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_第1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_第2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_第3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_第4页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公司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身世:P2小字部分雄心:统一天下时间:581年身世:P2小字部分雄心:统一天下1、隋的建立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建立方式:逼迫静帝退位时间:589年a.民族融合。b.南方经济发展。客观原因统一条件(原因)c.人民渴望统一。2、隋的统一d.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e.陈政权的腐败。主观原因f.战术得当。a.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统一意义b.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c.为隋唐时期空前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盛世:开皇盛世—形成原因:隋文帝顺应历史潮流,励精图治等。①科举制度②①科举制度②赵州桥③三省六部制开凿时间:隋炀帝时期开凿用时:6年根本目的:巩固统治a.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意义作用中不含巩固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的灭亡!以下顺序均为由北至南意义作用b.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大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意义作用中不含巩固统治,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隋的灭亡!以下顺序均为由北至南3、隋大运河“2”:全长2千多千米“3”:三点:涿(zhuō)郡-洛阳-余杭公式“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2+3+4+5=1“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长江-钱塘江“1”:一条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积极的一面:同“意义作用”。评价消极的一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的灭亡。总结:利大于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长远角度上说有利于国家统一。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间:618年原因:隋炀帝的暴政②赵州桥时间:618年原因:隋炀帝的暴政②赵州桥时间:618年2、唐朝建立建立者: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即位事件:玄武门之变年号:贞观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盛世: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自己的雄才大略;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吸取隋亡的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颁布的革新措施……(加以概括)3、唐太宗经济: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法律: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另外,唐太宗对贪官污吏和恃强凌弱的权贵严惩不贷,从不私情枉法,同时对死刑的判决也十分慎重,他主张对百姓应以教化为主对百姓应以教化为主,宽省刑法。贞观新政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政策,平等地对待周边少数民族,密切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目的: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a.选贤用能致王朝灭亡。知人善任代表人物:①魏征-知得失的镜子②马周政治b.完善了由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c.完善了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含义:P10中“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三省草政令……工部负责土木兴建。”六部作用:三省六部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制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

第3课气势恢宏的隆盛时代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a.对于反对她的人: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借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成语“请君入瓮”(周兴、来俊臣)政治b.对于支持她的人: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并规定凡五品以上包括因军功升至五品的士兵都可列入其中,以此提1、武则天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治国方针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她还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代表人物:姚崇、宋璟d.设立北庭都护府,巩固开拓边疆。经济:注重减轻农民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评价:政启开元,志宏贞观。(承上启下)影响:当时,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来到奠定了基础。时间:唐玄宗前期时间:唐玄宗前期(唐朝)转折点:安史之乱②赵州桥时间:907年亡国之君:唐哀帝②时间:907年亡国之君:唐哀帝②赵州桥特点:社会经济高度繁荣农业:新的耕作工具和灌溉技术:曲辕犁、筒车——发明意义: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个体小农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4、唐朝的经济表现手工业:①制瓷业:P16小字部分第一段——代表:刑窑白瓷、越窑青瓷、唐三彩(P18)。②纺织业:P16小字部分第二段。人口:唐初政府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疆域:最盛时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秦朝时南海就成为了我国的一部分)繁荣的真实写照:“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lǐn)俱丰实”

