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_第1页
《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_第2页
《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_第3页
《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_第4页
《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佳园结构类天成

—《红楼梦》结构艺术《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章回小说结构类型《红楼梦》结构艺术章回小说结构类型章回小说

结构类型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结构类型11.单线连环型(人物故事体)长篇章回初期汇集单篇话本形成的结构形态。由同一母题若干人物故事连缀而成。每一故事有一中心人物,故事告一段落引出下一故事中心人物,如此环环相连。《水浒》。全书还未形成有机整体,但能适应表现“逼上梁山”主题需要,那些各自可以独立的故事,富于结构特色:故事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又疏密相间,摇拽多姿,善用变化错综复杂的手法,避免单铺直叙。这种结构成为聚义式英雄传奇小说结构的典型形态,开创了以同一主题组织不同人物故事结构方式。缺陷:较松散,缺乏贯穿人物。章回小说结构类型11.单线连环型(人物故事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22.单线贯通型(人物故事体)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贯穿若干故事。《西游记》。除8-12回,以孙悟空贯穿始终,包括大闹天宫、取经两大部分,每部分又由若干故事组成。3.复线交叉型(事件中心体)由两条或若干条叙述线索交叉形成,由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有些则是另起叙述或分开叙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三国演义》。毛宗岗认为有六起六结。主要线索是魏蜀吴,中心是蜀汉。章回小说结构类型22.单线贯通型(人物故事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34.单线网络型(人物传记体)以主要人物为中心,联系其他人物;以主要人物活动经历为线索,联系各种事件;广泛描写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形成了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交错的叙事网络。《金瓶梅》为代表,包括《歧路灯》、《金云翘传》等人情小说。章回小说结构类型34.单线网络型(人物传记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4《金瓶梅》是西门庆的发家史和败亡史,描写西门庆家庭、市井社会、商场和官场各个方面的生活,而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在家庭生活中,又以与一妻五妾及其他女性特别是金、瓶、梅三人关系为主要线索。小说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真实反映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进程,特别是人物性格之间的纠葛冲突,这就不能不改变传统小说单一完整的叙事方式,而代之的复杂网络叙事。作为第一部网络叙事的长篇小说,它还没有达到浑然一体,局部网络叙事是成功的,但全书有机统一尚未完成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4《金瓶梅》是西门庆的发家史和败亡史,描写章回小说结构类型55.单线框架型(人物片断传记体)由单线连环型主题统率人物故事发展演变而成,以主题统率世情世相描述的结构形式。《儒林外史》。无贯穿全书完整的人物传记,有若干内容段落,各段落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有所渗透,各段落内容又容受着众多人物和故事,如同一个个框架,表现着同一主题不同画面的叠现。鲁迅:“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中国小说史略》)章回小说结构类型55.单线框架型(人物片断传记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66.双线平行型(人物传记体)《警世姻缘传》为代表,是双线交叉结构的变体。但已转入人物传记体小说。《警世姻缘传》实际上是写两个家庭伦常关系的破坏即所谓“恶姻缘”故事:一是晁源宠妾凌妻,一是狄希陈妻妾凌夫。7.复线立体网络型(人物传记体)

《红楼梦》就是这样,代表了古代小说艺术结构的最高成就。章回小说结构类型66.双线平行型(人物传记体)《红楼梦》

结构艺术《红楼梦》《红楼梦》结构艺术纵横交错、经脉贯通、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立体网络叙事结构。横向:由众多人物事件的相互联系、交叉、牵引和转换构成空间场景;纵向:由多条叙事线索和诸多人物命运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纠结和变化构成时间进程,共同展示整体悲剧的形成、发展和结局。总体特征: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红楼梦》结构艺术纵横交错、经脉贯通、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红楼梦》结构艺术何其芳:“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就像把那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来,而且塑造得比原来更雄浑,更和谐,却又几乎看不出人工的痕迹。”立体网络结构正是适应这种艺术创造要求而构建的叙事系统。像现实生活一样,每个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每件事物都不会孤立发生,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的联系贯通汇成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生活河流。《红》是一幅“天然图画”。“佳园结构类天成”(明义)。《红楼梦》结构艺术何其芳:“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一线索一一、线索11.总的叙述线索:体现整体悲剧构想的石头下凡到复归“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使整个作品呈现为倒叙结构,并有意模糊时间概念,“无朝代年纪可考”,是对古代小说时间性叙事传统的突破。这种构思以“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世事历程的哲理意蕴为总纲,属于表意系统,不在“天然图画”的现实性叙事结构之内。与这条线索有关的内容线索,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在情节中的隐现(第1、8、12、25、36、66回等);有叙述者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的现实经历,甚至包括着特定的象征意蕴。一、线索11.总的叙述线索:体现整体悲剧构想的石头下凡到一、线索22.现实网络叙事结构:由体现双重悲剧的两条基本线索扭结而成。两条线索:贾府盛衰;宝黛钗爱情婚姻。《红》主线5种说法:(1)“宝黛爱情故事说”: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中心事件;(2)“四大家族盛衰过程说”: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一、线索22.现实网络叙事结构:由体现双重悲剧的两条基本一、线索3(3)“宝玉叛逆道路说”:以宝玉叛逆性格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宝玉和贾政等人人生道路的叛逆与反叛逆为基本情节;(4)“凤姐中心说”:以王熙凤理家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副线;(5)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兴衰过程为副线。只有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才是两条主线,同时这两条主线又是经纬交织,在广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场景上构成鲜丽的画面。