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细菌病-3炭疽课件_第1页
牛羊细菌病-3炭疽课件_第2页
牛羊细菌病-3炭疽课件_第3页
牛羊细菌病-3炭疽课件_第4页
牛羊细菌病-3炭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布鲁菌病二.牛结核病三.炭疽*四.牛羊巴氏杆菌病五.牛羊链球菌病六.羊梭菌性疾病(羊快疫、羊猝疽、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七.牛放线菌病八.牛羊附红细胞体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炭疽(Anthrax)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概述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特征是血液凝固不良,天然孔出血,死后尸僵不全,脾脏肿大,皮下和浆膜下出血性,胶样浸润。

常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和肠炭疽。炭疽其名字来源于希腊词“anthrakos”,因其形成一种特征性的皮肤炭样焦痂而得名。炭疽主要发生于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易感。人类偶然从病畜及其产品受到感染。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炭疽在世界五大洲均有发病,最早发现于农牧业发达地区记载炭疽的最早文献可能即圣经

据DavisM.(1959)考证,第一次记载炭疽的可能是在圣经一书(出埃及记7-9章)。大约在公元前1491年,摩西和以色列人统治埃及时,摩西曾警告法老:“上帝将降灾于你们田野里的畜群,给马、牛、羊、驴、骆驼以严重的兽疫。”由于埃及人的畜群在低洼的沼泽地里放牧,多次发生瘟疫死亡,据载发生的第五次瘟疫可能即是炭疽。古代印度文献曾记载有牛炭疽古罗马也曾报道炭疽为牛羊马的不治之症发病历史1613年南欧发生炭疽大流行,死亡超过6万人1823年Barthelemy对人炭疽来源于动物给予科学论证1876年德国Koch获得炭疽杆菌纯培养1881年法国Pasteur研制成炭疽活疫苗,用于畜间免疫接种1895年意大利的Sclavo研制出抗炭疽血清用于炭疽的免疫治疗1951年英国McCloy首次分离到炭疽噬菌体Wα株1944年Murphy首次应用青霉素治疗炭疽病人1954年前苏联开始生产CTИ炭疽活菌苗用于人间接种世界流行概况我国概况我国是炭疽高发的国家,据资料记载,我国30多个省都不同程度的有炭疽的发生和流行.1956-1998年我国炭疽累计发病113495例,死亡4168例,死亡率3.64%.目前我国的炭疽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贵州、新疆、广西、四川、甘肃、云南、西藏、内蒙古、青海等是我国的高发省(区),每年都有数十甚至上百例病例发生,占全国炭疽病例的90%以上畜间检测发现,我国南方以牛炭疽为主,其次是猪犬马,羊也有发病.北方以羊炭疽为主.其次为牛.马.驴.骡.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我国自1958年出品人用A16R炭疽活菌苗1963年董树林等,分离到炭疽噬菌体AP631株,用于制备诊断试剂1983年美国Mikesell等发现了炭疽毒素质粒1985年Green等又发现了炭疽荚膜质粒2003年,第一个炭疽杆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完成。炭疽芽胞杆菌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概况2010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炭疽病例地区分布中国炭疽(人)疫情概况炭疽病疫情炭疽攻击事件是在美国发生的一起从2001年9月18日开始为期数周的生物恐怖袭击。

把含有炭疽杆菌的信件寄给数个新闻媒体办公室和两名民主党参议员。据美国调查人员10月27日称,在美国最高法院和中央情报局(CIA)服务的邮政部门里也发现了炭疽,CIA未能防住炭疽菌恐怖分子通过邮政系统扩散炭疽杆菌,到目前为止(11月26日),美国从多个城市、多系统、多部门发现炭疽感染者50余例,确诊18例,其中5人已经死亡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美国首次从这封信中检出炭疽杆菌

2023/1/1

2023/1/1日军曾用炭疽菌残杀百万中国人从1939年哈桑湖事件到1942年之间,731部队生产炭疽等病菌达数十吨之多,主要投放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其中炭疽菌、鼠疫菌为干燥细菌,能污染空气,使感染者患上肺鼠疫和肺炭疽病;霍乱、伤寒被制作成菌液,通过飞机的“降雨器”进行散布,使感染者患上肠类疾病;而带鼠疫病原的跳蚤则直接用鼠疫弹进行投放。2023/1/1日军曾用炭疽菌残杀百万中国人日本战败后,731部队为了避免遭到世界各国的谴责,迅速毁坏了自己所有的设备和用品。他们还将不便携带的大部分炭疽菌等细菌散播在华中一带,造成大量无辜民众丧生

为什么恐怖分子会青睐生物武器

与造价昂贵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相比,杀人不见血的生物武器有着独特的优势(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成本低,杀伤能力强。

有人形容为“穷国的原子弹”资料显示,以1969年为例Km2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病原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是致病菌中最大的杆菌之一。体内分布:炭疽杆菌存在于炭疽病畜的尸体、土壤和水中。患病动物死亡后各个脏器、血液、淋巴系统、分泌物及排泄物等处均有炭疽杆菌存在。

