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3~6岁的儿童其学习方式有其特性是非常不同的,因此必须从幼儿园主题环境中落实到丰富的教育,以此来发挥出环境对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作用。在实际的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考虑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精制的环境限制儿童的互动。基于此情况,笔者依托本园开展的市级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背景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对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策略进行研究,通过选择生活化的内容,从幼儿的兴趣点入手,提供材料与空间的支持,邀请幼儿共同参与主题环境的创设,创设一个个互动的红色文化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充分感受红色文化氛围,表达自己的想法,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培养,让他们能逐渐养成正确的行为观念以及价值观念。

目前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已经明确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教育政策,要求幼儿园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以及表达的空间,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幼儿的基础教育,更要关注对儿童的心理教育。一切幼儿研究都是在“儿童视角”下将儿童作为研究的主体,并积极倡导儿童的自我体验与感受,儿童被视为主动建构其生活和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要如何站在儿童的立场和视角为其提供理解的、开放的、互动的空间呢?下面将结合我园在开展市级立项课题“红色文化背景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的相关做法对如何从儿童视角创设主题环境进行阐述。

一、儿童视角、红色文化的含义

“儿童视角”有两层意思:看儿童的角度、从儿童的角度看。通俗地说,就是要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学会运用幼儿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用幼儿的思维模式去看待大人眼中的世界。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其中的精神内核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断探索,不断抗争的精神,蕴涵着许多的革命精神以及传统思想。许多物品以及历史陈列馆,都传承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断流淌的红色基因以及红色信念。

二、儿童视角下红色文化主题环境创设的主要策略

(一)环境创意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生活化

好的环境一定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创设来源于儿童,而儿童在发展中又离不开社会生活,生活会赋予儿童灵性的力量。因此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最重要的是要与生活相结合,比如,小班主题活动“国旗飘飘”,在班级主题墙布置上,选择张贴幼儿熟悉的每周升旗场景的图片,还有家长带幼儿寻找的“我看到的国旗”图片,还有“我所认识的国旗”调查表等,与幼儿生活中见到的国旗相关的内容,整个班级的色调也以国旗的颜色为主色调,此外,还在班级内外环境及各个区域融入了国旗元素,这些环境创设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实际,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幼儿所熟悉,较好地体现了生活化。又如,中班主题活动“红色粮仓”,在环境创设中同样来源于幼儿熟悉的内容,比如,在主题墙上张贴的是幼儿参观过的红色基地“红色粮仓”的资料,有聆听老爷爷讲红色粮仓故事的照片,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的照片,有和小伙伴探寻红色粮仓的照片,有亲子小报“探寻红色粮仓”,有红色粮仓中的各种农具图片等,无一不体现了幼儿的生活片段及熟悉的物品。幼儿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每天来园、自由活动时都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交流自己与这些红色资源所发生的事、感受和体会,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为课题研究的拓展作好了铺垫。

(二)环境创设邀请幼儿来参与,凸显主体性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通过为幼儿搭建具有特色的环境,能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游戏环节以及教学环节中,与教师共同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与探索。

1.降低高度,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事物还没有较为成熟的看法和认知,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尽量拉近主题环境与幼儿之间的距离。比如大班主题活动“神气的军装”中,主要围绕“军装的秘密”“我是三军总司令”“我是小小军人”三条主线,我们除了在主题墙上展现主题进程外,还在生活区的互动墙上让幼儿为不同军种的军人配对服装、武器、肩章、臂章、军旗等;在美工区的墙面上展示的是幼儿设计的不同画种的军人服装,作品架上展示的是幼儿各种手工制作的栩栩如生的不同种类的军人;在语言区的墙上挂着“我是三军总司令”的诗歌图谱背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边复习诗歌边摆放图谱。幼儿在看得见、触摸得到的环境氛围中,学习兴趣被激发,乐于表达与表现,充分地与红色文化主题环境互动,做环境的主人。

2.关注兴趣点,充分展示幼儿的想法

教师在进行主题环境搭建之前,可以先主动询问他们的意见,通过了解幼儿的实际想法,为他们创造出满足孩子们实际学习需求的主题环境。比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国旗飘飘”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点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因此在主题墙中首先展示的是幼儿参与升旗仪式的照片,并让幼儿参与布置,接着通过话题“为什么要升旗”“升旗仪式的流程”“哪些地方会升旗”,引导幼儿参与调查活动并将调查结果在主题墙上展示、交流对国旗的初步认识,接着通过“我和国旗来合影”“我把国旗洗一洗”“我和国旗比一比”等生成性活动进一步展示幼儿与国旗发生的故事,最后通过“认识国旗”调查表、“识国旗”“我制作的国旗”等活动图片充分展示了幼儿对国旗较完整的认识和想法。

