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1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1要点睡眠的定义及功用失眠的现状失眠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失眠的治疗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祖国医学治疗失眠2要点睡眠的定义及功用2
睡眠: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休息的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缓解疲劳。
生理上自然的定期休息状态
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及反应减低
闭目,静止的
3
睡眠: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休息的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缓解疲睡眠的功用保存能量复原及增生组织调节体温控制情绪使神经系统发育记忆与学习4睡眠的功用保存能量4生命和健康必需睡眠据研究:●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
●人不吃饭可活3周●不喝水可活1周●不睡觉只能活3-4天
5生命和健康必需睡眠据研究:5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大到全国人口(>=15岁)英国49.721.17436%美国234.934.412*56%*德国70.586.44133%意大利50.017.53230%西班牙34.531.88223%法国49.498.35734%日本109.221.88823%*basedonthe2005dataoftheUSCensusBureau**过去12个月中出现睡眠问题的人口比例6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总计57%上海62%北京60%广州68%南京49%天津44%杭州62%(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基数:所有受访者总计:2657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失眠发病率:
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7总计57%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杭州(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国:53%失眠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年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总计:1500–上海:300–北京:300–广州:300
-南京:200–天津:200–杭州:200天津南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总计大部分患者失眠持续≥一年以上(53%)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8中国:53%失眠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年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天对睡眠问题采取的措施9对睡眠问题采取的措施9大部分医生存在睡眠问题
n=2759目前有高达69.4%的医生有睡眠问题10大部分医生存在睡眠问题n=2759目前有高达69.4%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n=275968.3%(51.7%+16.6%)的医生认为自己的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影响11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n=275968.3%(51.7%服用西药的情况
服用西药的医生中,40.4%为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12服用西药的情况服用西药的医生中,40.4%为非苯二氮卓失眠现状的小结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占57%仅25%去看医师睡眠障碍的人群有42.3%未采取任何措施用药规范问题:36.4%的人服用过安眠药,只有50.6%的人首次使用的安眠药来源于医生处方既往一年内69.4%
的医生存在睡眠障碍西药仍是医生用药解决睡眠问题的首选68.3%的医生认为自己的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影响13失眠现状的小结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占57%仅25%去看医师13失眠障碍的影响公共卫生社会经济损害、医疗设施使用增加、学习表现下降、工作表现下降、病假、工伤、工作失误、死亡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自杀风险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酒精依赖和物质依赖、认知功能下降和老年痴呆躯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疼痛、普通感冒、慢性炎症相关疾病14失眠障碍的影响公共卫生社会经济损害、医疗设施使用增加、学习表失眠障碍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的定义15失眠障碍失眠的定义15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其它失眠障碍失眠的分类16慢性失眠障碍失眠的分类16年龄:随着年龄而增加性别:女:男=1.41既往史:5.4倍遗传因素:遗传度30-60%应激及生活事件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失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个性特征: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精神障碍:70-80%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失眠,50%失眠患者共患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失眠症状,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17年龄:随着年龄而增加失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个性特征:神经质、内化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A-F主诉: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4、在适当的时间不肯上床睡觉;5、难以在没有父母或者照顾者的干预下入睡。B.