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全套课件280p_第1页
财政学全套课件280p_第2页
财政学全套课件280p_第3页
财政学全套课件280p_第4页
财政学全套课件280p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政学》教学课件2022/12/5导论教学目的:通过分析现实中的财政现象及财政分配与社会经济生活的关系、财政学与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让学生对学习财政学的重要性、财政学的内容特点及如何学习财政学等有关学习财政学的基本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学重点:财政学与相关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关系;财政学的学习目的、对象及学习方法。2022/12/5一、关于财政学的简要说明(一)本课程的内容类型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同其他的经济学课程一样,财政学的具体内容也要依存于、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经济体制背景。(二)财政与财政学

财政学的具体学习对象包括财政收支及其运行规律、财政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财政制度、财政政策等。2022/12/5(三)财政学与一些相关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关系1.财政学与主要的基础经济学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2.财政学与其他相关经济管理课程——主要是与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

2022/12/5三、如何学习财政学1.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科学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2.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功底3.借鉴西方财政学4.紧密结合中国财政经济实际5.了解中外财政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情况,掌握财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脉络,特别是要密切关注我国公共财政建设的实际2022/12/5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概念、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及财政的职能等财政基本理论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财政概念;市场失灵、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财政职能。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计划教学时数:62022/12/5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概念的概括表述和具体含义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分配,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一种公共经济活动。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具体含义:1.财政是一种分配活动,属于分配范畴。2022/12/52.财政活动的主体是政府(或国家)。财政表现为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是一种政府行为。3.财政活动的主题或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国民收入,即主要是剩余产品价值。2022/12/5二、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理论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的,其是以社会为单位提出的需要。由于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物品的直接依存关系,因此,要了解社会公共需要,须先搞清楚公共物品问题。公共物品理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理论的基础。2022/12/5(一)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私人主体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能分割开并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和单位,也不给他人带来外部的收益和成本。公共物品是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都不可分割的散布到整个社区里。2022/12/5萨缪尔森对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是:所谓纯粹的公共物品是指这样的物品,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减少。(《公共支出的纯理论》,1954)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2022/12/5

非排他性是从公共物品的供给角度来讲的。非竞争性是从公共物品的消费、受益角度讲的。3.混合物品

兼有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双重性质。其大致有以下两类:第一类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完全、不充分的物品。

第二类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2022/12/5随着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些公认的纯粹的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日益变的淡化,以至具有了私人物品的性质。(二)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具有不可分割性,必须由政府集中组织来满足。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共同享用的需要,一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2022/12/53.社会成员在满足公共需要时,也要付出代价(如交税或付费,因此西方财税理论将税收称为公共物品的价格),但其规则不是等价交换,付出与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三)社会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社会公共需要具有一般性、共同性,又具有历史性、特殊性。2022/12/5(四)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

1.国家行使其政治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及正常运转的需要。2.国家行使其社会职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的一些公益性、基础性条件的需要。3.保障市场经济顺利高效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调控措施、政策及服务等方面的需要。2022/12/5四、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二)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无直接偿还性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整个财政收支过程来看,财政是具有偿还性的。其次,这种偿还不是直接的,即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因此,就直接的税收征纳关系来讲,是无偿的。2022/12/5财政的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一致或相互依存的。强制的重要原因就是其是无偿或不直接偿还的。强制性和无直接偿还性是财政区别于一般经济分配形式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三)收支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运行的基本过程就是收入和支出,因而收支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2022/12/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财政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是中性的。要发挥财政的某种政策功能就需要打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态,但这种失衡性的政策操作也必须围绕收支平衡这个轴心,不能过度和失控。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

1.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精神,重新认识财政概念2.澄清对公共财政认识的若干误区3.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基本要求2022/12/5①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过去财政的“缺位”与“越位”问题。②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财政改革,规范财税制度和财政运行,提高财政效率。2022/12/5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本节是通过分析市场与政府和财政的关系来说明现代市场经济下财政存在的必要性。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这是说明市场与政府及财政的关系的基点。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我们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肯定市场的这种基础性作用,肯定市场是一种非常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2022/12/5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这就是市场失灵或市场失效。所谓市场失灵,就是说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达到社会福利的最佳状态。它主要包括两重涵义:其一是单靠市场机制不能达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其二是对那些以社会目标为主的的活动市场无能为力。既然市场存在失灵状况,政府的介入和干预就有了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而财政正是政府干预和调控的主要工具。2022/12/5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挥政府和财政的作用,并非意味着要取代或改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或功能,而是为了在弥补市场缺陷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二、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一)公共物品(二)外部效应(三)垄断(即竞争失效)(四)信息不充分(五)市场不完全

