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第一章课件_第1页
劳动法第一章课件_第2页
劳动法第一章课件_第3页
劳动法第一章课件_第4页
劳动法第一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学院:王惠8886396913906525293625293Wanghui_wcy@公共邮箱:wangzi2000@M123456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学院:王惠应当准备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1,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7,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5,1起实施)应当准备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参考资料:

1.《劳动法案例精解》,陈言平、沈亚峰、丁鈺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D922。5/71

2.《劳动法学案例教程》,王昌硕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王益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杨燕绥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5.《劳动权论》,李炳安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

6.《社会保障的法学观》,董保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7.《欧盟劳动法》,(英)凯瑟琳·巴纳德著、付欣译、郭捷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8.《劳动法律问题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参考资料:

1.《劳动法案例精解》,陈言平、沈亚峰、丁鈺编著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

一、劳动法的概述

(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一词,有几种含义:在有些情况下,它是指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包括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而付出的一切脑力和体力;在其他情况下,劳动作为一个简称词用来表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也就是人们有时所说的“工人阶级”。

劳动法中的“劳动”一词应当理解为包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的几类人所从事的劳动:(1)受雇于其他个人、公司或机构;(2)他们使用雇主提供的设备;(3)在工作中遵循上级指示。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法中的的“劳动”中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劳动:

1.

它是指

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2.

它是有偿劳动,它有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3。劳动法上的劳动双方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法中的的“劳动”中指具有以下特征什么是劳动权:劳动权也称工作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意指人们享有从事社会劳动及其劳动保障,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有意识劳动;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存是人类的第一公理,劳动权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是社会经济权利的基础,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只有获得劳动权,人们才能实现保持自身存在\交往和发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为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国家必须要保护劳动权,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正.什么是劳动权:劳动权也称工作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我国学者对劳动权的界定:1.一权说:劳动权就是(平等)就业权(包括择业);2.二权说:劳动权是就业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3.多权说:认为劳动权包含多项权利:就业权\自由择业权\职业培训权\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权\工作时间合理限制权\休息权等自益权.有人认为劳动权还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等共益权;以上:就业权是前置性权利,其他权利是派生权利.有人认为劳动权包括原权利\救济性权利和保护性权利三部分.我国学者对劳动权的界定:1.一权说:劳动权就是(平等)就业权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侵犯劳动权问题1.失业2.拖欠工资现象严重;3.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使许多劳动者长期处在紧张疲劳状态;4.有的企业劳动安全和卫生条件差,恶性安全事故频发。5.部分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参保率低,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获得社会保障。6.存在就业歧视和侵犯劳动者人格尊严的现象。目前就业歧视种类繁多,如性别、年龄、相貌、身高、户籍、地域、残疾、婚姻状况等歧视。7.一些企业对劳动者随意体罚或搜身,限定劳动者去卫生间的时间和次数。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侵犯劳动权问题1.失业(二)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劳动法不仅指《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而且还包括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等(广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很多,除《劳动法》外,还包括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集体合同规定》、《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等行政规章。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其他还有各地权力机关、行政机关颁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二)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就是:(1)劳动关系;(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就是:(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含义即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它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者:工薪劳动者或称职工,不包括农民、国家公务员、军人、司法人员等;用人单位:各类企业、雇工者等;(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的特点:(1)

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也有称它为“劳使关系”的。即:劳动关系发生在特定身份的当事人之间,与民事关系和行政关系的主体不同。(2)

从劳动关系的内容上说,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即是劳动者在运用及释放自己的劳动能力(体力、脑力)、实现劳动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关系兼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双重性,即是劳动者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4)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与隶属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特点:(1)

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2。劳动关系的种类:(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分: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

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2)从职业分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3)从资本的组织形式分: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等(4)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分: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等;(5)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分: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种类:(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分:全民所有制劳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法中“民事合同”的定义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劳动法中“劳动合同”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民法原则:契约自由契约优先

劳动法原则:限制契约自由法定优先因为劳资矛盾决定了完全的“意思自治”对劳工而言无异于“生死自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法中“民事合同”的定义是:“平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事关系:作为民法调整对象的民事关系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财产关系、