日间功能损害:1、疲劳或缺乏精力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5、日间嗜睡6、行为问题(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驱动力、精力或动力缺乏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睡眠质量感到忧虑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18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A-FB.日间功能损害:20C.这些睡眠和觉醒的异常不能完全被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比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者不合适的睡眠环境(比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所解释。慢性D.≥3次/周E.≥3个月F.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解释短期E.<3个月F.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解释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19C.这些睡眠和觉醒的异常不能完全被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比如:
是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并同步地描记脑电、呼吸等10余项指标,全部记录次日由仪器自动分析后再经人工逐项核实。
监测主要由三部份组成:
①分析睡眠结构、进程和监测异常脑电。
②监测睡眠呼吸功能,以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分析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③监测睡眠心血管功能。用于各种睡眠障碍的诊断,有助于对不同睡眠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诊断的睡眠障碍疾病有:失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其他睡眠障碍(嗜睡症、睡惊症、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等)。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
20是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并同步地描记脑电、呼吸等10余项失眠的治疗21失眠的治疗21适应症(专家共识)慢性失眠障碍:
规范性治疗短期失眠障碍:
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由于失眠具有慢性化、复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短期失眠障碍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早期进行心理行为和/或药物治疗,对于防止短期失眠障碍转化为慢性。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22适应症(专家共识)慢性失眠障碍: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①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和/或改善睡眠质量②改善失眠相关性日间损害③减少或消除短期失眠障碍向慢性失眠障碍转化④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精神障碍共病的风险治疗目标(专家共识)总体目标①去除诱发失眠的因素②改善睡眠后达到的具体指标,如总睡眠时间>6小时③床与睡眠间建立明确的联系④改善睡眠相关性日间损害⑤改善睡眠相关的心理行为学问题⑥避免药物的负面影响具体目标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23治疗目标(专家共识)总体目标具体目标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心理治疗目的确认促使失眠障碍持续化的不适宜行为和认知错误;让患者了解自己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并重塑有助于睡眠的认知模式;消除努力入睡和增长的觉醒次数之间的关系。减少觉醒的赖床时间,加强床、放松及睡眠之间的积极联系。形成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健康睡眠习惯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重塑睡眠生理周期,增加日间的睡眠驱动力;使用其他心理学干预和行为学疗法方法来消除常见的心理生理性觉醒和对睡眠的焦虑。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24心理治疗目的确认促使失眠障碍持续化的不适宜行为和认知错误;2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睡眠卫生(标准,不推荐单独使用):认知治疗(标准)睡眠限制(标准)刺激控制(标准)松弛疗法(标准)矛盾意向(指南)多模式疗法(指南)音乐疗法(指南)催眠疗法(指南)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25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睡眠卫生(标准,不推荐单独使用):2016药物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实现疗效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之间的平衡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626药物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药物治疗的原则总体原则:按需、间断、足量。个体化:小剂量开始给药,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药物剂量。按需服药、间断治疗:可以每周选择3-5天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抗抑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的方法。疗程: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每个月定期评估,每6个月或旧病复发时,需对睡眠情况全面评估;必要时变更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的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27药物治疗的原则总体原则:按需、间断、足量。2016版《中国失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
28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