2022/12/5(六)偏好不合理(七)收入分配不公(八)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三、政府的经济作用(一)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

1.行政法律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3.经济政策(二)政府干预失效(三)发挥政府经济作用的不同模式2022/12/5第三节财政职能一、财政职能的内涵(一)什么是财政职能(二)财政职能与政府职能财政是为实现政府职能服务的,财政职能决定于政府职能,是政府职能的经济体现。政府和财政的职能范畴同其所处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相关。2022/12/5二、资源配置职能(一)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资源配置,广义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资源配置即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二)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财政配置职能的依据是资源配置上的市场失灵。2022/12/5(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措施1.通过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确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支配资源的规模和范围,确定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给供能力。2.通过安排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确定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状态和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3.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和经济结构。(例如,通过财政投资和补贴,兴办或支持有外部效益的事业,通过税收限制有外部成本的事业等。)2022/12/54.通过安排中央与各地方财政之间的分配比例,确定部门与地区间的资源配置。三、收入分配职能(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和目标

分配是财政被赋予的基本功能。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就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机制,重新调整由市场决定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达到社会认为的“公平”和“正义”的分配状态,即实现公平分配。其可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二)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必要性

2022/12/5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人们的收入包括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要素价格开始在分配中发生作用。市场机制缺陷造成的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成为客观现实。(三)贯彻收入分配职能的财政措施1.税收2.转移性支出(转移支付)3.公共支出2022/12/5四、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经济稳定包含多方面的含义,主要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发展是指适度的经济增长。(二)财政调控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必要性首先,就经济稳定来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总供需平衡的实现是不会自动发生的,即市场机制不会自动地带来一个适当的需求水平,以保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2022/12/5其次,从经济增长方面说。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增长率决定于储蓄和投资水平,而储蓄和投资水平又都是由市场决定的。这样形成的经济增长率可能达不到社会要求。因此,财政的经济增长职能的任务就是协调能力增长与支出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达到社会主义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政府也不能任凭市场去决定经济增长率,也必须利用财政手段谋求实现既定的增长率目标。2022/12/5(三)贯彻稳定与增长职能的财政措施

1.针对经济运行状况,灵活地调整财政收支(总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总量关系,使之趋于平衡。2.通过财政自身的制度性安排,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例如,累进的所得税、失业救济金。2022/12/53.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收支活动及其他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基础产业、公共设施及其他薄弱环节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保证经济增长协调与高速的最优结合。4.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2022/12/5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重点、难点: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成本——效益”分析法、政府采购制度、公共选择理论。计划教学时数:32022/12/5第一节政府与公共物品的提供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市场提供私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因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为什么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呢?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

2022/12/5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称之为“搭便车”现象。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2022/12/5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为此,需要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规范公共物品提供的政治决策程序,尽可能减少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2022/12/5二、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一)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物品(二)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三、公共生产

所谓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国有企业改革不应采取以完全市场化和竞争化为目标的单一模式,而应是分门别类,采取不同形式,分类改革,分别管理。2022/12/5(一)提供公共物品的国有企业和单位(二)垄断国有企业(三)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四)小型国有企业

2022/12/5第二节财政支出中的公平与效率一、公平与效率一般

公平和分配相联系。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生产条件的分配决定生产成果的分配,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每个人提供了均等的劳动机会。也提供了竞争环境的均等。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它不承认阶级的差别,却承认人们劳动能力的差别。2022/12/5这里通行的仍是商品等价交换原则。我国由于允许私人经济的发展,也存在非按劳分配的因素,对这部分经济成分来说,公平分配就是按对社会的贡献实行分配。效率实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它是以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为标志的。在现代经济中,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之比来计量的,投入少、产出多,所费低、所得高,为高效率;相反则为低效率。2022/12/5高效率总的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分配上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言,从总体上说公平与效率两者是统一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公平的,而多劳即可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公平原则,因为效率原则要求使那些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个人和生产单位能够获得更大的物质利益,同时,社会财富的增长才可能为实现公平提供物质条件。2022/12/5但是,在两者的实现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协调公平与效率两个原则,根本问题在于有效地协调社会经济目标及其实现机制。1.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失之偏颇。2.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问题。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2022/12/5二、财政支出的效率财政支出的效率与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谈到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首先需要选定一个可行的效率标准。这样的效率标准就是: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标准。即当改变资源配置时,社会的所得要大于社会的所失,其差额越大越好。财政支出应当符合上述效率标准,财政支出所取得的各种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计,应当大于聚财过程中对经济所形成的代价或成本,也就是要取得效益剩余或净效益。2022/12/5从理论上讲,要实现社会资源在财政部门与民间部门的合理配置,就必然要求用于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应等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时取得的边际效益。若财政部门资源使用的边际效益大于该资源用于民间部门的边际效益,则表明可以增加对公共部门的使用,以便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反之,则会减少对财政部门的资源使用。2022/12/5三、财政支出的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与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密切相关,它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活动,调整社会成员和集团之间原有对GDP的占有份额,使社会成员和集团之间的收入分配差别保持在社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而不至于引起收入分配的剧烈利益冲突与对抗。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体现2022/12/5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及其意义