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创立:隋朝(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杂文考试的主要内容)背景: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世家背景,世家大族子弟世代垄断高官显位。然而隋统一后需要大量人才。1、科举制度实质:巩固统治科目:①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②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典故:①登龙门;②金榜题名;③雁塔题名。a.(个人)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商人的儿子不可参加科举),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影响b.(国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c.(社会)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特点:丰富多彩2、衣食住行时尚①饮茶: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茶成为一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种生活必需品。表现②衣着:P22小字部分第三段(三点)和胡服。③出行:唐朝,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打马球。④居住: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P22小字部分第四段。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3、唐代博大宏放原因:盛唐时期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制度等一系列制的精神风貌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唐朝还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精神:博大开放,会纳百川,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整个社会激荡着为国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

第5课“和同为一家”(唐与吐蕃)1、唐朝时周边的少数民族:①西北:突厥(土耳其前身)②西部:吐蕃(藏族前身)③北部:回纥(gē)(维吾尔族前身)④西南:六诏(zhào)(白族、纳西族前身)⑤东北:靺(mò)鞨(hé)(满族前身)2、唐与突厥:(贞观之治时期)①战;②管理: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习惯与生活方式。松赞干布:基本上统一了当地的各个部落,迁都逻些城,并建筑布达拉宫,为青藏高原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3、唐与吐蕃时间: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意义: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唐中宗:金城公主出嫁尺带珠丹。其他唐玄宗:合同为一家。P29唐穆宗:立甥舅会盟碑。代表建筑:唐蕃会盟碑、拉萨大昭寺。点苍山会盟:P29-30小字部分第一段“…南诏首领皮逻阁在唐朝4、唐与六诏的支持下,逐步统一六诏,被唐玄宗封为云南王…”(南诏)改革:P30小字部分第二段。南诏的贡献: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很大贡献。5、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他开明的思想,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开明的民族政策……政策:开明的政策。6、总结方式:战争、和亲、会盟、册封、改革……影响:密切了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第6课开放与交流1、唐与日本含义: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特点:交流盛况空前。来华交流带走了:P32黑体字第二段。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晁衡)P33小字部分第一段。影响: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时间:唐玄宗时期目的: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东渡内容:P33黑体字第二段“鉴真除了讲授佛经……绘画等技术知识”。贡献: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访问城市:日本奈良友好的见证:日本唐昭提寺2、唐与古印度(天竺)身份:唐朝的高僧,又称三藏法师。时间:贞观初年(唐太宗时期)玄奘目的: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西行著作:《大唐西域记》注意:《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弟子整理,不是玄奘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亲自为玄奘写的,也不是玄奘写的。意义: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考点:印度可以到《大唐西域记》中查阅当时的历史。布局:城市建筑分为宫城(大明宫等)、皇城、外郭城三部分。3、国际性国内: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经济、经济、文化中心,大都市长安地位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世界:城市人口近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影响:长安城的建筑布局,对周边邻国的城市建筑与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真实写照:九天阊(chāng)阖(hé)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miǎn)旒(liú)。4、总结特点:全面开放,与世界各地广泛交流。——对外关系影响:是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先驱:印章、拓印、刻石发明时间:唐朝初年做法:泡木板→晒木板→在薄纸上写字→反贴在木板上→刻→刷墨→印字1、雕版印刷术《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的记载的印刷发展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 印纸:市场上出现一种用做交易的凭据的印刷品。中心:四川成都、河南洛阳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社会的进步。发明时间:唐朝2、火药发明人: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应用与军事:唐末又名:安济桥建造时间:隋朝设计者(不等于建造者):工匠李春a.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拱大石桥。b.世界建桥史上一个奇迹。3、赵州桥评价c.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之称。d.“百丈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赵州桥堪称科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代表。巧妙之处:平拱即遍弧形拱的形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了人畜在桥上通行,还节省了石料。李春在大石拱的两肩又设计了两个敞肩小拱,增强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意义: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4、隋唐科技领先于世的原因:①国家的统一;②社会的安定;③政治的清明;④经济的繁荣;⑤开明的思想;⑥开放的政策;⑦各族人民联系日益加强;⑧人民的辛勤劳动。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建立时间:公元916年建立民族:契丹族(原为契丹政权)建立者:辽太祖耶律阿保机1、辽都城:上京流域:辽河流域生活方式:(原)游牧;(改革后)定居文字:辽太祖发展:得到幽云十六州后建立时间:960年建立民族:汉族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2、北宋事件: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都城:东京(汴京、开封)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性质:局部统一国策:守内虚外,重文轻武建立时间:1038年建立民族:党项族3、西夏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生活方式:(原)游牧;(改革后)定居4、战争与和平目的: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结果:失败北宋伐辽目的: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结果:失败在位皇帝:宋真宗主战大臣:寇准辽与北宋结果:宋真宗在有利形势下接受了和议条件。