是隶属型的财产关系、人身型的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兼人身的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即劳动法调整的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体不同;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风险责任不同;

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适用法律不同。

承包关系作为一种责任制形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关系,

可以从属于劳动关系;也可以从属于民事关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1998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王某不应当享受工伤待遇。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由于其本人不谨慎造成,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主要的责任。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以下几点:

(1)从王某提供劳动的内容来看,王某为乙公司检修机器设备,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劳动服务行为,双方的关系不是具有稳定性的劳动关系;(2)从王某与乙公司的在劳动中的关系来看,王某在劳动过程中,不需要遵守乙公司的内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协作关系;(3)王某的行为是属于技术人员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的行为,其实质是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王某没有成为乙公司员工中的一员,以乙公司员工的身份提供劳动。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以下几点: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合理的企业行为需要企业中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相互制约而形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当着民事关系与劳动关系相互重合时,各经济主体的利益特征,和利益边界处于模糊状态,很难形成调节企业行为的合理的经济利益结构。对于各类经济关系,应当按照其性质,分别归入民法和劳动法去调整。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合理的企业行为需要企业中不同经济(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1.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含义

与劳动关系

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也称劳动附随关系。它本身不是劳动关系,但和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1)有的是劳动关系发生的必要前提;(2)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3)有的是劳动关系伴随产生的社会关系。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关系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有的是伴随着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

劳动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劳动行政管理活动中和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劳动过程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当前一个共同趋势是各国的政府将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协调和实施社会总政策的重要手段,

从而使劳动行政管理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在这里,

劳动力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劳动力而纳入国家的视野。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本目标,

以维护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重要方式。劳动行政关系包括:

1.前:促进就业;

2.中:劳动监察;

3.后:社会保险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以建立和谐劳动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招收、录用方面发生的关系。它具有行政关系的特点,用人单位在招收、录用劳动力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服从发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2)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相互选择而发生的关系,不具有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者的就业权用人单位应当尊重。(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机构之间因执行社会保险制度而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发生时,劳动者一般已脱离了劳动过程,所以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它是由劳动关系直接引起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4)

工会代表劳动者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如集体合同关系。(5)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包括国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劳动法实施情况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也区别于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劳动行政关系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劳动关系着眼于微观利益;

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管理关系,

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

人事关系经过分解,一类应以劳动关系的方式列入劳动法调整;

另一类则应当以公务员关系列入行政法调整。

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公第二节

劳动法的形式、体系与内容

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P12

(一)

劳动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规。包括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1、宪法2、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二)

劳动法规国务院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规。

包括劳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劳动法规。1、

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2、

地方性劳动法规第二节劳动法的形式、体系与内容

一、劳动法的表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三)劳动规章在我国一般是指国家劳动人事行政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

委员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依照劳动法律、

劳动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劳动法律文件。包括劳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劳动规章。1、劳动行政规章:劳动和社会保险部制定2、地方性政府劳动规章:如《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四)国际劳工公约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员国,现已批准了20个国际劳工公约,如《确定最低工资办法的制定公约》(192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男女同工同酬公约》(195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五)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的解释。包括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

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三)劳动规章二、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一)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为:1、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2、促进就业法律规定3、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法律规定4、工作时间法律规定5、工资法律规定6、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规定7、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规定8、职工培训法律规定9、社会保险和福利法律规定10、劳动争议处理法律规定11、劳动法监督检查法律规定以及工会法律规定12、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二、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一)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二)劳动法体系

将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综合,就形成了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调整对象、规格和逻辑所组成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的现行法的系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劳动法基本内容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法的框架结构(体系)为:1、劳动政策法:规定国家在劳动方面的基本态度,如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法适用对象、国家在劳动方面的职责、国

家就业政策等2、劳动关系协调法:规定建立和维护正常蔻关系的基本制度,如劳动合同(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合同(集体劳动关系)、工会(劳动关系内部调适)等,广义的还包括就业和促进职工培训。3、劳动标准法:规定劳动过程以及劳动善后的最低条件或待遇。如工作时间(最高工作时间限制)、工资(最低工资保障)、劳动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等。4、劳动保障法:规定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和福利。(二)劳动法体系