1.社会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决定了财政支出要讲效益2.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效益的区别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大相径庭两者的选优标准不同二、“成本—效益”分析法2022/12/5(一)效益和成本的确定

1.实际成本效益和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和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和无形成本效益4.内部成本效益和外部成本效益5.中间成本效益和最终成本效益(二)项目评估的一般方法1.净效益现值法2.内在报酬率法3.效益成本比率法2022/12/5(三)外在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基本思路

1.直接量化模型2.间接方法估值①时间的估值②生命的估值(四)贴现率的确定(五)时间期限的界定(六)政府预算规模对投资项目支出的约束

2022/12/5“成本一效益”分析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政府确定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政府首先根据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选择若干个行动目标,根据这些目标,确定若干备选项目;然后,就每一个项目,组织专家组制定备选方案。第二个过程是政府选择方案和项目的过程。首先,要详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与效益,并运用贴现方法将这些成本与效益折成现值;2022/12/5其次,是在各备选方案中为每一个备选项目选择一个最佳实施方案;然后,根据业已确定的财政支出总规模,在诸多备选项目中选择—个最佳项目组合;最后,对此项目组合作机会成本分析,最终将支出项目确定下来。三、最低费用选择法

此方法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区别,是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2022/12/5运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确定财政支出项目,其步骤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大致相同,由于免去了计算支出效益与无形成本的麻烦,此法的分析内容要简单得多。首先,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其次,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加总。在计算费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多年安排支出的项目,也要用贴现法折算出“费用流”的现值,以保证备选方案的可比性。最后,还要按照费用的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2022/12/5四、公共定价法

政府也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这些物品(包括服务)也涉及到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竞争性管制行业的价格。2022/12/5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提高有关财政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适当选择定价方法。公共定价方法包括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和负荷定价法。2022/12/5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政府在保持企业收支平衡的情况下,采取尽可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定价方式。二部定价方法是由两种要素构成的定价体系:一是与使用量无关的按月或按年支付的“基本费”;二是按使用量支付的“从量费”。负荷定价法是指对不同时间段或时期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2022/12/5第四节财政决策的民主化与法制化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研究经济的一系列方法来分析研究政府的政策制定过程,研究在既定的社会公众偏好和政治程序下,政府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的,如何改革政治程序,以及改进决策的结果。简单地说,公共选择理论是对非市场决策(政府决策)的经济研究。公共选择本身也是公共品。2022/12/5由于政府决策是一种公共产品,使得政府决策也同样面临一些困境。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容

(一)公共项目的种类(二)公共项目的成本分担方式(三)公共项目的规模三、公共决策(公共选择的规则)

(一)直接投票决策(直接民主制条件下公共选择的规则)2022/12/51.全票通过原则内容、优点、缺点2.多数票通过原则内容、优点、缺点(二)集中决策(独裁)内容、优点、缺点(三)间接投票决策现实中,通行的政治程序总是投票与集中的某种结合,其表现形式就是间接投票决策。2022/12/5间接投票决策体制中,有三类参与者的行为将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这就是选民、管理者和政治家。1.选民行为及特点2.管理者的特点与行为目标3.政治家行为目标及政策措施四、公共选择的代价——政府失灵公共选择学派对政府失灵的分析政府的缺陷表现在:2022/12/51.政府行为的效率第一,政府政策的水平偏差第二、政府机构工作的效率低下2.政府行为的扩张3.政府的寻租行为五、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与法制化我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决定了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选举制度,也决定了我国的财政决策程序。2022/12/5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着重掌握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等理论知识,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财政支出的分类、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难点分析财政支出规模问题及增长趋势。计划教学时数:32022/12/5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是我国迄今为止的财政支出的主要分类方法,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运动,从静态的价值构成上划分,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从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考察,则可以分为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2022/12/5二、按用费类别分类

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分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相交换为标准,可将全部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类。两种支出的经济意义不同2022/12/5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衡量财政活动的规模,通常可以使用两个指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能反映实际情况。2022/12/5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分析2.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分析三、瓦格纳法则