其中以脾脏的含菌量为最多,血液的含菌量次之。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病原形态炭疽杆菌是形体较大的致病菌之一,有荚膜,能形成芽胞,不运动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有荚膜的者具有致病力,无荚膜者致病力减弱或消失。在活的机体和完整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有氧条件下形成芽孢,呈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心。两端平切,无鞭毛,在宿主标本涂片中呈单个或短链,培养后常形成竹节状长链,革兰氏染色阳性。病原抵抗力煮沸1小时尚能检出少数芽胞,100℃,2小时才能全部杀死,120℃高压蒸气10分钟可杀死芽胞新配的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液需作用24-48小时才能消灭芽胞在5%的石炭酸容液中至少能成活5天环氧乙烷与过氧乙酸都有很好杀菌作用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不能杀死芽胞,操作时应特别注意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在物理、化学因素下炭疽芽孢存活时间

作用因素存活时间土壤(瓶内)60年绢丝56年草原40年高温堆肥(72℃)4天直射阳光100小时干热(140℃)3小时煮沸(100℃)大于30分钟高压15磅(121℃)15—30分钟0.1%二氯异氰尿酸钠5分钟1:2500碘液10分钟30%氢氧化钠10分钟0.5%过氧乙酸10分钟20%漂白粉20分钟3%过氧化氢1小时10%硫酸1小时1356mg/升环氧乙烷16小时2—5%高锰酸钾24小时5%甲醛溶液(20℃时)36小时5%石炭酸40天酒精110天2023/1/1通过对炭疽菌生态学研究发现

炭疽菌仅在外环境就可完成其生长周期,合适的土壤可维持炭疽杆菌由繁殖体—芽胞—繁殖体—芽胞的循环多年而不需依赖于感染动物根据在印度、瑞士及美国的流行病学观察,得出了如下看法:当牲畜生活在pH6.0以上,微小气温在15.5℃以上的环境内才有炭疽病的发生流行病学资料也指出,动物暴露于某种土壤,这种土壤中的炭疽芽胞经过生物竞争而活存下来,当气温和pH条件有利于炭疽杆菌繁殖后再形成芽胞,就更有效地感染动物2023/1/1红原2023/1/1炭疽疫源地具有以下两个特点顽固性:炭疽具有以土壤保菌为主要形式,其芽胞可在土壤中存活数十年并不失去其致病力,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确实难于消灭地区性:以畜牧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炭疽的高发地区2023/1/1致死机理通过大量芽胞感染和毒素致死机理的实验证明,由于炭疽菌繁殖过程中产生各种毒素。毒素首先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改为机体的生理,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强,大量浆液渗出,血红细胞大量溶解。引起血红蛋白和氧结合不全产生缺氧性休克,同时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流行病学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食草动物,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其分泌物而被感染。患者本身也可以成为传染源。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等都可作为传染来源易感动物:各种家畜和人均可感染,其中牛、马、绵羊感受性最强;山羊、水牛、骆驼和鹿次之;猪感受性较低。狗、猫等杂食动物,虎、狮、豹、狼等肉食动物也可因误食炭疽病畜肉而感染死亡。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农牧民、屠宰、皮毛加工,兽医及实验室人员。季节性:本病有一定季节性,夏季发病较多,秋、冬发病较少。夏季发生较多,可能与放牧时间长,气温高,雨量多,吸血昆虫大量活动等因素有关系。流行病学传播途径1、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这是因为采食或饮用被炭疽杆菌污染的草料、井水、河水,以及在污染牧地放牧受到感染。2、其次是通过皮肤感染主要是由带有炭疽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及创伤(如绵羊的剪毛、断尾、去势伤口、咽粘膜创伤等)而感染。3、第三经过呼吸道由于吸入混有炭疽芽胞的灰尘,黏膜侵入血液而发病。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传播途径4.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牛虻、螫蝇及蚊虫叮吸病畜血后再去刺螫健康人群,可引起皮肤炭疽。但比较少仅占2%左右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临床症状(牛)潜伏期20天。病牛多呈急性经过,病初体温高达41~41℃,呼吸增速,心跳加快;食欲废绝,有时可见瘤胃膨胀;可视黏膜有出血点;有时精神兴奋,行走摇摆;皮肤型炭疽常发生于颈、胸、腰及外阴,有时发生于口腔,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肠型炭疽:下痢带血,肛门浮肿。临床症状(牛)最急性型常在放牧或使役中突然倒毙,无典型症状。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临床症状(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眼、鼻、口腔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尸僵不全。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皮肤型炭疽:最常见,约占该病总病例数的95%以上。其好发部位多见于颜面、颈、肩、手等身体暴露外、初起为斑疹或丘疹、继成水胞,第3—4病日其中心便发生血性坏死,周围有成群的小水疮及不断扩大的水肿区。坏死区破裂后形成溃疡,此溃疡既不化脓,又痒而不痛,随后血样物结成黑色干痂最后水肿消退,黑痂脱落,愈合成疤。患者常有中等热度(38-39℃),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少数病例呈现广泛渗出性病变,大块水肿,继而大块坏死,此时病程较快,常因延误治疗而死亡