辽攻北宋时间:1005年澶渊之战内容: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军,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作“岁币”。澶渊之盟性质: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评价:a.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b.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目的:劫掠中原地区西夏与北宋—西夏伐北宋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送银、绢、茶叶等和议“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影响:北宋和西夏的边境贸易,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性质: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就正义性而言,当时辽和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前身:(见27页图)唐代黑水靺鞨发展而来。1、女真族后世:满族生活地区:松花江和黑龙江流域生活方式:以渔猎骑射为主的生活。2、女真抗辽与金的建立灭亡时间:1125年亡国之君:辽天祚(zuò灭亡时间:1125年亡国之君:辽天祚(zuò)帝(被俘)时间:1115年金的建立建立者: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1153年迁都中都即燕京)性质:正义时间:1127年亡国之君:宋钦宗3、金灭北宋事件:靖康之变性质:非正义北宋抗金名将:李刚—P59-60小字部分第一段4、南宋与金时间:1127年南宋建立建立者:宋高宗赵构都城:临安北方:P60小字部分第二段—影响:牵制了金兵南犯。主和(秦桧)主战(岳飞、韩世忠)战争大臣;皇帝:矛盾主和(秦桧)主战(岳飞、韩世忠)南方郾城大捷:1140年—<金>兀术VS<南宋>岳飞获胜原因:①作战勇敢;②纪律严明;③深受人民爱戴;岳飞抗金④各路抗金力量的配合;⑤战术正确。(不是民族英雄)军队:岳家军人民怀念他的根本原因: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影响: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又名:绍兴和议时间:1141年性质:不平等内容: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交送岁币。宋金和议评价:a.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b.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c.从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辽夏: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效仿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辽夏金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用汉文铸造钱币。改革金:1153年迁都燕京,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鼓励通婚,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特点:皆习汉风共同原因:为了适应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共同意义: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交流。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1、两宋经济的发展农业:①劳动力大量增加;②农业生产工具(秧马:插秧时节省体力,加快速度)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③农田水利得到更大发展;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特点:耐旱,稻穗长,生长周期短)并且种植面的扩发,水稻居粮食产量首位。手工业:①煤(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铜、铁冶炼的质量、数量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品;③陶瓷制造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瓷都:江西景德镇、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商业:①城镇的出现;②城市商业的繁荣—两大商业城市:东京、临安;③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交子(北宋,仅四川通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关子、会子(南宋,全国通行);④海外贸易兴盛。表现:①蕃市(外来商贩市场)、蕃坊(外来商贩居住)、蕃学(外来商贩学习)的出现于范围之广;②港口城市设立管理机构市舶海外贸易司(市舶机构);③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兴盛的原因:①指南针的应用(做主要)和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②周边少数民族的崛起阻断陆上“丝绸之路”;③宋朝经济高度发展;④宋朝政府积极地鼓励。2、经济中心南移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南移趋势→五代十国时期又一次南移→南过程宋时期是人口南迁的高潮。完成:南宋原因:①南方和平,北方战乱;②北方人口南迁;③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④水利工程的兴修;⑤江南自然条件的优越;⑥统治者的重视。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统治阶级:皇室、官僚、地主被统治阶级(社会的主体):士(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农工商士人:被统治阶级中地位最高,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原因: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人数最多1、宋朝各阶级构成拥有少量田产自耕农:自耕自吃,自给自足。拥有少量田产农民半自耕农:自耕并为地主打工。佃户:租种地主土地,与地主是租佃关系,P70页小字部分第二段工人:即手工业者,官营、私营手工作坊都可雇用工匠,照契约支付给工匠一定量的工钱,身份相对自由。物质生活: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文化生活:节日(元旦、寒食、冬至)P71小字部分第三段。商人:物质生活: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文化生活:节日(元旦、寒食、冬至)P71小字部分第三段。2、宋代的乡村生活城市:临安、汴京—变化:①人口增长;②商业打破时间、市坊限制。3、城市风貌城镇:①大量涌现;②管理: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③瓦舍的出现,傀儡戏、角抵戏、滑稽戏、影戏、杂技、说唱、歌舞等,城市风行蹴鞠之戏。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基业出现:北宋时期名称:蒙古政权时间:1206年政权的建立建立者;成吉思汗铁木真1、蒙古的崛起都城:和林大会:斡(wò)难河源a.发明蒙古文字。对内b.