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件改写句子_第1页
语文课件改写句子_第2页
语文课件改写句子_第3页
语文课件改写句子_第4页
语文课件改写句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写句子常见句式扩句和缩句被字句和把字句陈述句和反问句修改病句(一)扩句扩句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太阳升起。金色的太阳慢慢地升起。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地升起。1、扩句一般采用局部扩句法。做题时找找句子中能扩的部分有哪几处。2、扩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3、如果对扩充部分有具体规定的应按规定扩句,如没作规定的,扩充内容一般不少于两处。妈妈讲故事。(谁的妈妈?在什么地方?怎样地讲?讲什么故事?)洪水淹没了村庄。()洪水()淹没了()村庄。歌声飘荡在湖面上。()歌声()飘荡在()湖面上。(二)缩句1、缩句方法: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自我提问”法——“谁”、“做什么”、“对谁做”。2、缩句练习时要注意什么?a)保持句子完整,注意主语。b)留住句子中的“着,了,过等”。c)不改变句子原意。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缩句的原则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①“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②“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9、“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缩句为“他激动”。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同学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探讨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选C。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A正确。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冰条儿。E:树挂冰条。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二)被字句和把字句“被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被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被动者,后面的“谁”为主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来表示即:被字句=被动者+被+主动者+动作成分例:太阳被乌云遮住了。(太阳为“被动者”,乌云为“主动者”,遮住了为“动作”。)“把字句”的基本格式是“谁把谁怎么样”。其中前者的“谁”为主动者,后面的“谁”为被动者,而“怎么样”为动作。用公式来表示即:把字句=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成分例:弟弟把水喝了。(弟弟为“主动者”,水为“被动者”,喝了为“动作”。)例如:风把树叶吹落了。(把字句)主动者被动者树叶被风吹落了。(被字句)被动者主动者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首先要找出句中的”主动者“和”被动者”,再“主被换位,把被互换”即可。在互换中,句子中出现的成分不能随意丢掉。例: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住了。(把字句)变换后:太阳被树林遮住了。(被子句中把“茂密的”丢掉了,因此是错误的。)在互换中,句中的词语搭配不能改变。例: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把字句)变换后:敌人被八路军全部消灭了。(原句中为“全部敌人”,但互换后的被字句中把全部放在了敌人之后,因此是错误的。)(三)陈述句和反问句改写陈述句的要求1、删去疑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里……2、找否定词:不,非,没有……3、删去语气词:呢,吗4、把问号改成句号。5、读一读,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1、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加疑问词:难道、怎么、怎能、哪里……2、找否定词:不,非,没有……3、加语气词:呢,吗4、把句号改成问号。5、读一读,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改写反问句的要求叶圣陶先生要见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把这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叶圣陶先生要见我这样一个中学生,我怎能不把这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呢?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坡度这么大,火车爬不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可爱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应该相信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修改病句①删;②调;③换;④补.①

读:读懂句子表达的意思。②

查:查出病因。③

改:对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④检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是否完全正确。修改原则我有一次看见小军经常到网吧上网。

前后矛盾我喝了一杯牛奶和一块蛋糕。

搭配不当现代信息技术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

语序颠倒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