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_第1页
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_第2页
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_第3页
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_第4页
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磁共振碳谱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主要内容一

13CNMR概述二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三13CNMR谱图及四13CNMR化学位移五影响13C化学位移的因素六核磁共振碳谱中几种去偶技术七各类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八碳谱的解析步骤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一13CNMR概述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构成了有机物的骨架。因此观察和研究碳原子的信号对研究有机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自然界丰富的12C的I=0,没有核磁共振信号,而I=1/2的13C核,虽然有核磁共振信号,但其天然丰度仅为1.1%,故信号很弱,给检测带来了困难。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二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信号强度低。由于13C天然丰度只有1.1%,13C的旋磁比(C)较1H的旋磁比(H)低约4倍,所以13C的NMR信号比1H的要低得多,大约是1H信号的六千分之一。故在13CNMR的测定中常常要进行长时间的累加才能得到一张信噪比较好的图谱。化学位移范围宽。1H谱的谱线化学位移值的范围在0-15ppm,少数谱线可再超出约5ppm,一般不超过20ppm,而一般13C谱的谱线在0-250ppm之间。由于化学位移范围较宽,故对化学环境有微小差异的核也能区别,每一种碳原子均能得到自己的谱线,这对鉴定分子结构更为有利。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弛豫时间长。13C的弛豫时间比1H慢得多,有的化合物中的一些碳原子的弛豫时间长达几分钟,这使得测定T1、T2等比较方便。另外,不同种类的碳原子弛豫时间也相差较大,这样,可以通过测定弛豫时间来得到更多的结构信息。共振方法多。13CNMR除质子噪声去偶谱外,还有多种其它的共振方法,可获得不同的信息。如偏共振去偶谱,可获得13C-1H偶合信息;反转门控去偶谱,可获得定量信息等。因此,碳谱比氢谱的信息更丰富,解析结论更清楚。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三13CNMR谱图典型碳谱图谱最常见的碳谱是宽带全去偶谱,每一种碳原子只有一条谱线。在去偶的同时,由于核的NOE效应,信号更为增强。但不同碳原子的T1不同,这对峰高影响不一样;不同核的NOE也不同;

峰高不能定量地反映碳原子数量。6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不同结构与化学环境的碳原子,它们的C从高场到低场的顺序与和它们相连的氢原子的H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并非完全相同。如饱和碳在较高场、炔碳次之、烯碳和芳碳在较低场,而羰基碳在更低场。以下麦芽糖的氢谱和碳谱。图中可见,氢谱3.0-4.0部分重迭严重,而碳谱则是彼此分开的特征峰。7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分子有不同的构型和构象时,C比H更为敏感。碳原子是分子的骨架,分子间的碳核的相互作用比较小,不像处在分子边缘上的氢原子,分子间的氢核相互作用比较大。所以对于碳核,分子内的相互作用显得更为重要,如分子的立体异构、链节运动、序列分布、不同温度下分子内的旋转、构象的变化等,在碳谱的C值及谱线形状上常有所反映,这对于研究分子结构及分子运动、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和氢谱一样,碳谱的化学位移C也是以TMS或某种溶剂峰为基准的。8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2、诱导效应电负性基团会使邻近13C核去屏蔽。基团的电负性越强,去屏蔽效应越大。如,卤代物中C-F>C-Cl>C-Br>C-I,取代基对C的影响还随离电负性基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取代烷烃中效应较大,差异可高达几十,效应较小,约为10。对于和,由于已超过三个键,故取代效应一般都很小。9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苯环取代因有共轭系统的电子环流,取代基对邻位及对位的影响较大,对间位的影响较小。10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4、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在羰基碳的邻位引入双键或含孤对电子的杂原子(如O、N、F、Cl等),由于形成共轭体系或超共轭体系,羰基碳上电子密度相对增加,屏蔽作用增大而使化学位移偏向高场。因此,不饱和羰基碳以及酸、酯、酰胺、酰卤的碳的化学位移比饱和羰基碳更偏向高场一些。如下列三个化合物中羰基碳的化学位移为:

