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表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审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美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和不幸,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可说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宋元山水意境》)材料二: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几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体发肤,分割不开,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一滴水、一粒沙、一)叶、一只鸟,其实都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水不只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风景画。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观看”的对象,山水则是“灵奔走的现场---山重水复中,既包含了痛苦的体验,也包含着愿望的实现。人不是外置于“}景”,而是内化于“风景”,身体是“风景”的一部分,“风景”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风景”就不再是“风景”,中国人将它命名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简单组合,或:说,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们得以透ì古人的画卷,看见形态各异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圆转流动,范宽的静穆高远,王希孟的青春;漫,赵孟顺的明净高古。(摘编自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1、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化,宗教意识逐渐衰淡,人世景物日渐有了自己自现实品格,山水也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B、山水画契合了当时地主士大夫们的思绪和观念: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C、在宋朝,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自然山水满足了他们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这是山才画成熟于城市生活发达的宋代的全部原因。D、审美趣味的变化是社会变异的反映,与现实相适应的哲学思潮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义因素。禅宗的流行带来了山水画的成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阀贵族不同于由乡村而城市的地主士大夫,他们与下层人民隔绝严厉,乡村并未成为这一阶层普遍的情感寄托。B、中国山水画追求主客一体,西方风景画主客二分,在西方画家眼中,风景只是他们观看的对象,并不寄予主观感情。C、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特色,画家的精神内化于自然山水之中。D、董源、范宽、王希孟、赵孟類画作中的山水形态各异,画作风格不一,作品中的山水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精神。3、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

