

ANCA阴性

组织病理无血管嗜酸粒细胞浸润的表现(二)

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哮喘极少累及其他器官外周血嗜酸34

AB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不累及肺外器官(不包括上呼吸道)

胸部CT常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烟曲霉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烟曲霉皮试速发反应阳性

血清烟曲霉抗原沉淀抗体阳性(二)

鉴别诊断AB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血清烟曲霉抗原沉35

肉芽肿性血管炎

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上下呼吸道及肾脏最易受累

无喘息样症状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不明显

c-ANCA

和(或)抗PR3-ANCA阳性

胸部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空洞,且多形、多变

活检组织病理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二)

鉴别诊断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36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

无明显喘息症状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无明显增高

病理无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病变(二)

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37

结节性多动脉炎

累及中、小动脉

多以皮疹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几乎不累及肺部,无哮喘的临床表现

肾脏受累以肾脏动脉受损为主,肾小球几乎不受累,因此临床无肾小球肾炎的表现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不明显

ANCA

阴性

病理活检以非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为主(二)

鉴别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多以皮疹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38治

疗05治疗05391.

活动期全身型EGPA:新出现或复发或恶化的EGPA(不包括哮喘和/或

耳鼻咽喉部表现),需要添加或增加激素用量和/或添加或更换其他免

疫抑制剂2.

活动期局限型EGPA: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加重,并伴有呼气峰流速下降和(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3.

疾病缓解:除外哮喘和(或)耳鼻喉部表现,其他临床表现消失(一)

几个概念1.活动期全身型EGPA:新出现或复发或恶化的EGPA(40

FFS

0分:糖皮质激素(EGPA治疗的基石)控制症状

FFS≥1分

:糖皮质激素

联合免疫抑制剂(二)

最初治疗方案FFS0分:糖皮质激素(EGPA治疗的基石)控制症状41

疾病严重威胁生命时,可初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严重肺泡出血,眼睛受累或暴发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也应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没有威胁生命和/或威胁器官的疾病,可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不能在3-4个月内将激素减至<7.5mg/d时,可考虑添加免疫抑制剂

对于复发的EGPA患者也要考虑添加免疫抑制剂

疗程:无定论(三)

诱导缓解方案: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疾病严重威胁生命时,可初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严42

糖皮质激素

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

疗程:缓解后至少18-24个月(四)

维持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或甲氨蝶呤疗程:缓解431.

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抗IgE单抗2.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B淋巴细胞的嵌合单克隆抗体,建议用于传

统的细胞毒性药物禁忌或不适用的、肾累及或严重难治性疾病的

ANCA阳性患者3.

美泊珠单抗(Mepolizumab)白介素-5受体拮抗剂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

122:

217.Mohammad

AJ

et

al.

Ann

Rheum

Dis

2014Ann

Intern

Med

2011;

155:

341–343.(五)

靶向治疗1.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抗IgE单抗2.441.

哮喘样症状的治疗①

吸入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②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③

茶碱缓释制剂④

抗胆碱能药2.

血浆置换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

α-干扰素J

Am

Soc

Nephrol,

2007;18(7):2180-2188Allergol

Immunopathol

1993;21(2):47-52.J

Rheumatol,

2017;44(6):806-814.(六)

其他治疗1.哮喘样症状的治疗①吸入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45EGPA诊疗的难点1.

慢性哮喘:哮喘发作可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反复发生,尤其是当泼尼松剂量为<10mg/day和/或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500/mm32.

心脏受累:EGPA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ANCA阴性患者中更常见。

早期、即时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可以使心脏功能恢复。EGPA

难治性患者的心脏移植是可行的,并且预后良好3.

周围神经病变频繁且致残。建议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方案EGPA诊疗的难点1.慢性哮喘:哮喘发作可在整个疾病过程46EGPA诊疗的难点4.

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暴露并预防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①

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骨质疏松症②

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③

给予低剂量免疫抑制剂EGPA诊疗的难点4.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暴露并预防与治疗相47预

后06预后0648预后

尽管长期生存良好,但EGPA患者经历慢性疾病过程和残疾

耳鼻喉受累是死亡率的良好预后因素,也是肾脏和心脏疾病的良好预后因素

ANCA阳性与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相关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2016;68(3):374–387预后尽管长期生存良好,但EGPA患者经历慢性疾病过程49展

望07展望0750展望ARTHRITIS

&

RHEUMATISM

2013;65(1):270–281

EGPA是少见病,是系统性疾病,诊治过程中需多学科协作

EGPA是异质性疾病,如ANCA阳性患者与ANCA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存在差异

需开展深入的发病机制研究

期待新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展望ARTHRITIS&RHEUMATISM2013;51感谢聆听感谢聆听52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呼吸内科程齐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呼吸53教师简介

程齐俭,副主任医师,呼吸科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组成员,

瑞金医院呼吸科药物临床研究基地主要成员之一,上海康

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学会委员兼秘书

擅长急慢性下呼吸道肺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参与完成多项

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和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包括国内、国际多中心研究,临床经验丰富,参加肺结核

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专病门诊

设计并完成中华医学会课题1项,COPD气道黏液清除率

研究,相关论文1999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成果一等奖。

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研究》。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级和市级课题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程齐俭副主任医师教师简介参与完成其他国家级和市级课题4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 54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5501070602目录

概述临床表现预后展望

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03

040501070602目 概述预后 辅助检查 0356概

述01概述0157概述1.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2.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既往称为Wegener的肉芽肿)3.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统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概述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2.肉芽肿性多58ANCA阳性或阴性分别为58%and68%Arthritis

Rheum

2004;

51:

92–99.Ann

Rheum

Dis

2011;

70:

488–494.Arthritis

Rheum.