一、线索3(3)“宝玉叛逆道路说”:以宝玉叛逆性格形成一、线索4(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线索。第1回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神话,“还泪之说”,预示出全书故事线索:“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第5回“红楼梦曲子”,尤其是《终身误》《枉凝眉》,暗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一、线索4(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线索。一、线索5《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1.mp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具体描写中,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始终:有3/4的回目中写到。一、线索5《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线索6宝黛爱情悲剧4阶段:①萌芽:自黛玉进贾府之后,宝黛均在孩提,同处贾母房中,同止同息,形影不离,“故略比别的姐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②试探:随着年龄增长和感情日益深厚,宝黛爱情进一步发展。住进大观园之后,着重写既心心相印,又无休无止地猜疑、争吵、哀怨的爱情纠葛。一、线索6宝黛爱情悲剧4阶段:一、线索7③定情:通过互相试探,特别是经过“诉肺腑”、“宝玉挨打”和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之后,双方爱情已经明确,结束“两假相逢”,变成彼此心照不宣。说明宝黛爱情经过萌芽,到试探,再到巩固后,已到生死不愉的地步。④结局:89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96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具体生动描写。一、线索7③定情:一、线索8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小说还写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此外还写了秦种与智能儿、贾蔷与龄官、贾云与小红、司棋与潘又安、柳湘莲与尤三姐等人的爱情悲剧,这就使宝黛的自由恋爱有了一个群星拱月、彼此映照的环境。一、线索8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小说还写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一、线索9(2)贾府由盛而衰线索。虽不及宝黛爱情线索清晰鲜明,却是客观存在。以大事件大场面为关节,呈现着盛极伏衰、由盛转衰的渐变过程,贯穿着“毁”与“补”的矛盾。主要有:秦氏之丧(13-14回)、元春省亲(17-18回),两宴大观园(39-41回)、贾府过年(53-54回)、中秋夜宴(75-76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概括贾府“末世”特征:“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末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之后,它们起着显示贾府渐衰的阶段性标志的作用。一、线索9(2)贾府由盛而衰线索。一、线索10秦氏之丧、元春省亲:一悲一喜两件大事,是贾府豪华糜费的顶点,元春省亲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两宴大观园写出贾府日常生活挥霍奢华。此时贾府尚无捉襟见肘之感,但贾琏奶妈赵嬷嬷和贾母的回忆(16、40回)却已经在对比中透露出“今不如昔”的信息,元春和刘姥姥这两个“视事眼睛”的安排(元春之叹、刘姥姥之惊)则暗示出这种奢靡的潜在危机。一、线索10秦氏之丧、元春省亲:一悲一喜两件大事,是贾府一、线索11省亲后的新年,53回除夕祭祠,元宵夜宴虽场面同样盛大热闹,却通过贾珍和乌进孝对话,表现贾府面临“入不敷出”困境。经过“抄检风暴”后的“中秋夜宴”则是强颜欢笑、难禁悲凉。在上述事件和场面中,位于全书之半的贾府过年具有转折点的意义。一、线索11省亲后的新年,53回除夕祭祠,元宵夜宴虽场面一、线索12与此相联系,作品还描写了其他一系列事件和矛盾冲突:一方面揭露贾府奢靡、荒淫、腐化、混乱、明争暗斗,如琏凤之争、魇魔暗害、园内风波、二尤之死等。另一方面表现贾府统治者挽救危机的努力,如协理宁国府、贾政训子、探春理家等。“毁”与“补”的矛盾终于导致抄检大观园的内乱,显示贾府已经病入膏肓,必然崩溃。一、线索12与此相联系,作品还描写了其他一系列事件和矛盾一、线索13《红》全部内容有两个焦点:1.“情”;2.“政”。“情”以宝玉为中心,以宝黛爱情为主轴,以宝黛钗三角关系为主要纠葛,贯穿全书,辐射开去,涉及各色人物和情事,以表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政”以贾府为代表四大家族兴衰史,核心人物王熙凤,见证人刘姥姥,通过贾家由盛而衰情形描写,揭露封建社会腐败和罪恶。“情”种种演变的结果是悲剧,有情人难成眷属,无情人相互折磨;“政”种种经变的结果是衰败,腐败是衰亡的根本原因,富贵奢华是腐败的根本原因。一、线索13《红》全部内容有两个焦点:1.“情”;2.一、线索14家族衰亡史既是一条统摄全篇的主线,又是宝黛爱情悲剧的背景。大故事——家族兴亡史中包含着无数小故事,无数小故事却又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全书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两相交织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这才是《红》。如果以兴衰为经,以兴衰为纬,那就不是“红楼”,而是“三国”或别的历史演义。如以情为经,又以情为纬,那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红》,而成为扩大了的《西厢记》《牡丹亭》。在由兴而衰的大趋势中,许多以情为核心的小故事中,衬托着最动人最重要的宝黛爱情故事。一、线索14家族衰亡史既是一条统摄全篇的主线,又是宝黛爱二段落二二、段落1《红》的段落可按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主线来分别划分。前5回,具有总纲性质,不仅囊括全书,提纲挈领,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实际上情节已经展开,人物已经活动,与全书有不可分离的具体联系。其作用,远远超过了有些作品的“楔子”或“序幕”。二、段落1《红》的段落可按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主线来分二、段落21.宝黛爱情的段落(1)初恋阶段:6-22回。主要6件事:1.8回“黛玉含酸”:二宝互看金玉,是“金玉良缘”的第一次证合。黛玉撞见,心中不快。又见宝玉听了宝钗之话不饮冷酒,便借紫鹃叫雪雁送手炉之事奚落宝玉。“含酸”二字透出初恋消息。2.17回因为荷包发生口角。3.19回“静玉生香”:二人始于床上说笑,黛玉重提第8回“金配玉”之事,及至逗乐终,“意绵绵”而不涉一丝淫乱,初恋于不知不觉中发生。二、段落21.宝黛爱情的段落二、段落34.20回“宝黛议心”:由二宝相处而引起黛玉的赌气,从口角到论心,感情已向深层次发展。5.20回黛玉因宝玉对湘云亲热嫉妒,赌气回房哭泣。6.22回凤姐将戏子比黛玉,被湘云说破,宝玉目止湘云,偏又被黛玉察觉,因而大恼宝玉。皆因亲密产生忌妒之心,说不上爱情,至多算爱情萌芽。二、段落34.20回“宝黛议心”:由二宝相处而引起黛玉二、段落4(2)热恋阶段:22-32回。主要7件事:1.22回宝玉借《西厢》曲词以传情,引起黛玉“发怒”;2.23回“共读西厢”:揭示爱情的共同基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抗婚自由。二、段落4(2)热恋阶段:22-32回。二、段落53.26回宝玉以《西厢》曲词调侃紫鹃,暗喻他与黛玉结成夫妇,再次激怒黛玉(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春困”:引《西厢》唱词“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唱一问,写出二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矛盾而复杂的感情。4.29回张道士提亲引起黛玉疑忌,闹了一次大风波。二、段落53.26回宝玉以《西厢》曲词调侃紫鹃,暗喻他与二、段落65.第27回“黛玉葬花”:写黛玉的凄楚感慨,而又写宝玉恸倒山坡为陪衬,是二人心相同、情相连的深化。