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江一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说:汉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技之士,咸得自效”。司马迁认为汉武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博采百家,综合利用C.文化专制政策

D.任各种学派自由传播3.《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5.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6、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正确的是①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③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④反对君主专制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7、“黄(宗羲)氏之说,从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黄宗羲思想

A.现代标准

B.辩证分析

C.民生史观

D.阶级分析法8、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

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

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

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9、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事件能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包含着如此多的相反的信息、相反的价值和互相冲突的目标,‘价值’与‘理性’、善与恶在这里是如此的纠结,其界限是如此的模糊。”这一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据此理解正确的是:A.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B.混淆了进步与落后的界限C.体现了文明冲突的复杂性

D.道德上的肯定是其主要方面10、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11、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至上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12、苏格拉底认为:“快乐不应该是人追求的目的,善才是一切行为的目的。快乐是受感情左右的,善是经过反思的,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东西。”这表明苏格拉底()A.认为道德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B.追求理性主义道德观念C.反对人们追求现世的快乐

D.追求人文主义道德观念13、罗马的斯多亚哲学家塞内卡说:“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斯多亚学派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的思想

B.斯多亚学派为罗马法的形成创造了一些条件

C.斯多亚学派反对奴隶制度

D.斯多亚学派与儒家哲学一样具有朴素的人道主义色彩14、但丁在《神曲》中强调人所赋有的“自由意志”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他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对其所处时代的准确理解是A.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B.资产阶级革命与掌权C.资本主义兴起和初步发展

D.思想启蒙的理性时代15、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16、“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引文中两部著作反映出的思想基础是

A.“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B.“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C.“再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D.“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17、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是艾萨克·牛顿爵士(1642—1727年)和约翰·洛克(1632—1704年)。……牛顿的光辉成就就是用精确的机械观点来解释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受着普遍规律的制约,这些规律能够像数学原则那样精确用公式加以阐明。……牛顿的哲学并没有排除上帝的意思,但是他的哲学使上帝失去了权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牛顿是启蒙运动的真正创始人

B.科学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C.牛顿的哲学规律推动宗教改革

D.牛顿不反对上帝的权威18、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说

D.三权分立学说19、古代中华儿女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西欧有一名彦:“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来桥梁的作用

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会创造新科技

D.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20、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重章叠句,语言质朴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21、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

C.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2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3、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24、“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B.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C.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25、晚年的牛顿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认为“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这说明

A.牛顿毕生致力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B.牛顿晚年否定了自己所发展的科学

C.牛顿受时代的限制也有其局限性

D.牛顿真实的目的是用科学战胜神学26、在世界近现代史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一定的学术建树。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对应正确的是①“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②“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③“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过去的事尚未发生;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地方,未来的事已经发生”④“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

A.①拉马克②法拉第③普朗克④牛顿

B.①达尔文②伽利略③爱因斯坦④牛顿

C.①达尔文②牛顿③爱因斯坦④法拉第

D.①拉马克②牛顿③普朗克④伽利略27、“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28、李大钊在《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中,一方面指出“孔子为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一方面又指出,“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为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材料表明李大钊

A.彻底否定孔子学说的历史地位

B.评价孔子的言论前后矛盾

C.认为儒家学说不适应现实

D.认为孔教始终代表时代之道德29、严复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在此,严复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中体西用

B.西体中用

C.体用一致

D.体用两分30、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31、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期望我国革命A..排满反清相结合

B.反帝反封相结合C.民族民生革命一体D.民族民主革命一体32、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第33题16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6分。共52分。)33、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末)李贽《藏书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4分)(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6分)

34.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材料三

图文材料:清朝政府的官员说:清朝的海军船只怎么大,怎么就是跑不快。庞大的船只有大量的腐朽的制度和思想········……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材料四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2)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