28镇静催眠药物发展的重要时间点1904第一个商品化的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上市1912苯巴比妥上市1970s巴比妥类药物占据主导1960第一个苯二氮卓类药物氯氮卓投入临床使用1963地西泮投入临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占据主导1988第一个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上市1996唑吡坦在中国上市1987佐匹克隆上市2005右佐匹克隆上市2008右佐匹克隆在中国上市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异军突起1999扎来普隆上市29镇静催眠药物发展的重要时间点1904第一个商品化的巴比妥类药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问世的一类具有镇静、催眠及抗焦虑等作用的药物,以其明显优于巴比妥类药物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巴比妥类药物相似,同为GABA受体激动剂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除镇静催眠以外也用于抗焦虑和抗癫痫的持续治疗30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问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
GABAa受体非特异性作用于α1、α2、α3或α5亚基氯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超极化氯离子流入细胞内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苯二氮卓在GABAa受体上具有与巴比妥类不同的作用靶点与巴比妥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不同,苯二氮卓通过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频率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
镇静催眠开放频率增加杨世杰.药理学.第二版.2010:115.苯二氮卓类作用于GABAa受体31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非特异性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咪达唑仑Midazolam7.5-15mg2-+++较少嗜睡、头晕静注有抑制呼吸可能三唑仑(三唑苯二氮)Triazolam0.25mg2.7++++肌无力、偏头痛、意识模糊老年人慎用奥沙西泮Oxazepam15-30mg6-10+++嗜睡适用肝病及老年患者,静注有抑制呼吸可能地西泮(安定)Diazepam1-2mg10-18+++嗜睡、肌松驰婴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氯羟西泮(劳拉西泮)Lorazepam0.5-2mg10-18+—++头晕、疲劳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有轻度呼吸抑制,肺部疾病禁用阿普唑仑(佳乐定)Alprazolam0.4-0.8mg12-15+++较少头晕、疲劳艾司唑仑(舒乐安定)Estazolam1-2mg17+—+嗜睡、头晕、乏力重症肌无力禁用,心脏传导阻滞、老年人慎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2-4mg19-30++++嗜睡、共济失调、行为紊乱骤停可引起癫痫,孕妇、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禁用。硝西泮(硝基安定)Nitrazepam5-10mg21-30-++嗜睡、头痛、头昏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氟西泮(氟安定)Flurazepam15-30mg75+++嗜睡、头昏、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者禁用,老年患者不超过15mg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32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安定类药物不能改善正常的睡眠结构浅睡期(2期睡眠)增加3,4期深睡减少(6.72±2.32)%(12.04±1.22)%(58.29±9.67)%(71.18±6.58)%356.90±22.09425.86±26.57宿长军,刘煜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FourthMilMedUniv)2005;26(5)次日头晕、困倦、精神不振记忆功能减退33安定类药物不能改善正常的睡眠结构浅睡期(2期睡眠)增加(6.第三代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对苯二氮卓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日益关注促成了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问世。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的化学结构佐匹克隆的化学结构扎来普隆的化学结构右佐匹克隆的化学结构34第三代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对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GABAa受体α1亚基
氯离子通道开放
神经细胞
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镇静催眠
细胞膜超极化
细胞兴奋性降低与苯二氮卓类相比,非苯二氮卓类特异性的作用于GABAa受体的α1亚基,因此不良反应更少1.DarcourtG,etal.JPsychopharmacol.1999;13(1):81-93.2.PaulJ.Whiting,etal.DDT.2003;8(10):445-450.非苯二氮卓类35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GABAa受体氯离子通道开放神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扎来普隆Zateplon10mg0.9-1.1---头痛唑吡坦(思诺思)Zolpidem5-10mg2.5---眩晕、头痛唑匹克隆(忆梦返)Zopiclone1.5-15mg5+--嗜睡、口苦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右佐匹克隆1-3mq4-6---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比较36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总结小剂量镇静催眠,中剂量麻醉,大剂量昏迷甚至死亡偶尔失眠--唑吡坦,紧张——氯美扎酮,老人—水合氯醛,入睡困难—艾司唑仑,扎来普隆,早醒—氟,夸西泮,三唑仑。偶尔失眠唑吡坦,老了就用水合氯醛,早醒氟夸西泮迷魂水,艾扎搞定睡困难,特别紧张怎么办?氯美扎酮不在烦。37总结小剂量镇静催眠,中剂量麻醉,大剂量昏迷甚至死亡37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失眠=不寐总体病因:不寐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护于外,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不寐病理辨证实证:肝郁化火,或痰热内扰,心神不安者虚证: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或心胆气虚,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心神失养,神不安宁38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失眠=不寐38传统中医药治疗《神农本草经》上记载:不得眠
