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 上科学教案_第1页
2022最新 上科学教案_第2页
2022最新 上科学教案_第3页
2022最新 上科学教案_第4页
2022最新 上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天气单元1我们关心天气

科学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过程与方法: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天气现象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汇报交流。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8.带读提示语。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教学反思:我们关心天气”除了书上的全国天气情况图,增加了从网络了解天气信息的内容,打开新浪的“天气”看当天全国天气情况图,打开QQ上的天气标志,了解近三天当地的天气,及城市指数。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全国的天气是不同的,天气不断地在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节我们的生活。网络呈现的头脑风暴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生:左边这副是告诉我们全国大部分的天气变化师:有谁能在补充一下?生:通过图标的变化,能大概知道全国大部分的天气变化师:同学们说的真不错

2天气日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温度计每组一支6.科学记录本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9.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气。3、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2、揭示学习课题。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三、气温的测量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5、教师小结。第四课

风向和风速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第五课

降水量的测量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导入1、

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二、探究内容:(一)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

小结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2、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第六课

云的观测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30c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一、描述云1、

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二、探究内容:(一)观察云1、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反馈(二)对云进行分类1、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2、生汇报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教学反思:“云的观测”一课也是室内外结合学习,那一天上午一会儿有太阳,一会儿没有太阳,天色暗沉。学生猜测云量是多云,占四分之三不到一点,实地观察却是超过四分之三的,于是说云量是多云转阴。云的种类基本认为是雨层云,灰灰的一片压着。确实天气一直在变化的,下午就是阴转阵雨。这也应证了看云可是识天气。以后上课前就又多了一项观察,看云。第七课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今天,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内容:(一)统计天气信息1、讨论统计方法。(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2、分组统计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二)分析天气信息1、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单元评价(1)问:今天天气怎样?(2)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第二单元溶解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教学过程】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5.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7.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提醒学生注意:溶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教学过程】一、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汇报交流: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糖块3、食盐1、勺子1、水槽1。【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3.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指导对比方法)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6.学生观察实验。(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3.制定实验设计。(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重点指导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第六课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组实验材料:食盐1小瓶备用、(亦可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1、盛50ml水的烧杯1、水槽1、天平1。【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3’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200ml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板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50ml水来做实验。(在课题一杯后加上50ml)二、制定一杯水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20’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50ml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学生猜测:2勺、3勺、5勺……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4.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研究计划一、研究的问题50ml水能溶解几勺食盐?二、准备的材料1、一杯50ml的水。2、一小袋盐。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三、研究的方法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止。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四、研究结果我们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