6第29回“二玉心事”:写二人的内心的独白,一个“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同样怀着深沉而炽热的爱。7.32回“黛玉诉腑”:由湘云说仕途经济引起二玉一场“放心不放心”的对话,直诉衷肠,是二人感情由内含到外露,由隐蔽到公开的过程。至此二玉爱情已发展到火热的程度。二、段落65.第27回“黛玉葬花”:写黛玉的凄楚感慨,而二、段落7既然彼此相爱,为何又争吵不休?“你也将真心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意瞒起来,都是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得不有口角之争”。其实“两个人原是一心,……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当然,经常引起口角的还是“金玉良缘”。二、段落7既然彼此相爱,为何又争吵不休?二、段落8(3)成熟阶段:33-57回。主要4件事:1.34回继“宝玉挨打”、“黛玉探伤”后的“宝玉赠帕”和“题帕定情”:一赠一题。“心有灵犀一点通”。2.36回“宝玉梦呓”:说出“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选择既定。3.45回“宝玉夜探”:关于蓑笠、灯笼的一段柔情脉脉对话,二玉间的相互体贴,正是爱情成熟期必然的感情流露。二、段落8(3)成熟阶段:33-57回。二、段落94.49回宝玉对黛玉自觉泪枯的宽解。5.52回听宝琴念完真真国女子所写诗作之后,众姐妹先行,宝黛在后,两人都觉得心里有许多话,却又不能出口,只是默默相对的神情。6.57回“紫鹃试玉”:试出了二人爱情的深度。二、段落94.49回宝玉对黛玉自觉泪枯的宽解。二、段落10(3)破灭阶段:58-97回。主要2件事:1.82回“黛玉惊梦”:是平时忧惧心理的曲折反映,预示了二玉爱情的即将破灭。2.96-97回,从“掉包计”至“黛玉焚稿”再至“黛死钗嫁”:二玉的爱情终于被如严冬般冷酷的封建势力所摧残。二、段落10(3)破灭阶段:58-97回。二、段落112.贾府盛衰段落第一大段:6-18回,为贾府初盛阶段。主要2件事:1.13-15回秦可卿之死,2.17-18回之元春省亲。一丧一喜,均用大排场铺陈手法出之,目的在于写贾府初盛光景。作品越是渲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盛况,贾府后来衰落崩溃就越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秦氏丧事,突出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秦可卿给凤姐托梦,说明这全部盛况不过是衰世的繁华,“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这种结构安排,预示着贾府必然衰亡的命运,无可挽回。元春的感慨,贾府的迎接场面,已预示着悲剧。二、段落112.贾府盛衰段落二、段落12第二大段:19-54回,极盛阶段。主要3件事:1.37-38回“探春结社”,明写诗社热闹活动,实写贾府盛况。2.40回“贾母宴园”,借刘姥姥引出“宴席笑声”,烘托贵族家庭生活宴乐。3.53-54回“元宵夜宴”,把贵族豪奢推到极点,此后则转入萧索。此外,“叔嫂逢五鬼”、“凤姐泼醋”、“晴雯不可辱”、“鸳鸯以死抗婚”,也发生了这一大段中。二、段落12第二大段:19-54回,极盛阶段。二、段落13第三大段:第55-78回,危机阶段。主要5件事:1.55-56回“探春理家”:虽有才干,却挽救不了贾府衰败趋势。(判词)2.74回“内部抄检”:矛盾加深,走向自杀自灭之路。3.76回“品笛联诗”:抄检后的冷清场面,预示贾府末日即将到来。4.77回的晴雯屈死:一方面表现受害者对贾府的控诉,另一方面又暗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5.71回贾母八旬大寿:不隆重显赫,且死气沉沉,草草收场。贾府一片悲凉。二、段落13第三大段:第55-78回,危机阶段。二、段落14第四段:79-120回,衰败阶段。主要6件事:1.79回“迎春误嫁”:联姻孙家,本欲挽回贾府衰败命运,但无济于事,且使本人受尽屈辱。2.95回“元妃薨逝”:靠山已倒。3.100回“探春远嫁”:欲使家复兴的“巾帼英雄”终于走上败亡逃路。二、段落14第四段:79-120回,衰败阶段。二、段落154.105回“贾府被抄”:由“内抄”转到“外抄”,是贾府终于走向衰亡的转折点。5.110回“贾母寿终”:她是贾府最高统治者,她的死象征着这个大家庭的总崩溃。6.是119回“宝玉出走”:他是贾府希望,他的出走象征着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完成了这部书的悲剧结局。二、段落154.105回“贾府被抄”:由“内抄”转到“外二、段落16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荫葱茏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王府查抄,如一夜寒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以四季气象来划分全书结构,虽系比喻,却有可取之处。上述两条线索的四段划分,就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春夏秋冬。二、段落16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三纲领三三、纲领11.什么是《红》的总纲?(1)脂砚斋最先提出总纲:认为第1回“二仙师”所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甲戌本)。(2)道光年间王希廉:认为第5回“是一部《红》之纲领”。(3)文革时,以第4回为总纲被定为一尊。(4)前5回作为一个整体,在小说中起重要作用,才是《红》的总纲。三、纲领11.什么是《红》的总纲?三、纲领2最早把前5回当作不可分割整体的是茅盾。《关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几回就把全书的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归宿,用象征的笔法暗示出来。但此后的故事发展,却又往往出人意外。以贾府的盛极而衰为中心,以宝、黛的婚姻问题为关键,细针密缕地组织进许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统治集团的腐化、无能及其内部矛盾。这样的包举万象的布局,旁敲侧击前后呼应的技巧,使全书成为巍然一整体,动一肢则伤全身。这是空前的高度成就。”“前几回”,即指前5回。三、纲领2最早把前5回当作不可分割整体的是茅盾。三、纲领32.为什么说前5回是全书之总纲?(1)从作品实际看,作者在构思前5回时,颇具匠心。这5回,每回各有侧重,又彼此映照,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它实际上是一部“结构《红楼梦》”。第1回用甄士隐小荣枯来暗隐和象征贾府大荣枯;其中演义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幻化和隐喻;甄士隐在家破人亡后出家,也象征着将贾府破败后宝玉的出家。这一回主要是小说两条主线的基本概括。三、纲领32.为什么说前5回是全书之总纲?三、纲领4第2回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概况。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分析贾府衰败原因。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引出小说中许多主要人物,揭示其中主要人物的鲜明性格。第4回写的虽是“四大家族”的“一荣俱荣”,实则为写其“一损俱损”伏下根苗。第5回的“太虚幻境”是现实世界的倒影和虚化。“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是对人物命运的概括和预示,与第1回的“好了歌”和“好了歌解”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三、纲领4第2回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概况。人物以及人物三、纲领5(2)这5回中,第1回对环境的介绍虚实并举,而2、3、4回则侧重写实,第5回着重写意,表现了作者升华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理想,给现实主义的《红》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光华。不仅呈现出了贾府的典型环境,而且贾母、凤姐、宝玉、黛玉等人物第一次跃然纸上。(写实与象征)三、纲领5(2)这5回中,第1回对环境的介绍虚实并举,而三、纲领6(3)从第5到第6回有明显过脉,是全书结构的第一大转换。作者交代:从乱麻一般中理出来一个头绪,“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的一个人家”写起,由总纲的概述而转向对贾府日常生活细致的描写。第6回脂批“截断正文,另起一头”,予以确认。