属心血虚有热。
【忌】升,辛燥,热。【宜】敛,养阴血。【常用药物】酸枣仁五味子
丹参
健忘
属气血两虚。
【忌】升,燥热;复忌苦寒,辛散。
【宜】益脾阴兼补气,酸敛,甘温,甘寒,辛平以通窍。【常用药物】酸枣仁五味子
丹参
明代《普济方》(1406年)记载:用酸枣仁、丹参、五味子制方有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老,令人不忘的功效。39传统中医药治疗《神农本草经》上记载:39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217项研究(1985-2010)中药复方组成N(%)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11(5.1)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9(4.1)丹栀逍遥散当归,白芍药,白术,柴胡,茯苓,甘草,丹皮,栀子,薄荷8(3.7)酸枣仁汤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6(2.8)参芪五味子五味子,丹参,黄芪,酸枣仁5(2.3)解郁丸白术,柴胡,当归,郁金,茯苓,百合,合欢皮,甘草,小麦,大枣5(2.3)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5(2.3)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5(2.3)交泰丸黄连,肉桂4(1.8)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炒山栀,神曲4(1.8)YeungWF,etal.,SleepMedRev,2012,16:497-50740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217项研究(1985-2010)中药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217项研究(1985-2010)频率YeungWF,etal.,SleepMedRev,2012,16:497-50741治疗失眠的中药复方——217项研究(1985-2010)频率总结睡眠的定义及功用失眠的现状失眠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失眠的治疗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祖国医学治疗失眠42总结睡眠的定义及功用42谢谢!43谢谢!43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44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1要点睡眠的定义及功用失眠的现状失眠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失眠的治疗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祖国医学治疗失眠45要点睡眠的定义及功用2
睡眠: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休息的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缓解疲劳。
生理上自然的定期休息状态
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及反应减低
闭目,静止的
46
睡眠: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休息的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缓解疲睡眠的功用保存能量复原及增生组织调节体温控制情绪使神经系统发育记忆与学习47睡眠的功用保存能量4生命和健康必需睡眠据研究:●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眠
●人不吃饭可活3周●不喝水可活1周●不睡觉只能活3-4天
48生命和健康必需睡眠据研究:5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大到全国人口(>=15岁)英国49.721.17436%美国234.934.412*56%*德国70.586.44133%意大利50.017.53230%西班牙34.531.88223%法国49.498.35734%日本109.221.88823%*basedonthe2005dataoftheUSCensusBureau**过去12个月中出现睡眠问题的人口比例492005年主要发达国家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报告
数据放总计57%上海62%北京60%广州68%南京49%天津44%杭州62%(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症)基数:所有受访者总计:2657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失眠发病率:
成年人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失眠症状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50总计57%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天津杭州(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中国:53%失眠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年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总计:1500–上海:300–北京:300–广州:300
-南京:200–天津:200–杭州:200天津南京杭州北京上海广州总计大部分患者失眠持续≥一年以上(53%)2006年中国6城市普通人群睡眠问题调查。TNS(中国)调研公司。2006年1月。51中国:53%失眠患者症状持续时间>1年基于有失眠问题的人群天对睡眠问题采取的措施52对睡眠问题采取的措施9大部分医生存在睡眠问题
n=2759目前有高达69.4%的医生有睡眠问题53大部分医生存在睡眠问题n=2759目前有高达69.4%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n=275968.3%(51.7%+16.6%)的医生认为自己的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影响54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的影响n=275968.3%(51.7%服用西药的情况
服用西药的医生中,40.4%为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55服用西药的情况服用西药的医生中,40.4%为非苯二氮卓失眠现状的小结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占57%仅25%去看医师睡眠障碍的人群有42.3%未采取任何措施用药规范问题:36.4%的人服用过安眠药,只有50.6%的人首次使用的安眠药来源于医生处方既往一年内69.4%