对于财政支出不断膨胀的趋势,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尤以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phWagner)最为著名,他的研究成果被称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2022/12/5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皮科克与怀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他们对1890一1955年间英国的公共部门成长情况的研究,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公共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2022/12/5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财政支出增长似乎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条规律。社会主义国家的支出比重在改革以前也呈现出扩张的趋势,改革时期之所以下降,是因为政府在摆脱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局面。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并达到一定阶段以后,上述下降趋势理应逆转。四、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性因素(二)政治性因素(三)社会性因素2022/12/5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减变化分析)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022/12/5第四章购买性支出教学目的:主要使学生了解社会消费支出和财政投资性支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难点:社会消费的性质和资金来源;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政府投资的范围。计划教学时数:62022/12/5第一节社会消费性支出一、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二、行政管理费与国防费三、文科卫支出1.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2.文科卫支出的资金来源2022/12/5第二节财政投资性支出一、财政投资性支出的一般性分析(一)、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关系——投资是一把双刃剑1.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投资乘数=国民收入增量∕投资增量=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

2022/12/5公式表明,国民收入的改变量与引起这种改变的投资(或政府购买)改变量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没有可利用的闲置资源时,支出的变动会引起价格上升,而不会使产出水平上升。另外,即使经济中有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理论。此外,这一理论是在产品市场分析得到的,没有考虑到货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利息率的影响。2022/12/5投资乘数作用机理: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产出增加→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产出进一步增加→收入进一步增加(倍增)。2.投资规模或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会引起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3.在投资的安排上:一要注意投资的规模,二要注意投资的结构,三要注意投资的效益。2022/12/5(二)政府对投资的调控

1.政府为什么要调控投资政府调控投资意味着政府要在投资领域发挥作用或承担一定的责任。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投资规模、结构不合理的话,会影响经济的正常增长,而市场自发调节并不能实现投资规模的适度和投资结构的协调。2.政府调控投资的目标2022/12/5投资总量:通过政府的调控使社会总投资等于社会总储蓄。投资结构:通过政府的调控使投资结构的协调和投资结构的优化。3.政府调控投资的方式间接调控:对象是民间投资,即非政府投资。直接调控:对象是政府投资。(三)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2022/12/51.影响政府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比重的因素

一是经济体制,二是经济发展阶段。2.政府投资的特点

①可以极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②政府资力雄厚,可进行大型的、长期的项目投资。③政府可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2022/12/5

二、基础产业财政投资(一)为什么财政要对基础产业投资

1.基础产业的含义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产业指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广义的还包括一些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部门。2.基础产业的特点①基础设施为不同的生产者提供共同的生产条件,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2022/12/5②基础工业是处于国民经济上游的生产部门,其产品价格的变动对下游行业的生产成本产生重要影响。③基础产业一般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的投资多、建设周期长,单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项目的建设。非政府部门进入基础产业一般存在着资金上的障碍。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其发展。各国对其都有或多或少的干预,发展中国家由于“瓶颈产业”的困扰,往往更多投入。2022/12/53.我国基础产业的现状我国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基础产业短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之一。4.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投资基础产业的方式

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投资方式是财政投融资。5.基础产业的生产组织形式①公有公营2022/12/5政府不干预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私人可以进入该领域,并与之竞争满足上述条件,则能提供较好的服务②公有私营通过特许或租赁,把基础设施的经营以及新投资的责任委托给私营部门。③私有私营④社区和使用者提供地方性的小型基础设施2022/12/56.发展基础产业的筹资方式①财政投入发行国债借款预算内转入的一部分拨款资金各种基金②设立专用基金③利用外资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BOT方式2022/12/5融资租赁在境外上市组建海外共同基金④利用股份制方式融资有条件的可以上市融资、股权融资优点,无须还本付息,资金可以长期使用等。⑤建立政策性银行⑥设立普通长期信用银行⑦个人投资2022/12/5三、农业财政投资(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1.农业生产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2.农业的发展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3.稳定农业是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二)农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分析

一是农户自身积累。——内部来源二是银行信贷投资。三是政府财政投资。2022/12/5(三)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与重点

