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课件_第1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课件_第2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课件_第3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课件_第4页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1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1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内在)稳定器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2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财政的构成现在美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政府支出还不足1/10。在法国和德国,政府支出接近GDP的一半。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构成。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3财政的构成现在美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而在第一次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4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4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收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5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6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根据课税对象划分:财产税:指对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包括遗产税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的买卖总额征税。包括增殖税。7根据课税对象划分:7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分为: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累退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8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分为:8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9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4)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问题是很难估计繁荣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者也不一定完全相等。104)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政策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周期预算平衡11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政策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5)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125)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6)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136)公债132.自动(内在)稳定器Automatic(orbuilt-in)stabilizers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142.自动(内在)稳定器Automatic(orbuilt-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15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16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17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18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即:总需求<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时。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税率,即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这种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19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20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一般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这可以提供一个预算的标准:必须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21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3、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22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3三、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一)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萨谬尔森的描述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提高失业并关闭工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失业,使经济繁荣。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要让位。1932、1960、1980、1992,不宜连任;1964、1972、1984、1996,连任吧。23三、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一)政治因素影响23(二)时滞的影响(Time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1、认识时滞2、行动时滞3、影响时滞(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四)居民预期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24(二)时滞的影响(Time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24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而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25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26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二、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2.货币政策的机制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4.法定准备金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6.货币政策的目标7.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8、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11.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12、资本市场27二、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2.货币政策的1.中央银行1)是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代收税款、公债业务、代理各种政府支出与收入)。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281.中央银行1)是国家的银行:28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29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29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中间业务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30商业银行负债业务302.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量、利息率、投资、产出】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312.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32扩张性货币政策32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M1: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2)市场利率3)货币流通速度33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334、存款准备金制度1、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2、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R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344、存款准备金制度1、准备金:Reserve吸收客户存款贷款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作用派生出来的存款为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两者相加为银行的存款总量。派生存款为银行创造的存款。商业银行一般在按法定准备率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尽可能地全部贷出,以增加银行利润。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即:35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80(贷给乙)乙B801664(贷给丙)丙C6412.851.2(贷给……)……………………总额50010040036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1、货币创造乘数2、前提:(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reserve,否则,(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37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37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也可以说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银行的作用,将数倍地扩大,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机制来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进而调节利息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38386.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本身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日本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积极和扩张,甚至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不振。人们形象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396.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7、债券价格和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债券价格越高,利息率就越低;债券价格越低,利息率就越高。407、债券价格和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三种基本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策贴现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其中前两个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后者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其力度更强、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41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三种基本政策工具:411)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有国库券、政府债券等等,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是以债券为工具进行操作的。有一点要明确,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421)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42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43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2)操作:.44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45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45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46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放松银根,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防止经济过度增长。47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增加(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三)流动偏好的存在致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四)时滞的困扰:认识时滞影响时滞行动时滞48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48第三节资本证券市场施展货币政策的舞台之一一、股票和债券:基本概念二、证券的操作:发行与流通(一)发行(二)流通1、流通手段:交易2、证券价格三、收益与风险:好商品与厌恶品(一)收益(二)风险49第三节资本证券市场施展货币政策的舞台之一49基本概念1、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因此,股票有三个要素:发行主体,股份,持有人。股票应载明的事项有:公司名称,公司登记成立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编号。股票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2、债券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股票和债券都属于资本证券,代表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对购买者来说,都是投资工具。收益与风险各不相同

50基本概念1、股票50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性质:所有权凭证债权债务凭证财务属性不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资产,股息红利属利润分配;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公司或政府的负债,债息是公司的成本。51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51证券的发行股票与债券合称资本证券1.证券市场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以发行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又称一级市场或者初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证券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者次级市场。在发行市场上,发行股票的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而发行债券的可能是企业、银行和政府。证券的认购者可以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在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中介的是证券承销商。政府发行公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企业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是为了增加信贷。52证券的发行股票与债券合称资本证券522、发行方式1、公募公募债券是指按法定手续,经证券主管机构批准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债券。债券的认购者可以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发行者一般有较高的信誉,而发行公募债券又有助于提高发行者的信用度。除政府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外,一般私营企业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才能发行公募债券。2、私募“私募”也是证券发行方式的一种,是指证券发行者只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售证券。私募发行对象有机构投资者,如金融机构,或与发行者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个人投资者,主要是内部职工。私募发行的最大特点是发行者不必向证券管理机构办理发行注册手续,从而可以节省发行时间和注册费用;另外,私募发行多由发行者自己办理发行手续,自担风险,从而可以节省发行费用。是中小型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532、发行方式53证券的交易(1)交易程序开设证券账户:包括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委托买卖:委托买卖是指证券经纪商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投资者买卖证券,从中收取佣金的交易行为。

