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课后训练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卷’,也没有‘铁帽子王’”。这说明()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违法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C.官员违法要受到最严厉的制裁 D.每个人的权利义务都是相同的2.法律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的是()A.全体社会成员B.部分社会成员C.成年的社会成员D.违法的社会成员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需要做到()①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无视他人合法利益③自觉遵守法律,学会依法办事④树立法律信仰,尊崇、信赖法律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受贿、滥用职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一审公开宣判,对被告人苏荣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①在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東力②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只要加大惩罚力度,就能杜绝违法犯罪④所有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5.法律与人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它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历程,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上,在生命的每一刻都不能完全脱离法律。这是因为()①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③法律是生活中调解矛盾和纠纷的唯一准则④法律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7.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但与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都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对此,公民应()①增强义务意识,严厉打击网络谣言②树立法律意识,依法有序政治参与③增强权利意识,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④提高公民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8.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用交学费、杂费,这是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有劳动法等法律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A.日常生活需要法律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闯红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9.依法生活,会获得美满的生活。法律调整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邻里关系、继承关系等社会关系。按照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符合全体人民的愿望,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是一种协调、和睦、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的关系。这体现了()A.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B.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C.法律规定公民履行的各项义务D.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10.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11.因怀疑初中女生小红偷窃服装,某店主将小红购物时的监控视频截图发布到了网上,众多网友纷纷参与“人肉搜索”。很快,小红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曝光,大量辱骂的声音传来,最终小红选择自杀。小红的做法启示我们()A.提高明辨美与丑的能力 B.对未成年人的一切违法行为给予宽容C.树立法治观念,养成遇事找法的思维习惯 D.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要尊重他人隐私1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每个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③任何人只要触犯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句古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①依法治国有利于实现政治清明、民心稳定②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③在古代,国家的治理主要依靠法律④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14.《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33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这一规定直接体现了法律()A.对人们的行为起规范作用B.禁止公民做慈善C.对人们的行为起保护作用D.保护公民的财产使用权
15.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规则》已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体现了对未成年的()A.政府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16.法律与道德等行为规范相比较,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法律是社会成员最高的行为准则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非选择题17、材料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材料二:法律体系的完备、法治政府的成熟、司法独立与公正得到制度的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以及国民法律素养的提升,这些因素都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一不可。⑴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⑵谈谈我国实行法治的必要性。18、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求“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意义重大。(1)请你谈谈对法治的认识。(2)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19、在某居民住宅区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居民王某欺负邻居李家孤儿寡母,建院墙时强占李家宅基地。居委会、派出所对王某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多次进行教育,但王某不予理睬。李家只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判决王某限期拆除院墙,让出多占的李家宅基地。王某无视法院判决,拒不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强制王某执行法院判决。⑴人民法院依据什么规范对王某实施制裁?⑵在现实生活中,这个规范有什么作用?⑶这个规范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案1-5AACAB6-10BDAAB11-16CDBAAB17、⑴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⑵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18、(1)①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与依法办事。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③法治是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道智慧树电子商务轻松学满分测试答案
- 生产设备更新与质量控制适配性研究考核试卷
- 供应链财务风险评估与监控平台搭建考核试卷
- 半导体器件的光子晶体应用考核试卷
- 太阳能电池光学性能非破坏性检测技术考核试卷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2课时)教学课件
-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第一高级中学附属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公共文化设施清洁保养与安全管理服务合同
- 城市更新计划下道路翻新工程专用压路机操作及维护合同
- 2025年智能住宅供暖系统升级改造与运维服务合同
- 桥梁施工质量标准化
- 社区党员之家管理制度
- 2025年全国新高考英语II卷试题解析及复习备考策略(课件)
- 供电公司故障管理制度
- 吉大工程热力学讲义
- 报废车拆解公司管理制度
- 企业数据要素生态体系建设方案
- 采购战略考试试题及答案
- 体育生面试题库及答案
- 考古工地日常管理制度
- 医院自媒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