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把那些具有外部效应,牵涉面广(比如跨地区的农业项目,可以使更多的农民从中受益)、规模大的农业公共物品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在我国目前,主要包括:1.农业基础设施2.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3.农户教育与培训4.农村社会事业2022/12/5(四)农业产业化好处是通过一定的中介组织和经济纽带,把农民的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联起来,将农业生产与科研、企业、流通等联结起来,使农业集约化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有了解决途径。但有些问题应引起注意1.缺乏统筹,盲目发展2.产业趋同,低水平重复3.产业链不协调(最关键是供产销的协调)4.缺乏专业人才2022/12/5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应做到1.搞好规划布局因地制宜,选好主导产业、拳头产品,培育龙头企业。2.完善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3.依靠科技进步4.优化外部环境2022/12/5第五章转移性支出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着重掌握转移性支出的基本知识,并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和税收支出情况有一定的了解。重点难点:社会保障的改革;财政补贴的作用;税收支出的控制计划教学时数:32022/12/5第一节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包括:社会救济制度——受益范围是低收入阶层。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受益范围是劳动者。包括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要求权利与义务的对称,即要享受保险权利,必须提供资金(缴费或交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安置。2022/12/51.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弥补市场缺陷。2.政府介入社会保险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拒风险的能力。3.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二、社会保障制度资金运筹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在资金运筹方面有三种方式1.现收现付制:当期的收入全部用于当期支出,实行以支定收,没有积累或积累很少。

2022/12/52.基金积累制(完全基金式):指本期的支出主要由前期的收入积累来满足,实行以收定支。有较大数量的基金积累。3.混合模式(部分基金式):介于二者之间,部分以支定收,没有积累,部分以收定支,有积累。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大多数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期都采取现收现付制,尔后向基金积累制转换。现在很多国家实际上都不是单纯的现收现付或基金积累,而是混合模式。2022/12/5三、中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一)内容:总的来讲有三个部分组成1.集体所有制单位的社保制度资金来源:集体提留中的公益金部分保障对象:集体成员2.国有制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企业支出,保障对象:本单位的职工3.财政直接安排的社会保障保障对象:全体社会成员,资金来源:财政支出2022/12/5(二)特点1.与就业制度联系在一起。2.在资金运筹上实行现收现付制(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有企业改革使社会保障的任务主要落在了企业身上,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间不公平竞争。2.就业制度改革使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难以应对失业问题的挑战。2022/12/53.难以解决非国有企业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4.现收现付制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5.社会保障功能不强。四、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1.特点2.问题福利水平过高导致财政困难。福利水平过高影响经济效率。福利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养懒人的制度。2022/12/5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改革的基本思路1.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既要考虑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相衔接,又要考虑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循序渐进。2.在保障水平上,起点宜低不宜高。3.在资金运筹方式上,从现收现付制混合模式再向基金积累制转化。4.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2022/12/55.明确社会保障范围,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准,多方面提高和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不同时期应有所侧重。6.加快制定和出台社会保障法,实现社会保障制度运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7.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和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加强社会保障收支管理。8.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营运,实现其保值增值。2022/12/5(二)改革的实际进展

1.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层次:①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政府鼓励(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③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举办,个人自愿投保,政府也要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2022/12/5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在资金运筹模式上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2.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模式3.失业保险——不建立个人账户,全部实行社会统筹4.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前三项属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社会救济制度。2022/12/5(三)关于社会保障税1.社会保障税的特性累退性,即高收入者交纳的社会保障税占其收入的比例远小于低收入者。有偿性2.基本内容①社会保障的项目范围②社会保障税的税基工资﹑各种补贴以不列入税基为好,边收边支,没有意义。2022/12/53.征收率一是征收率应适度,要考虑政府和人民的承受力,刚开始可低一点,逐步调整;二是分项目,设置不同的征收率。哪个项目支出多就多征,少就少征。4.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管理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但不管支出,而是由专门机构负责收支安排,税率的设置和调整以及开支的检查。2022/12/5雇主直接缴纳,雇员由雇主代扣,自营业者自行申报缴纳。自二次大战以来,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税收入在税收收入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也十分重视本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有些国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2022/12/5第二节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性质与分类(一)什么叫财政补贴所谓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进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二)财政补贴的分类1.从财政统计的角度,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两类,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2022/12/52.从补贴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财政补贴可以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3.从政府是否明确的安排支出来划分,补贴分为明补和暗补。二、财政补贴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财政补贴的调控机理财政补贴可以影响价格,以价格为中介,进而影响经济。2022/12/5(二)财政补贴的调控对象1.需求结构2.供给结构三、如何正确利用财政补贴

(一)财政补贴的利用应考虑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水平上,财政补贴所承担的任务是有区别的。1.不发达市场经济下,财政补贴的任务主要是理顺价格关系,完善市场机制。2022/12/52.发达的或成熟的市场经济下,财政补贴的主要任务是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二)财政补贴的利用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四、中国的财政补贴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的财政补贴,合理利用财政补贴(投向、规模、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22/12/5第三节税收支出一、税收支出的性质和内容