2013;65:270–81.

流行病学

EGPA患病率(法国多族裔城市)

7–13/100万

支气管哮喘人群中EGPA的发病率为0~67/百万

发病年龄:40-60岁;诊断时的中位年龄48岁

性别:无差异

生存率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出现之前,生存率低(2年生存率约

为20%)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到约80%;5年无复发生存率ANCA阳性或阴性分别为58%and68%Arthritis59

又称Churg–Strauss

综合症

旧称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系统性血管炎

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

主要表现

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浸润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Jacob

Churg,Lotte

Strauss.

Am

J

Pathol.

1951;27(2):277-301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又称Churg–Strauss综合症旧称变60

哮喘症状

常累及耳、鼻和喉部

血及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

仅部分(40%-50%)患者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特征哮喘症状常累及耳、鼻和喉部血及组织中嗜61发病机制发病机制62

ANCA

介导的血管壁损伤•

肾脏受累•

紫癜•

肺泡出血•

鼻窦炎•

周围神经病变

嗜酸粒细胞浸润•

肺部受累•

心脏受累(心包炎和心肌病)•

胸腔积液•

发热发病机制 ANCA介导的血管壁损伤 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病机制63分期临床表现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96%-100%)等多组鼻窦受累,少部分患者可累及眼眶分泌性中耳炎及神经性耳聋等组织嗜酸粒细胞浸润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器官浸润(包括肺、心肌、胃肠道等),60%-70%肺部受累持续数月或数年血管炎期严重的喘息、呼吸困难、鼻腔或鼻窦肉芽肿、出血及鼻腔结痂发热、咯血、皮肤损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及神经系统损伤等自然病程分期分期临床表现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喘息、咳嗽、呼吸困难(9664临床表现02临床表现0265

大部分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

75%的患者出现变应性鼻炎

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或鼻息肉

肺部游走性或一过性浸润影是EGPA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之一,肺外周小结节影;气道壁增厚和支气管扩张

肺活检:肺组织以及肺、支气管小血管内外和(或)血管壁嗜酸粒细胞浸润呼吸系统:EGPA的典型初始症状大部分以喘息发病,95%以上的患者有喘息、咳嗽66

多发性单神经炎:垂腕或足下垂,可经神经传导检查或神经活检确诊

感觉运动混合性外周神经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25%的患者;表现为脑部弥漫性病变及脑血管事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神经系统:最重要的临床表现,见于约70%的患者多发性单神经炎:垂腕或足下垂,可经神经传导检查或神经活67

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

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嗜酸粒细胞性心内膜炎、

嗜酸粒细胞性心肌

炎、冠状动脉血管炎、心脏瓣膜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及心包

积液等

常ANCA阴性心脏受累:EGPA

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50%)心肌、心内膜、心包和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扩张性心68

发生率为37%-62%

症状: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病变侵犯浆膜,可导致腹膜炎、腹水

胃肠道血管炎可引起胃肠道缺血性改变

病理:胃肠壁嗜酸粒细胞浸润;肉芽肿形成或结节性肿块胃肠道受累发生率为37%-62%症状:腹痛、腹泻、消化69

EGPA肾脏受累较少(约1/3),且严重程度较低

急性进展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功能衰竭

特征性的表现:寡免疫复合物局灶性、节段性、坏死性伴或不伴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肾炎

偶见嗜酸粒细胞明显浸润的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部分患者出现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脏受累EGPA肾脏受累较少(约1/3),且严重程度较低70

7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病变,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

四肢和头皮的紫癜、结节、多发的斑丘瘆、多形性红斑、网状青斑、水疱、无菌性脓疱、淤点、淤斑和荨麻疹等

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出现

可能会发生坏死或破溃皮肤受累7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病变,是血管炎期的主要表现之一71

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

平均年龄(53±15)岁

哮喘为首发症状:30例(69.8%)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哮喘42例(97.7%)、鼻炎鼻窦炎:40例(93%)

周围神经病变:26例(60.5%)

13例(30.2%

)ANCA检测阳性,主要为

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

ANCA阳性:发热,肾脏受累43例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哮喘为首发症72辅助检查03辅助检查0373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高于10%

诱导痰或肺泡灌洗液: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20%)

血清免疫球蛋白:IgE、IgG增高

ANCA检测

约38%-50%的EGPA

患者p-ANCA阳性

p-ANCA阳性者中92%-100%为MPO

ANCA阳性

尿常规:血尿或轻度蛋白尿辅助检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高于10%诱导痰或74Case

courtesy

of

Dr

Yair

Glick,

R,

rID

70246

胸部X光片:没有特异性,可表现为

外周的实变影

可自行吸收或呈游走性

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影像学CasecourtesyofDrYairGlick75