(4)脂批透漏,原稿是以“警幻情榜”结尾,一干“风流孽鬼”在“浩劫历世”之后重返太虚幻境,到警幻案前销号归位。全书首尾呼应的设计,更证明了前5回是《红》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红》的总纲。三、纲领6(3)从第5到第6回有明显过脉,是全书结构的第三、纲领73.前5回的作用和意义(1)总绾全书基本情节。前5回点出全书两条主线——贾府兴衰和宝黛爱情。(2)概括和预示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第5回“判词”和“仙曲”,预示宝玉和十二钗生平遭际,透漏其悲惨结局,演出了封建时代“千红一哭”、“万艳同怀”的沉痛悲歌。三、纲领73.前5回的作用和意义三、纲领8(3)总括全篇主旨。①作者在宝玉和那些少女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人的价值观。②寄寓对男尊女卑思想深刻批刺,具有进步思想。③说明宝黛爱情悲剧是全书中心故事,作者所叹不仅是宝黛爱情悲剧而是揭示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青年女性的共同的空前大悲剧。④第4回揭示了小说的另一主线,预伏四大家族彻底败亡的根苗。三、纲领8(3)总括全篇主旨。三、纲领9(4)总揽全局的叙述。前5回结构上笼罩全局,囊括全书,提纲挈领,为全书的展开做了一切准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书中几百个人物,千头万绪的事件,既有自己发展前进的轨道,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使百万言的《红》虽有如皇家宫殿,千门万户,复道回廊,但却井然有序,好像有意给读者一张绝妙的导游图。三、纲领9(4)总揽全局的叙述。四人物四四、人物1《红》善于以人物结构作品、经纬故事。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1.甄士隐甄士隐贯穿首尾,一启一束,使洋洋大观、万象纷呈的红楼世界整个地笼罩在缥缈浪漫的艺术氛围之中。其作用有四:四、人物1《红》善于以人物结构作品、经纬故事。四、人物2(1)前起后结,使作品严整、统一。(2)“画外音”的作用。其“好了歌解注”和最后的“详说大虚情”,是代表作者发言,浓缩着作品的哲理意蕴。(3)部分地承担着揭示作品时代背景的艺术使命。(4)其家室遭际是贾府的象征和缩写,其个人归宿正是作品主人公归宿的预示。四、人物2(1)前起后结,使作品严整、统一。四、人物32.冷子兴冷子兴的出现,主要是结构上的需要。他是周瑞家的女婿,又是古董商,既见多识广,又熟知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荣国府”相当合适。其演说,主要是介绍贾府的情况,包括发迹史、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目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潜伏的危机等。对于这样一部人物众多、头绪纷繁的作品,这种安排很必要。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的视角,作者就是要通过冷子兴之口,“使阅者”在登堂入室之前“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这就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基础,显得纲目清楚。脂砚斋说这如同“画家三染”的第一次皴染。(人物多重身份的作用)四、人物32.冷子兴四、人物43.贾雨村(1)整体看:他由“风尘怀闺秀”到“归结红楼梦”,贯穿始终。他的政治生活史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贾家盛衰荣枯的见证人。他既是作者深恶痛绝的无耻官僚,奸险政客,又是作者对历史、人生发表见解的代言人(第2回关于“正邪”二气的论述)。他的官海沉浮,在贾府的出没隐现,联系着贾府的消长兴衰。四、人物43.贾雨村四、人物5(2)局部看:他在作品主体情节尚未展开的前4回,是结构点,是串联人物。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引出“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回:贾雨村闲游智通寺引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3回:林如海酬报贾雨村引出“接外孙贾母惜孤女”;4回:贾雨村补受应天府引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前4回,至少通过贾雨村行踪和牵连,介绍了全书的主要人物以及其生活环境。四、人物5(2)局部看:他在作品主体情节尚未展开的前4回四、人物64.刘姥姥她既是容量很大、分量很足的形象实体,又是、穿针引线,一以贯之的结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正式发端于刘姥姥的出现,她在结构上的意义作者毫不讳言。第6回开头:且说荣国府中合算起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点瓜葛,这日正往荣国府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到还是个头绪。四、人物64.刘姥姥四、人物7可见,刘姥姥具有“乱麻”之“头绪”,通部作品之“纲领”的意义。冷子兴是从外围、从远距离对贾府概观简介,刘姥姥则是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的透视、详察。作者赋予她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充分的艺术生命,她带着祛懦、卑微,带着善良、虔诚、挟裹着戏谑笑语,伴随着斗转星移,她的三进三出,维系着贾府的兴衰变幻,完成了整部作品的起承转合。四、人物7可见,刘姥姥具有“乱麻”之“头绪”,通部作品之四、人物8她的“一进”、“二进”,描写贾府的“烈火烹油”的势焰,主奴的骄矜傲慢与仁慈大度,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一进”中略点出“贾琏女儿睡觉之所”,与“二进”中为巧姐起名字暗相钩连,直到“三进”时的救巧姐于水火,断笔神接,缜密无缝,巧若织锦,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此外,宝玉挨打中的“聋婆子”,96回黛玉偶遇的傻大姐,都起着推进故事情节的结构作用。四、人物8她的“一进”、“二进”,描写贾府的“烈火烹油”五网络五五、网络1事件网络是《红》网络叙事结构的基本组织单元。网络的特点是联络和牵引,是人物之间、事件之间的勾连和扩展,是日常生活的纵横交织。它以某一件事加或某一人物活动为主线内容,依据真实的生活过程,与恰事件和人物发生自然联系、牵引、交叉和转换、显示出“象生活和自然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的本色特征。五、网络1事件网络是《红》网络叙事结构的基本组织单元。五、网络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叙刘姥姥带板儿到荣国府找周瑞家的,先写角门前“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对刘姥姥询问的不加理睬和故意作弄,再写经一个老人指点到后门询问玩耍的小孩,孩子弄清是“那个周大娘”后带她去,才见到周瑞家的。这段找人过程并非赘笔,正是豪门气派的真实写照。五、网络2“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叙刘姥姥带板儿到荣国府找五、网络3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去见凤姐,凤姐正说话时贾蓉奉贾珍命来借玻璃炕屏,叙事随即转到凤蓉之间的说笑,透露出来二人某种微妙的感情关系,而后再写凤姐打发刘姥姥。周瑞家的送刘姥姥去后回王夫人话,王夫人却到薛姨妈家闲话去了。叙事场景逐转向梨香院。因王夫人姐妹说家务不敢惊动,周瑞家的遂进里间见到宝钗,问及宝钗的病,宝钗说到秃头和尚给的冷香丸配方。这时王夫人叫唤,周瑞家的回了刘姥姥之事。薛姨妈要周瑞家的把十二支宫花送给众姐妹,于是叙事转到送宫花。五、网络3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去见凤姐,凤姐正说话时贾蓉奉五、网络4因薛姨妈唤丫头香菱拿花,周瑞家的出门询问金钏,才知香菱就是薛蟠打死人强买的应莲,于是有周瑞家的问香菱的问话。在写送花过程中又有若干插笔:送惜春时惜春同智能儿说笑话要作姑子的插笔,送迎春时有黛玉来后“元春”从贾母处搬到王夫人房后的补叙,送凤姐处凤姐睡中觉未起及“贾琏戏熙凤”的隐笔,送往贾母黛玉处路上又遇到女儿来找说女婿被告找贾府疏通的插笔,最后写到黛玉处黛玉因得最后两枝宫花而不满,宝玉派丫头去看宝钗病。尾声是补叙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官司事“求凤姐便完了”。