将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综(二)劳动法体系5、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类别以及处理方式和程序。6、劳动监督法:对劳动法施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由于劳动法主要适用

于法律地位平等但经济实力不平等而且有一定附随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现象比较多,所以劳动监督法十分重要,它包括劳动监察(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安全和卫生的宣传及管理(用人单位的内部监督)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二)劳动法体系5、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类别以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一、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具体表现在:

(一)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三)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四)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原则

(五)劳动法有特定的作用

劳动法的法域第三节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作用(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5)国家人权保障的标志劳动法的作用(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兼容(2)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3)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兼容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空间适用范围: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都受劳动法调整。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2.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劳动者(而不是一般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和用人单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又可称为各类企业性的用人单位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企业性的用人单位.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2.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劳动者(而不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对此,根据劳动法规定,存在三种情况:(1)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属于这部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要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

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职工,以及其他通过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这部分劳动关系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大,最终,除国家公务员外。这些单位的劳动者都应当与所在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并都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非合同劳动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以及现役军人、家庭用人等劳动关系

,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对此,根据劳动法规定,存在三种情况思考:以下哪些人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1、退休人员;2、个人承包经营中的承包人;3、在农村从事农业承包劳动的农民;4、现役军人;5、家庭保姆;6、从事家教的大学生;7、在肯德基从事小时工的打工者;8、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和学徒;9、在某公司进行毕业实习的大学生;10、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唐竣思考:以下哪些人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调整: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3.时间适用范围:劳动法自施行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即劳动法施行之前发生并在劳动法施行前结束的劳动关系不适用

劳动法。案例:1995年9月,浙江省某法院招聘人员,其中书记员3人,会计1名,小车司机3名,经严格考核录用,办理必要手续,问这7人的聘用是否适用《劳动法》?1、小车司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立以合同关系,因而适用《劳动法》。2、书记员在目前来说应当属于公务人员范畴,因而与法院形成的是行政法上的行政(司法)人事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规定,而适用《法官法》规定。3、会计如与法院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法》适用范围,如属于正式行政编制,即属于公务人员,应当适用公务员法。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3.时间适用范围:劳动法自施行之日起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一、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劳动关系的特点,决定劳动法是公法与私法相溶合而产生的法律部门,

也决定了劳动关系的调整将纳入一种多层次的调整模式。这一调整模式将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层次是宏观的层次,涉及全部劳动关系。

劳动力是作为社会的劳动力来进行规定。国家根据劳动关系具有隶属关系和人身关系的特点,

制定适用于全部用人单位和全体劳动者的劳动基准法。

第二层次是中观的层次,涉及集体劳动关系。

劳动力是作为集体的劳动力来进行规定。劳动者组织成为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

第三层次是微观的层次,涉及个别劳动关系。

劳动力是作为个体的劳动力来进行规定。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第四节劳动法的调整模式一、劳动法的调整模式

劳动关系二、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系

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最起码的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而规定的最低限度的措施和要求。劳动基准法是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用人单位可以优于但不能劣于基准法所规定的标准。凡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劳动规则(厂纪厂规)所确定的标准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劳动基准的,均无法律效力。我国劳动基准法:工时休假(最高工时)

工资(最低工资)

劳动安全卫生

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劳动合同中的强制性规定

o如:医疗期

o经济补偿

o无固定期限合同

o不得解除合同规定二、劳动基准法调整全部劳动关系

基准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最起码三、集体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集体合同是劳动者结成团体后,

由团体出面与雇主交涉劳动条件中形成的书面协议。由于劳动基准法在调整劳动关系时尚留有空间。

如果这一空间单纯以劳动合同来调整的话,由于当事人双方经济地位不平等,劳动者个人力量单薄,

不足以与劳动力使用者抗衡。集体合同是一种依靠集体力量来保护自身利益的劳动关系调整方式。

四、劳动合同调整个别劳动关系

三、集体合同调整集体劳动关系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劳动关系协调法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法