)A、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土气,山妻相对有牛衣。B、寒玉萧萧风满枝,新泉细火待茶迟。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C、水影山光翠荡磨,春风波上听渔歌。垂垂烟柳笼南岸,好着轻舟一钓蓑。D、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4、材料一提及“欧洲风景画”,材料二提及“西方风景画”,在文中各有何作用?(4分)5、游客在故宫参观时,发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据材料一、二,解释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姑姑李立泰姑姑很漂亮,柳眉杏眼,修长身材,梳短发,穿着整洁。姑姑离休后回家探亲,谈起当年战火纷飞、腥风血雨的革命战争岁月。那年全村参战和八路军一起打鬼子。咱村有围墙,墙外有围子壕。壕里放了水,还有圪针寨,全是枣树枝子,鬼子不好攻。家人都上围墙打鬼子去了,八路军得吃饭啊,娘回不来咋办?姑姑还是孩子,但姑姑要蒸窝窝给八路军吃。姑姑八岁时,跟锅台差不多高,蒸窝窝够不到算子,就站在小板凳上。头次没蒸熟,就回锅。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那次是八路军冀南七分区二十四团来解的围,把鬼子打跑了。姑姑八岁参加八路军,在伙房帮忙。老班长像疼亲女儿一样疼姑姑。姑姑站小板凳上学做饭,生的做成熟的,凉的烧成热的,凉水烧成开水。姑姑九岁被卫生队要走,八路军冀南七分区卫生所在姑姑村上,家家住了伤病员,整天接触的全是受伤的男人,枪子没眼,伤哪儿的也有。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医、食、住、行,姑姑跑前跑后,发动婶子大娘姐妹们帮助卫生所拆被褥、洗衣服,帮助照顾伤员。她一口一口给伤员喂汤、喂饭、喂药,甚至端屎尿。姑姑当卫生员开始洗伤员绷带,她说:我洗的绷带今天就是垃圾。在村子的水坑里洗洗,没肥皂、洗衣粉,血斑也洗不干净。有时找不到好水,小水坑里的水也凑合。人手不够时也给伤员包扎,包得歪歪扭扭的。再大点儿我就开始学扎针。起初扎不进去,吓得手哆嗦,急得哭。大姐姐们告诉我,手把肉捏住,猛扎下去,别犹豫。慢慢我会扎针了,伤员都说我小手儿柔软扎得不疼,抢着叫我扎针。遇到输液的重病号,我站旁边看护士姐姐扎血管,我还在自己胳膊上练习过扎输液针。我问姑姑:您作为战地护士,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应该是那次躲过敌机空袭。那天狂风怒号,刮得天昏地暗,黄风把枯枝败叶都旋到天上去了。本不是敌人偷袭的天气,可就是那天敌机偏来了。我负责的两名重伤员转移不动,十三岁的我急中生智,抓了两个麻袋片儿把伤员盖上,上面撤些树叶树枝,我也趴在下面,敌机盘旋了几圈扔下炸弹,没炸着我们,躲过一劫。立了三等功。我到驻地就积极发动妇女做军衣、抬担架、护伤员、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十四岁入党,十六岁护士长,成了骨干力量。当了护士长才知道,其实有职务就是责任重了,要多干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方便留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脏活累活抢着干,加班加点冲在前。一次战地卫生员不够用,我第一个站出来上前线。就是那次为抢救伤员,我被炸伤,至今腿上还嵌着块儿弹片,遇到阴天下雨就疼。前线非常危险,说不定去了就回不来,就是要把生还的机会留给战友。我又问姑姑:您作为护士长,最厉害的是啥?最厉害的是那个县大队战士的大腿骨头里嵌了子弹,我和几个护士当班,医生去前线了,一没麻醉药,二没专门器械,我们把肉剥开子弹露了出来,把老乡打铁的老虎钳子在锅里煮煮,我一边哭一边把“钢铁战士”腿骨上子弹拽出来。我越干越进步,十九岁被任命为医疗队党支部书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一边抓政治学习,一边加强医疗知识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这年一个家仗儿闯进我心里来。他是连长,跟我平级。我给他扎针,三扎两扎有了好感,偷偷摸摸谈,俺们不够谈恋爱的级别。一次战斗,他那连人马被鬼子挡住冲不出来,回不了大部队,就跟别的八路军走-反正都是打鬼子。我们再没见过面,说心里话还真想他,但不知他死活,成天提着心挂着他。后来我调军分区医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那年,那家伙受伤被送到我们医院来了。我一见他浑身是血,心里一紧,心疼得哆嗦,他是个不错的人,可是我刚结了婚。急得他跺脚、拍头、捶胸。他急咧咧地吼:我给你写信,怎么不回?!我说:没收到你的信,兵荒马乱的,信不通。你怎么不等我?我等你好几年,也不知道你活着没有啊?走了就没音信儿。他哭了,泪淌下来。我不敢看他。我说:都团长了还哭,不怕人家笑话?好好干,将来找个大学生,比我这文盲强多了。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别说慈话,我帮着给你介绍。我照顾他个把月,也算弥补吧。他养好伤要南下,打过长江去。一次攻坚战中他顶着湿被子率敢死队往上冲,牺牲了。姑姑那么神伤,眼里含泪。6.下列各项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八路军叔叔夸姑姑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中,“孩儿小心好、机灵手巧”是直接引用八路军夸赞姑姑的话语。B.“分什么男女啊,该脱得脱,该铰得铰,全无顾忌”,这句话表现了在战斗紧急的时刻姑姑她们专注于救人的情景。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通过姑姑学扎针的细节,表现姑姑的职业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D.“任什么生'也抵不上你!”这句话表现了团长对姑姑专一的爱,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团长的任性骄横的特点。7.下列各项中对小说叙述者“我”的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叙述者,叙述了“我”从姑姑那里听到的关于革命岁月的故事,使小说更具真实性。B.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我”的提问,促使姑姑回答,推动了故事往前发展。C.起到了聚焦的作用。“我”的两次发问,将故事聚焦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上,突出了“我”的存在。D.联系时空。“我”对姑姑往事的关注,联系历史和现实两个时空,突出了姑姑的革命故事的现实意义。8.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结尾的艺术效果。(4分)9.小说在叙述姑姑的故事时,将自叙与他叙相结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赏達曰不可为作长微令所在给其禀食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遠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故。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兼箕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B.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C.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速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D.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B.“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C.“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D.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以社稷代指国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曹操善于了解人才且知人善任,能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任命并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B.武王曹操赏罚分明,犒赏功臣不吝千金,而有人犯法需要加以惩处的不论如何求情也不会得到赦免。C.武王曹操去世后,群臣要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丧事才如期举行。D.曹丕即位侯后,遵照王后的策命大数天下,汉帝派遣御史大夫带着诏书授予他丞相职和魏王封号。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4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4分)14.太子曹丕能够顺利即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青丘乡间器时。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5.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诗人步行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诗人所闻,视觉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树暗前村定几家”是说,由于绿树的遮挡,诗人并不能确定前面的村庄里究竟有几/人家,写出了山村景色的朦胧深远之美。D.诗歌五、六句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其中“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洞》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16.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货析全诗。(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诗歌富于想象,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_”,令人叹为观止。(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3)韩愈《师说》中“