五、网络4因薛姨妈唤丫头香菱拿花,周瑞家的出门询问金钏五、网络5送宫花本是一加小事,却前后关联牵引:十多个人物,上十处事情或场景,有的与前文情节呼应(香菱、冷子兴),有的为后文伏笔(惜春、宝黛钗),有的是对人物关系的描述(贾母与宝黛及诸孙女、随从、凤姐与秦氏),有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钗、黛),有的则是为了引出新的人物,扩展描写内容(诸丫鬟、水月庵姑子),有的是情节因素。有的是非情节性的日常生活场景描写(闲话、插花、下棋、睡觉、玩耍),有的具有典型意义(贾府权势)而与主题直接联系。但所有这一切,又都是在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是一幅“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归天籁”的天然图画。五、网络5送宫花本是一加小事,却前后关联牵引:十多个人五、网络6如果把这种联系着若干人物和事件场景的每一日常生活事件描写比作网眼,那么,这些事物和场景在联系中的不断转换就像网眼的交织,形成了网络。如26回“潇湘馆春困发幽情”的场景转换共八次:1.潇湘春困;2.薛蟠请酒;3.黛玉伤情;4.宝钗捕蝶;5.红玉传话;6.黛玉出门;7.兄妹交谈;8.黛玉葬花。五、网络6如果把这种联系着若干人物和事件场景的每一日常五、网络7从园内等到园外以至贾府到社会,从宝黛等到多种人物关系各种性格各件事件,但其中中心仍是宝黛。这样做既使主要人物性格得到多次皴染和充分描写,又使若干次要人物在某一事件或场景中得到集中描写,事件和场景不断转换,但又前后关联,或呼前或伏后,或回还映带,使主要和次要情节同时推进,描写的生活内容具有整体规模和性质,这就是《红》网络叙事的特点。(场景转换)五、网络7从园内等到园外以至贾府到社会,从宝黛等到多种五、网络8头绪纷繁也是形成网络的重要原因。作品从第1回的上古神写到后文的现实人间社会。而现实社会又从第1回苏州的甄士隐家写到第2回扬州的林如海家。又由第2回贾雨村说出南京的贾家写到南京的甄应嘉家。又由第4回贾雨村判案,由薛家引出贾、史、王、薛四大家。而这四大家族又彼此连络有亲,生出千头万绪。由以上头绪生出几百个人物来,围绕贾府这条主线,又构成各种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各种情节的互为因果。五、网络8头绪纷繁也是形成网络的重要原因。五、网络91.从贾家关系上说:“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兄弟两个”,两府又各繁衍出以下“代”字辈、“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而各代之间,又生出男女之差,大房二房之别。由此而产生父子之间的矛盾,如宝玉与贾政。大房与二房之间的矛盾,如贾赦、邢夫人与贾政、王夫人。夫妻之间的矛盾,以贾琏与王熙凤。妻妾之间的矛盾,如王夫人与赵姨娘。嫡庶之间的矛盾,如王夫人、宝玉与赵姨娘贾环。母女之间的矛盾,赵姨娘与探春。婆媳之间的矛盾,如宝玉、黛玉、宝钗。陪房之间的矛盾,如周瑞家的与王善宝家的。丫头之间的矛盾,如晴雯与袭人。以及贾府与农户之间、老爷与仆人之间的矛盾等等。五、网络91.从贾家关系上说:五、网络102.四大家族关系上看:第一是贾家与史家的关系,荣公长子贾代善袭官后娶的妻子是金陵世勋史家之女,即成为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二是贾家与王家的关系,贾政之妻王夫人是京营节度使王子脖之妹,而贾赦之子贾琏之妻又是王夫人的内侄女王熙凤。第三是贾家与薛家的关系,王夫人与薛姨妈是亲姐妹,后来宝玉又娶了薛宝钗为妻。还有,贾府世袭官爵,尤其是元春晋妃后,皇上与臣子的关系,贾家与皇室王爷、官僚缙绅的关系,连类而及又是一系列上层社会的复杂关系,难以尽述。五、网络102.四大家族关系上看:六波澜六六、波澜1纵横交错的日常生活事件是《红》的故事主体,复杂矛盾交叉纠结所形成的情节波澜,则构成《红》的结构枢纽,前者是网眼,后者是网结,由此形成完整的网络叙事结构。这种情节波澜,实际上是事件网络所包含的矛盾累积发展,由隐而显,由散而聚,由平和而激化,由内在紧张而外在冲突的结果。它既是以前者若干事件、矛盾的集合的相结合,又是以后者若干事件和矛盾的开端或发展的新起点,在《红》情节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纠结和引申,是这种情节波澜即网络的特点。六、波澜1纵横交错的日常生活事件是《红》的故事主体,复杂六、波澜2在《红》中,有程度不同规模不等的情节波澜。以第29回黛玉斟情宝玉砸玉是宝黛爱情纠葛中的最大波澜,第57回情辞试玉,宝玉发病是宝黛爱情追求与现实冲突的波澜,第44回“凤姐泼醋”是琏凤家庭矛盾激化的波澜,第46回“鸳鸯抗婚”是贾府统治与奴婢矛盾的激化的波澜。六、波澜2在《红》中,有程度不同规模不等的情节波澜。六、波澜3但从全书来看,具有总体规模和性质的大波澜只有几个。前80回的宝玉挨打和抄检大观园,后40回中的黛玉之死和贾府被抄,是4个大波澜。其中宝玉挨打最具典型意义,成为以父子人生道路冲突为主体,交织着贾府内外各种矛盾的集中事件,具有极大的情节容量。而事件爆发之后王夫人贾母的先后出场,又使宝玉父母、祖母的不同态度相互映照,集中刻画了人为性格,并使这一重大情节波澜有了一定程度的时间长度,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六、波澜3但从全书来看,具有总体规模和性质的大波澜只有几佳园结构类天成

—《红楼梦》结构艺术《红楼梦》结构艺术资料讲解课件章回小说结构类型《红楼梦》结构艺术章回小说结构类型章回小说

结构类型章回小说章回小说结构类型11.单线连环型(人物故事体)长篇章回初期汇集单篇话本形成的结构形态。由同一母题若干人物故事连缀而成。每一故事有一中心人物,故事告一段落引出下一故事中心人物,如此环环相连。《水浒》。全书还未形成有机整体,但能适应表现“逼上梁山”主题需要,那些各自可以独立的故事,富于结构特色:故事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又疏密相间,摇拽多姿,善用变化错综复杂的手法,避免单铺直叙。这种结构成为聚义式英雄传奇小说结构的典型形态,开创了以同一主题组织不同人物故事结构方式。缺陷:较松散,缺乏贯穿人物。章回小说结构类型11.单线连环型(人物故事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22.单线贯通型(人物故事体)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贯穿若干故事。《西游记》。除8-12回,以孙悟空贯穿始终,包括大闹天宫、取经两大部分,每部分又由若干故事组成。3.复线交叉型(事件中心体)由两条或若干条叙述线索交叉形成,由一条线索引出另一条线索,有些则是另起叙述或分开叙述,“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三国演义》。毛宗岗认为有六起六结。主要线索是魏蜀吴,中心是蜀汉。章回小说结构类型22.单线贯通型(人物故事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34.单线网络型(人物传记体)以主要人物为中心,联系其他人物;以主要人物活动经历为线索,联系各种事件;广泛描写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形成了人物关系和事件关系交错的叙事网络。《金瓶梅》为代表,包括《歧路灯》、《金云翘传》等人情小说。章回小说结构类型34.单线网络型(人物传记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4《金瓶梅》是西门庆的发家史和败亡史,描写西门庆家庭、市井社会、商场和官场各个方面的生活,而以家庭生活为中心;在家庭生活中,又以与一妻五妾及其他女性特别是金、瓶、梅三人关系为主要线索。小说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真实反映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进程,特别是人物性格之间的纠葛冲突,这就不能不改变传统小说单一完整的叙事方式,而代之的复杂网络叙事。作为第一部网络叙事的长篇小说,它还没有达到浑然一体,局部网络叙事是成功的,但全书有机统一尚未完成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4《金瓶梅》是西门庆的发家史和败亡史,描写章回小说结构类型55.单线框架型(人物片断传记体)由单线连环型主题统率人物故事发展演变而成,以主题统率世情世相描述的结构形式。《儒林外史》。无贯穿全书完整的人物传记,有若干内容段落,各段落相对独立而又彼此有所渗透,各段落内容又容受着众多人物和故事,如同一个个框架,表现着同一主题不同画面的叠现。鲁迅:“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中国小说史略》)章回小说结构类型55.单线框架型(人物片断传记体)章回小说结构类型66.双线平行型(人物传记体)《警世姻缘传》为代表,是双线交叉结构的变体。但已转入人物传记体小说。《警世姻缘传》实际上是写两个家庭伦常关系的破坏即所谓“恶姻缘”故事:一是晁源宠妾凌妻,一是狄希陈妻妾凌夫。7.复线立体网络型(人物传记体)

《红楼梦》就是这样,代表了古代小说艺术结构的最高成就。章回小说结构类型66.双线平行型(人物传记体)《红楼梦》