的医生存在睡眠障碍西药仍是医生用药解决睡眠问题的首选68.3%的医生认为自己的睡眠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影响56失眠现状的小结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占57%仅25%去看医师13失眠障碍的影响公共卫生社会经济损害、医疗设施使用增加、学习表现下降、工作表现下降、病假、工伤、工作失误、死亡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自杀风险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酒精依赖和物质依赖、认知功能下降和老年痴呆躯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疼痛、普通感冒、慢性炎症相关疾病57失眠障碍的影响公共卫生社会经济损害、医疗设施使用增加、学习表失眠障碍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的定义58失眠障碍失眠的定义15慢性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其它失眠障碍失眠的分类59慢性失眠障碍失眠的分类16年龄:随着年龄而增加性别:女:男=1.41既往史:5.4倍遗传因素:遗传度30-60%应激及生活事件对环境的失眠反应性失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个性特征:神经质、内化性、焦虑特性及完美主义精神障碍:70-80%精神障碍患者报告失眠,50%失眠患者共患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内科疾病患者往往报告失眠症状,失眠人群罹患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失眠人群。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0年龄:随着年龄而增加失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个性特征:神经质、内化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A-F主诉: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更早醒来;4、在适当的时间不肯上床睡觉;5、难以在没有父母或者照顾者的干预下入睡。B.日间功能损害:1、疲劳或缺乏精力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易烦躁或易激动;5、日间嗜睡6、行为问题(比如:多动、冲动或攻击性)7、驱动力、精力或动力缺乏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睡眠质量感到忧虑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1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同时满足A-FB.日间功能损害:20C.这些睡眠和觉醒的异常不能完全被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比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者不合适的睡眠环境(比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所解释。慢性D.≥3次/周E.≥3个月F.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解释短期E.<3个月F.不能被其他睡眠障碍解释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2C.这些睡眠和觉醒的异常不能完全被不合适的睡眠机会(比如:
是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并同步地描记脑电、呼吸等10余项指标,全部记录次日由仪器自动分析后再经人工逐项核实。
监测主要由三部份组成:
①分析睡眠结构、进程和监测异常脑电。
②监测睡眠呼吸功能,以发现睡眠呼吸障碍,分析其类型和严重程度。
③监测睡眠心血管功能。用于各种睡眠障碍的诊断,有助于对不同睡眠障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诊断的睡眠障碍疾病有:失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其他睡眠障碍(嗜睡症、睡惊症、发作性睡病、不宁腿综合征等)。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SG)
63是在全夜睡眠过程中,连续并同步地描记脑电、呼吸等10余项失眠的治疗64失眠的治疗21适应症(专家共识)慢性失眠障碍:
规范性治疗短期失眠障碍:
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由于失眠具有慢性化、复发性的特点,所以对于短期失眠障碍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早期进行心理行为和/或药物治疗,对于防止短期失眠障碍转化为慢性。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5适应症(专家共识)慢性失眠障碍: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①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和/或改善睡眠质量②改善失眠相关性日间损害③减少或消除短期失眠障碍向慢性失眠障碍转化④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精神障碍共病的风险治疗目标(专家共识)总体目标①去除诱发失眠的因素②改善睡眠后达到的具体指标,如总睡眠时间>6小时③床与睡眠间建立明确的联系④改善睡眠相关性日间损害⑤改善睡眠相关的心理行为学问题⑥避免药物的负面影响具体目标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6治疗目标(专家共识)总体目标具体目标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心理治疗目的确认促使失眠障碍持续化的不适宜行为和认知错误;让患者了解自己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并重塑有助于睡眠的认知模式;消除努力入睡和增长的觉醒次数之间的关系。减少觉醒的赖床时间,加强床、放松及睡眠之间的积极联系。形成规律的睡眠-觉醒时间表,健康睡眠习惯和良好的睡眠环境有利于重塑睡眠生理周期,增加日间的睡眠驱动力;使用其他心理学干预和行为学疗法方法来消除常见的心理生理性觉醒和对睡眠的焦虑。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7心理治疗目的确认促使失眠障碍持续化的不适宜行为和认知错误;2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睡眠卫生(标准,不推荐单独使用):认知治疗(标准)睡眠限制(标准)刺激控制(标准)松弛疗法(标准)矛盾意向(指南)多模式疗法(指南)音乐疗法(指南)催眠疗法(指南)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68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睡眠卫生(标准,不推荐单独使用):2016药物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入睡后觉醒实现疗效和潜在的药物副作用之间的平衡提高患者对睡眠质和量的主观满意度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969药物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延长有效睡眠时间,缩药物治疗的原则总体原则:按需、间断、足量。个体化:小剂量开始给药,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药物剂量。按需服药、间断治疗:可以每周选择3-5天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需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宜“按需服药”;抗抑郁药不能采用间歇疗程的方法。疗程:短于4周的药物干预可连续治疗;超过4周的药物干预需每个月定期评估,每6个月或旧病复发时,需对睡眠情况全面评估;必要时变更方案,或者根据患者的睡眠改善状况适时采用间歇治疗。2016版《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70药物治疗的原则总体原则:按需、间断、足量。2016版《中国失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