(一)税收支出的定义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二)税收支出的性质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支出。2022/12/5(三)税收支出的形式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亏损抵补、加速折旧、退税。二、我国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一)税收支出的预算控制的必要性(二)如何对税收支出进行预算控制

纵观世界各国的实践,对税收支出进行预算控制的方法主要有: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办法。2022/12/5第六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理论,为学习财政收入的具体内容打下基础。重点难点: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价格总水平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计划教学时数:22022/12/5第一节财政收入及其分类一、什么叫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具有双重性质或双重含义,既表示国家筹集资金的过程或阶段,又表示国家集中占有的那部分货币资金。二、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三、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2022/12/5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衡量财政规模的指标有两个,一是绝对规模,二是相对规模,即财政收入/GDP。一、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制约(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2022/12/51.物价总水平上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物价总水平上升影响财政收入的购买能力2.价格再分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①从物价上升的原因看②从财政收入制度(主要是税收制度)看3.产品比价关系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之所以会产生影响,是由于两个原因:①产品比价关系变化会导致GDP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再分配。②不同经济主体向财政上交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即财政收入的非均衡性。2022/12/5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一、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二、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2022/12/5四、财政收入的地区构成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其形成原因较复杂,如资源、位置、交通、经济基础、管理水平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决定了我国财源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我国较多财政收入来自于东部地区,近年来,来自中部地区的财政收入有效大增长,而西部地区,则需国家更多扶持,促进其发展。2022/12/5第四节财政收入的原则一、发展经济,广开财源财政收入的增长,取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资金积累水平。一是要注重挖掘内部潜力,二是要注重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三、区别对待,合理负担2022/12/5第七章 税收原理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原则、最适课税等基本理论问题;弄清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因素及税收负担运动的一般规律;了解和掌握税收的基本术语和主要分类,为税收制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重点难点:税收的一般特征,拉弗曲线与最佳税率问题,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2022/12/5税收公平原则中的利益说与支付能力说,税收超额负担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计划教学时数:32022/12/5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一、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二、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调节经济主要着眼于

2022/12/5⑴弥补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效应;⑵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状况,解决分配不公问题;⑶调控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三、税收具有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通常被简称为税收的“三性”。四、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022/12/5第二节 税收基本术语一、纳税人纳税人应与负税人相区别

二、课税对象课税对象与税源有一定联系

三、课税标准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的计量标准

四、税基2022/12/5一般而言,税基指的是课税对象的数量。经济税基与法定税基的差别。税基的选择,尤其是法定税基宽窄的界定,对税收效率与税收公平均有显著影响,因而是实现税制目标函数的重要变量。税基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五、税率

税率是相对于税基的比率或数额。税基与税率的乘积就是税额。

2022/12/5税率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和中心环节。1.比例税率2.定额税率3.累进税率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七﹑附加与加层2022/12/5第三节 税收分类一、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二、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和间接税三、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2022/12/5四、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价内税和价外税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2022/12/5第四节 税收负担分析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直接经济利益,从而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它反映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的数量关系,通常用税收负担率这一相对量来表示。税收负担问题是税收的核心问题,因而也是建立税收制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022/12/5一、宏观税收负担的度量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总体所承受的税收负担,也可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其计算公式如下:

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100%

一定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制约宏观税负水平高低的主要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经济结构;③经济体制;④政府职能范围2022/12/5二、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财政职能的实现问题,既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与发展。宏观税收负担率如果过低,政府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就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果宏观税收负担率过高,不仅民间部门可供支配的收入过少,不能有效满足私人需要,而且往往通过影响民间部门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使以后的产出减少,进而最终减少税收收入。2022/12/5“拉弗曲线”

2022/12/5第五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涵义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税负归宿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归着点,它表明转嫁的税负最后是由谁来承担的。2022/12/5二、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此外还有混转或散转。三、税负转嫁的依存条件

(一)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是税负转嫁存在的主观条件(二)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是税负转嫁存在的客观条件2022/12/5四、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1.商品或要素供求弹性2.课税范围3.反应期间4.税种属性五、我国的税收转嫁的影响税收转嫁会影响利益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强化纳税人逃税意识。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合理选择税种、税率、征税范围,强化税收征管工作。2022/12/5第六节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制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理论准则,也是评价税制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因此,历来得到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税收原则理论。在现代税收理论中,得到公认的是税收的两大基本原则,即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2022/12/5一、税收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被公认为税收的首要原则。这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是否公平会影响到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是否公平还直接关系到税收制度本身是否能正常运转。条件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此为横向公平;二是条件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此为纵向公平。2022/12/51.利益说