职工民主管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

工时法劳动法总则◆劳动基准法工资法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特殊劳动保护制度

促进就业制度◆劳动保障法职业培训社会保障和福利

◆劳动监督法劳动监察制度劳动法的体系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学院:王惠8886396913906525293625293Wanghui_wcy@公共邮箱:wangzi2000@M123456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法学院:王惠应当准备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1,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011,7,1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5,1起实施)应当准备的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参考资料:

1.《劳动法案例精解》,陈言平、沈亚峰、丁鈺编著,东方出版中心2001年版,D922。5/71

2.《劳动法学案例教程》,王昌硕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出版,

3.《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王益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国际比较研究》,杨燕绥著,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5.《劳动权论》,李炳安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

6.《社会保障的法学观》,董保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7.《欧盟劳动法》,(英)凯瑟琳·巴纳德著、付欣译、郭捷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8.《劳动法律问题与实务操作》,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出版.参考资料:

1.《劳动法案例精解》,陈言平、沈亚峰、丁鈺编著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

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

一、劳动法的概述

(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一词,有几种含义:在有些情况下,它是指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包括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而付出的一切脑力和体力;在其他情况下,劳动作为一个简称词用来表示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也就是人们有时所说的“工人阶级”。

劳动法中的“劳动”一词应当理解为包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的几类人所从事的劳动:(1)受雇于其他个人、公司或机构;(2)他们使用雇主提供的设备;(3)在工作中遵循上级指示。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第一节劳(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法中的的“劳动”中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劳动:

1.

它是指

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2.

它是有偿劳动,它有别于无偿的义务性劳动;

3。劳动法上的劳动双方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劳动法中的劳动

劳动法中的的“劳动”中指具有以下特征什么是劳动权:劳动权也称工作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意指人们享有从事社会劳动及其劳动保障,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够有意识劳动;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存是人类的第一公理,劳动权是人的一项生存权利,是社会经济权利的基础,是基本人权的重要内容;只有获得劳动权,人们才能实现保持自身存在\交往和发展.资本与劳动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为实现劳资关系的平衡,国家必须要保护劳动权,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正.什么是劳动权:劳动权也称工作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我国学者对劳动权的界定:1.一权说:劳动权就是(平等)就业权(包括择业);2.二权说:劳动权是就业权和获得劳动报酬权;3.多权说:认为劳动权包含多项权利:就业权\自由择业权\职业培训权\获得最低工资标准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权\工作时间合理限制权\休息权等自益权.有人认为劳动权还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罢工权等共益权;以上:就业权是前置性权利,其他权利是派生权利.有人认为劳动权包括原权利\救济性权利和保护性权利三部分.我国学者对劳动权的界定:1.一权说:劳动权就是(平等)就业权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侵犯劳动权问题1.失业2.拖欠工资现象严重;3.部分企业随意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工作使许多劳动者长期处在紧张疲劳状态;4.有的企业劳动安全和卫生条件差,恶性安全事故频发。5.部分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会保险费,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参保率低,进城务工人员难以获得社会保障。6.存在就业歧视和侵犯劳动者人格尊严的现象。目前就业歧视种类繁多,如性别、年龄、相貌、身高、户籍、地域、残疾、婚姻状况等歧视。7.一些企业对劳动者随意体罚或搜身,限定劳动者去卫生间的时间和次数。我国目前主要存在的侵犯劳动权问题1.失业(二)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广义劳动法不仅指《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而且还包括其他的法律、行政法规等(广义)。这些法律、行政法规很多,除《劳动法》外,还包括劳动部颁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集体合同规定》、《

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等行政规章。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其他还有各地权力机关、行政机关颁布施行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二)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是指由国家最高立法机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就是:(1)劳动关系;(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就是:(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含义即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作为劳动法调整对象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它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者:工薪劳动者或称职工,不包括农民、国家公务员、军人、司法人员等;用人单位:各类企业、雇工者等;(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的特点:(1)