成交:达成交易的过程,手段是公开的价格竞争。清算交割:卖出证券者资金帐户中增加款项,证券帐户中减少证券数量。买入证券者证券帐户中增加证券,资金帐户中减少款项。(2)交易类型现货交易:以记账方式进行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54证券的交易(1)交易程序54证券价格以股票价格为例(1)什么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2)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市场内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1)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股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即资金面和筹码面的相对比例,如一定阶段的股市扩容节奏将成为该因素的重要部分。(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国际收支等,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财务状况。(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变化,新颁布法令和管理条例等。(4)自然因素、突发事件55证券价格以股票价格为例55证券收益1、股息、红利、债券利息股息是股东定期按一定的比率从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红利则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获取股息和红利,是股民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经济权利。2、资本利得证券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差价

56证券收益1、股息、红利、债券利息56证券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进入市场,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交易过程风险。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交易过程风险指投资者由于自己不慎或券商失责而遭致股票被盗卖、资金被冒提、保证金被挪用等风险。

57证券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进入市场,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风险:系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衍生出来的交易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和期权交易产品及其它具有衍生工具特征的交易品种。期货交易:交易成交后要到以后交货。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交易这种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估算的期货交易会给交易双方带来营利或损失。如价格涨了,买者得益,如价格跌了,卖方得益。由于期货交易的交割在远期,买卖双方在交割日未到时均可再买入或卖出相同期货,在实际交割时把前后两笔“对冲”,只要交付差额就行。期货交易的作用:转移价格风险、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