勺食盐,即

克食盐。5.关键性提问:(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等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观察呢?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7勺没有溶解算6勺)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提出来修改。三、分组实验5’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提醒做好研究记录)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8’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3.你们想一想: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4.讨论:我们怎样回答50ml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5.出示天平,测量1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50ml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0摄氏度的环境下50ml能溶解18克的盐。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第七课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请学生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然后一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学生做解释)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1.讲解: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6.集体探讨: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第三单元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学生以关注的态度在充分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别和鉴别,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远近加以初步地感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倾听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乐于交流。并藉望能以此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教学重点】学生亲临探究过程,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远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教学准备】三只杯子、每人一份实验记录单(作业本)、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平时可曾留意过周围的声音吗?(生:留意过)接下来,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并将听到的声音记录到作业本25页的活动记录表中。(如果环境较静,教师适当制造一些声音)2、学生汇报听到那些声音。3、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进入声音的世界。板书课题二:听听声音1、师:(出示各种声音)下面请同学们来听听一下这些声音,并判断这些声音分别是由哪些物体发出来的?2、生回答听到的声音3、教师评价:大家刚刚听的都很认真,都听对了。4、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听听视频中有哪些声音?5、学生汇报听到的声音,教师板书。6、师:同学们,你们能将这些声音分成两类吗?(学生:左边的声音是自然界发出的,右边的声音是人活动时发出的。)7、师:对,同学们划分得很对,真是独具慧眼!现在我来考考大家的听力(出示7种声音,让学生判断分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且判断声音属于自然界产生的还是人为活动时产生的)序号声音名称给声音分类(打√表示)三、声音的分类1、师:(在学生对声音有个初步的感知后趁热打铁,出示任务让他们挑战)为了使同学们对声音有进一步的了解,老师今天安排了三关任务,你们敢挑战吗?(生:敢)第一关声音有强弱之分。你能做出一个强音,一个弱音吗?(提示:可自选教室内任何可用的器具。)学生体验制作过程,教师评价第二关声音有远近之分。现在有一架飞机正在天空中飞行,听声音,它是:A.从远到近B.从近到远C.从远到近再到远第三关声音有高低之分。你能按从高音到低音的顺序给下面的杯子排排队吗?(教师演示)生:声音有高到底排列的顺序是14233、教师再次敲击,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加以肯定4、师小结:通过刚刚的三关挑战,我们知道声音有强弱之分;声音有远近之分;声音有高低之分。就因为声音有这么多之分,所以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有千变万化的声音。5、师:(让学生听优美的乐音和嘈杂的噪音)接下来,请同学们听听以下两种声音,待会儿老师请你们说说听了这两种声音后你有什么感觉?6、学生说自己的感受,教师从中指导7、师:根据声音给人的感受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你们能说说乐音和噪音的区别吗?(学生:乐音听起来很舒服,心情很快乐;噪音使人烦躁。)8、建议学生去听优美的乐音9、德育:平时同学们为了减少噪音,你们是怎么做的?10、师生交流四、音叉的简单介绍五、巩固练习六、课外延伸师:对于声音,你们还想研究什么呢?七:作业布置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质疑——猜想假设——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大胆猜测——动手实验——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三、教学模式选择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它他为三个部分: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二、大胆猜测,实验探究;三、验证猜测,拓展延伸。课堂上让学生对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仔细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始终贯穿小组合作试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引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四、媒体的使用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实验要求及结论,突出重点。五、教学准备尺子、橡皮筋、矿泉水瓶、铜叉、音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激趣。听别人说:咱们班同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什么呢?想知道吗?我听说你们都是一群留心观察生活的好孩子,是这样的吧,那么刘老师想考考你们:哪一个好孩子能告诉我,你听到过生活中的什么声音?2、出示课件。老师这儿也为你们准备了一组声音,请同学仔细的听,然后告诉我,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生听并回答)3、那关于声音,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什么问题呢?