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件_第1页
华夏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件_第2页
华夏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件_第3页
华夏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件_第4页
华夏学院世界经济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世界经济概论》主讲教师:毛在丽课程简述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即全球意义上的经济体系。主要研究的是世界经济的现状,并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了解概念、基本特征、发展趋势、运行方式、参与主体。中国与世界经济。二、分析的入手处:经济全球化

原因: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而世界经济是一门以现状为对象的学科,学习世界经济必须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现实。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日趋完整的独特经济体系,也就是使研究对象本身变得更为确定、更加清晰,与国际经济学的差别更为明显,从而也就更能把握。三、与国际经济学的区别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世界经济侧重点注重理论研究,利用理论来分析现实,指导政策制定更注重对现象的研究,从中找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视角国家(个体和局部)从全球(整体)四、学习本门课的用途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使学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日、欧盟的经济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并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认识在职业生涯中需要面对的国际经济大环境,培养对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敏感性。五、课程结构对比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微观市场运行方式--价格机制;经济活动主体--企业;要素配置方式--市场世界市场形成原因--国际分工;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特有主体--跨国公司和国家;资源配置--资本市场宏观总量均衡;经济体制;规模扩大--经济增长;结构进步--经济发展贸易自由化与经济全球化制度形成的标志--WTO;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均衡、增长与发展;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上篇世界微观经济学国际分工的演化与变革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金融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下篇世界宏观经济学贸易自由化与关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均衡经济全球的结构及其不平等性质增补内容国际货币体系及其演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轨国家经济与中国的发展5次作业3次讨论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闭卷考试。第一章

导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第一节世界经济概述一、世界经济的概念定义世界经济由各个个别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国际生产关系,一体化而形成的一个世界范围的单位。它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由特定的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国民经济是组成世界经济这个大系统的子系统。内涵:世界经济系统的独立性,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世界经济的微观主体包括世界各国消费者、各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各民族国家和国家集团、各区域性和国际性经济组织。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主体。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能力正在减弱;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乃至各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和协调能人日益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资本生产)

动力:生产力进步和科技革命商品国际化时期

工业革命前16-18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地理大发现和重商主义使西欧跨洋贸易有了发展,形成了以西欧为中心的商品国际化出现。但这一时期的商品国际交换基本上还未成为各国再生产过程的必要环节。从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兴起的工业革命未推动了商品国际化,使国际贸易发展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资本国际化时期

19世纪70年代起,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本国际化逐步形成并发展。技术基础:19世纪后30年间兴起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工业资本集中,银行资本集中,银行业与工业中的垄断资本互相渗透和结合,形成所谓金融资本。

各国垄断组织聚敛起来巨额资本,但国内投资场所不足,转向海外追逐利润,即资本输出,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扩展到整个世界,世界经济基本形成。生产国际化时期二战后,以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传统的国际分工形式(垂直型)日益向现代国际分工形式(混合型)的过渡。生产国际化主要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这标志着经济生活国际化越来越从流通领域深入到直接生产领域。跨国公司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角和生产国际化的载体,奉行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成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三、当代世界经济的特性多元性立体性整体性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四、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依托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科技革命;总量发展与不平衡发展并存;全球化与区域化、集团化并存;面临环境、资源与人口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臭气层空洞温盐环流

《后天》第二节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因此世界经济学(即本课程--世界经济概论)的对象和主线应是经济全球化。一、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全球化一体化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相对独立的国民经济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各国经济高度融合,联系中的体制障碍日益消除。联系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外在形式。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内在本质。全球化是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一体化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全球化与一体化是统一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趋势的两个方面。全球化发展领先于一体化,但要受前一阶段一体化体制的推动,并突破现在体制的制约,提出对新体制的需求;全球化反映全球范围内要素流动与资源配置的广度,一体化则体现这一流动与配置的深度;无法想象没有全球化的一体化和没有一体化的全球化;一体化性质更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其进程往往滞后于全球化。全球化形式与一体化机制的这种矛盾,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全球化需要一体化作为一种机制来提供保障,反过来,全球化广度的扩大预示了一体化深度的相应发展。二、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与趋势

