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专题-考点13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精)_第1页
2022年医学专题-考点13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精)_第2页
2022年医学专题-考点13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精)_第3页
2022年医学专题-考点13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精)_第4页
2022年医学专题-考点13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3植物(zhíwù)的水分代谢和矿质营养知识点:1.植物的水分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植物体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合理灌溉,水分代谢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2.植物的矿质代谢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xīshōu)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合理施肥第一页,共四十四页。绿色植物(lǜsèzhíwù)的新陈代谢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O2水分CO2水分Mg、N、P能量溶解、运输第二页,共四十四页。膀胱膜、肠衣、玻璃纸只让小于孔径的分子通过,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不具“选择性”水分子,细胞要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tōngguò),大分子和不要吸收的物质则不能通过。所有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tòuɡuò)性选择透过性膜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膜半透膜\选择(xuǎnzé)透过性膜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在于这些膜上具有运载不同物质的载体不同的植物对同种离子的吸收量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都证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第三页,共四十四页。自由扩散:凡物质从浓度高→低的运动。渗透:溶剂(róngjì)分子的扩散。

故水的扩散可以称为渗透

而CO2、O2的扩散则不能称为渗透扩散渗透自由(zìyóu)扩散\渗透第四页,共四十四页。植物细胞形成液泡(yèpào)以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这是因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吸胀吸水\渗透(shèntòu)吸水吸胀吸水:是指细胞在形成液泡之前的主要吸水方式,其原理是吸胀作用。吸胀作用的大小与该物质的亲水性大小有关,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亲水性依次递减(dìjiǎn)。例如:干燥的种子、根尖分生区细胞等第五页,共四十四页。原生质\原生质层\原生质体原生质:物质(wùzhì)概念是原始的生命物质,从结构上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原生质层:结构概念包括细胞膜、液泡(yèpào)膜以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原生质体:结构(jiégòu)概念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之后的有活性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小团原生质一个动物细胞就是一个原生质体一个植物细胞:原生质体+细胞壁细胞壁不属于原生质第六页,共四十四页。外界溶液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两膜之间

的细胞质液泡膜清水(qīnɡshuǐ)蔗糖(zhètáng)溶液半透膜处于外界溶液中成熟的植物(zhíwù)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第七页,共四十四页。当溶液(róngyè)浓度A=B时,AB当溶液(róngyè)浓度A>B时,当溶液(róngyè)浓度A<B时,则水由B→A;则水由A→B;则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第八页,共四十四页。质壁分离及复原(fùyuán)实验▲该实验(shíyàn)的原理是什么?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shíyàn)的作用?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还可以:此细胞是活细胞还可以看到细胞的界膜粗略地测定此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浓度梯度第九页,共四十四页。1、影响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因素?2、发生(fāshēng)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内因(nèiyīn):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细胞壁大外因:外界溶液与细胞液之间的浓度差活的成熟的植物(zhíwù)细胞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第十页,共四十四页。原生质体体积(tǐjī)

(相对值)(复原(fùyuán)状态)时间(shíjiān)(秒)将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在下列两种溶液中,其细胞原生质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分别是(1)0.3g/mL的KNO3溶液---------()(2)0.3g/mL的蔗糖溶液---------()ABAB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是通过相邻的细胞一层层向里吸收,如图所示,则根部三个细胞丙,丁,戊的浓度应该是()A、丙丁戊B、丙戊丁C、丁丙戊D、丙丁戊D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土壤溶液中的水分(shuǐfèn)如何进入到导管?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水分的运输、利用(lìyòng)和散失动力(dònglì)?意义(yìyì)?●产生运输动力●促进矿质元素吸收●降低叶片温度第十四页,共四十四页。植物(zhíwù)吸收水的器官:植物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水的吸收形式:水的吸收方式:水的吸收条件:水的吸收动力:水的吸收特点:水的运输途径:水的运输动力:主要(zhǔyào)是根根尖成熟(chéngshú)区的表皮细胞水分子自由扩散1.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蒸腾作用不具有选择性导管蒸腾作用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H218OH218O蒸腾作用18O2光反应C18O2有氧呼吸如何知道水分在植物(zhíwù)体内运输、利用和散失的途径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biāojì)法。

第十六页,共四十四页。1、盐碱地植物不易成活;

一次施肥过多(ɡuòduō)造成“烧苗”现象2、夏季中午(zhōngwǔ)气孔关闭3、移栽幼苗(yòumiáo)或扦插枝条要遮荫和去一些叶片4、移栽幼苗要带些土块水分代谢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1、下列属于渗透(shèntòu)作用的是()A、蚕豆在水中膨胀B、萝卜放在盐水中变软C、把煮熟的马铃薯块茎放入清水中D、钾离子通过细胞膜

B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分钟,然后取出将种子纵剖开,发现胚为白色,胚乳为红色,这说明A、胚为活细胞,胚乳死亡()B、胚、胚乳都为活细胞C、胚为死细胞,胚乳为活细胞D、不能判断(pànduàn)是否成活A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3、甜菜块根细胞液中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hóngsè),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入蒸馏水中无明显变化,用盐酸处理后,则水变成红色(hóngsè),原因是()

A、盐酸破坏了细胞壁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花青素溶于盐酸,不溶于水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膜D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4、把体积(tǐjī)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甲)和蔗糖(乙)溶液用半透膜(不允许葡萄糖和蔗糖通过)隔开,在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A.甲高于乙()B.乙高于甲C.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D.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A如果半透膜允许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zhètáng)通过,液面又是如何变化的呢?C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如果漏斗内是葡萄糖溶液,烧杯内是蔗糖溶液,二者的摩尔(móěr)浓度相同,会出现什么结果?(不允许葡萄糖和蔗糖通过)液面维持(wéichí)平衡