(生提问)4、看来同学们对声音很感兴趣,提出了这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我们今天就从部分同学提出的问题出发,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好吗?(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1、观察现象,大胆猜测。(1)制造声音。(出示尺子和橡皮筋)同学们,你们能让这两件物体发出声音吗?谁来试一试?(生是台演示并说明方法)(2)提出问题,激发兴趣。谁能大胆的猜一猜,橡皮筋和尺子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猜不出来?无从猜起?大胆的猜测一下,没关系,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3)对比实验,大胆猜测。①介绍实验材料。②实验要求③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④汇报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大家。⑤师小结猜测。像刚才孩子们观察到的橡皮筋、尺子那样上下左右来回不停的动,在科学上叫做——振动(板书振动)也就是说橡皮筋的振动会发出声音,尺子的振动也会发出声音。(板书声音)刚才这个实验好像在告诉我们什么?2、设计实验,验证猜测。①出示音叉问:想不想在用新的实验讨个究竟?老师这儿就有一个音叉,让它发出声音可还有一番讲究。(介绍音叉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②师敲音叉,你们听到声音了吗?(生:听到了)请你们尊重自己的眼睛,在音叉发声的同时,你也看到它像尺子那样来回振动了吗?(生:没有)师:那这是怎么回事?难道刚才的实验告诉了我们一个错误的信息吗?想不想再次走进实验中去看个究竟?师:不过老师为了你们让这个实验做的有趣一点,为你们配了一槽水,现在开动你们的脑筋,你将怎样用这水呢?(生讨论实验的方法)(2)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哪组的同学来说说,音叉发声是不是由振动产生的?你们组是怎么观察的,用什么方法?来给大家演示演示。(4)师小结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真的是太棒了,在刚才的实验中,有了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来,请你们把伟大的发现自豪地告诉老师(半引半指导)(三)拓展延伸,验证结论。①师:老师想问问,你们这么伟大的实验结论经得起验证吗?②请看黑板:刚才不是告诉我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吗,那么,现在我想让正在发声的声音突然停止,你有什么办法吗?③出示尺子,让尺子发声,谁能让它的声音突然而止。(生上台演示)从这个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④出音叉,反复验证。(5)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能在课堂上有了这么多的发现,高兴吧,快乐吧,现在就让我们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制造一些新的声音,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多,不过,你得告诉我,告诉同学们,你让什么振动了,什么发出了声音?(6)学生活动汇报。(7)师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水是一种液体,振动了发出了声音,空气是一种气体,振动了发出的声音,尺子、橡皮筋是固体,振动了也发出了声音,所有的这些液体、气体、固体我们统称为物体(板书)。以上大量的实验中,我们确确实实的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生答:师出示课件。七、总结好啦,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堂科学课吧,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振动发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3、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声音变化的大小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教学准备:水杯橡皮筋尺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谈话: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声音除了强弱不同以外,还有高低的不同,关于声音,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看来大家对声音这一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很浓,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声音的变化”。(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演示。①谈话:研究声音,必须让物体发声,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声音的变化呢?选用学生身边的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师演示几个有明显差异的声音提问:问什么声音会一样?猜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2、学生分组实验活动一: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师:听听尺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尺子的振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并将听到的声音的不同和观察到的尺子振动幅度的不同描述出来做好记录。活动二: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把声音高低的变化和物体振动的频率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难点。这一活动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第一个层次:通过反复敲击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并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第二个层次: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皮筋,描述声音高低的变化。①谈话:从刚才的实验和事例看,这些发声的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板书:声音的变化)3、运用实验解释刚才的猜想。三、巩固、扩展:学生分组实验1:学生拨弹橡皮筋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紧一点再拨,学生讨论认识:声音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分组实验2:用小棒敲击四个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玻璃杯,学生讨论认识:声音变化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声音声音变化的不同是由振动大小产生的。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2、过程与方法: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每人1把钢尺或塑料尺、1本厚书2、教师准备:每个小组1张“振动的尺子,活动记录单、1张“我们的观察柱形图”表格、四把钢尺、PPT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那么声音的高低到底是怎么样变化的,这节课我们就选取同学们身边熟悉的尺子来研究。(板书课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二、学习新课:1、教师演示。谈话:研究尺子音高的变化,必须要通过非常精确的实验研究,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声音的变化呢?