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也有称它为“劳使关系”的。即:劳动关系发生在特定身份的当事人之间,与民事关系和行政关系的主体不同。(2)

从劳动关系的内容上说,劳动关系是与劳动过程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即是劳动者在运用及释放自己的劳动能力(体力、脑力)、实现劳动的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3)劳动关系兼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双重性,即是劳动者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4)劳动关系兼有平等关系与隶属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的特点:(1)

从劳动关系的主体上说,劳动关系是劳动.2。劳动关系的种类:(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分:全民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

经营劳动关系、联营企业劳动关系、股份制企业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关系等;(2)从职业分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3)从资本的组织形式分:国有控股公司的劳动关系、私营企业的劳动关系、外商投资企业的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等(4)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分: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等;(5)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分: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2。劳动关系的种类:(1)从不同所有制关系分:全民所有制劳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法中“民事合同”的定义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劳动法中“劳动合同”的定义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民法原则:契约自由契约优先

劳动法原则:限制契约自由法定优先因为劳资矛盾决定了完全的“意思自治”对劳工而言无异于“生死自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法中“民事合同”的定义是:“平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民事关系:作为民法调整对象的民事关系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

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劳动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财产关系、

是隶属型的财产关系、人身型的财产关系。劳动关系兼人身的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即劳动法调整的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主体不同;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风险责任不同;

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适用法律不同。

承包关系作为一种责任制形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关系,

可以从属于劳动关系;也可以从属于民事关系。

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型的企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1998年春节期间,当地的乙公司请其帮助维修机器设备。在劳动过程中,不慎从梯子上摔下,造成重伤。在治疗过程中,在王某是否应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上,王某与乙公司产生了分歧。王某认为,自己是为乙企业服务过程中出的事故,应当属于工伤,乙公司应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给予其工伤待遇;而乙公司认为,王某与其公司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王某不应当享受工伤待遇。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由于其本人不谨慎造成,应当由其本人承担主要的责任。案例分析:

王某是甲企业的技术员,由于其技术好,在当地同类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以下几点:

(1)从王某提供劳动的内容来看,王某为乙公司检修机器设备,是短期的、一次性的劳动服务行为,双方的关系不是具有稳定性的劳动关系;(2)从王某与乙公司的在劳动中的关系来看,王某在劳动过程中,不需要遵守乙公司的内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双方在劳动过程中是平等的协作关系;(3)王某的行为是属于技术人员业余时间在外兼职的行为,其实质是提供有偿的技术服务。王某没有成为乙公司员工中的一员,以乙公司员工的身份提供劳动。王某与某企业之间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理由有以下几点: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合理的企业行为需要企业中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相互制约而形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机制。当着民事关系与劳动关系相互重合时,各经济主体的利益特征,和利益边界处于模糊状态,很难形成调节企业行为的合理的经济利益结构。对于各类经济关系,应当按照其性质,分别归入民法和劳动法去调整。3.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的界定合理的企业行为需要企业中不同经济(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1.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含义

与劳动关系

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也称劳动附随关系。它本身不是劳动关系,但和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1)有的是劳动关系发生的必要前提;(2)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3)有的是劳动关系伴随产生的社会关系。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关系有的是发生劳动关系的必要前提,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

有的是伴随着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

劳动行政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劳动行政管理活动中和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劳动过程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当前一个共同趋势是各国的政府将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协调和实施社会总政策的重要手段,

从而使劳动行政管理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在这里,

劳动力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劳动力而纳入国家的视野。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2.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基本目标,

以维护社会利益为价值取向,以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为重要方式。劳动行政关系包括:

1.前:促进就业;

2.中:劳动监察;

3.后:社会保险

(二)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以建立和谐劳动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招收、录用方面发生的关系。它具有行政关系的特点,用人单位在招收、录用劳动力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服从发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2)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力市场上相互选择而发生的关系,不具有劳动关系的特点。劳动者的就业权用人单位应当尊重。(3)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社会保险机构之间因执行社会保险制度而发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发生时,劳动者一般已脱离了劳动过程,所以不属于劳动关系,但它是由劳动关系直接引起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4)