58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垫头交易:在金融期货中,买卖双方手中并不需要自己手上真的有多少资金或证券才能进行买卖。客户可以凭自己的信誉通过交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取得经纪人信用,在委托买进证券时由经纪人贷款,在委托卖出证券时由经纪人贷给证券,就可以进行交易,这就是垫头交易,又称保证金信用交易,保证金就是垫头,交了一定保证金,能向经纪人融资融券多少,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保证金比率。59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垫头交易:在金融期货中,买卖双方手中并不需12、资本市场1)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购物券)、货币证券(支票、商业票据)和资本证券。2)狭义的证券:仅仅指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3)债券由企业或政府发行,是债务关系,债券利息作为成本支出,利率事先确定,风险小。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是所有权凭证,是公司的资产,红利属于利润分配,收益不确定,风险大。4)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使得证券可以流通,并变成现金,降低风险,增加获利可能6012、资本市场1)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购物券)5)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西方是先出现短期融资的货币市场,后出现长期融资的资本市场,中国则是先建立了证券市场,后完善同业拆借等货币市场。时至今日,货币市场仍发展滞后。中国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也不同于西方:西方国家股票市场评估企业价值,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在中国并不受重视,中国更看重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国有企业上市意味着大量不需还本资金的流入。本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本稀缺,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受到重视也是正常的,但把为国有企业筹资作为首要任务,势必导致上市公司质量普遍低下,投资者短期行为盛行,最终会影响股票市场的基础。615)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国家恰恰相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要顾及证券市场的反应,不仅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会影响正常市场秩序的建立。无论如何,中央银行绝不能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决策的参照指标,更不能用股市来“刺激总需求”。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应该是中性的。如果货币政策旨在刺激股票市场,投资者普遍认为货币当局会托市,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经营漠不关心,无法对上市公司形成有力的约束,促使其改善经营;上市公司既不担心股东“用脚投票”也不担心会被兼并收购(国有股,法人股不上市),惟一值得关心的就是增资扩股又能“圈”多少钱。62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要顾及证券市场的反应,不仅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2.注意事项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5.政策组合的效应63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63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的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一种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这涉及到政策运用的技巧问题,也体现了政府管理经济的水平问题。不同的政策调节经济的力度是不同的,如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法定准备率的变动对经济影响迅速、猛烈,而税收政策起作用比较缓慢。不同的政策作用范围是不同的。不同的政策见效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任何政策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641.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的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2、注意事项1)及时更新政策,防止政策失效或发生负效应。2)消除非经济因素对政策应用的干扰,如地方利益、为突出政绩、掩盖问题等等。如美国政府在大选前夕,既使存在通货膨胀,也不会采取紧缩性的政策。3)防止政策的变形。4)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人们的预期对实施政策的反效果;可利用人们对政策的预期,并不实际采取经济政策,而只是制造舆论,去达到真实政策的效果,即“引而不发,跃如也”。5)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责、权、利关系。地方必须负责提供地方的公共物品。防止地方政府权利膨胀,形成地方割据或封锁,使统一的经济搞成“诸候经济”。652、注意事项1)及时更新政策,防止政策失效或发生负效应。65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连续降低利率,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是整个经济体制的不配套,社会保障不健全,人们不敢花钱。中国的存款实际上分为两极,一极是极为富有的人,这些人对降低利率不在乎,二是一般储户,其存款有限,未来有许多因素不确定,不敢也没有更多的钱可消费。使得货币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降低利率没有刺激消费,增加内需,同样也没有增加投资,国有企业是敢于贷款,有多少都无所谓,“赢了归自己,亏了归银行”,现在的银行是不敢贷给国有企业,即“银行惜贷”。私营企业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原因是贷不到款。结果使得银行存款大于贷款,许多银行亏损。银行贷款70%给国企,30%贷给私有企业,而在效率和对GDP的贡献上则是倒过来。此外民间的贷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663.宏观政策的效果依赖连续降低利率,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原因再如由于体制原因,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每年大约有1700亿,减少了国内投资与需求,这都不是仅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能解决问题的。为增加国内投资,优惠了外资,无形中歧视了内资,因而导致内资外流,然后变为外资再流入,以享受优惠待遇。体制改革产生了消费紧缩效应。正在和即将出台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具有紧缩效应。从无序的按计划分配资金的模式到按信贷条件贷款的货币体制改革本身就存在紧缩效应。随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强化和企业进一步走向市场,来自企业自身的预算约束和来自银行的信贷约束都已经硬化,对投资起着紧缩作用。此外,住房制度、就业制度、养老保险、医疗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也引起了居民消费上的紧缩效应。当然体制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而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的微调,没有也是不行的,长期的体制改革与短期的政策也有一个配套的问题,否则,政策难以收效或收效较小。67再如由于体制原因,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每年大约有1700亿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古典主义区域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中间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有效

684、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区间古典主义区域

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6969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4、政策效力的递减5、政策本身的问题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70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70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也是非理想化的;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两者都不是万能的。政府行为的非理想化,首先是两种观念的不同。理想化的政府正如理想化的人一样,实际中是不存在的。政府行为非理想化具体表现在:711.政府的干预是有缺陷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的,需要政府干预;但政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现象的认识与形势判断的滞后性。由于认识与判断的滞后性所带来的政府选择政策的滞后性。由于上述两种滞后性又导致政策实施后发生作用的滞后性。722、政府政策效应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现象的认识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滞1)认识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所需的时间。

2)决策时滞是指政府制定具体调控政策所需的时间。其中包括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时间。

3)批准时滞是指调控政策的有关文献按法定程序呈报、听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

4)传递时滞是指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向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需的时间。

5)执行时滞是指政府的各经济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所需的时间。6)作用时滞是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经济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的时间。在整个调控时滞中,作用时滞是最关键、往往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有专家估计,在美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作用时滞一般要占12—18个月。

73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滞1)认识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例证1)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目考察和论证、工程招标和投标的具体过程;基础货币投放,如果是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则有一个在国债二级市场上的操作过程;即便象利率调整和准备金率的变动,也有一个电脑计算程序的重新设置问题。

74例证1)财政投资的增加,有一个资金筹集和分配、目考察和论证、2)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政府采购→企业库存减少→企业扩大生产→工人增加收入→社会总需求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抑制作用:

货币供应减少→市场利率提高→投资减少→社会总需求收缩→物价水平下降。

752)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要经过以下过程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促进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是指政府一项政策实施后,不可能对经济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利,它常常在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同时,损害了另外其他方面。如货币紧缩政策,抑制了一般性的投资,也很可能同时打击了国家急需的基础性投资项目。政策往往是“一刀切”式地贯彻的,而实际现实却往往是不能一刀切的,强行贯彻,必然利弊兼有。763、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性是指政府一项政策实施4、政策效力的递减政府的干预政策被付诸实施后,一开始可能是有效的,但政府政策效力递减,主要原因是:1)情况的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2)政策自身的负作用越来越大,抵消了政策的正面积极的效应;3)人们针对有关政策采取的“反政策”;时间一长,人们对付政策的办法增多或客观情况的变化,政策的效力就开始递减,以至到了后来,使该项政策完全无效。4)人们对未出台的政策采取的预防性措施。774、政策效力的递减政府的干预政策被付诸实施后,一开始可能是有5、政策本身的问题如制定的不科学,脱离实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有意或无意地维护某种既得利益。要解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问题,就必须实行真正的政治民主化。使纠错机制更多地在事前、事中就发生作用,而不是仅仅在事后。785、政策本身的问题如制定的不科学,脱离实际;信息掌握的不及时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政府干预一旦进行,就具有一种内在的扩张冲动或自我膨胀性,原因在于:第一,政府的权力天然的大于个人,因为政府可以有各种手段而百姓没有,比如使用警察、军队等;第二,权利具有自我创造机制,政府对经济随意干预的倾向是很难自我抑制的,比如乱收费屡禁不止,就是一例;第三,权力与利益边界不可能绝对分开,因而总是自发地以权力去追逐利益,牟取“灰色收益”或“寻租收益”;第四,权力得来的利益,任何人都不愿自动放弃,这种既得利益带有很强刚性。】瓦格纳法则:政府的自我膨胀。796、政府干预具有自我膨胀性政府干预一旦进行,就具有一种内在的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指政府干预不要包揽一切,取代市场;政府不要去做本来应当由市场去做的。“适度”政府干预应该是1)仅仅限于管理那些其他社会主体(自然人、企业法人、非法人社会团体等)自身无法承担而社会又不可缺少的事务。2)能充分动员社会中每一个个人发挥其最大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管理职能。3)服务于市场调节并积极参与旨在消除市场缺陷的理性导向、行使最低限度的必要管理权的管理职能。4)政府干预由市场机制决定,政府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一个运转正常的市场经济必然产生既需要政府干预又限制其作用强度的客观要求,使政府职能保持在“适度”的临界点。807.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指政府干预不要包揽一切,取代市场;政府不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1)导致社会成员效率降低,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或萎缩,整个社会失去活力;2)导致高昂的社会发展成本,延缓社会发展速度,一个干预过度政府,维持自身的运转需要高昂的费用,同时还要求有庞大的管理者规模,即使这种庞大规模的公务员自身管理严格有序,也会耗费大量的制度维持费用。3)所带来的既得利益有很强的惯性和自我膨胀性,这对改革极为不利,使改革成本大大增加。818、政府干预过度的后果1)导致社会成员效率降低,人们的积极性4)腐败和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往往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5)政策繁多、易变,一旦民众的预期对政府失去信心,会导致不愿投资,或做扭曲投资(短、平、快),或贿赂官员,这是“双输”局面,不要以为不受约束的政府对政府自身有多大经济利益,比如政府的税收反而会减少824)腐败和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往往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82政策效果IS的情况LM的情况水平斜率垂直水平斜率垂直财政政策小越明显完全完全越不明显无效货币政策完全越不明显无效无效越明显完全83政策效果IS的情况LM的情况水平斜率垂直水平斜率垂直财政政策类型财政政策(IS移动)效果货币政策(LM移动)效果政策变动一般情况挤出效应一般情况利率IS的斜率垂直完全无挤出无效+越明显越来越小越不明显水平小大完全-LM的斜率垂直无效完全挤出完全+越明显越来越小越不明显水平完全无挤出无效-84政策类型财政政策(IS移动)效果货币政策(LM移动)效果政策政策效果财政政策(IS移动)货币政策(LM移动)一般情况挤出效应一般情况利率IS的斜率垂直()完全无挤出无效+越明显越来越小越不明显水平(0)小大完全-LM的斜率垂直()无效完全挤出完全+越明显越来越小越不明显水平(0)完全无挤出无效-85政策效果财政政策(IS移动)货币政策(LM移动)一般情况挤出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二、货币政策三、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四、政府干预的有限性86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1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自动(内在)稳定器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87一、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2财政的构成现在美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3年,政府支出还不足1/10。在法国和德国,政府支出接近GDP的一半。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构成。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88财政的构成现在美国政府支出大约占GDP的1/3,而在第一次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资的购买性支出。891.财政的构成1)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4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这是一种货币性支出,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不以取得本年产出为补偿,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转移支出具有无偿性,单向性,它不必得到等价补偿,收益者也不必归还。例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扶助贫困人口等支出都属于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影响。902)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会拉大贫富差距。912)政府收入税收: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根据课税对象划分:财产税:指对不动产即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包括遗产税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的买卖总额征税。包括增殖税。92根据课税对象划分:7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分为:累进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增加。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累退税:税率随征税客体总量增加而递减。93根据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税收分为:8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94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4)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问题是很难估计繁荣与衰退的程度和时间,两者也不一定完全相等。954)平衡预算凯恩斯之前,主要是年度平衡预算。衰退时,收入减少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政策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周期预算平衡96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政策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5)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975)赤字弥补弥补赤字的途径是: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6)公债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当税收不足以弥补政府支出时发行的。灵活、有偿、自居原则(公共信用制度)可根据政府需要随时发行。税收:固定、无偿、强制。内债:具有再分配性质,不视为负担。外债:构成真实负担、若推迟外债归还会大大影响政府信誉,且使用要更为谨慎。按债务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债、地方债。986)公债132.自动(内在)稳定器Automatic(orbuilt-in)stabilizers