实行千户制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发展c.灭西夏、金对外:西征——3600万km2的蒙古帝国。时间:1271年2、元的建立都城:1272年定都大都(北京)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时间:1279年(1276年元灭南宋)3、元的统一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再一次实现了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极大拓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业。目的:巩固蒙古族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核心:以汉法为主制度:建立了行省制度4、忽必烈改制中央:中书省—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政治地方:行中书省,派遣官员,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东北:辽阳行省措施边疆北、西北:岭北行省(内外蒙古、新疆)西南:宣政院(标志西藏正式归中央管辖)东南沿海:在琉球设立澎湖巡检司。(标志台湾正式归中央管辖)经济:重农政策—①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②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③忽必烈还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政策: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元朝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5、思想文化校国子学。现象:民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和民族融合的现象。表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6、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目的:分而治之7、灭亡—时间1368年原因:没有平等对待其他民族。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发明时间:唐初开始应用与军事:唐末1、火药广泛应用与军事:宋朝a.传入欧洲后改变了欧洲的作战方式,推翻骑士阶层,促进欧影响洲矿业和近代工业的发展。b.推动了整个世界的进程传说:皇帝制造指南车前身:司南—时期:战国时期2、指南针—不足之处:容易因打击、受热而失去磁性发明时间:宋朝运用于:航海、看风水作用: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发明:唐朝(雕版印刷术)改进:北宋(活字印刷术)3、印刷术优点:可重复使用多次,保存方便,节省费用,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影响:喂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的了基础,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物:元代劳动妇女黄道婆发明的机器:木棉搅车(剥棉籽)4、棉纺织技术革新木棉纺车(能纺三根纱)—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纺车。影响:P84黑体字第一第二段。称呼:棉神的化身5、《梦溪笔谈》P84每课一得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1、《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名称作者体裁内容地位或特点《史记》司马迁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末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含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目的:北宋统治者为吸取历代经验教训,巩固统治。特点:记事确实可靠,文字简洁生动2、比较宋代三位著名的词人人物生活时期代表作主要风格苏轼北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豪放派李清照两宋之交《声声慢·寻寻觅觅》婉约派辛弃疾南宋《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豪放派含义:元杂剧和元散曲合称元曲。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3、元曲元杂剧—影响:奠定了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表明世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元散曲:P90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1、明朝都城:应天(南京)迁都:明成祖迁都北京,南都应天鼎盛:永乐盛世(明成祖时期)—郑和下西洋、编写《永乐大典》灭亡: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兴起:满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建立:1636年建立者:清太宗皇太极2、清朝清军入关:1644年顺治皇帝入关,打败李自成。鼎盛: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灭亡:辛亥革命(1911年)后,1912年最后一位皇帝退位。①废除宰相制度(明太祖)-胡蓝之狱P99小字部分第三段目的:加强皇权。原因:对百官京城百姓不放心。锦衣卫性质:特务机构②设立“厂卫”(明太祖)影响:加强了皇权,巩固统治;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东厂(明成祖)含义:皇帝在殿堂上对自己不合意的大③设立廷杖制度臣可任意杖责。政治(明太祖)目的: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影响:不利于统治,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用处:P100小字部分第二段第一句地位: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④军机处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雍正皇帝)的产物。意义: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专制统治共同目的: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共同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君主专制,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实质:思想钳制、文化专制范围:“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形式:八股文(明太祖)危害:学生从小死背经书,完全脱离现实思想文化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时期:明清时期实质:冤狱含义:统治者挑剔文字的过错而兴起的冤狱。文字狱危害:这种文化专制是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思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启示:只有创建开放、民主、自由、公平、公正、平等、合理、创新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社会进步。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国家:日本含义: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倭寇危害: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奴役人口,危害极大。猖獗的原因: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国力衰弱,皇帝昏庸。