(21世纪初)贸易自由化进一步走向制度化;生产一体化进一步走向深层次;金融全球化寻求安全保障;技术进步在全球化推进中显示更强威力;一体化从功能性走向制度性第三节科技革布和信息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一、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革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共性

(1)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显著地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和整体性水平。

(2)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产生了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内容和新形式。(科技革命发源国--后进国家)

(3)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新矛盾和新冲突。(后进国家)科技革命对当代经济的影响

(1)产生了一大批新兴产业;

(2)使先进国家普遍获益。(产品需求多样化、产业内分工、规模经济);

(3)科技革命使产品日益复杂,国际分工进入生产过程这一深层次。(政府科技政策、科技成果商业化、科技成果国际扩散、国际科技合作);

(4)科技革命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技术革命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更严重的问题。二、信息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起。(最重要的成果--信息产业的形成及其相关的全球经济信息化)70年代起,科技革命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群。(最具影响--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信息革命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经济信息化本身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影响具体体现在:信息革命使国际贸易发生巨大变化,出现“网络贸易”新趋势;信息革命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网络金融”快速发展;信息革命推动了国际分工深化和跨国公司发展。第四节经济全球化理论

--西方学者对全球化的一些分析和建议一、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全球化是铁的事实全球化与国际化、跨国化的区别全球化与民族国家全球化与资本流动全球化的推动力世界经济的新特点--全球化竞争全球化的调控--全球契约

二、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orldEconomicOutlook-1997)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在发达国家工资、就业、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是收入分化金融风险反思全球化:

反全球化运动911事件对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微观经济学--市场机制与经济主体行为第二章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世界市场的形成;市场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分工的产生和深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分工深化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历史变迁和不断深化,当代的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格局、变革和发展趋势产生着巨大影响。第一节国际分工形成原因及类型国际分工是国与国之间所形成的:产业间分工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初级产品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分工国际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来进行;技术和营销--发达国家生产--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分工按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或零部件的不同技术含量进行国际分工。技术含量高的工序、附加值高的部件--发达国家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加工装配工序--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产过程分工和产品研究开发的分工

国际分工是超越国民经济的社会分工,是人类社会生产分工的国际化和全球化。一、国际分工的形成原因国际分工及其格局的形成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制约了国际分工发展的方向和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一)按分工深度及稳定性划分基于自然资源差异之上的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之间的分工--最稳定,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基于要素富裕度差异之上的不同要素密集型制成品之间的分工--稳定性较低,因为劳动力、资本与技术等生产要素较易变动。基于协议的产业内部分工--稳定性较低,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往往是通过政府间的协议或跨国公司内部协议形成的,而且与各国发展战略或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相联系,因而分工的程度较深。(二)按生产关联度划分

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

产品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先进国家主要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而后进国家则集中于产品的生产,它强化了分工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一般指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各发达国家技术重点不同、开发、生产和出口工业制成品的类型也就不同,由此产生了水平分工。采用这种类型分工的产业间关联度较低,此种类型国际分工的参与国之间是一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三)按国家经济性质划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随着新兴工业比经济体的出现,国际分工又产生了新的类型: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分工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四)按参与方式划分混合型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指一国既参与垂直分工又参与水平分工。这种情况一般较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例如,发达国家既参与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又参与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单一型分工。单一型分工是指一国只参与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不同时参与这两种类型的分工。单一型分工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主要参与同发达国家的垂直分工,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水平分工规模很小。第二节国际分工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国际分工的特点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生产力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根本原因。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工业品和农矿产品的分工――不同工业品之间的分工――同一产品的加工工序和零部件的分工――产品研发与生产之间的分工。分工不完全理论:边际成本递增运输成本经济结构(大国国内分工发达)国家安全考虑(战略产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动态角度看待分工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想摆脱分工的不利地位,扶持现在暂无比较优势的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国际分工格局不断变动。国际分工格局由生产力先进国家决定。水平分工在现在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主导地位,该格局首先符合先进国家利益,后进国家也可能取得一定程度收益,但与先进国家的收益比是不对称、不平等的。导致世界经济不平等发展。国际分工格局由先进国家产业转移过程决定。国际分工格局受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大影响。如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后者更加成功。二、当代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

