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走迷宫一样刺激和快乐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像走迷宫一样刺激和快乐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像走迷宫一样刺激和快乐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像走迷宫一样刺激和快乐获奖科研报告说到“探究”,我很愿意用一个不专业的说法解释它——探个究竟。什么时候孩子想探个究竟呢?遇到一个不知名的山洞,看到一口深不可测的井,或者进入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是的,当一个物象呈现出无穷未知,就会深深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牢牢攫住孩子们的心。此时,孩子们会自觉自愿地深入进去,并在寻觅探索过程中,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的学习内容就如那个不知名的山洞,那个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不就像走迷宫一样充满刺激与挑战,充满成功与快乐吗?那么,老师何不建造这样一座充满诱惑力的学习迷宫,引导孩子一探究竟呢?

一、建迷宫——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孩子求知欲

一座充满迷幻色彩的迷宫摆在面前,相信没有一个孩子能抵挡住它带来的诱惑,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征服它的欲念会驱使他一步步走进迷宫,一探究竟。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课堂教学本着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要一改过去的单一和枯燥,变得新颖、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指向学生心灵。就如一座令学生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迷宫一样呈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走进去,深入进去。例如,有一位教师上《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别出心裁,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不亦乐乎。《龟》这篇文章来自于一本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从文章的词句到作者的立意,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

如果这篇文章按部就班地教,学生的反应就是可想而知的,不是沉默、不回应,就是指东打西。这位聪明的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读通全文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乌龟,根据课文内容画了几处乌龟前进道路上碰到的障碍物,寥寥几笔,诙谐生动的形象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设障碍——把握探究深度,开发孩子创造力

但凡走过迷宫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走着走着,以为是一马平川,胜利就在眼前,谁知半路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如这儿凭空生出了一块大石头,那儿出现了一条湍急的河,你不得不另谋出路。在这个绞尽脑汁、寻求突破的过程中,你挑战困难的勇气得到了增强,而你的智慧也在不断磨砺中得到了提升。当你历经艰险走出迷宫的时候,才会发现这成功是多么来之不易,这成功背后的付出是多么值得。如果一个迷宫简单到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成功的话,那么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由此,我想到探究式课堂教学应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从这一点出发,课堂教学就要遵循可接受原则,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上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另一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摘到苹果”。例如:六年级单元练习中有一个内容是学习倒顺词。学生通过学习例文,很快认识了倒顺词的特点,而且张口能说出课外积累的一些倒顺词。似乎学到这儿就完成任务了,但我觉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只是做一些积累和一般性了解,那么这样的学习目标定得实在低了一些。

三、藏锦囊——敞开探究的思路,发展孩子的协作力

走迷宫也好,山洞探险也好,一路上都会遇到重重难关,单枪匹马、独闯龙潭只是电影中的花哨镜头,在现实中都是不可行的。遇到困难的时候,旁人的点拨、集体的智慧才是走出困境的关键。走迷宫或玩类似游戏的时候,当游戏者路遇险阻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游戏会提示我们此处就藏着一个“锦囊”,而里面正藏着破解难关的妙计。找到了锦囊,也就是找到了成功的希望。此时陷入绝境中的游戏者可谓绝处逢生,那种激动和欣喜刺激着他们更努力地前行。那么,探究式教学中,老师不妨做一回藏“锦囊”的人,引领孩子破解难题,走向成功。需要指出的是这“锦囊妙计”并没有妙到一招制胜的地步,而仅起到“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功能,教师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身份,不能越俎代庖,走在学生前面,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困难的解决,障碍的破除需要的是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锦囊中的妙计要妙在启发学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通过集体努力冲破难关、走向成功这一点上。例如:学习了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后,学生产生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女孩子不必要读《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因为作者说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另一种认为女孩子也应该读,这是世界名著,可以汲取营养。双方观点鲜明,争执不下。此时,我虽然已有了自己的选择,但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探究过程,于是,我就倡议举办一场辩论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接下来,我和学生一起坐下来商讨辩论会的议程、辩论的方法步骤、辩论中要注意的事项。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各组确定组长两名,主要辩手五名。正组长负责辩手训练,副组长组织其他小组成员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查找资料,并进行陈述整理。接下来组织两组学生进行现场辩论,教师总结。辩论这种学习方式从表象上看是对立的,其实从更高层面来说,它也是一种合作,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种更具探究价值的合作,学生在是与非、对与错的层层辨析中,抓到了事物的本质,树立了正确的观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