胸部CT:无特异性

最常见的表现

肺实质斑片影(实变或磨玻璃):主

要分布在外周或随机分布,或呈游

走性

少见的表现

小叶中心型结节

支气管壁增厚和/或扩张

空洞很少见

Case

courtesy

of

Dr

Yair

Glick,

R,

rID

70246影像学胸部CT:无特异性最常见的表现影像学76

心脏MRI

心脏累及者表现为延迟性心肌增强

可以是心肌内,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

针对鼻、鼻窦、肾脏、肝脏、血管等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等影像学心脏MRI心脏累及者表现为延迟性心肌增强77①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流受限可逆②

气道高反应性③

弥散功能障碍:可以下降肺功能是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肺功能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流受限可逆③弥散功能障碍:可以下78

EGPA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①血管炎:小至中等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②血管外嗜酸粒细胞③肉芽肿

活检病理中极少能见到三种病理特点共存

EGPA病理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疾病所处临床分期活检前是否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活检部位病理学检查EGPA典型的病理学表现为①血管炎:小至中等血管壁纤维79李杰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16:96(10):787

42例中,33例行病理活检,21例(63.6%)支持EGPA诊断EGPA病理李杰等.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0):78780诊断与鉴别诊断04诊断与鉴别诊断0481

我国2018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家共识”建议诊断标准参考如下6条,符合4条以上,诊断EGPA(一)

诊断我国2018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诊治规范多学科专82(一)

诊断

EGPA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心脏、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受累情况

EGPA

可分为局限型和全身型

局限型EGPA:仅有肺部和呼吸系统受累(包括耳鼻喉)

全身型EGPA:若有至少2个及以上脏器受累者

局限型EGPA可以转化为全身型EGPA(一)诊断EGPA一旦确诊,需详细评估呼吸系统、肾83

EGPA预后评估:2011年修订的5因子评分(FFS)评价体系,共以下五项,满足1项为1分。分数越高,预后越差①

胃肠道受累②

心脏受累③

肾功能不全(

血肌酐>150umol/L)④

年龄>65岁⑤

缺乏耳鼻喉部位受累的证据(一)

诊断EGPA预后评估:2011年修订的5因子评分(FFS84

发作性哮喘样症状:支气管哮喘、ABPA

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遗传性(家族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反应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克隆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特发性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血管炎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二)

鉴别诊断发作性哮喘样症状:支气管哮喘、ABPA遗传性(家85

支气管哮喘

哮喘极少累及其他器官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一般为轻度增高或正常

无游走性肺部炎性浸润等胸部影像学表现

ANCA阴性

组织病理无血管嗜酸粒细胞浸润的表现(二)

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哮喘极少累及其他器官外周血嗜酸86

AB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不累及肺外器官(不包括上呼吸道)

胸部CT常见中心性支气管扩张

烟曲霉特异性IgE水平增高

烟曲霉皮试速发反应阳性

血清烟曲霉抗原沉淀抗体阳性(二)

鉴别诊断AB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血清烟曲霉抗原沉87

肉芽肿性血管炎

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上下呼吸道及肾脏最易受累

无喘息样症状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不明显

c-ANCA

和(或)抗PR3-ANCA阳性

胸部影像学表现为结节、空洞,且多形、多变

活检组织病理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二)

鉴别诊断肉芽肿性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88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表现为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和肺毛细血管炎

无明显喘息症状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无明显增高

病理无嗜酸粒细胞浸润和肉芽肿病变(二)

鉴别诊断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侵犯肾脏、皮肤和肺等脏器的小动脉89

结节性多动脉炎

累及中、小动脉

多以皮疹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

几乎不累及肺部,无哮喘的临床表现

肾脏受累以肾脏动脉受损为主,肾小球几乎不受累,因此临床无肾小球肾炎的表现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不明显

ANCA

阴性

病理活检以非肉芽肿性血管炎表现为主(二)

鉴别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多以皮疹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90治

疗05治疗05911.

活动期全身型EGPA:新出现或复发或恶化的EGPA(不包括哮喘和/或

耳鼻咽喉部表现),需要添加或增加激素用量和/或添加或更换其他免

疫抑制剂2.

活动期局限型EGPA: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加重,并伴有呼气峰流速下降和(或)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3.

疾病缓解:除外哮喘和(或)耳鼻喉部表现,其他临床表现消失(一)

几个概念1.活动期全身型EGPA:新出现或复发或恶化的EGPA(92

FFS

0分:糖皮质激素(EGPA治疗的基石)控制症状

FFS≥1分

:糖皮质激素

联合免疫抑制剂(二)

最初治疗方案FFS0分:糖皮质激素(EGPA治疗的基石)控制症状93

疾病严重威胁生命时,可初始甲基强的松龙冲击

严重肺泡出血,眼睛受累或暴发性多发性神经炎患者也应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没有威胁生命和/或威胁器官的疾病,可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

如不能在3-4个月内将激素减至<7.5mg/d时,可考虑添加免疫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