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992.自动(内在)稳定器Automatic(orbuilt-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100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101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102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或扩张或紧缩。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实行,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103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期的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即:总需求<总供给;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税收+进口时。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降低税率,即刺激需求、抑制供给。这种政策为扩张性财政政策。1041)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开支与增税,以刺激供给、抑制需求。这种政策为紧缩性财政政策。1052)紧缩性财政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一般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这可以提供一个预算的标准:必须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106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3、作用:从BS*判断应实行什么政策:(BS*-BS)>0→(GDP*-GDP)>0→经济萧条,应实行扩张性政策。从BS*判断已经实行了什么政策:BS*增加→t增加→实行的是紧缩性政策107含义:在潜在GDP(GDP*)基础上产生的BS,记为BS*3三、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一)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萨谬尔森的描述选举刚结束,政府紧缩经济,提高失业并关闭工厂,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造成萧条(这时人们怒而无法)。到了大选之前,如果他想连任,就会扩张经济、减少失业,使经济繁荣。所以在美国,政治性的经济周期四年一次,前两年衰退、后两年增长。如果后两年经济未增长,那么总统要让位。1932、1960、1980、1992,不宜连任;1964、1972、1984、1996,连任吧。108三、财政政策的局限性(一)政治因素影响23(二)时滞的影响(Time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1、认识时滞2、行动时滞3、影响时滞(三)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四)居民预期如果他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109(二)时滞的影响(TimeLag):使政策收到相反效果24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社会投资所涉及的领域是完全不同的。社会投资主要集中在竞争性的、私人产品的生产领域,而政府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带有较强垄断性的、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政府投资的资源配置效应就是指社会资源在这两大领域、尤其是指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的分配比例。110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与一般的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IS曲的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1116、IS、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财二、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2.货币政策的机制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4.法定准备金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6.货币政策的目标7.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8、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11.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12、资本市场112二、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2.货币政策的1.中央银行1)是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代收税款、公债业务、代理各种政府支出与收入)。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1131.中央银行1)是国家的银行:28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114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29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中间业务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115商业银行负债业务302.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量、利息率、投资、产出】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最终目标是总需求和总供给,所以总需求与总供给变动,最终达到平衡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1162.货币政策的机制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117扩张性货币政策32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M1: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2)市场利率3)货币流通速度118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给。334、存款准备金制度1、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2、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R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Rd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1194、存款准备金制度1、准备金:Reserve吸收客户存款贷款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作用派生出来的存款为派生存款或派生货币,两者相加为银行的存款总量。派生存款为银行创造的存款。商业银行一般在按法定准备率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尽可能地全部贷出,以增加银行利润。假定法定准备率为20%,即:1205、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客户在银行的存款为原始存款,通过银行的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80(贷给乙)乙B801664(贷给丙)丙C6412.851.2(贷给……)……………………总额500100400121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客户银行存款额准备金贷出甲A10020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1、货币创造乘数2、前提:(1)商业银行无超额储备excessreserve,否则,(2)银行客户不在手边保存现金cash,否则(3)考虑到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122货币创造乘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37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也可以说明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通过银行的作用,将数倍地扩大,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这一机制来调节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进而调节利息率,来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123386.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货膨胀。中国货币政策实质上面临多目标约束,这些目标有:物价稳定、促进就业、确保经济增长、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本身并不会刺激经济增长。例如,日本经济连续4年负增长,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非常积极和扩张,甚至采取了零利率政策,但日本经济仍然低迷不振。人们形象地将货币政策比喻为绳子,可以有效地“拉住”经济过热,但却无法“推动”经济增长。1246.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而言,目标主要是保持物价的稳定,消除通7、债券价格和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债券价格越高,利息率就越低;债券价格越低,利息率就越高。1257、债券价格和市场利息率的关系债券价格与市场利息率具有反方向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三种基本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买卖政策贴现政策法定准备率政策其中前两个属于间接货币政策,后者属于直接货币政策,其力度更强、效果更明显、见效更快。1268.货币政策的具体应用三种基本政策工具:411)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其中主要有国库券、政府债券等等,所以,公开市场业务是以债券为工具进行操作的。有一点要明确,决定是否发行国债是属于财政政策,而发行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上的买卖属于货币政策。1271)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42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易的场所。包括:1、货币市场:从事短期信用工具买卖2、资本市场:从事长期信用工具买卖(1)一级市场:发行市场(2)二级市场:流通市场128公开市场OpenMarket,又称金融市场,各种信用工具交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则:央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2)操作:.129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最常用(1)原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1)释义: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2)操作:萧条,再贴现率下降,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繁荣时期,再贴现率上升,货币供给下降。3)、调整法定准备率:效果猛烈,较少使用/存在时滞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另外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美国,rd变动1%,导致M变动20亿美圆。所以不能轻易变动rd1302)、再贴现率政策:央行被动地等待45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曲线的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1319、IS、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曲线的斜率越小,货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放松银根,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一系列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发展。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收紧银根,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等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防止经济过度增长。13210、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一般而言,在经济萧条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利率下降、产生悲观预期→C、I不会显著增加(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限制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致使降低M的效果不明显(三)流动偏好的存在致使利率不可能降得太低,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扣(四)时滞的困扰:认识时滞影响时滞行动时滞133局限性(一)公众预期的影响48第三节资本证券市场施展货币政策的舞台之一一、股票和债券:基本概念二、证券的操作:发行与流通(一)发行(二)流通1、流通手段:交易2、证券价格三、收益与风险:好商品与厌恶品(一)收益(二)风险134第三节资本证券市场施展货币政策的舞台之一49基本概念1、股票指股份有限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因此,股票有三个要素:发行主体,股份,持有人。股票应载明的事项有:公司名称,公司登记成立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股票编号。股票由董事长签名,公司盖章2、债券债券是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利息的有价证券。具有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股票和债券都属于资本证券,代表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对购买者来说,都是投资工具。收益与风险各不相同