尺子的音高与什么有关系?选用学生身边的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师演示几个有明显差异的声音提问:问什么声音会一样?猜想尺子的音高可能与什么有关系?2、活动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直尺,你们带来了吗?举起来大家互相看一看。三、探索与实验(一)第一次实验,:初步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频率的关系。1、活动师:我们先用尺子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听游戏规则:想办法使尺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而且在尺子发出不同声音时要能清晰地观察到尺子的振动情况。(学生游戏)2、交流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完成这个游戏的?生:可以把尺子放在桌子上,然后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就可以使尺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提问师:根据刚才的游戏和你们已有的经验说一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时,它产生的音高与它振动的频率之间是怎样的规律?生: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时,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高;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时,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低。生:尺子伸出桌面长一些时,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低;尺子伸出桌面短一些时,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低……师:科学结论的得出要有理有据,同学们能够提供一定的数据来说明这个问题吗?生:现在还不能。师:那你们想研究清楚这个问题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二)第二次实验:进一步研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频率的关系。1、制定实验方案师:要想弄清楚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它发出音高及振动频率的关系,这个实验应该怎样做呢?请各小组制定实验计划。2、交流完善实验方案。生:我想这样做实验: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去拔动尺子,听听它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同时再看看一尺子振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生:我们要用同一把尺子做实验。师:为什么要用同一把尺子做实验?生:这样可以使实验更加公平。师:那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可以使我们的实验更加公平?生:每次拔动尺子要用相同的力度,并在同一个位置拔动尺子。师:在实验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生:注意要把在桌面的那部分尺子压实,以免它和桌面拍打发出的声音干扰我们的实验。师:这位同学想的很周到,还有同学想说吗?生: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尺子弄伤自己,听声音和看尺子振动的时侯与尺子的距离要适中,同时在实验时我们要保持安静,让大家能更清楚地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师:那么实验中我们需要记录哪些方面的内容?生:尺子伸出桌面的长短;尺子发出的音高;尺子振动的频率。师:由于实验材料及我们的研究能力有限,本次课的实验我们只确定四个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就你们刚才实验中的体验,谈一谈,哪四个长度能够在听到尺子声音的同时还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振动的情况?生:(学生讨论后确定)8厘米、10厘米、12厘米、14厘米。师:好,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长度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那么一会儿实验时尺子就会有四种不同的音高和四种不同频率的振动,我们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记录呢?生:(学生经过讨论得出)声音高低的四个级别可确定为高、较高、较低、低;振动频率的四个级别可确定为快、较快、较慢、慢。师:(出示记录单)这就是按照同学们的想法制成的记录单,看了记录单,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生:我们要在全部的实验都结束后再去记录。师:为什么这样做呢?生:因为实验结束经过比较后才能知道尺子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和它振动快慢的不同,所以要实验结束后再去记录,而且如果有时间实验要反复做三次以上,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能尽量准确。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经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了我们的实验方案,在此过程中,你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且表现出了严谨的科学态度,老师非常佩服你们。现在大家对这个实验的做法清楚了吗?还有问题吗?好,现在我们就按照制定的方案开始实验。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4、交流实验数数据5、讲解(出示柱形图)师:请各小组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达到的高度以下涂上颜色,制成柱状图。并对照柱状图与实验记录单,分析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音高变化以及振动频率之间的规律。6、交流实验结论:生:尺子伸出桌面短,振动的快,发出的音高高;尺子伸出桌面长,振动的慢,发出的音高低。生:我发现各小组虽然用的尺子都不是一样的,但是得出的结果却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小组推理,只要是同一种材料,如果各方面条件都相同,那么它越长,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越南短,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四、总结、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2、同学们,今天我们对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推理,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研究方法继续对其它材料进行研究,进一步验证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规律。【板书设计】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尺子伸出桌面短音高高振动的快尺子伸出桌面长音高低振动的慢5、声音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二、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真空机、透明玻璃钟罩、收录机、铜铃、透明水槽;2、 学生准备:纸杯、棉线、牙签、剪刀、卡纸、有关声控技术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活动情景,提出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究:1、 多媒体课件引入:A生:听说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B生:据说是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师:那声音是通过什么来传播的呢?2、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探究任务———声音的传播(板书课题)。