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_第1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_第2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_第3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_第4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的启示泸溪思源实验学校杨秀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回顾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二是实施“校校通”工程(“校校通”工程即:通过计算机网络联通因特网,或者地面卫星接受系统等,实现资源通、信息通)。三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目标与内容。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们广大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应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要求,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从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为什么要深度融合,怎样实施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正。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结合、混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深度融合,就好像我们的传统菜“鸡蛋糕”的制作,互相渗透,形成水乳交融地有机整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最高目标,仍然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深度融合之前,学习者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后,将有力地改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地贯彻课程目标,达到课程预期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我们清楚了深度融合的概念和内涵,那为什么要实施深度融合呢二、为什么要实施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改革风浪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潮流,是课程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这正是实施深度融合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实施深度融合的原因。下面我从三方面来加以说明。1、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信息化的世界,生活在信息化世界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信息处理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等。这些目标,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新的变化。随之,教育内容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要进行革新。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为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这可以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得到证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的这些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达不到这方面的要求,将无法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社会中已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不可或缺。换句话说,“读、写、算、信息”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所不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置信息技术教育于优先地位,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被理解为上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很注意让信息技术教育有计划地出现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求各科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机会,让学生在各学科教学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的手段、新的技术去获取知识,从因特网上有效地发现有价值的资料,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建设,从经费投入、人员培训、到管理运用等各个环节都抓得扎扎实实。信息技术教育正在普及。目前,所有中学、九所小学已建有计算机网路教室,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绝大多数中学建有多功能教室,学校的机房联通因特网。2、深度融合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带来革新传统的教学策略和理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将带来课程资源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品,而且也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通讯功能与专家、教师等交流,扩大了课程资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与改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后,将带来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的革新,信息技术可以作为自测的工具,有利于学生自我反馈,也可以作为教师电子测评的手段,优化了评价过程,革新传统的课程评价观与方法。三、如何实施深度融合我们知道了深度融合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如何实施深度融合呢让我们先剖析一下深度融合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然后从实施深度融合遵循的原则及策略做一些探讨。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尽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多教师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实验,但我们理性的思考,辩证地分析,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观念与实践层面上都出现一些误区。(1)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偏激。认为信息技术是花架子,是装饰门面,对教学没有多大的作用,甚至有反作用,例如,计算机故障会影响教学进程,制作课件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只是在讲公开课、竞赛课中应用。另一种观点,是把课本教案习题复制到网上,代替黑板、粉笔,浏览代替讲课和板书等等。以上观点都是不恰当的,都表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没有得到深化,仍然是在传统的教学思考框架内打圆圈。(2)信息技术与课程割裂。认为信息技术教师是计算机技术人员,甚至有的学校把计算机人员列为非教学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也认为自己是学计算机的,只要在技术上突出就行,何必研究课程。而各学科教师则认为,课程就是自己所教的学科,还研究什么信息技术等等。其实,这是对课程理解的狭窄,对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对学科知识的支撑和教学的改革研究不够。(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目的不明。深度融合的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切不要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有些教师对课程理解不透,盲目使用,画蛇添足,备课的过程成了信息技术制作过程,往往是电灌式,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挥。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会使人感到,信息技术虽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却和铅笔、计算器技术一样变得了无痕迹。教师不要把信息技术与日常课程分开,能有助于信息技术无痕迹地融合在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