结构艺术《红楼梦》《红楼梦》结构艺术纵横交错、经脉贯通、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立体网络叙事结构。横向:由众多人物事件的相互联系、交叉、牵引和转换构成空间场景;纵向:由多条叙事线索和诸多人物命运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纠结和变化构成时间进程,共同展示整体悲剧的形成、发展和结局。总体特征: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红楼梦》结构艺术纵横交错、经脉贯通、主次分明而又整体推进的《红楼梦》结构艺术何其芳:“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就像把那群山粉碎而又重新塑造出来,而且塑造得比原来更雄浑,更和谐,却又几乎看不出人工的痕迹。”立体网络结构正是适应这种艺术创造要求而构建的叙事系统。像现实生活一样,每个人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每件事物都不会孤立发生,人物与人物,事件与事件的联系贯通汇成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生活河流。《红》是一幅“天然图画”。“佳园结构类天成”(明义)。《红楼梦》结构艺术何其芳:“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一线索一一、线索11.总的叙述线索:体现整体悲剧构想的石头下凡到复归“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使整个作品呈现为倒叙结构,并有意模糊时间概念,“无朝代年纪可考”,是对古代小说时间性叙事传统的突破。这种构思以“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人生世事历程的哲理意蕴为总纲,属于表意系统,不在“天然图画”的现实性叙事结构之内。与这条线索有关的内容线索,有茫茫大士、渺渺真人(一僧一道)在情节中的隐现(第1、8、12、25、36、66回等);有叙述者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的现实经历,甚至包括着特定的象征意蕴。一、线索11.总的叙述线索:体现整体悲剧构想的石头下凡到一、线索22.现实网络叙事结构:由体现双重悲剧的两条基本线索扭结而成。两条线索:贾府盛衰;宝黛钗爱情婚姻。《红》主线5种说法:(1)“宝黛爱情故事说”:宝黛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中心事件;(2)“四大家族盛衰过程说”: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过程;一、线索22.现实网络叙事结构:由体现双重悲剧的两条基本一、线索3(3)“宝玉叛逆道路说”:以宝玉叛逆性格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宝玉和贾政等人人生道路的叛逆与反叛逆为基本情节;(4)“凤姐中心说”:以王熙凤理家为主线,以宝黛爱情为副线;(5)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兴衰过程为副线。只有贾府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才是两条主线,同时这两条主线又是经纬交织,在广阔的封建贵族生活的场景上构成鲜丽的画面。一、线索3(3)“宝玉叛逆道路说”:以宝玉叛逆性格形成一、线索4(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线索。第1回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神话,“还泪之说”,预示出全书故事线索:“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都要下凡造历幻缘,那绛珠仙草也在其中”。第5回“红楼梦曲子”,尤其是《终身误》《枉凝眉》,暗示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一、线索4(1)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线索。一、线索5《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枉凝眉》1.mp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具体描写中,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始终:有3/4的回目中写到。一、线索5《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线索6宝黛爱情悲剧4阶段:①萌芽:自黛玉进贾府之后,宝黛均在孩提,同处贾母房中,同止同息,形影不离,“故略比别的姐妹熟惯些;既熟惯,便更觉亲密;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②试探:随着年龄增长和感情日益深厚,宝黛爱情进一步发展。住进大观园之后,着重写既心心相印,又无休无止地猜疑、争吵、哀怨的爱情纠葛。一、线索6宝黛爱情悲剧4阶段:一、线索7③定情:通过互相试探,特别是经过“诉肺腑”、“宝玉挨打”和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之后,双方爱情已经明确,结束“两假相逢”,变成彼此心照不宣。说明宝黛爱情经过萌芽,到试探,再到巩固后,已到生死不愉的地步。④结局:89回“蛇影杯弓颦卿绝粒”,96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98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等,就是对宝黛爱情悲剧具体生动描写。一、线索7③定情:一、线索8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小说还写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此外还写了秦种与智能儿、贾蔷与龄官、贾云与小红、司棋与潘又安、柳湘莲与尤三姐等人的爱情悲剧,这就使宝黛的自由恋爱有了一个群星拱月、彼此映照的环境。一、线索8围绕宝黛爱情悲剧,小说还写了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一、线索9(2)贾府由盛而衰线索。虽不及宝黛爱情线索清晰鲜明,却是客观存在。以大事件大场面为关节,呈现着盛极伏衰、由盛转衰的渐变过程,贯穿着“毁”与“补”的矛盾。主要有:秦氏之丧(13-14回)、元春省亲(17-18回),两宴大观园(39-41回)、贾府过年(53-54回)、中秋夜宴(75-76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概括贾府“末世”特征:“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末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之后,它们起着显示贾府渐衰的阶段性标志的作用。一、线索9(2)贾府由盛而衰线索。一、线索10秦氏之丧、元春省亲:一悲一喜两件大事,是贾府豪华糜费的顶点,元春省亲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两宴大观园写出贾府日常生活挥霍奢华。此时贾府尚无捉襟见肘之感,但贾琏奶妈赵嬷嬷和贾母的回忆(16、40回)却已经在对比中透露出“今不如昔”的信息,元春和刘姥姥这两个“视事眼睛”的安排(元春之叹、刘姥姥之惊)则暗示出这种奢靡的潜在危机。一、线索10秦氏之丧、元春省亲:一悲一喜两件大事,是贾府一、线索11省亲后的新年,53回除夕祭祠,元宵夜宴虽场面同样盛大热闹,却通过贾珍和乌进孝对话,表现贾府面临“入不敷出”困境。经过“抄检风暴”后的“中秋夜宴”则是强颜欢笑、难禁悲凉。在上述事件和场面中,位于全书之半的贾府过年具有转折点的意义。一、线索11省亲后的新年,53回除夕祭祠,元宵夜宴虽场面一、线索12与此相联系,作品还描写了其他一系列事件和矛盾冲突:一方面揭露贾府奢靡、荒淫、腐化、混乱、明争暗斗,如琏凤之争、魇魔暗害、园内风波、二尤之死等。另一方面表现贾府统治者挽救危机的努力,如协理宁国府、贾政训子、探春理家等。“毁”与“补”的矛盾终于导致抄检大观园的内乱,显示贾府已经病入膏肓,必然崩溃。一、线索12与此相联系,作品还描写了其他一系列事件和矛盾一、线索13《红》全部内容有两个焦点:1.“情”;2.“政”。“情”以宝玉为中心,以宝黛爱情为主轴,以宝黛钗三角关系为主要纠葛,贯穿全书,辐射开去,涉及各色人物和情事,以表现“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政”以贾府为代表四大家族兴衰史,核心人物王熙凤,见证人刘姥姥,通过贾家由盛而衰情形描写,揭露封建社会腐败和罪恶。“情”种种演变的结果是悲剧,有情人难成眷属,无情人相互折磨;“政”种种经变的结果是衰败,腐败是衰亡的根本原因,富贵奢华是腐败的根本原因。一、线索13《红》全部内容有两个焦点:1.“情”;2.