71失眠药物的发展趋势和药物分类
28镇静催眠药物发展的重要时间点1904第一个商品化的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上市1912苯巴比妥上市1970s巴比妥类药物占据主导1960第一个苯二氮卓类药物氯氮卓投入临床使用1963地西泮投入临床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占据主导1988第一个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唑吡坦上市1996唑吡坦在中国上市1987佐匹克隆上市2005右佐匹克隆上市2008右佐匹克隆在中国上市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异军突起1999扎来普隆上市72镇静催眠药物发展的重要时间点1904第一个商品化的巴比妥类药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问世的一类具有镇静、催眠及抗焦虑等作用的药物,以其明显优于巴比妥类药物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作用机制与巴比妥类药物相似,同为GABA受体激动剂药理学作用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和抗惊厥作用除镇静催眠以外也用于抗焦虑和抗癫痫的持续治疗73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问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
GABAa受体非特异性作用于α1、α2、α3或α5亚基氯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超极化氯离子流入细胞内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苯二氮卓在GABAa受体上具有与巴比妥类不同的作用靶点与巴比妥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时间不同,苯二氮卓通过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频率使大量氯离子进入神经元细胞
镇静催眠开放频率增加杨世杰.药理学.第二版.2010:115.苯二氮卓类作用于GABAa受体74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苯二氮卓类GABAa受体非特异性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咪达唑仑Midazolam7.5-15mg2-+++较少嗜睡、头晕静注有抑制呼吸可能三唑仑(三唑苯二氮)Triazolam0.25mg2.7++++肌无力、偏头痛、意识模糊老年人慎用奥沙西泮Oxazepam15-30mg6-10+++嗜睡适用肝病及老年患者,静注有抑制呼吸可能地西泮(安定)Diazepam1-2mg10-18+++嗜睡、肌松驰婴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氯羟西泮(劳拉西泮)Lorazepam0.5-2mg10-18+—++头晕、疲劳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有轻度呼吸抑制,肺部疾病禁用阿普唑仑(佳乐定)Alprazolam0.4-0.8mg12-15+++较少头晕、疲劳艾司唑仑(舒乐安定)Estazolam1-2mg17+—+嗜睡、头晕、乏力重症肌无力禁用,心脏传导阻滞、老年人慎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2-4mg19-30++++嗜睡、共济失调、行为紊乱骤停可引起癫痫,孕妇、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禁用。硝西泮(硝基安定)Nitrazepam5-10mg21-30-++嗜睡、头痛、头昏重症肌无力者禁用.氟西泮(氟安定)Flurazepam15-30mg75+++嗜睡、头昏、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者禁用,老年患者不超过15mg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75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安定类药物不能改善正常的睡眠结构浅睡期(2期睡眠)增加3,4期深睡减少(6.72±2.32)%(12.04±1.22)%(58.29±9.67)%(71.18±6.58)%356.90±22.09425.86±26.57宿长军,刘煜等,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FourthMilMedUniv)2005;26(5)次日头晕、困倦、精神不振记忆功能减退76安定类药物不能改善正常的睡眠结构浅睡期(2期睡眠)增加(6.第三代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对苯二氮卓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日益关注促成了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的问世。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该类药物发展迅速,目前投入临床使用的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的化学结构佐匹克隆的化学结构扎来普隆的化学结构右佐匹克隆的化学结构77第三代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对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GABAa受体α1亚基
氯离子通道开放
神经细胞
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镇静催眠
细胞膜超极化
细胞兴奋性降低与苯二氮卓类相比,非苯二氮卓类特异性的作用于GABAa受体的α1亚基,因此不良反应更少1.DarcourtG,etal.JPsychopharmacol.1999;13(1):81-93.2.PaulJ.Whiting,etal.DDT.2003;8(10):445-450.非苯二氮卓类78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作用机制GABAa受体氯离子通道开放神药物名称常用量半衰期(h)残余作用记忆影响依赖性常见不良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