垂直分工不断扩大,水平分工不断加深;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的分工不断加深第三节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一、科技革命对国际分工的推动作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为这一工厂提供原料的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英、法、德--亚、非、拉。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与原材料产业的分工、先进制造业与一般加工制造业的分工是工业化国家与殖民地经济之间分工的基本形式。“工业欧美、原材料亚非拉”的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强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一体化的新阶段。生产一体化的特点是生产过程分工的深化。

二、信息革命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信息产品领域的国际分工呈特殊性信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可以是分离的。标准化的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生命周期很短。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国际分工中挑战与机遇并存经济信息化从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两方面影响国际分工

大作业1(TeamWork)分组翻译以下有关全球化的英文文章:IsGlobalizationinDanger?Globalization:ThreatorOpportunity?WhatGlobalizationOffersthePoor?Globalization.第三章世界商品与服务市场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动态和发展(广度、深度)机制:价值增值和竞争机制第一节世界市场的演进和特点一、世界市场的演进过程区域性国际市场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奢侈品贸易;以自然差异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和交换;欧洲的地中海贸易区、亚洲的东亚贸易区。

早期的世界市场影响因素:

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殖民政策交通运输工具改进--地理大发现;手工业产品、原料贸易;国际贸易开始建立在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国家干预--重商主义和保护国内工业。统一的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形成重要标志: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的贸易结构;以国际价格为核心的等价交换机制;贸易条件不平等(等价但不平等的交换);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服务贸易日益重要。二、世界市场的特点扩展性:国际贸易增长快于世界生产增长;延伸性: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网络化:当代信息革命影响;统一性:冷战结束,两个阵营对峙形成的两个平行世界市场转变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层次性:存在区域市场、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松散的地区市场、国家之间的双边市场、跨国公司内部市场;不平衡性:贸易量地理分布不均(引力模型),商品结构变动不平衡,国家地位不平衡;竞争性: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多受自发和盲目的市场机制影响,比国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规律作用的局限性(主权国家存在):商品流动不完全自由--外贸政策,各国货币差异--汇率,贸易协议的人为干扰--贸易转移与贸易创造;发展中国家改善地位的努力--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引力模型贸易引力模型(TradeGravityModel)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成反比。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在20世纪60年代初同时提出。该模型指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第二节世界商品市场的价值增值机制和竞争机制一、世界商品市场的国民价值增值机制

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和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流通过程不创造价值。但在世界经济中,流通“创造”了价值。通过等量国际价值交换实现国民价值增值,即进口商品具有比出口商品更高的国内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国民价值增值是由国际价值(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国别价值(各国的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差异导致的。每一种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里,实际上要经过两次市场交换,或有两次价值实现机会,即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国际和国内两次市场交换,所实现的商品价值都会大于出口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各国生产率不同(各国同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导致了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的差异。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各国生产率不同呢?贸易和分工本身形成的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决定了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它直接导致了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由历史的、自然原因形成的要素禀赋差异,决定了天赋的绝对优势。二、价值增值机制对世界经济的意义是世界经济的原动力。价值增值机制导致国际商品交换的发生。(人们的逐利动机)是世界经济的结合力。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能源。国际贸易在实现微观价值增值的同时,还形成了宏观或中观的经济促进作用。如:出口乘数效应、结构转化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要素运用效应。出口乘数效应出口乘数(Export