(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1、活动1:钟罩里的收录机(1)介绍实验的方法此实验为演示实验,首先把真空机设备、玻璃钟罩、收录机等实验装置的作用介绍给学生,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告诉给学生。(2)预测实验的结果师:这是一部正在发出声音的收录机,我们把它放在钟罩里,它仍能发出声音。现在我们把这个钟罩密封起来,抽去罩中的空气,还能听到收录机发出的声音吗?生:讨论并猜测问题。(3)观察实验的现象师:进行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地听,当抽空气时,虽然不可能抽得很干净,但收录机的声音还是会逐渐变小的。最后当透明玻璃钟罩里面的空气抽出来后,已经听不到收音机的声音了(或者很细声)。(4)讨论实验现象说明的问题师:透明玻璃钟罩里还有空气时,我们还能听到收录机的声音,但当里面成真空状态时,它的情况和月球上的情况差不多,都听不到声音,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生:讨论并分析问题。师生合作完成该实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空气传播(小结板书)。2、活动2:声音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1)师:声音可以通过气体传播,那么它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同学们在游泳时潜入水中能听到什么声音吗?这说明了什么呢?生:讨论并猜测。(2)教师接着做水中铜铃撞击发出声音的实验,让学生分组用耳朵紧贴水槽听,或站立水槽旁听,当然,学生很容易听到声音。(3)在楼梯上分组做用耳朵紧贴楼梯扶手,听同学敲击上层楼梯发出的声音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果———声音能通过液体、固体传播(小结板书)。3、活动3:做个“土电话”(1)出示已做好的“土电话”,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师:这是个土电话,老师小的时候经常做来玩的,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师: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因为我能听见他说“做鬼脸”的指令。师: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自己做一个土电话,看谁做得又好看又实用。(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4)教师评价并小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用“土电话”时,棉线要尽量拉直等等。)4、活动4:两用喇叭筒(1)多媒体课件出示江(刘三)姐在山峰间与人对唱山歌的片段。师:大家猜想一下江(刘三)姐为什么要用双手合在嘴前来唱山歌呢?大家试一下做一个两用喇叭筒,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2)学生制作。(3)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5)教师评价实验结果,并提出喇叭筒本身没有扩大声音的作用。(三)引申与运用:师: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生:谈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如声控走廊灯)并与同学交流。(四)总结并结束课程: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七、板书设计:声音的传播气体声音能通过液体传播的固体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4、有保护听力的意识和措施。5、乐意帮助听力有障碍的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教学准备】实验演示:塑料泡沫小球、纸屏、小鼓、鼓槌;耳朵的模型。分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通过学习探究,我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又是怎样传播的?2.声音传播过来,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今天就来研究。二、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1.演示实验:敲小鼓,看吊在纸屏上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1)教师演示实验(2)学生观察:纸屏上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3)汇报观察结果。(4)小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2.认识人耳的构造和听觉产生的过程(1)看图和耳朵模型,说说耳朵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耳廊、听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2)我们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传递的路径是:声源→耳廊→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3.小结:声波通过空气振动传过来,引起耳鼓膜振动。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4.要注意保护我们的耳朵。三、认识耳廊的作用1、实验:制作一个喇叭状的“助听器”。(1)把科学书卷成圆锥状,将小的一段靠近耳朵,听一听,有什么感觉?(2)如果把“助听器”朝着一个细微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觉?(3)用一定的音量对着“助听器”小的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上变化?(4)耳廊具有什么作用?(5)小结:耳廊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四、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法1、看图,想一想:你听过这样的声音吗?2、什么是噪声?噪声有什么危害?五、总结(1)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2)我们能为减少噪声做些什么?政府和社会该做些什么?(3)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板书设计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7、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教学过程】一、体验引入师: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听力受到了伤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呢?(让学生用棉花塞住耳朵,静静地感受。)学生说说刚才的体验。——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二、噪音的危害师: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耳朵在不停地接收着这些声音信息。让我们静静地听两段录音,听了之后你又有什么感受?(教师播放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学生谈谈刚才的感受。