工会代表劳动者并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如集体合同关系。(5)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在处理劳动争议时与用人单位、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包括国家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劳动法实施情况时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

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与用人单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

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区别于“私人管理”也区别于企事业的“经营管理”。劳动行政关系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劳动关系着眼于微观利益;

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管理关系,

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

人事关系经过分解,一类应以劳动关系的方式列入劳动法调整;

另一类则应当以公务员关系列入行政法调整。

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劳动行政管理作为“公第二节

劳动法的形式、体系与内容

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P12

(一)

劳动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性文件,

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规。包括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1、宪法2、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二)

劳动法规国务院和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规。

包括劳动行政法规和地方性劳动法规。1、

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的2、

地方性劳动法规第二节劳动法的形式、体系与内容

一、劳动法的表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

(三)劳动规章在我国一般是指国家劳动人事行政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

委员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依照劳动法律、

劳动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劳动法律文件。包括劳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劳动规章。1、劳动行政规章:劳动和社会保险部制定2、地方性政府劳动规章:如《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四)国际劳工公约我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会员国,现已批准了20个国际劳工公约,如《确定最低工资办法的制定公约》(192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男女同工同酬公约》(195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五)规范性劳动法律、法规的解释。包括最高法院

最高检察院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

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三)劳动规章二、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一)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以劳动法为核心的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为:1、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2、促进就业法律规定3、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法律规定4、工作时间法律规定5、工资法律规定6、劳动安全与卫生法律规定7、女职工和未成年工规定8、职工培训法律规定9、社会保险和福利法律规定10、劳动争议处理法律规定11、劳动法监督检查法律规定以及工会法律规定12、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二、劳动法的基本内容及体系

(一)劳动法的基本内容(二)劳动法体系

将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综合,就形成了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调整对象、规格和逻辑所组成的和谐统一、有机结合的现行法的系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劳动法基本内容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法的框架结构(体系)为:1、劳动政策法:规定国家在劳动方面的基本态度,如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法适用对象、国家在劳动方面的职责、国

家就业政策等2、劳动关系协调法:规定建立和维护正常蔻关系的基本制度,如劳动合同(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合同(集体劳动关系)、工会(劳动关系内部调适)等,广义的还包括就业和促进职工培训。3、劳动标准法:规定劳动过程以及劳动善后的最低条件或待遇。如工作时间(最高工作时间限制)、工资(最低工资保障)、劳动保护(安全和卫生条件)等。4、劳动保障法:规定促进就业、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险和福利。(二)劳动法体系

将劳动法的具体内容和劳动法的存在形式加以综(二)劳动法体系5、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类别以及处理方式和程序。6、劳动监督法:对劳动法施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由于劳动法主要适用

于法律地位平等但经济实力不平等而且有一定附随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而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现象比较多,所以劳动监督法十分重要,它包括劳动监察(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劳动安全和卫生的宣传及管理(用人单位的内部监督)以及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等。(二)劳动法体系5、劳动争议处理。规定劳动争议的范围、类别以第三节

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一、劳动法的地位

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具体表现在:

(一)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对象

(二)劳动法有特定的主体

(三)劳动法有独立的内容体系

(四)劳动法有特定的调整原则

(五)劳动法有特定的作用

劳动法的法域第三节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劳动法的作用(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2)合理组织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规范劳动力市场,完善市场运行的法律保障体系(4)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安定团结(5)国家人权保障的标志劳动法的作用(1)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兼容(2)劳动者保护法与劳动管理法的统一(3)劳动关系协调法和劳动标准法的结合(4)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配套劳动法的基本特征

(1)公法与私法的兼容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1、空间适用范围: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都受劳动法调整。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2.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劳动者(而不是一般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和用人单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各类企业)。用人单位又可称为各类企业性的用人单位和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非企业性的用人单位.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2.对人的适用范围:是劳动者(而不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对此,根据劳动法规定,存在三种情况:(1)各类企业的劳动关系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的劳动关系归劳动法调整。属于这部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要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

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的职工,以及其他通过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今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