1、戚继光抗倭肃清:1565年军队:戚家军a.戚继光训练的新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b.正确的战术:长短刀结合,鸳鸯阵。胜利原因c.人民的支持—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d.戚家军和其他爱国军队的联合作战。e.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入侵国家:葡萄牙2、澳门方式:骗取居住权时间:明代末年入侵国家:荷兰—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14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时间:1624年(明末)3、郑成功收复台湾收复:1662年(清初)意义:台湾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台湾的开发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的作用,维护了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入侵国家:沙皇俄国(沙俄)—不是俄罗斯入侵地区:雅克萨、尼布楚人物:康熙反击第一次:1685年第二次:1686年时间:1689年4、雅克萨反击战性质: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是平等条约。内容: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队黑龙江和乌苏《尼布楚条约》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条约还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过边境进行贸易。影响:签订后,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5、反映问题:当时的中国人多,但是科技和武器落后。6、共同影响: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利益,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秦朝→极大地拓展:元朝→巩固和发展:清前期。2、清朝疆域:西至葱岭,北至西伯利亚,东至太平洋,南至南海诸岛。3、清朝少数民族:①东北—满族;②北—蒙古;③西北—维吾尔族;④中—回族;⑤西南—藏族;⑥云南广西—黎族、壮族;⑦海南岛—黎族;⑧东南—汉族;⑨台湾—高山族。4、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东北地区:在吉林、黑龙江、盛京设立将军。台湾:用武力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a.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西南西藏地区b.乾隆皇帝设立金瓶掣签制—P111小字部分。c.雍正皇帝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意义: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民族:蒙古占领地区:新疆天山南北击败准噶尔部的地方:乌兰布通(不是驼城)平叛准噶尔部击败噶尔丹的皇帝:康熙皇帝彻底粉碎准噶尔部贵族割据势力:乾隆皇帝,用时近70年。民族:维吾尔族西北新疆地区平叛回部贵族大小和卓时期:18世纪中期人物:乾隆皇帝意义: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境起到重大作用在伊犁设立将军;各地设立参展大臣,兼管军务和民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西北蒙古地区:①在乌里雅苏台设立将军;②多伦会盟P112小字部分—影响:协调和发展与蒙古的关系,有效的巩固了北部边防。修建用时:近一个世纪地区:承德避暑山庄用处:P112黑体字的二段第二句话。和喇嘛庙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地位:清朝第二政治中心。a.修建承德避暑山庄笼络政策b.修建喇嘛庙c.减免赋税d.会盟联姻民族政策:恩威并重,刚柔并济。共同作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和平安定的环境。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1、比较明清四大古典小说小说名称作者内容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各统治集团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北宋末年宋江起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西游记》吴承恩民间流传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红楼梦》曹雪芹贾府的盛衰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古典小说的巅峰,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蕴含了反封建追求民主的思想。2、李时珍和宋应星的主要成就姓名类别成就(著作)具体内容价值和影响李时珍医学家药物学家《本草纲目》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领域东方医学宝典宋应星科学家《天工开物》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手工业生产技术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评价明清之际的科技:明清之际,一些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但从总体来看,明清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中国传统科学重经验、综合、实用。(详细见本课每课一得)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目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倒西洋“取宝”。条件:<客观>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主观>郑和具有不畏艰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概况:见P127图时间:1405-1433年(永乐年间)次数: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1、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见P128表a.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意义b.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来往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消极影响:不及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也大多由官府督价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的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明初对外交流的特点:频繁活跃时期:清性质:对外政策内容(含义):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详细见P129小字部分第二第三段)a.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和沿海地区的抗清力量。原因b.清朝各方面能够自给自足。c.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2、闭关政策根本目的: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积极>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消极>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影响外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