206.8ppm195.8ppm179.4ppm1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6、电场效应在含氮化合物中,如含-NH2的化合物,质子化作用后生成–NH3+,此正离子的电场使化学键上电子移向或碳,从而使它们的电子密度增加,屏蔽作用增大,与未质子化中性胺相比较,其或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向高场偏移约0.5-5ppm。这个效应对含氮化合物的碳谱指认很有用。1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大环环烷(CH2)16的C为26.7。而当环烷中有苯环时,苯环的影响可使各碳的C受到不同的屏蔽或去屏蔽,在苯环平面上方屏蔽区的碳,C可高达26.2。1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9、介质效应(测定条件)不同的溶剂、介质,不同的浓度以及不同的pH值都会引起碳谱的化学位移值的改变。变化范围一般为几到十左右。由不同溶剂引起的化学位移值的变化,也称为溶剂位移效应。这通常是样品中的H与极性溶剂通过氢键缔合产生去屏蔽效应的结果。一般来说,溶剂对13C化学位移的影响比对1H化学位移的影响大。1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10、温度效应温度的变化可使化学位移发生变化。当分子中存在构型、构象变化,内运动或有交换过程时,温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动态过程的平衡,从而使谱线的数目、分辨率、线形发生明显的变化。如吡唑分子中存在着下列互变异构:1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六核磁共振碳谱中几种去偶技术1质子宽带去偶谱(protonbroadbanddecoupling)质子宽带去偶谱也称作质子噪声去偶谱(proton

noise

decoupling),是最常见的碳谱。它的实验方法是在测定碳谱时,以一相当宽的频率(包括样品中所有氢核的共振频率)照射样品,由此去除13C和1H之间的全部偶合,使每种碳原子仅出一条共振谱线。16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2偏共振去偶谱偏共振去偶谱可用来决定各个信号的分裂程度;实验方法:将去偶器的频率设定在偏离质子共振频率的一定范围内,即将去偶器的频率设定在比作为内标准的四甲基硅信号高出1个ppm处,并用单一频率的电磁波对1H核进行照射,由此测得的既有NOE效应,又保留了1H-13C剩余偶合的图谱;17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偏共振去偶谱18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4选择质子去偶谱碳信号归属的常用方法在质子信号归属清楚的前提下,用弱的能量选择性地照射某一特定质子时,只与该特定质子相连的碳信号将作为单峰出现,峰的强度也相应增大最重要的是去偶器的能量设定,能量过强导致所有的信号都变成单峰;能量过弱则任何信号都不会变成单峰19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5INEPT和DEPT谱用于区分碳类型的一种技术。INEPT称为低灵敏核的极化转移增强法。DEPT称为不失真的极化转移增强法。即去偶呈现单峰,又可以区分出碳的类型。INEPT通过脉冲把灵敏度高的1H的自旋极化转移到13C核上去,13C信号强度增加4倍,进行测定,故灵敏度好。DEPT谱法是INEPT法的一种改良方法。DEPT的信号强度仅与脉冲的倾倒角有关。通过改变照射1H的的倾倒角(),使作45,90,135变化并测定其13CNMR谱20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七各类化合物的13C化学位移1、链状烷烃及其衍生物1)取代基的电负性:电负性越强,-位碳原子的C越移向低场,-位碳原子的C稍移向低场;一般在0-60ppm。

Chemicalshifts(ppm)ofXCH2CH2CH31H13C-CH2

-CH2

-CH3-CH2

-CH2

-CH3Et1.31.30.9342214HOOC2.31.71.0361814SH2.51.61.0272713NH22.61.50.9442711Ph2.61.60.9392515Br

3.41.91.0362613Cl

3.51.81.0472612OH

3.61.60.9642610NO24.42.11.07721112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3)超共轭效应:第二周期杂原子(N、O、F)的取代,使-碳原子的高场位移比烷基取代更明显;XCCC2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3、烯烃及取代烯烃

的范围及影响因素:1)一般:C100~165ppm如乙烯:123.3ppm,取代乙烯:100~150ppm;2)(C=)>(-CH=)>(CH2=);3)与相应烷烃相比,除了-碳原子的值向低场位移4~5ppm,其它(-、-、)的值一般相差在1ppm以内;4)共轭效应:形成共轭双键时,中间碳原子键级减小,共振移向高场。2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5、苯环碳的化学位移苯的C128.5ppm若苯环上的氢被其它基团取代,被取代的C-1碳原子值有明显变化,最大幅度可达35ppm。邻、对位碳原子值也有较大的变化,其变化幅度可达16.5ppm。间位碳原子值几乎不改变2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6羰基化合物的碳化学位移