135基本概念1、股票50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性质:所有权凭证债权债务凭证财务属性不同: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资产,股息红利属利润分配;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是公司或政府的负债,债息是公司的成本。1363、股票与债券的区别51证券的发行股票与债券合称资本证券1.证券市场分为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交易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是以发行证券的方式筹集资金的场所,又称一级市场或者初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是买卖证券的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或者次级市场。在发行市场上,发行股票的只能是股份有限公司,而发行债券的可能是企业、银行和政府。证券的认购者可以是个人投资者,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在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中介的是证券承销商。政府发行公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企业发行债券是为了筹集资金,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是为了增加信贷。137证券的发行股票与债券合称资本证券522、发行方式1、公募公募债券是指按法定手续,经证券主管机构批准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债券。债券的认购者可以是社会上的任何人。发行者一般有较高的信誉,而发行公募债券又有助于提高发行者的信用度。除政府机构、地方公共团体外,一般私营企业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才能发行公募债券。2、私募“私募”也是证券发行方式的一种,是指证券发行者只面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售证券。私募发行对象有机构投资者,如金融机构,或与发行者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公司;个人投资者,主要是内部职工。私募发行的最大特点是发行者不必向证券管理机构办理发行注册手续,从而可以节省发行时间和注册费用;另外,私募发行多由发行者自己办理发行手续,自担风险,从而可以节省发行费用。是中小型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1382、发行方式53证券的交易(1)交易程序开设证券账户:包括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委托买卖:委托买卖是指证券经纪商接受投资者委托,代理投资者买卖证券,从中收取佣金的交易行为。