”两句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真实心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中科院院士施蕴渝,1960年考入中科大生物物理系,自此她与生命科学结下了①

。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取得诸多创新性成就,为中国生物核磁共振研究在国际上占有

作出了贡献。施蕴渝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儿时的经历让地意识到,个人命运总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父亲施士元是受居里夫人指导的物理学博士。毕业后,时年25岁的施士元回国任教,成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核物理高等教育的开拓者之一。在施蕴渝看来,科研报国的精神在父亲身上展现得

。他的言传身教,也激发了施蕴渝投身科研的热情。上世纪70年代,施蕴渝和同事们迫切想跟上国际学界,为了快速推进项目,她和同事跑遍了上海的图书馆,查文献、翻资料,连续熬了两个星期,就把“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申请书写完。上世纪90年代初,她领导的研究组解析了系列重要蛋白质的溶液结构,揭示了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如今,满头银发的她依旧每天步履匆匆地到实验室工作。她认为,每一个新的领域都有大量知识需要学习,探索不可止步,研究不能停歇。登山的快乐不仅仅是在抵达山顶的那一刻,更是在不断攀登的过程之中。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句类型并修改,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木星是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因其公转周期约为12年,中国古代称它为“岁星”,而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十二地支”概念的主要起源。天文科普专家介绍,9月27日天宇将迎来一次木星冲日。所谓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①

,当天木星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会完全朝向地球。这次冲日时,木星正好运行至近日点(木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点)附近,②