醛、酮

C>195ppm;对结构变化很敏感。酰氯、酰胺、酯、酸酐C<185ppm;,-不饱和酮、醛较饱和的酮、醛的值也减小,但不饱和键的高场位移作用较杂原子弱(这一点与取代烷烃不同)。2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八碳谱的解析步骤区分谱图中的溶剂峰和杂质峰。同氢谱中一样,测定液体核磁共振碳谱也须采用氘代溶剂,除氘代水(D2O)等少数不含碳的氘代溶剂外,溶剂中的碳原子在碳谱中均有相应的共振吸收峰,并且由于氘代的缘故在质子噪声去偶谱中往往呈现为多重峰,裂分数符合2nI+1,由于氘的自旋量子数I=1,故裂分数为2n+1规律。

26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分析化合物结构的对称性。在质子噪声去偶谱中每条谱线都表示一种类型的碳原子,故当谱线数目与分子式中碳原子数目相等时,说明分子没有对称性,而当谱线数目小于分子式中碳原子数目时,则说明分子中有某种对称性,在推测和鉴定化合物分子结构时应加以注意。但是,当化合物较为复杂,碳原子数目较多时,则应考虑不同类型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值的偶然重合。27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碳原子级数的确定。测定化合物的DEPT谱并参照该化合物的质子噪声去耦谱,对DEPT-45、DEPT-90和DEPT-135谱进行分析,由此确定各谱线所属的碳原子级数。根据碳原子的级数,便可计算出与碳相连的氢原子数。若此数目小于分子式中的氢原子数,则表明化合物中含有活泼氢,其数目为二者之差。对碳谱各谱线进行归属。根据以上步骤,已可确定碳谱中的溶剂峰和杂质峰、分子有无对称性、各谱线所属的碳原子的类型以及各谱线所属的碳原子的级数,由此可大致地推测出化合物的结构或按分子结构归属各条谱线。28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例1、推测结构:某化合物C6H10O2

有下列数据:(ppm)14.317.460.0123.2144.2166.4峰组qqtdds解:从数据区看:可能含一个羰基:166.4ppm;由于166.4ppm较低,可知是属于酸、酯、酸酐类的羰基而非醛酮中的羰基,加上一个不饱和的基团可能是烯类;推出可能的结构是:60ppm代表与氧相连的取代基(烷基),剩下两个-CH3,与14.3、17.4相符,但有差别,应连在饱和及不饱和碳原子上(即没有对称性)。所以得出结构式:29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例3:化合物C10H11BrO2的谱图如下:结构中含苯环,从其MS谱中也可看到;从碳谱上知道苯环上有三个季碳,说明是三取代;从氢谱中得知一个次甲基上连有两个甲基;苯环上有三个不等价的质子,还有一个是活泼的氢,结合两个氧原子,应为羧酸。30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解:1)不饱和度:U=1+5-(7-1)/2=32)谱峰归属:5个碳,13C谱产生5个峰,分子没有对称性。可能:d偏共振多重性归属推断13.6qCH3C-CH321.6tCH2N≡C-CH2-C=O58.7tCH2C-CH2-O117.7sC172.0sCC=O3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与最后一个结构相符3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解:1)不饱和度:U=1+4-8/2=12)谱峰归属:4个碳,13C谱产生3个峰,分子有对称性.d偏共振多重性归属推断28.1qCH3C-CH371.6sCH2-C-O178.6sCC=O3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在早期的核磁共振研究中,一般只研究核磁共振氢谱(1HNMR),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问世,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的工作才迅速发展起来,这期间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发展,核磁共振碳谱的测试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增加,如偏共振去偶,可获得13C-1H之间的偶合信息,DEPT技术可识别碳原子级数等,因此从碳谱中可以获得极为丰富的信息。3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耦合常数大。由于13C天然丰度只有1.1%,与它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也是13C的几率很小,故在碳谱中一般不考虑天然丰度化合物中的13C-13C耦合,而碳原子常与氢原子连接,它们可以互相耦合,这种13C-1H键耦合常数的数值很大,一般在125-250Hz。因为13C天然丰度很低,这种耦合并不影响1H谱,但在碳谱中是主要的。3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图谱简单。虽然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偶合常数较大,但由于它们的共振频率相差很大,所以-CH-、-CH2-、-CH3等都构成简单的AX、AX2、AX3体系。因此可用一级谱解析,比氢谱简单的多。36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四13CNMR化学位移一般来说,碳谱中化学位移(C)是最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反映了所观察核周围的基团、电子分布的情况,即核所受屏蔽作用的大小。碳谱的化学位移对核所受的化学环境是很敏感的,它的范围比氢谱宽得多,一般在0-250ppm。对于分子量在300-500的化合物,碳谱几乎可以分辨每一个不同化学环境的碳原子,而氢谱有时却严重重迭。37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38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五影响13C化学位移的因素

