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_第1页
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_第2页
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_第3页
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_第4页
大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第一部分教育的涵义和主体。第二部分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第三部分我国近代教育的转变。第四部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第五部分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容。第一部分教育的涵义和主体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则是限定在从出生到接受学校终止的这个阶段的人。第二部分我国古代教育的特点一、教育内容的“儒化”二、教育目的的“官化”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四、女子知识教育的缺失一、教育内容的“儒化”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演进夏商西周——并不繁荣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多元化隋唐——宣扬儒家兼容佛道宋——理学明——理学心学清——理学以德治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离娄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大学》以民为本中和

内在心志之和谐。个人的身心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二、教育目的的“官化”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统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四、女子知识教育的缺失第三部分我国近代教育的转变一、教育内容和目的的变化师夷长技以制夷曾国藩

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恭亲王奕(中央)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二、注重人的德智体全面教育三、科学精神的发展四、“有教无类”的全新诠释第四部分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1949—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使每一个教师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贯彻社会主义,便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

——1954年9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7年2月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

——1958年9月

1958——1976年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上,逐渐从“教育为政治服务”转变为“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从教育的举办形式上,逐步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发展为“开门办学”;从教育的培养目标上,从“培养有社会主义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走向了“政治挂帅”,“宁要没文化的劳动者,不要有文化的剥削者”的极端。取消了严格的社会分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学军、学工、学农、学政治、学文化,都要批判资产阶级的社会;是一个人人都参加体力劳动,人人都参加学习,不同职业阶层相融合的社会。1976年后党的十六大报告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六大以来教育新成就1、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巩固。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取得重要进展。3、教育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深化。4、促进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5、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第五部分深化教育改革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