人类炭疽的临床类型图1

病灶可见丘疹,其顶部发生水疱,图2病灶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发硬、

内含淡黄色浆液有痒感

图3水泡破裂后,呈现血性坏死黒痂,图4水肿消退,留下肉芽组织创面成为炭疽痈2023/1/1图5愈合成疤,黒痂开始脱落图6口腔、鼻腔出血,全身瘀血2023/1/12023/1/1病理变化炭疽病畜的尸体、血液和各脏器组织内含有大量炭疽杆菌,暴露在空气中则形成芽胞,抵抗力很强,不易彻底消灭,因此,对病畜禁止剖检。牛表现为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样血液,血液凝固不良;皮下、肌肉及浆膜上均有红色或黄色胶样浸润和出血点;脾肿大2-3倍,包膜紧张,甚至破裂;肺充血,水肿;心肌松软,心内外膜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病理变化1、急性败血型

尸体迅速腐败而膨胀,尸僵不全,天然孔流出暗红色带泡沫的血液。粘膜呈暗紫色,有出血点,剥开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及浆膜有红色或黄红色胶样浸润,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血液粘稠,颜色为黑紫色呈煤焦油样,不易凝固。

脾脏高度肿大,比正常大2--5倍,包膜紧张,切面脾髓软如泥状,黑红色,脾的结构模糊不清,用刀可大量刮下。淋巴结肿大,出血。肺充血、水肿。心、肝、肾变性。胃肠有出血性炎症。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病理变化2.痈型炭疽痈实质上是局部组织或器官发生的出血坏死性或浆液出血性炎症。其中心部位发生坏死呈黑褐色,致密、坚实;坏死区周围出血、色红;再向外则是大面积淡黄色或黄红色胶样浸润。体表痈肿部呈现浆性出血性水肿。肠型多见十二指肠及空肠,初红色圆形隆起,界限明显,表面覆有纤维素,随后发生坏死,形成灰褐色痂。周围组织及肠系膜出血。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病理变化3.咽型炭疽可见扁桃腺坏死,喉头、会咽、颈部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周围淋巴结肿胀、出血、坏死。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诊断1.疑似病例经乡镇动物防疫办(或乡镇畜牧兽医站)确诊,符合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症状的。

2.确诊病例经县动物疫控中心确诊,疑似病例符合实验室诊断之一的。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诊断实验室诊断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病原鉴定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病原学诊断

炭疽的病原分离及鉴定:分离培养.镜检等血清学诊断:炭疽沉淀反应

分子生物学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防治疫情报告、疫情处理。按照农业部2007.4《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进行依据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做出的综合判定结果可做为疫情处理依据。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疑似炭疽疫情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采集病料送符合规定的实验室诊断,并立即隔离疑似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限制移动。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免疫接种各省根据当地疫情流行情况,按农业部制定的免疫方案,确定免疫接种对象、范围。并且使用国家批准的炭疽疫苗,并按免疫程序进行适时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免疫对炭疽常发地区或威胁区的家畜,应每年定期免疫预防注射。我国目前应用的有以下两种菌苗:无荚膜炭疽芽胞苗:1岁以上马、牛皮下注射1毫升,1岁以下皮下注射0.5毫升,绵羊、猪皮下注射0.5毫升,免疫期1年。Ⅱ号炭疽芽胞苗:各种动物均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山羊为6个月,其他动物为1年。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消毒对动物舍的处理:

开放式房屋、厩舍可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三遍,每次浸渍2小时。也可用20%漂白粉液喷雾,200mL/m2作用2小时。对砖墙、土墙、地面污染严重处,在离开易燃品条件下,亦可先用汽油喷灯地毯式喷烧一遍,然后再用5%福尔马林喷洒消毒三遍。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消毒对可密闭房屋及室内橱柜、用具消毒,可用福尔马林熏蒸。在室温18℃条件下,对每25~30m3空间,用10%浓甲醛液(内含37%甲醛气体)约4000mL,用电煮锅蒸4小时。蒸前先将门窗关闭,通风孔隙用高粘胶纸封严,工作人员戴专用防毒面具操作。密封8~12小时后,打开门窗换气,然后使用。炭疽

牛羊病防治技术

消毒土壤处理炭疽动物倒毙处的土壤消毒,可用5%甲醛溶液500mL/m2消毒三次,每次2小时,间隔1小时。亦可用氯胺或10%漂白粉乳剂浸渍2小时,处理2次,间隔1小时。亦可先用酒精或柴油喷灯喷烧污染土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