C=[C

/(2)](1-

)B01、碳杂化轨道碳谱的化学位移受杂化的影响较大,其次序基本上与1H的化学位移平行,一般情况是:sp3杂化CH3-0-60ppmsp杂化-CCH60-95ppmsp2杂化-CH=CH2100-150ppmsp2杂化-CH=O100-150ppm39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饱和环中有杂原子如O、S、N等取代时,同样有、、取代效应,与直链烷烃类似。40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3、空间效应13C化学位移还易受分子内几何因素的影响。相隔几个键的碳由于空间上的接近可能产生强烈的相互影响。通常的解释是空间上接近的碳上H之间的斥力作用使相连碳上的电子密度有所增加,从而增大屏蔽效应,化学位移则移向高场。如甲基环己烷上直立的甲基C(7)和环己烷C(3)和C(5)的化学位移比平伏键甲基位向的构象异构体的化学位移各向高场移4和6ppm左右。4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5、缺电子效应如果碳带正电荷,即缺少电子,屏蔽作用大大减弱,化学位移处于低场。例如:叔丁基正碳离子(CH3)3C+的达到327.8ppm。这个效应也可用来解释羰基的13C化学位移为什么处于较低场,因为存在下述共振:4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7、邻近基团的各向异性效应

磁各向异性的基团对核屏蔽的影响,可造成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一般不大,而且很难与其它屏蔽的贡献分清(这一点与1H不同)。但有时这种各向异性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异丙基与手性碳原子相连时,异丙基上两个甲基由于受到较大的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碳的化学位移差别较大,而当异丙基与非手性碳原子相连时,两个甲基碳受各向异性效应的影响较小,其化学位移的差别也较小。4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8、构型构型对化学位移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如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中,烯碳的化学位移相差1-2ppm。顺式在较高场;与烯碳相连的饱和碳的化学位移相差更多些,约为3-5ppm,顺式也在较高场。4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

易离解化合物在溶液稀释时化学位移会有少许的变化。当化合物中含有—COOH、—OH、—NH2、SH等基团时,pH的改变会使化学位移发生明显变化。如,羧基碳原子在pH增大时受到屏蔽作用而使化学位移移向高场。4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11、氢键对碳化学位移的影响46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由于核Overhause效应(NOE)的作用,在对氢核去偶的过程中会使碳谱谱线增强。而不同种类的碳原子的NOE是不同的,因此在去偶时谱线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强。47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13C信号由于连接1H核的数目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分裂:[CH3(q),CH2(t),CH(d),C(s)];JR

为数十Hz,故各信号交叉掩盖的现象大大减少。48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

3反转门控去偶谱(inversegateddecoupling)在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谱仪中有发射门(用以控制射频脉冲的发射时间)和接受门(用以控制接受器的工作时间)。门控去偶是指用发射门及接受门来控制去偶的实验方法。反转门控去偶是增加延迟时间,延长脉冲间隔,NOE尚未达到较高值,即尽可能的抑制NOE,使谱线强度能够代表碳数的多少的方法,而谱线又不偶合裂分,由此方法测得的碳谱称为反转门控去耦谱,亦称为定量碳谱。49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选择性质子去偶谱50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51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2)空间效应

a)取代烷基的密集性:取代烷基越大、分枝越多,C也越大;例:伯碳仲碳叔碳季碳

b)-旁式效应:各种取代基团均使-碳原子的共振位置稍移向高场;RCH14.0ppm20.3ppm52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2、环烷烃及取代环烷烃

四员环到十七员环的值无太大变化,一般在23-28ppm之间。

基团的取代使被取代碳原子的值有一定的增加,吸收峰移向低场。53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4、炔碳的化学位移炔碳的13C化学位移介于烷碳和烯碳之间,大约在67~92ppm取代炔碳与末端炔碳比较,前者化学位移位于低场,并且信号呈低强度;不对称的中间的炔碳相差很小。与炔碳连接的SP3碳和相应的烷烃比较,约向高场位移5~15ppmC-1C-2C-3C-4C-5C-6HCCCH2CH367.084.7H3CCCCH373.6HCCCH2CH2CH2CH367.482.817.429.921.212.9H3CCCCH2CH2CH31.773.776.919.621.612.154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5、苯环碳的化学位移共振效应:苯环的吸电子取代基使邻、对位碳原子向低场位移;苯环的推电子取代基使邻、对位碳原子向高场位移55核磁共振波谱法-碳谱共64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