(三)环境布置支持幼儿的需要,为发展提供支架

主题环境不只是承载幼儿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具备人格特质的第三位老师,这也意味着教师在主题环境创设中一定要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逻辑,支持幼儿参与象征性的表达,在有限的环境中彰显儿童的气息。在环境规划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幼儿足够的、最大化的空间,力求打造具有参与性、支持性特征的环境,能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作用。比如,在主题活动“国旗飘飘”中,教师在规划主题墙时,分为“庄严的升旗仪式”“我和国旗的故事”“认识国旗”三大版块,在每一版块又分为几个小版块,在这些规划中,都是从幼儿角度出发,留给幼儿充分展示和表现的空间,比如,在“庄严的升旗仪式”这一版块中又细化为“为什么要升旗”“升旗仪式的流程”“哪些地方会升旗”几个版块,让幼儿通过展示调查表、周一观看升旗流程的照片、不同场合升旗的照片等,填补预留的空间,共同完成環境的创设。又如,在“认识国旗”这一版块中,又分为“认识国旗”调查、“识国旗”两个小版块,在主题墙上展示的是“认识国旗”调查表,让幼儿交流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在班级区域隔断上展示的是幼儿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国旗”,让幼儿互相欣赏、交流自己的作品;在语言区的墙面上展示的是不同场合升旗的图片以及有国旗标志的物品,让幼儿说一说我在哪里看到国旗,哪些东西有国旗的标志等。通过规划,教师为幼儿参与活动提供环境空间及材料上的支持,幼儿在参与红色体验活动后都乐于将自己的调查表、活动照片、作品等展示于主题墙、区域环境,乐于交流与讨论,表达与表现,进一步加深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与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红色文化的传承教育,有效地促进了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四)主题环境的创设应遵循过程性原则,动态呈现

1.留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并不是完美的,因此在进行主题环境搭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应该留有一些余地,给予孩子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而并不是一味地将所有的理念和知识都全部通过主题环境灌输给孩子们。在进行环境创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良好的把握,为幼儿留有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置身于自己所想象的空间中。在进行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出几个不同的选择,给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权,让孩子进行自主选择。比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海陆空出动”主题环境创设中,为了调查幼儿对交通工具的了解程度,我们在“交通工具大集合”中的“我是如何来幼儿园的?”这一版块设计四个空白的小版块,分别贴上四种交通工具让幼儿根据自己来园乘坐的交通工具贴上自己的号数;在“我设计的交通工具”预留两个空白小版块,用来展示幼儿自己设计的未来交通工具作品,在美工区的作品架上,同样让幼儿自主展示自己设计的各种交通工具的手工作品。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是小小兵”的主题环境创设规划时,在“小小兵服饰”这一版块,我们预留了“我能行”空白版块,让幼儿在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军装军衔之后,自己为小小兵设计服饰,孩子通过绘画、手工表现出小小兵的服裝及军帽,挂满了空白的版块,大胆地“补白”了这一空间。

2.留痕

为了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在主题环境创设时还需注意留痕。教师应该将幼儿的快乐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将幼儿的快乐瞬间进行有效的抓拍。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文字,让幼儿将自己的感想和感悟用文字应刻下来。比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国旗飘飘”中,在“庄严的升旗仪式”这一版块,有幼儿参加每周一升旗的图片,有大班哥哥姐姐进行升旗仪式的照片,还有关于升旗仪式的调查表等体现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痕迹;在“我和国旗的故事”这一版块,有“我和国旗来合影”“我把国旗洗干净”以及“我和国旗比一比”等体现幼儿与国旗发生故事的相关活动照片;在自理区有幼儿学习折叠国旗的图片;在美工区的墙面上还有幼儿装饰、制作国旗的图片;在数学区有幼儿用国旗数数的图片等,最后,这些体现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图片再由教师帮助文字注释。通过以幼儿为主体的留痕,动态地展示幼儿的学习过程,真正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3.解读

教师在进行主题环境的创建过程中,往往蕴涵许多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想。但是大部分的孩子无法通过对主题环境的自主观察,了解到教师所要传递的观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探索,需要教师带领孩子们进行后期的解读。

教师应该同幼儿一起参与解读环节。如在大班主题“神气的军装”中,幼儿对大阅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提供了阅兵式的图片,幼儿便激烈地讨论起来,如:“我最喜欢女兵,因为我也是女孩子!”“你看,飞机上的是五星红旗!”又如,在小班主题活动“国旗飘飘”中,幼儿对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很感兴趣,于是教师在主题墙上提供了大班哥哥姐姐进行升旗仪式流程的照片,每次参加完升旗仪式回来,幼儿都会在这些照片前围观,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如:“立正,准备好,齐步走!”“到了到了,准备升旗了,要先把国旗甩出去,再拉绳子”“升旗了,哥哥拉这边的绳子,姐姐收另一边的绳子”等。一边探讨边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解读他们的真实想法。

4.跟进

在完成主题环境创建之后,教师也应该进行及时的跟进,观察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心理的变化。比如,小班主题活动“国旗飘飘”以“庄严的升旗仪式”—“我和国旗的故事”—“认识国旗”为主题学习发展脉络展开环境创设;中班主题活动“红色粮仓”以“探寻红色粮仓”—“粮食大作战”—“粮食总动员”—“光盘行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大班主题活动“神气的军装”以“军装的发展史”—“我是三军总司令”—“我是小小军人”等主题脉络展开环境创设,这些主题环境的创设都是紧跟着主题的发展与生成及时地更新、跟进,有效地展现了幼儿的学习内容与过程。主题活动的开展是一个持续性、渐进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幼儿参与“补白”、教师为幼儿“留痕”“解读”幼儿的想法、“跟进”主题环境创设等措施,让主题环境随着活动主题的不断展开而深化、丰富和调整,呈现出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参与度高,积极性及表现欲极强,教师能站在儿童角度想问题,解读儿童,理解儿童,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

三、结语

我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