利益说要求按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获得的利益程度来分配税负。2.支付能力说运用支付能力说实现税收横向公平时,面临的首先是支付能力的衡量问题,这实际上也就是税基的选择问题。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最佳标准。在实践中,如何界定收入,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2022/12/5消费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又一标准。问题是消费的累退性会导致对消费征税的累退性,这显然不利于实现税收公平。财产也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支付能力的标准之一。但用财产来衡量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也有局限性。二、税收效率原则

税制效率原则要求税制的设计应使税收产生的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2022/12/5一般将税收收益用税收收入代替,因此,税收效率也就意味着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应最小。概括地说,税收造成的社会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税收干扰私人经济部门的选择造成的超额负担,亦称经济成本;二是税务成本。也由此引出了税收效率的两个涵义,即税收经济效率和税务效率。1.税收经济效率税收经济效率的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的超额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2022/12/5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私人部门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称之为税收超额负担。税收超额负担在多数情况下不可避免,因此,如何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就成为提高税收经济效率的基本思路。征税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收入效应,二是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产生超额负担,避免或降低超额负担的途径就是要遵循税收中性原则。2022/12/5所谓税收中性原则,是指税制应不影响市场中各相对价格,进而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纳税前后经济行为的一致性。2.税务效率税务效率的是指以最小的税务成本取得既定的税收收入。一般通过税务成本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这一标准来衡量。税务成本是指在税制实施过程中征税机关和纳税人发生的各类费用和损失,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征税成本指征税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征税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人员费用,设备设施费用,办公费用等。2022/12/5第七节 最适课税理论一、最适课税理论与“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

“最优原则”(First

—Bestprinciple)源自福利经济学,即“市场配置效率原则”。鉴于最优原则在税制设计中无法实现,20世纪6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次优原则”应用于税制建设中。2022/12/5“次优原则”(Second—BestPrinciple)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李普斯和美国经济学家兰卡斯特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原则论证了市场存在失灵的既定条件下,如何建立能使这些失灵损失达到最小的优化价格条件。二、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涵义

最适课税理论(OptimalTaxTheory)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体系进行分析的学说。2022/12/5三、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关于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1.直接税与间接税应当是相互补充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2、税制模式的选择取决于政府的政策目标(二)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1.一般税与选择税的权衡2.兰姆塞法则(TheRamseyRule)——反弹性法则及其修正2022/12/5兰姆塞法则指出:“为了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税率的制定应当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将兰姆塞法则进一步引伸,可得出:只要商品在消费上互不相关,对各种商品课征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因为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使各种商品在需求量上按相同的比例减少”这一目的,兰姆塞法则故也被称为反弹性法则。2022/12/5(三)最适所得课税理论

1.所得税的边际税率不能过高。因为最低收入阶层所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是不变的,高边际税率充其量只是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无助于低收入者福利水平的提高。2.最适所得税率结构应当呈倒“U”型。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2022/12/5拥有最高所得的个人适用的边际税率甚至应当为零。倒“U”型税率结构的分析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的假定前提下得出的,现实中完全竞争几乎不存在,因此不能完全按照倒“U”型税率结构设计所得税率。2022/12/5第八章税收制度教学目的:通过介绍税收制度,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税制体系。重点难点: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计划教学时数:62022/12/5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一、税收制度的概念从税收结构分析,税收制度是指一国各种税收及其要素的构成体系。从法的角度分析,税收制度是一国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统称。2022/12/5二、税制结构(一)税制结构的概念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各个税种配置、税系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方式及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二)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三)税制结构模式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2022/12/5三、税种设置四、现代税制体系

构成各国税制体系的税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商品劳务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五、我国的税制改革与现行税制体系

2022/12/5第二节商品课税一、特点与功能(一)特点1.课征普遍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3.实行比例税率4.计算征收方便(二)功能

2022/12/51.可以稳定、便利地取得财政收入,是收入功能较强的一个税类。2.由于流转税一般可以转嫁并最终以消费领域为税负归宿,所以可以起到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的作用。(三)缺陷

二、增值税(一)定义增值税是对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2022/12/5就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法定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二)优点1.可以避免重复征税2.可以有效地减少偷漏税。3.税收收入不受商品流转环节的影响,可以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4.有利于实行彻底的出口退税。(三)增值税的类型1.生产型

2022/12/52.收入型3.消费型(四)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标准有两个:1.会计核算是否健全;2.生产经营规模经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定为一般纳税人,不得再转回。2022/12/5小规模纳税人不得开立、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进行进项税额的扣抵,其应纳增值税额按全部销售收入的3%计征。(五)征税范围(六)税率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1)生活必需品:粮食、食用植物油、自来水、暖气、冷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民用煤炭制品。(2)文化用品:图书、报刊、杂志。(3)农用生产资料:饲料、化肥、农机、农膜。2022/12/5零税率:适用于出口货物。即对出口货物不征税,在以前生产环节已纳税的,要实行退税。(七)计算