成交:达成交易的过程,手段是公开的价格竞争。清算交割:卖出证券者资金帐户中增加款项,证券帐户中减少证券数量。买入证券者证券帐户中增加证券,资金帐户中减少款项。(2)交易类型现货交易:以记账方式进行信用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139证券的交易(1)交易程序54证券价格以股票价格为例(1)什么是股票价格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2)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市场内部因素,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1)市场内部因素主要是指股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即资金面和筹码面的相对比例,如一定阶段的股市扩容节奏将成为该因素的重要部分。(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景气循环、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物价、国际收支等,公司内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财务状况。(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国内外重大活动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政策的变化,新颁布法令和管理条例等。(4)自然因素、突发事件140证券价格以股票价格为例55证券收益1、股息、红利、债券利息股息是股东定期按一定的比率从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红利则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东分配的剩余利润。获取股息和红利,是股民投资于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经济权利。2、资本利得证券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差价

141证券收益1、股息、红利、债券利息56证券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进入市场,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交易过程风险。系统性风险的来源主要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市场风险。非系统性风险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也称可分散风险。交易过程风险指投资者由于自己不慎或券商失责而遭致股票被盗卖、资金被冒提、保证金被挪用等风险。

142证券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进入市场,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类风险:系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衍生出来的交易工具,包括远期合约、期货和期权交易产品及其它具有衍生工具特征的交易品种。期货交易:交易成交后要到以后交货。现货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交易这种按事先约定的价格估算的期货交易会给交易双方带来营利或损失。如价格涨了,买者得益,如价格跌了,卖方得益。由于期货交易的交割在远期,买卖双方在交割日未到时均可再买入或卖出相同期货,在实际交割时把前后两笔“对冲”,只要交付差额就行。期货交易的作用:转移价格风险、套期保值和发现价格

143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从基础金融工具(债券、股票、货币)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垫头交易:在金融期货中,买卖双方手中并不需要自己手上真的有多少资金或证券才能进行买卖。客户可以凭自己的信誉通过交纳一定数额保证金取得经纪人信用,在委托买进证券时由经纪人贷款,在委托卖出证券时由经纪人贷给证券,就可以进行交易,这就是垫头交易,又称保证金信用交易,保证金就是垫头,交了一定保证金,能向经纪人融资融券多少,取决于主管部门规定的保证金比率。144垫头交易与买空卖空垫头交易:在金融期货中,买卖双方手中并不需12、资本市场1)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购物券)、货币证券(支票、商业票据)和资本证券。2)狭义的证券:仅仅指资本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3)债券由企业或政府发行,是债务关系,债券利息作为成本支出,利率事先确定,风险小。股票由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是所有权凭证,是公司的资产,红利属于利润分配,收益不确定,风险大。4)一级市场:发行市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使得证券可以流通,并变成现金,降低风险,增加获利可能14512、资本市场1)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提货单、购物券)5)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西方是先出现短期融资的货币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