葡萄糖蔗糖(zhètáng)溶液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四页。5、下面是用新鲜的洋葱表皮进行的一些实验与结果,请分析(fēnxī)回答:组别处理结果a材料浸润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b材料浸润60%蔗糖溶液中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材料浸润在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自动复原d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出,重复a组实验未发生质壁分离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四页。(1)洋葱表皮细胞在a、b、c三组实验中均发生(fāshēng)质壁分离现象,其结构基础是什么?原生质层是选择(xuǎnz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细胞壁伸缩性小,原生质层伸缩性大。组别处理结果a材料浸润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b材料浸润60%蔗糖溶液中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材料浸润在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自动复原d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出,重复a组实验未发生质壁分离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四页。组别处理结果a材料浸润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b材料浸润60%蔗糖溶液中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材料浸润在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自动复原d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出,重复a组实验未发生质壁分离(2)a组实验(shíyàn)可以说明什么?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wàijiè)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组别处理结果a材料浸润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移到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b材料浸润60%蔗糖溶液中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材料浸润在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自动复原d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出,重复a组实验未发生质壁分离(3)出现b、d组实验共同现象(xiànxiàng)的原因是什么?死亡(sǐwáng)的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四页。组别处理结果a材料浸润30%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复原b材料浸润60%蔗糖溶液中迅速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将材料浸润蒸馏水中质壁分离不能复原c材料浸润在KNO3溶液中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渐渐自动复原d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分钟取出,重复a组实验未发生质壁分离(4)c组实验(shíyàn)结果说明什么?K+、NO3-通过主动(zhǔdòng)运输进入细胞液。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6、根毛细胞外层不断吸收水分到根内部的导管中去,水分由外向内逐层渗过各层细胞,则各层细胞液的浓度应()A.逐层降低B.逐层升高C.保持不变D.取决土壤溶液浓度7、在移栽花木时常常剪去部分枝叶,这是为了()A、减少叶的呼吸作用B、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xiàolǜ)C、促进植物体的根的吸水D、维持植物体内水分代谢的平衡BD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下列化合物中含矿质元素(yuánsù)的是()A.葡萄糖B.脂肪C.纤维素D.淀粉酶E.抗体F.叶绿素DEF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矿质元素(yuánsù)的概念:矿质元素(yuánsù)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矿质元素也称为灰分元素,把植物体烘干充分(chōngfèn)燃烧,植物体中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以CO2、H2O、分子态氮和氮的氧化物等形式跑掉了,剩下的就是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存于灰分中,氮元素也是植物从土壤中以无机盐形式吸收来的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1)判断某一矿质元素(yuánsù)是否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可以通过溶液培养法进行验证。(2)种类(14种):大量元素:N、P、S、K、Ca、Mg微量元素:Fe、Mn、Cu、Zn、B、Mo、Cl、Ni矿质元素\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的矿质元素:1.某元素完全缺乏时,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2.植物对该元素的需要是专一的,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缺乏时,表现出专一症状,而这种症状是可以(kěyǐ)利用该种元素进行预防和恢复的。第三十页,共四十四页。溶液(róngyè)培养法(水培法)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四页。矿质元素(yuánsù)的功能及缺素症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四页。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器官: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矿质元素的吸收形式: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矿质元素的吸收条件:矿质元素的吸收动力:矿质元素的吸收特点(tèdiǎn):矿质元素的运输途径:矿质元素的运输动力:主要(zhǔyào)是根根尖成熟(chéngshú)区的表皮细胞离子主动运输1.载体2.能量呼吸作用具有选择性导管蒸腾作用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四页。吸收量

水分(shuǐfèn)矿质元素水分(shuǐfèn)矿质元素白天(báitiān)晚上某植物一昼夜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比较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四页。NPKMgCaSi水稻(shuǐdào)番茄(fānqié)实验结束后,水稻和番茄(fānqié)对不同矿质元素吸收量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100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四页。通过实验可以证明植物(zhíw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1.植物的吸水量于例子的吸收量并不呈同步正比关系2.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3.植物对离子的吸收速率远比吸收水分慢4.呼吸(hūxī)抑制剂可以抑制离子的吸收,却不抑制水的吸收5.离子的吸收会出现载体的饱和效应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四页。氧分压与根吸收矿质元素(yuánsù)的关系①AB段表示在一定范围内,根吸收矿质元素(yuánsù)离子的速率随氧分压的升高而加快。②BC段表示当氧分压增大到一定值时,根吸收离子的速率不再随氧分压升高而加快。

这是由于根吸收离子不仅与细胞呼吸有关,还与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有关。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四页。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溶液中离子浓度(nóngdù)的关系①曲线AB段表示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根吸收离子的速率(sùlǜ)随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加快。②曲线BC段表示当离子浓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根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这是由根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决定的。③曲线CD段表示当离子浓度过高时,将会使根细胞失水,从而影响根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使离子吸收速率下降。第四十页,共四十四页。矿质元素(yuánsù)的利用:存在形式移动情况利用情况集中部位缺乏时受损部位举例离子(lízǐ)不稳定(wěndìng)化合物稳定化合物容易移动可以转移不能转移反复利用多次利用利用一次大多数分布在幼叶等部位大多数分布在幼叶等部位往往越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