——教师板书噪音和乐音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这些噪音曾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小组讨论。小组反馈。(可能出现的噪音包括: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等。会引起人神经紧张,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耳鸣、耳聋和听力损伤等。)三、控制噪音1.控制发声罐的声音。师: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还会引起人的其他疾病症状。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吧。教师出示一个发声罐:这是一个发声罐(教师摇晃发声罐,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吗?每个小组领一个发声罐,开始实验活动。大概5分钟后,小组反馈。(可能出现的方法:将报纸、棉花填充到发声罐里,控制发声物体的振幅;外面再包上毛巾,阻隔发声物体的传播路径。)2.控制生活中的噪音。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并反馈。(可能出现的回答:静止汽车鸣喇叭,公路两旁建隔音墙,家里装隔音玻璃和厚窗帘,关门窗时轻轻合上,教室里不喧哗吵闹等。减小噪音原则: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接收处减弱)师: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电影院、剧场、图书室、教室等公共场所。)四、知识拓展1.树木对减少噪音的作用。师:大自然中还有一群人类忠实的卫士帮助我们减少噪音的危害,它们就是树木。种植树木不但能美化环境,而且当噪音穿越树林时,会有一部份被树叶所吸收,所以在噪音多的地方(如:机场、公路、铁路、工厂……等),应多种植树木,可以达到静音的效果。2.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3.小结:说说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并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身体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过程与方法1、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2、根据观察目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教学重点】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选择有效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对气泡图的分析,理解根据功能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教学准备】为每个学生准备:观察记录单(第64页)、气泡图(第65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每一种动物到有自己独特的身体结构,像我们观察过的蜗牛、蚂蚁……它们的身体就各不相同。那么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果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身体的结构。二、探究活动(一)身体的外形1、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自己的身体,好不好!那么谁来做模特,我们一起对他的外形进行观察。说说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做模特,小组讨论。记录在科学记录单(1)上学生说,教师黑板上大概记录教师出示人体外部结构图,告诉学生这些部位的规范名称(头、颈、躯干、四肢)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观察以下我们身体的左右两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回答。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左右对称)具体是怎样对称的?(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那么身体的左右对称又有什么作用呢?要不,我们来做个实验:实验1:系红领巾。男同学用双手,女同学用单手。实验2: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实验3:让学生体会如果一只脚不好,来回走路,很不方便,体会身体不易保持平衡。总结:看来呀!身体左右对称是有很大作用的,那么我们对身体有残疾的人要怎么做呢?(更多的关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身体残疾的人,我们不能去嘲笑他们,而要去帮助他们,一件我们做起来可能非常容易的事情,但对身体残疾的人来说的话,可能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3、小结:通过观察身体的外形你知道了什么?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从外形看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我们的身体是对称的,可以让我们活动的时候更灵活,运动的时候保持平衡,另外对称的身体外形使我们看上去很美。(二)身体的内部科学观察必须是有目的,有顺序的。刚刚我们观察了人身体的外部,现在该观察什么了呢?板书:身体的内部1.怎样才能知道身体内部有什么呢?2.“解暗箱“游戏。师出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半瓶矿泉水,让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生:看、摇晃、听、摸、捏相机板书)3.其实我们的身体就像这个袋子,外面包裹着皮肤,不容易看到里面,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里面有什么呢?4.用以上方法在小组内分工合作,了解身体内部有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分工合作,讨论,实验,把结果记录在科学记录单上,小组内指定一名同学做好记录。学生讨论汇报:看:血管(外耳道,咽、瞳孔)听:心脏,肠摸或捏:肌肉、骨骼、血管、脉搏的跳动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讲解。血管:遍布于全身各处心脏:输送血液肠:负责消化的器官,在饥饿时会发出肠鸣声气管:传送气体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肌肉:有伸缩的功能,协助人体运动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注意评价学生的发现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方法、是否是真正看到、摸到、听到和感受到的,要把想象到的和真正观察到的区分开。)4、小结:通过看、听、摸、捏、呼吸感受等方法我们知道人体内部结构非常复杂。身体表面是皮肤,皮肤下面是肌肉、肌肉下面是骨骼,骨骼里面包裹着内脏器官。这么一个复杂的系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身体的工作。(三)身体的工作1、首先我们要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同学们我们要仔细观察我们身体有哪些部分参与了跳绳活动,你自己也要感受身体的哪些部分参与了活动?是怎么参与的?学生边汇报:在原地跳活动中,手、脚、胳膊、腿、心脏、肺、脑都参与了活动这就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气泡图。在这个图中,以原地跳绳这个词为中心词,把与中心词有关联的,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填写在它周围的气泡中,就形成了气泡图。2、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气泡图,现在小组内确定一个活动,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的活动,注意辨析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共同完成气泡图。