Base

Multiplier)衡量每一单位的出口增长带动的GDP的增长,其估算是根据收入的消费倾向、投资倾向和进口倾向来计算的。

1999年的中国的出口乘数约为3,而2000年由于进口倾向提高,出口乘数下降为2.5左右。在这两年中由出口带动的GDP都约占全年GDP的29%,2000年的GDP增长中约有2.2个百分点是由出口及其乘数效应拉动的。三、世界商品市场的竞争机制市场竞争机制:完全竞争标准化、大批量的制造业产品。完全垄断在当代世界市场上,完全垄断几乎不可能。寡头垄断高新技术产品,如飞机。垄断竞争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竞争机制。

跨国公司(MNEs)对世界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MNEs的发展形成了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竞争格局。MNEs之间的垄断与竞争表现为行业集中和行业多元化。制造业MNEs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通过产品多元化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世界市场结构,即符合企业规模效益,又符合竞争机制效率要求,因此由MNEs主导的当代世界市场竞争机制是有效率的。第三节国际服务贸易一、国际服务贸易涵义世界服务市场是世界范围的以服务的提供和购买为内容的贸易过程。

从传统进出口角度看,各国服务进出口活动构成了国际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确定为四种:

1、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跨境交付;

2、一国消费者或企业在另一目的境内使用服务--境外消费;

3、外国企业通过在另一国境内设立附属企业或分支机构而在该国提供服务--商业存在;

4、服务提供者个人从本国旅行到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市场范围很广,大致包括运输、通讯、保险、银行、旅游、技术、信息、咨询及各种专业服务如医疗、法律和会计等。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服务贸易高速增长;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宽,结构持续完善;服务贸易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服务贸易呈现逐步自由化的趋势。

GATS是服务贸易领域的每一个多边协定,是国际服务贸易走向自由化的重要标志。第四节世界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仍处于不利地位,虽有所改善,但改善不大。二、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三、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第四章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是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微观主体,也是与全球化世界经济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是经齐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并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与发展。第一节跨国公司在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一、跨国公司及其结构的演变

跨国公司的涵义MNCs: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TNCs: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

跨国公司是指通过资本投资或契约安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并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突破国界的限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企业追求利润或超额利润,在本质上是不以地区或国界为限的。跨国公司所有权结构的演变资本投资的形式对于东道国来说设立全资子公司--外商独资企业设立合资海外公司--外商合资企业

非股权安排(契约安排)如设立合作企业。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随着跨国公司生产一体化的进展,跨国公司的内部组织机构经历了如下发展:早期(19’C末-20’C初):简单控股关系20’C30’S起:以国际业务部为代表的本国中心式的组织结构20’C60’S起:出现所谓“全球中心”的跨国公司20’C90’S起:强调子公司的“当地化“全球公司”(Globalcorporation),

无国籍的企业?何谓“全球公司”?GC与MNC,TNC的区别。GC真的是“无国籍的企业”吗?正方观点PK反方观点二、跨国公司是全球化世界经济中的微观主体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主体;跨国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矛盾。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企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服务贸易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形成发展: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国际金融资本流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与国际资本流向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与特征跨国公司成为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国际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的特征一、国际直接投资的起因(对内在动因的理论解释)国际寡头垄断论(海默)--跨国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维农)--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决定了企业为占领国外市场需要在国外进行投资;分散风险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OLI:Ownership--所有权优势