一、线索14家族衰亡史既是一条统摄全篇的主线,又是宝黛爱情悲剧的背景。大故事——家族兴亡史中包含着无数小故事,无数小故事却又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全书以兴衰为经,以情为纬,两相交织而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有机整体。这才是《红》。如果以兴衰为经,以兴衰为纬,那就不是“红楼”,而是“三国”或别的历史演义。如以情为经,又以情为纬,那也不是百科全书式的《红》,而成为扩大了的《西厢记》《牡丹亭》。在由兴而衰的大趋势中,许多以情为核心的小故事中,衬托着最动人最重要的宝黛爱情故事。一、线索14家族衰亡史既是一条统摄全篇的主线,又是宝黛爱二段落二二、段落1《红》的段落可按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主线来分别划分。前5回,具有总纲性质,不仅囊括全书,提纲挈领,有纲举目张的作用,而且实际上情节已经展开,人物已经活动,与全书有不可分离的具体联系。其作用,远远超过了有些作品的“楔子”或“序幕”。二、段落1《红》的段落可按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主线来分二、段落21.宝黛爱情的段落(1)初恋阶段:6-22回。主要6件事:1.8回“黛玉含酸”:二宝互看金玉,是“金玉良缘”的第一次证合。黛玉撞见,心中不快。又见宝玉听了宝钗之话不饮冷酒,便借紫鹃叫雪雁送手炉之事奚落宝玉。“含酸”二字透出初恋消息。2.17回因为荷包发生口角。3.19回“静玉生香”:二人始于床上说笑,黛玉重提第8回“金配玉”之事,及至逗乐终,“意绵绵”而不涉一丝淫乱,初恋于不知不觉中发生。二、段落21.宝黛爱情的段落二、段落34.20回“宝黛议心”:由二宝相处而引起黛玉的赌气,从口角到论心,感情已向深层次发展。5.20回黛玉因宝玉对湘云亲热嫉妒,赌气回房哭泣。6.22回凤姐将戏子比黛玉,被湘云说破,宝玉目止湘云,偏又被黛玉察觉,因而大恼宝玉。皆因亲密产生忌妒之心,说不上爱情,至多算爱情萌芽。二、段落34.20回“宝黛议心”:由二宝相处而引起黛玉二、段落4(2)热恋阶段:22-32回。主要7件事:1.22回宝玉借《西厢》曲词以传情,引起黛玉“发怒”;2.23回“共读西厢”:揭示爱情的共同基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抗婚自由。二、段落4(2)热恋阶段:22-32回。二、段落53.26回宝玉以《西厢》曲词调侃紫鹃,暗喻他与黛玉结成夫妇,再次激怒黛玉(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春困”:引《西厢》唱词“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唱一问,写出二玉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矛盾而复杂的感情。4.29回张道士提亲引起黛玉疑忌,闹了一次大风波。二、段落53.26回宝玉以《西厢》曲词调侃紫鹃,暗喻他与二、段落65.第27回“黛玉葬花”:写黛玉的凄楚感慨,而又写宝玉恸倒山坡为陪衬,是二人心相同、情相连的深化。6第29回“二玉心事”:写二人的内心的独白,一个“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同样怀着深沉而炽热的爱。7.32回“黛玉诉腑”:由湘云说仕途经济引起二玉一场“放心不放心”的对话,直诉衷肠,是二人感情由内含到外露,由隐蔽到公开的过程。至此二玉爱情已发展到火热的程度。二、段落65.第27回“黛玉葬花”:写黛玉的凄楚感慨,而二、段落7既然彼此相爱,为何又争吵不休?“你也将真心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意瞒起来,都是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得不有口角之争”。其实“两个人原是一心,……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当然,经常引起口角的还是“金玉良缘”。二、段落7既然彼此相爱,为何又争吵不休?二、段落8(3)成熟阶段:33-57回。主要4件事:1.34回继“宝玉挨打”、“黛玉探伤”后的“宝玉赠帕”和“题帕定情”:一赠一题。“心有灵犀一点通”。2.36回“宝玉梦呓”:说出“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选择既定。3.45回“宝玉夜探”:关于蓑笠、灯笼的一段柔情脉脉对话,二玉间的相互体贴,正是爱情成熟期必然的感情流露。二、段落8(3)成熟阶段:33-57回。二、段落94.49回宝玉对黛玉自觉泪枯的宽解。5.52回听宝琴念完真真国女子所写诗作之后,众姐妹先行,宝黛在后,两人都觉得心里有许多话,却又不能出口,只是默默相对的神情。6.57回“紫鹃试玉”:试出了二人爱情的深度。二、段落94.49回宝玉对黛玉自觉泪枯的宽解。二、段落10(3)破灭阶段:58-97回。主要2件事:1.82回“黛玉惊梦”:是平时忧惧心理的曲折反映,预示了二玉爱情的即将破灭。2.96-97回,从“掉包计”至“黛玉焚稿”再至“黛死钗嫁”:二玉的爱情终于被如严冬般冷酷的封建势力所摧残。二、段落10(3)破灭阶段:58-97回。二、段落112.贾府盛衰段落第一大段:6-18回,为贾府初盛阶段。主要2件事:1.13-15回秦可卿之死,2.17-18回之元春省亲。一丧一喜,均用大排场铺陈手法出之,目的在于写贾府初盛光景。作品越是渲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盛况,贾府后来衰落崩溃就越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秦氏丧事,突出写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秦可卿给凤姐托梦,说明这全部盛况不过是衰世的繁华,“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正面临着极大的危机。这种结构安排,预示着贾府必然衰亡的命运,无可挽回。元春的感慨,贾府的迎接场面,已预示着悲剧。二、段落112.贾府盛衰段落二、段落12第二大段:19-54回,极盛阶段。主要3件事:1.37-38回“探春结社”,明写诗社热闹活动,实写贾府盛况。2.40回“贾母宴园”,借刘姥姥引出“宴席笑声”,烘托贵族家庭生活宴乐。3.53-54回“元宵夜宴”,把贵族豪奢推到极点,此后则转入萧索。此外,“叔嫂逢五鬼”、“凤姐泼醋”、“晴雯不可辱”、“鸳鸯以死抗婚”,也发生了这一大段中。二、段落12第二大段:19-54回,极盛阶段。二、段落13第三大段:第55-78回,危机阶段。主要5件事:1.55-56回“探春理家”:虽有才干,却挽救不了贾府衰败趋势。(判词)2.74回“内部抄检”:矛盾加深,走向自杀自灭之路。3.76回“品笛联诗”:抄检后的冷清场面,预示贾府末日即将到来。4.77回的晴雯屈死:一方面表现受害者对贾府的控诉,另一方面又暗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5.71回贾母八旬大寿:不隆重显赫,且死气沉沉,草草收场。贾府一片悲凉。二、段落13第三大段:第55-78回,危机阶段。二、段落14第四段:79-120回,衰败阶段。主要6件事:1.79回“迎春误嫁”:联姻孙家,本欲挽回贾府衰败命运,但无济于事,且使本人受尽屈辱。2.95回“元妃薨逝”:靠山已倒。3.100回“探春远嫁”:欲使家复兴的“巾帼英雄”终于走上败亡逃路。二、段落14第四段:79-120回,衰败阶段。二、段落154.105回“贾府被抄”:由“内抄”转到“外抄”,是贾府终于走向衰亡的转折点。5.110回“贾母寿终”:她是贾府最高统治者,她的死象征着这个大家庭的总崩溃。6.是119回“宝玉出走”:他是贾府希望,他的出走象征着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完成了这部书的悲剧结局。二、段落154.105回“贾府被抄”:由“内抄”转到“外二、段落16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红楼梦》有四时气象:前数卷铺叙王谢门庭,安常处顺,梦之春也。省亲一事,备极奢华,如树之秀而繁荫葱茏可悦,梦之夏也。及通灵玉失,王府查抄,如一夜寒霜,万木摧落,秋之为梦,岂不悲哉!贾媪终养,宝玉逃禅,其家之瑟缩愁惨,直如冬暮光景,是《红楼》之残梦耳。以四季气象来划分全书结构,虽系比喻,却有可取之处。上述两条线索的四段划分,就可以认为是两个不同的春夏秋冬。二、段落16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三纲领三三、纲领11.什么是《红》的总纲?(1)脂砚斋最先提出总纲:认为第1回“二仙师”所说“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皆空”,“四句乃一部之总纲”(甲戌本)。(2)道光年间王希廉:认为第5回“是一部《红》之纲领”。(3)文革时,以第4回为总纲被定为一尊。(4)前5回作为一个整体,在小说中起重要作用,才是《红》的总纲。三、纲领11.什么是《红》的总纲?三、纲领2最早把前5回当作不可分割整体的是茅盾。《关于曹雪芹》:“《红楼梦》开头几回就把全书的结局和主要人物的归宿,用象征的笔法暗示出来。