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不含进口)基本公式:应纳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销售额应是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若含增值税,则: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2022/12/5在零售环节,目前实行价税合一。有兼营业务则应区分,不能区分,统征增值税;混合销售则以货物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合计征收增值税。另外一些规定:如价格偏低,以旧换新,折扣销售等。进口货物,则要计算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进项税额是纳税人当期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额。2022/12/5不准从销项税额中扣除的进项税额。2.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的计算应纳增值税=销售额(不含税)×税率三、消费税(一)定义:消费税是对我国境内从事生产、进口和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二)特点(三)作用

2022/12/5(四)课税对象(五)纳税环节(六)税率(七)计算征收

1.从价定率计征①生产并销售应税消费品以销售收入为计税依据(不含增值税,含消费税)应纳税额=销售收入×税率2022/12/5②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若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不纳税;若用于非应税项目,以同类消费品的市场价格为计税依据。应纳税额=按同类消费品价格计算的销售收入×税率;无同类消费品价格,以组成计税价格纳税。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其中,成本是生产成本,利润按应税产品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来计算。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2022/12/5③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按同类消费品的价格计税,若无同类消费品价格,则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④进口应税消费品,按组成计税价格计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率

⑤消费税计算中还应注意几点2.从量定额计征2022/12/5计税依据是应税消费品的数量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数量×税率四、营业税(一)定义(二)特点(三)征税范围(四)税率(五)计征应纳税额=营业额(或销售额)×税率2022/12/5增值税举例某生产厂家2002年7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销售产品,实现销售额900万元。2)采购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600万元,税率17%,另外期货方支付代垫运费8万元,同时取得运费发票。3)将自产货公司投资给联营企业,价款为30万元。2022/12/54)当期委托加工一批礼品赠送客户,价款4万元。该厂自产物货适用税率17%,计算该厂当月应纳增值税款。解:当期销项税额:(900+30)×17%=158.10万元当期进项税额:600×17%+8×10%=102.80万元其中委托加工4万元的礼品送客户,是用于非应税项目,故不得抵扣税款。2022/12/5当期应纳增值税额:158.10-102.80=55.30万元消费税举例某烟厂为一般纳税人,4月份发生以下业务。(1)委托加工收回烟丝价值为6万元,用于运送生产卷烟,由加工单位代收代缴消费税1.8万元。(2)销售甲级卷烟12万元,烟已发出并办委托收手续,但货款尚未收到。2022/12/5(3)为一外贸单位加工一种甲级特制烟,收取加工费3万元,外贸单位提供原材料成本45万元。期末外单位将货物提走。已知该烟厂无期初库存委托加工的烟丝,期末库存的委托加工烟丝2万元,计算该厂末期应纳消费税及代收代缴消费税。解:该厂代收代缴消费税为:

[(45+3)/(1-50%)]×50%=96×50%=48万元2022/12/5该厂应纳消费税

12×50%-[(6-2)×30%]=6-1.2=4.8万元(甲级卷烟消费税率50%,烟丝30%)。2022/12/5第三节所得课税一、特点与功能(一)特点1.税负相对公平。原因:以纯所得为计税依据;一般采取累进税率;规定免征额,扣除生计费用。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一般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对市场经济运行干扰较小。2022/12/53.有利于维护国家权益。4.课税有弹性。(二)缺陷1.税款和税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制约。2.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3.计征管理比较复杂。二、企业所得税

2022/12/5《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2022/12/5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2022/12/5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2/12/5(二)课税对象

企业所得税的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来源于境内、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三)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所得应该交纳预提所得税的,适用税率为20%。(四)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22/12/5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实施企业所得税的核心问题。应遵循的原则:1.所得的纯收益原则2.依据税法(比较会计法和税法)3.权责发生制原则2022/12/5收入总额中的下列收入为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

2022/12/5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五)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2022/12/5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企业对外投资期间,投资资产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2022/12/5企业在汇总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其境外营业机构的亏损不得抵减境内营业机构的盈利。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六)关联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关联企业是指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2022/12/5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控制;其他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关系。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2022/12/5(七)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2.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3.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2022/12/54.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1.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2.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3.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2022/12/5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2022/12/5企业与其关联方共同开发、受让无形资产,或者共同提供、接受劳务发生的成本,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分摊。(八)应纳所得税额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