Location--生产区位优势

Internalization--市场内部化优势东道国决定因素和分类理论二、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外生性因素汇率制度投资体制宏观政策三、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总趋势规模扩大,增长速度有起伏;投资具有多向性、非对称性和平行性;投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初级产业的投资比重骤降,服务业比重增加;投资目标转向寻求战略资产,投资形式转向兼并与收购。四、国际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的国际流动技术的国际扩散人力资源和管理技术的国际交流出口能力的国际转移第三节跨国兼并收购一、跨国并购的发展二、跨国并购高速发展的动因经济全球化加剧竞争,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拓展市场;跨国并购符合跨国公司迅速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需要;贸易、投资、资本市场的自由化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技术革命有力推动了跨国并购的发展;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组织为跨国并购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跨国并购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规模巨大,增长突飞猛进;巨额交易日益增加,强强联合成为主流;发达国家主导地位明显,发展中国家参与程度有升有降;并购地域更加集中,产业范围十分广泛;跨国并购大大超过“绿地投资”,股本置换逐步取代货币支付;金融业既是并购主体,又是并购中介;跨国并购将长期将保持提升趋势,但短期会发生周期波动。第四节跨国公司对国际分工的影响一、生产国际分工的内部化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生产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国际分工。可以实现一般国际生产分工生产效率最大化的目标。确保了交易开展和产品销售,从而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弥补了一般生产国际分工的缺陷。二、跨国公司内部的垂直分工与混合型经营三、跨国公司的简单一体化和复合一体化四、战略合作与网络垄断成为国际分工新形式战略联盟网络垄断五、全球生产网络与发展中国家第五章国家及政府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一节经济全球化以前国家的经济职能一、贸易政策--国家对外经济职能的最初表现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法国)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批判李嘉图提出了以自由贸易为核心的国际贸易理论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德国)--保护幼稚工业论

1791年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关于国内工业的《制造业报告》

德国的李斯特:反对斯密等人的自由贸易理论。二、贸易保护政策的作用和特点贸易保护政策的目的:保护和发展国内生产力;保护或增加就业;改善国际收支;保障国家安全;调节贸易利益在国内的分配;作为对它国不公平贸易的报复。案例:美国的《伯尔德修正案》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的特点贸易保护政策作用复杂化;国家即顺应贸易自由化主流又维持不同形式的贸易保护;发达国家失去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仍末放弃贸易保护手段;发展中国家正逐步降低贸易保护程度以融入贸易自由化进程。第二节国际贸易战略及国家贸易激励政策

一、国际贸易战略类型及作用内向型战略--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发展中国家用农业的收益,发展过去依靠来满足国内需要的部分工业品的生产(以农哺工)。方式:采用进口许可证、限额、补贴等办法对本国制造业实行高度保护;对进口和投资实行直接控制;高估本币。外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出口导向是指扩大非耐用消费品的出口,即用新的出口商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代替传统出口商品(初级产品),以此带动工业化发展。方式:出口退税、补贴、提供低息贷款、建立自由贸易区等鼓励出口措施。比较两种战略总的来说,IMF从宏观经济状况、工业化执行情况、经济增长和生产力发展等方向考查的结果是:外向型战略优于内向型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的局限性(专栏5-2)对小国更有成效;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跨国公司的“出口替代活动”;受市场发展的制约,导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国家间的恶性出口竞争;补贴太大,会使出口企业受益,但国家财政受损失;增强大国的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这一点在中国表现明显二、国家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贸易激励是外向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激励的主要手段:市场汇率、出口补贴、优惠信贷;80年代中期以后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东亚国家是渐进式的,而拉美和非洲国家是激进式的。贸易激励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贸易政策的转变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更有效地扩大产出、增加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国际竞争的深化,使世界消费者亨用更多新产品,使世界厂商获得更多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克服国市场的限制、获得规模经济。国家新的对外经济职能国家的国际投资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各国的经济联系方式日益多样化,如技术合作、政策协调、发展援助、政府贷款、货币稳定等等,直到共同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市场竞争体系。在这些方面,各国政府在组织、协调与合作上具有关键的作用,都体现了国家新的对外经济职能。第三节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及政府经济职能一、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主权让渡、主权弱化及主权转移核心主权与非核心主权“以主权换发展”主权向上转移--如向国际经济组织主权向下转移--如向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与主权强化国家经济主权的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的经济职能的加强。分享经济全球化的收益成为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经济全球化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