但此后的故事发展,却又往往出人意外。以贾府的盛极而衰为中心,以宝、黛的婚姻问题为关键,细针密缕地组织进许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封建与反封建的斗争,统治集团的腐化、无能及其内部矛盾。这样的包举万象的布局,旁敲侧击前后呼应的技巧,使全书成为巍然一整体,动一肢则伤全身。这是空前的高度成就。”“前几回”,即指前5回。三、纲领2最早把前5回当作不可分割整体的是茅盾。三、纲领32.为什么说前5回是全书之总纲?(1)从作品实际看,作者在构思前5回时,颇具匠心。这5回,每回各有侧重,又彼此映照,互相关联,形成一个整体,它实际上是一部“结构《红楼梦》”。第1回用甄士隐小荣枯来暗隐和象征贾府大荣枯;其中演义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幻化和隐喻;甄士隐在家破人亡后出家,也象征着将贾府破败后宝玉的出家。这一回主要是小说两条主线的基本概括。三、纲领32.为什么说前5回是全书之总纲?三、纲领4第2回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概况。人物以及人物关系,分析贾府衰败原因。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引出小说中许多主要人物,揭示其中主要人物的鲜明性格。第4回写的虽是“四大家族”的“一荣俱荣”,实则为写其“一损俱损”伏下根苗。第5回的“太虚幻境”是现实世界的倒影和虚化。“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是对人物命运的概括和预示,与第1回的“好了歌”和“好了歌解”前后呼应,融为一体。三、纲领4第2回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概况。人物以及人物三、纲领5(2)这5回中,第1回对环境的介绍虚实并举,而2、3、4回则侧重写实,第5回着重写意,表现了作者升华的思想和独特的审美理想,给现实主义的《红》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光华。不仅呈现出了贾府的典型环境,而且贾母、凤姐、宝玉、黛玉等人物第一次跃然纸上。(写实与象征)三、纲领5(2)这5回中,第1回对环境的介绍虚实并举,而三、纲领6(3)从第5到第6回有明显过脉,是全书结构的第一大转换。作者交代:从乱麻一般中理出来一个头绪,“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的一个人家”写起,由总纲的概述而转向对贾府日常生活细致的描写。第6回脂批“截断正文,另起一头”,予以确认。(4)脂批透漏,原稿是以“警幻情榜”结尾,一干“风流孽鬼”在“浩劫历世”之后重返太虚幻境,到警幻案前销号归位。全书首尾呼应的设计,更证明了前5回是《红》的开头部分,这个开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红》的总纲。三、纲领6(3)从第5到第6回有明显过脉,是全书结构的第三、纲领73.前5回的作用和意义(1)总绾全书基本情节。前5回点出全书两条主线——贾府兴衰和宝黛爱情。(2)概括和预示主要人物悲剧命运。第5回“判词”和“仙曲”,预示宝玉和十二钗生平遭际,透漏其悲惨结局,演出了封建时代“千红一哭”、“万艳同怀”的沉痛悲歌。三、纲领73.前5回的作用和意义三、纲领8(3)总括全篇主旨。①作者在宝玉和那些少女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对人的价值观。②寄寓对男尊女卑思想深刻批刺,具有进步思想。③说明宝黛爱情悲剧是全书中心故事,作者所叹不仅是宝黛爱情悲剧而是揭示不同形式、不同性质的青年女性的共同的空前大悲剧。④第4回揭示了小说的另一主线,预伏四大家族彻底败亡的根苗。三、纲领8(3)总括全篇主旨。三、纲领9(4)总揽全局的叙述。前5回结构上笼罩全局,囊括全书,提纲挈领,为全书的展开做了一切准备。这样的结构安排,使书中几百个人物,千头万绪的事件,既有自己发展前进的轨道,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使百万言的《红》虽有如皇家宫殿,千门万户,复道回廊,但却井然有序,好像有意给读者一张绝妙的导游图。三、纲领9(4)总揽全局的叙述。四人物四四、人物1《红》善于以人物结构作品、经纬故事。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1.甄士隐甄士隐贯穿首尾,一启一束,使洋洋大观、万象纷呈的红楼世界整个地笼罩在缥缈浪漫的艺术氛围之中。其作用有四:四、人物1《红》善于以人物结构作品、经纬故事。四、人物2(1)前起后结,使作品严整、统一。(2)“画外音”的作用。其“好了歌解注”和最后的“详说大虚情”,是代表作者发言,浓缩着作品的哲理意蕴。(3)部分地承担着揭示作品时代背景的艺术使命。(4)其家室遭际是贾府的象征和缩写,其个人归宿正是作品主人公归宿的预示。四、人物2(1)前起后结,使作品严整、统一。四、人物32.冷子兴冷子兴的出现,主要是结构上的需要。他是周瑞家的女婿,又是古董商,既见多识广,又熟知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荣国府”相当合适。其演说,主要是介绍贾府的情况,包括发迹史、主要人物及其关系,目前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潜伏的危机等。对于这样一部人物众多、头绪纷繁的作品,这种安排很必要。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远距离的视角,作者就是要通过冷子兴之口,“使阅者”在登堂入室之前“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这就为整个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基础,显得纲目清楚。脂砚斋说这如同“画家三染”的第一次皴染。(人物多重身份的作用)四、人物32.冷子兴四、人物43.贾雨村(1)整体看:他由“风尘怀闺秀”到“归结红楼梦”,贯穿始终。他的政治生活史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贾家盛衰荣枯的见证人。他既是作者深恶痛绝的无耻官僚,奸险政客,又是作者对历史、人生发表见解的代言人(第2回关于“正邪”二气的论述)。他的官海沉浮,在贾府的出没隐现,联系着贾府的消长兴衰。四、人物43.贾雨村四、人物5(2)局部看:他在作品主体情节尚未展开的前4回,是结构点,是串联人物。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引出“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回:贾雨村闲游智通寺引出“冷子兴演说荣国府”;3回:林如海酬报贾雨村引出“接外孙贾母惜孤女”;4回:贾雨村补受应天府引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前4回,至少通过贾雨村行踪和牵连,介绍了全书的主要人物以及其生活环境。四、人物5(2)局部看:他在作品主体情节尚未展开的前4回四、人物64.刘姥姥她既是容量很大、分量很足的形象实体,又是、穿针引线,一以贯之的结构人物。小说故事情节正式发端于刘姥姥的出现,她在结构上的意义作者毫不讳言。第6回开头:且说荣国府中合算起步,从上至下,也有三百余口人,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那一件事那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点瓜葛,这日正往荣国府来,因此便就这一家说起,到还是个头绪。四、人物64.刘姥姥四、人物7可见,刘姥姥具有“乱麻”之“头绪”,通部作品之“纲领”的意义。冷子兴是从外围、从远距离对贾府概观简介,刘姥姥则是从内里、从近处对贾府的透视、详察。作者赋予她以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充分的艺术生命,她带着祛懦、卑微,带着善良、虔诚、挟裹着戏谑笑语,伴随着斗转星移,她的三进三出,维系着贾府的兴衰变幻,完成了整部作品的起承转合。四、人物7可见,刘姥姥具有“乱麻”之“头绪”,通部作品之四、人物8她的“一进”、“二进”,描写贾府的“烈火烹油”的势焰,主奴的骄矜傲慢与仁慈大度,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一进”中略点出“贾琏女儿睡觉之所”,与“二进”中为巧姐起名字暗相钩连,直到“三进”时的救巧姐于水火,断笔神接,缜密无缝,巧若织锦,真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此外,宝玉挨打中的“聋婆子”,96回黛玉偶遇的傻大姐,都起着推进故事情节的结构作用。四、人物8她的“一进”、“二进”,描写贾府的“烈火烹油”五网络五五、网络1事件网络是《红》网络叙事结构的基本组织单元。网络的特点是联络和牵引,是人物之间、事件之间的勾连和扩展,是日常生活的纵横交织。它以某一件事加或某一人物活动为主线内容,依据真实的生活过程,与恰事件和人物发生自然联系、牵引、交叉和转换、显示出“象生活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