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_第1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_第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_第3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_第4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单元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1单元检测(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2·湖北名校大联考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表,据此可知我国阶段主要行政区划层级划分1949~1954年大行政区—省—县—乡四级制;两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1954~1966年省自治区—县自治县、自治旗、县级市—乡民族乡、镇三级制;三个准层级:专区、区公所、街道办事处1966~1978年省自治区—地区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自治旗—人民公社街道办事处四级制1978年开始省自治区—地级市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四级制A.民族区域自治效果显著 B.地方行政区划基本稳定C.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浓厚 D.社会主义民主初见端倪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后,地方行政区划演变,不特指少数民族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建国以来,省、县、乡地方行政区划形式基本变化不大,故B项正确;行政区划的演变,与意识形态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同理,地方行政区划不能简单与社会主义民主挂钩,故D项错误。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A.“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已经出现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D.“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解析:选A题干是说在1961年时,毛泽东已经就台湾问题提出台湾回归祖国后可以保留原有社会制度不变,这就说明此时“一国两制”这一思想已经萌芽,雏形已经初现,故A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是在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两岸曾经敌对,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提出是在80年代初,故D项错误。3.2022·哈师大附中一模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亿美元上升到亿美元,进口总额由亿美元上升到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解析:选C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才改善同西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是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4.2022·安阳一模1973年,毛泽东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解析:选D中美双方的关系早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就已经开始实现正常化,故A项错误;中美会谈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并没有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大的改变,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从来没有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毛泽东的这条横线,就是为了孤立苏联,故D项正确。5.2022·邯郸摸底下表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分配情况。据表可知当时我国项目总计工业农业水利林业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资仓储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建设其他总额亿元比重%100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注重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C.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点D.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解析:选C“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表格中工业建设投资所占比例高达%,说明当时工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故C项正确;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不符合表格主旨,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农业等其他部门发展明显不协调,故B项错误;表格说明的是基本建设的投入,并不能说明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故D项错误。6.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解析:选D1958年到1960年处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的时期,经济建设严重失误,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故A项错误;片面追求高指标只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因素,概括不够全面,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严重失衡是“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这只是一个具体因素而不是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导致这个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的结果,故D项正确。7.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拉坦曾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经济规律,指的是现行制度的变更与替代,或者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C.经济特区的创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解析:选D据材料“新制度的创设,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和“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可知该制度由民间而非政府,由自发而非计划组织,社会主义制度是通过政府推行三大改造、制定宪法确立,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中央政治局决议施行,故B项错误;经济特区是由国家设立的,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的出现由四川、安徽的农村自发的展开,故D项正确。8.1985年,国家取消了计划外价格不得高于计划内价格20%的限制,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政策正式实施;1988年,国家决定放开价格管制,取消价格双轨制;1989年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后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这表明我国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政府减少对经济的调节 D.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价格政策的转变,不能反映出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A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调整价格政策,不能反映出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调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制定价格双轨制到取消价格双轨制,再到有步骤的、稳妥的价格改革重新回归,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故D项正确。9.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大众传媒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大众传媒的这种变化A.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不同文化的需求B.有助于新的意识形态的构建C.造成新中国成立初中国文化凋零的局面D.使报纸杂志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解析:选B材料中“相对固定的模式,传播人民群众欣赏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可以看出大众传媒无法满足对不同文化的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文学杂志和出版社都被纳入国家体制之中”,且“通过相对固定的模式”,结合时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故B项正确;新中国文艺园中出现文化凋零是在1957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且此时样板戏风行,故C项错误;大众传媒定型为民众喜爱的民族英雄和角色模型不代表浪漫主义色彩浓厚,故D项错误。10.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军队的常规重型武器装备是火炮,2022年阅兵式上先后亮相歼-20、歼-10C、红旗-22等六种新型战略武器,成为合成兵种的常规装备。这一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后A.全面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成效B.工业化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保障C.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的军事封锁D.教育与军事科技创新高度结合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变化反映出改革开放后国家武器装备中科技含量的提升,故A项正确;工业化的发展体现不出导致本次阅兵新式武器增多,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后军事力量变化,与人民军队突破西方国家军事封锁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军事科技,没有涉及教育,故D项错误。11.2022·厦门质检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解析:选D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D项正确。1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2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这说明高等教育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解析:选A据材料“202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的数据可以得出高等教育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故A项正确;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故B项错误;践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早在1995年就提出来了,故C项错误;高等教育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符合史实,但材料说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尽管在革命和建设中都遇到过挫折,但都能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从而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内容1922年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说明了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材料二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十项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流通体制。——摘编自陈争平《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材料三1978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党的重要会议的共同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会议内容进行评析。1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央三项决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中央三项决策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到的促进作用。6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不同时期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对党的工作重心的分析等方面概括其共同点;第二小问,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结合其时代背景进行评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直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从农业的地位、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去分析其作用。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从不同时期的国企改革内容分析总结其特点,第二小问,要从国际环境、国家政策、改革开放等方面分析。答案:1共同点:分析中国主要矛盾变化或正确认识国情;确定党的任务纲领,推动革命或建设实践。评析:中共八大是在巩固政权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的背景下提出主要矛盾为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发展生产力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重新提出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的背景下提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2主要内容: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地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改革流通体制。作用:明确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促进了农村不断深化改革。3阶段性特点:1978~1984年,国企改革的试点和起步阶段;1984~1992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以后,国企改革深化,注重制度创新。原因:中央理论指导和政府政策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思想解放的推动;国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推动。14.2022·洛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20世纪90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解析:就表格中每个时期同一类别的关键词进行提取,然后从某一角度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即可。如提取民主政治上的关键词:当家作主、右派、夺权、法制、海选、“四个全面”,可以得出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然后结合关键词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再如提取经济上的关键词:五年计划、“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大包干、万元户、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可以得出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然后结合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答案:示例一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六十多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尤其进入新时代,“四个全面”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着更高水平发展。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既有曲折和失误,更有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示例二论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