,所以看起来也更大、更亮。如果天气晴朗,木星一定是当晚最不容忽视的亮星,黄昏前它从东南方升起,黎明前它在西南方落下,③

。感兴趣的公众可用肉眼直接观测。若使用双简望远镜或小型望远镜观测,不仅可以看到木星表面色彩斑斓的平行条纹和赤道南侧的大红斑,还可以看到环绕在木星附近的四颗伽利略卫星。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从传统农村入手研究中国基层生活,源于作者对我们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B.了解成语的来历或者理解成语中某些字的含义,往往能帮助我们同学准确理解词义。C.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说,上图书馆也有其奇趣”,我想对他说:“我们的感觉一样。”D.随后,我们赴海南对疟疾病人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振奋人心:病人症状迅速消失!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孔子向师襄学琴,十天没有学习新曲,他说:“我只熟悉了乐曲的形式,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掌握演奏技巧后,他说:“还没有领会志趣和意境”;领会志趣和意境后,他又说:“还没有了解作者的为人。”最后,孔子说:“通过曲子我了解,作者那人体型颀长,眼光明亮,思想深远,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如果不是周文王,谁能创作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听了,说:“这首曲子,正是《文王操》哇。”孔子学琴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A“中唐前后”,过于绝对;C还有技术因素;D老庄哲学也是原因之一。2、B【解析】“并不寄予主观感情”无中生有。3.C【解析】A.“乞求无得”是归的原因,“满面风霜尘土气”是归的状态,由此可知,应是失意而归,一生偃蹇的遭遇写照。不合要求。B.由“临镜”“红颜”可知,诗歌的主人公应为女子,“自惊岁暮频临镜,只恐红颜减旧时”展现的是时不我待、红颜易逝的担心。不合要求。C.“水影山光”“春风波上”“垂垂烟柳”展现画面美好的景物,“听渔歌”“好着轻舟一钓蓑”则体现了诗人对渔人寄情山水的快活、自由之情的向往。与“基本音调”的内涵相合。D.丑石半蹲如猛虎下山,长松倒卧如同水中游龙,是豪放的气概,与“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不合。4.(4分)①将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类比,阐明两者的成熟都是社会变异的曲折反映;②引出“风景”与“山水”的比较,指出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将自然与精神相结合的特点。5.(6分)①中国山水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画,不是写实的风景;②中国山水画受“天人合一”的哲学影响,是人的精神的体现,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6.BA.“直接引用”错误,此处不是“直接引用”,而是间接引用。C.“文中划线部分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进行叙述”错误,不是用小说叙述者“我”的口吻叙述,而是用姑姑的口吻叙述。D.“任性、骄横”错误,此处是表达团长对姑姑的爱。故选B。7.CC.“突出了‘我’的存在”错误。小说里,“我”先是问姑姑“一生中最骄傲的是什么”,接着问“最厉害是什么”,然后分别引出了两段相对具体的故事,同时,也使姑姑的叙事不再那么概括化,而是进入了具体的叙事,并不是突出“我”的存在。故选C。8.(1)结尾特点:以对姑姑的神态描写结尾,语言简洁。(2)艺术效果: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与小说前文的自豪感形成对比,表现出了姑姑丰富的内心,使姑姑的形象更加立体化。9.①相对于姑姑自己讲自己的故事的“自叙”,小说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小说叙述人“我”在叙述姑姑的故事,这是“他叙”。②姑姑的“自叙”有利于读者更贴近姑姑这一形象,体会到姑姑更深刻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③“我”对姑姑故事的叙述(“他叙”)则有利于从远距离感觉姑姑的形象,对事件的描述也具有概括性。④小说大致是由他叙过渡到自叙,使读者由远而近地感受姑姑的形象,叙述有层次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层次感。[答出其中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正确标点符号为:“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11.C(“且又爱子在侧”中的“爱”意思为“形容词,宠爱的”;“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中的“爱”的意思为“动词,疼爱”)12.D(“遵照王后的策命大赦天下”错)13.(1)跟敌人对阵,神情安然闲适,好像不是要打仗的样子。(“陈”“意思”“然”各1分,句子通顺1分)(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定语后置”1分,“上、下”名词作状语1分,“用”1分,句子通顺1分)14.(1)谏议大夫贾逵坚持发丧,曹丕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2)鄢陵侯彰从心怀僭越,被贾逵及时制止;(3)中庶子司马孚劝谏曹丕止哀并主持大局,并及时稳定朝廷局势;(4)在尚书陈矫的建议下迅速即位,抢得了先机。(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参考译文:上黄初元年春天正月,武王到了洛阳。庚子日,去世。武王善于了解和观察人才,难以通过伪装迷惑他。赏识选拔奇特的人才,不受低微贫贱的约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使用,都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跟敌人对阵,神情安然闲适,好像不是要打仗的样子;至于到了把握战机和胜利的形势,气势充沛。建立功勋应该犒赏的,不吝惜价值千金的财物;没有功劳却希望得到施赏的,一分一毫也不给他。施行法规严厉急切,有人犯法一定要加以惩处,有的人面对他流泪(求情),然而最终也不会得到赦免。品性一直注重节俭,不喜好奢华绚丽的东西。所以能够消灭群雄,几乎能够平定天下。当时太子在邺城,军中骚动。群臣打算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就举行了丧事。有人说应该把守城的官兵全部使用谯、沛地方的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用严厉的声音说:“现在边远地区和近地都统一了,每个人都心怀效力的愿望,为什么要专门使用谯、沛地方的人来使负责晚上保卫的人寒心呢!”才停止了那一做法。青州的士兵擅自击鼓相互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