学生活动3、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指名两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把他们的气泡图贴在黑板上)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参与了这个活动,是怎样参与活动的?如:写字——手、眼、脑、心脏、肺跑步——胳膊、腿、脚、脑、心脏、肺4、仔细观察这些气泡图,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活动需要身体多个部位共同参与完成;在不同的活动中有相同的身体部位参与了活动)比如大脑,大脑在不同的活动中是负责什么的?——指挥人体工作肺——呼吸手脚胳膊腿——运动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胃、肠——负责消化的器官按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不同,也可以说按照各部分的工作类型来分,身体的结构还可以怎样划分?有负责运动的器官,有负责呼吸的器官、有负责血液循环的器官,有负责消化的器官,有负责协调指挥各部分的器官。板书——功能:运动、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5、以上这些身体构造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人体的一系列活动。三、拓展今天我们初步研究了我们的身体,同学们研究的很投入,研究的结果也让老师为你们自豪。在以后几节课里,我们将继续研究我们的身体。对了,在百科全书等一些科普书上,有专门介绍人体知识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一看。【板书设计】身体的结构外形:头颈躯干四肢内部:血管喉咙心脏骨骼肌肉关节功能:运动呼吸消化血液循环神经2、骨骼、关节和肌肉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2、过程和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做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知的过程中,逐步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有关骨骼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的认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对待观察,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彼此的研究结果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关节骨骼肌肉的运动变化。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身体的外部结构2.身体的内部结构3.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我们的身体可以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很多个部位同时参与的,共同完成的。现在就同学们的起立和坐下来说,人体上有哪些组织参与了呢?(生:。。。)4.那么这些里面都有什么在起支撑作用呢?(生:骨骼)出示骨骼图5.总结6.难道仅仅有骨骼我们就能运动吗?还需要哪些组织与骨骼协同工作呢?7.接下来,先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这幅图,思考这只手有哪些结构组成?(学生回答,教师稍微介绍关节)8.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人体中有关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秘密。二.观察上肢的运动:出示探究活动的要求(课件):(1)用左手拿起放在桌面上的小重物,慢慢地移到胸前,体会左上肢有什么变化,是怎样运动的?(2)反复做这一运动,用右手触摸手臂的不同位置,感受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运动和变化的?(3)观察时,可以分别观察手和胳膊的运动。(4)小组同学在传递小重物时轻拿轻放,避免形成噪音,影响其他同学观察。(开始操作)三.记录我们的观察:现在请各小组再次合作完成观察记录表,用“→”和文字说明关节的运动方向,骨骼和肌肉的变化。待会儿老师请几位同学上来汇报小他们的成果。学生记录交流成果师小结:在举起重物时,我们会发现手臂上的肌肉变硬,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通过以上实验我们还会发现骨骼肌肉关节总是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在运动中各自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教师画出手臂的变化图)健康教育:同学们,为了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我们平时要怎么做呢?(生:坚持锻炼,积极参加运动)四.知识迁移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物品,你们看它们相当于我们人体的骨骼还是肌肉、关节呢?(教师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连线)五.课外延伸请同学们回去找出更多跟我们身体中的骨骼肌肉关节的结构相似的物品;并查询有关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知识。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体运动需要氧气,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经常运动能增加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进行数据合理的分析。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体验、演示实验等方法,对“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并能发现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三、教学准备1.学生材料:笔、记录纸、保鲜袋2.教师材料:课件、大水槽、集气瓶、细木棒、肺活量测量瓶、吸管等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了解学生对“呼吸”以及运动后呼吸变化的已有认知和经验。1.揭题,交流有关运动后呼吸变化的已有经验。2.引导学生设计一个能证明运动后呼吸加快的科学实验。测量几次?(二)活动一:测量、记录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1分钟呼吸的次数。1.对呼吸测量方法进行指导。怎么测量呼吸?怎样算1次?要测到准确地呼吸次数,怎么做?2.测量记录平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让学生看大屏幕上的钟,开始测试呼吸,并记录自己的测试结果。3.测量记录剧烈运动后的呼吸次数。跟随音乐做60秒高抬腿运动,音乐停止,开始测量呼吸次数。4.分析比较数据。比较一下,运动后呼吸次数有什么变化?5.小结(三)活动二: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1.出示呼吸器官实物图,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2、吸进的气体到哪里去了?出示空气进入人体路线图。(四)活动三:探究呼吸的秘密以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1.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一样吗?2.寻求证据。求证①:体验活动——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口袋里的空气,每人反复呼吸15次,如果感到难受,立即停止,感觉一下呼吸前后气体有没有变化?交流:有什么感受?求证②:演示实验——呼吸前后气体确实发生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