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课件-中图版选修5_第1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课件-中图版选修5_第2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课件-中图版选修5_第3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课件-中图版选修5_第4页
【世纪金榜】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第2讲-中国的自然灾害配套课件-中图版选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中国的自然灾害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1)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多发区,范围广、_______、强度大、危害严重。(2)地震_________。主要有青藏、_____、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3)地震灾情_________。主要取决于东、西部的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的差异。(4)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5)地震死亡人数减少,而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频度高西多东少东重西轻新疆2.滑坡和泥石流灾害:(1)形成条件: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_____________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作用的影响,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2)空间分布: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_________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地质构造复杂西南地区3.西南地区:(1)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2)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洪水灾害:(1)类型:_________、融雪洪水、冰凌洪水三种类型。(2)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3)原因:①自然因素:东部平原_________,雨季河流__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②人为因素: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暴雨洪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治理措施: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水土流失和低洼地过多的经济活动。(5)暴雨洪水。①是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②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___________。中下游平原2.风暴潮灾害:(1)分布: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2)类型:①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以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最为严重;时间为7~10月。②温带风暴潮:发生于春季和秋季。四、中国的气象灾害1.旱灾:(1)特点。①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②不同区域的旱灾干旱区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___________东部季风区③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交替、在空间上交错出现。④旱灾导致的农牧业灾情重,工矿、_____受旱灾危害巨大。(2)中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_____、西南和江淮地区。城市华南2.台风灾害:(1)源地: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2)空间分布:沿海重、南方重。(3)危害:灾害损失大,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西北太平洋3.寒潮:(1)时间: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2)移动路径

偏西路径:经新疆和_________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_______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蒙古高原日本海(3)影响(4)分布: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_________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_____、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降温东北地区1.洪水不一定都能造成灾害。洪水是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急剧上涨而泛滥,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只有威胁到人类安全和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并造成损失时,才称为洪灾。2.台风和风暴潮是对气象灾害的不同描述。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3.赤潮不一定是生物灾害。赤潮是由于海洋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而造成的生物大量繁殖而形成的。赤潮的根本原因是海洋中的营养元素富余,所以算是海洋灾害。只有引起海洋生物窒息死亡时才属于生物灾害。考点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要点解读】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灾情地震灾害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北东边界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的地震灾情最严重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特点分布灾情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山区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等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西南地区为重灾区【迁移应用】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典例1】(2012·福建文综)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下图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成因)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2)(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解题探究】(1)如何判读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提示:根据经纬度或省区轮廓,即可判读图示区域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的季风区。(2)红层地貌有哪些特点?提示:红层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的特点。(3)图示区域的地貌景观是怎样发育的?提示: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河流众多。【答案试做】(1)崩塌、滑坡、泥石流。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解析】第(1)题,该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表物质等条件都有利于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第(2)题,主要考查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危害。【加固训练】(2013·贵溪模拟)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碎屑流又称泥石流,是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动的砂、砾、黏土物质和水的混合物高密度流体。在我国季风区的山区常有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材料二沟谷型碎屑流多发生在沟谷坡度大于25度的地区,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常从沟床中搜刮大量物质壮大其规模。材料三拦砂坝建于陡峭的渠道冲沟中来稳定河床,这种方法在欧洲和日本普遍用来控制河道中碎屑流的发生。下图为控制碎屑流发生的拦砂坝工程原理示意图。简述图示拦砂坝如何控制沟谷型碎屑流?【解析】建拦砂坝能够降低地表坡度,减缓对沟谷的下切侵蚀,减缓碎屑物质的下移速度,从而达到控制沟谷型碎屑流的目的。答案:拦截松散的砂石,最后在斜坡上形成小平台从而减缓地表坡度;防止沟谷的进一步侵蚀下切,降低河道的坡度;坝内储存泥石流堆积物,降低泥石流的强度。考点二中国的水文灾害

【要点解读】1.洪水灾害的对比分析: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洪涝灾害发生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山东部分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对交通影响较严重2.风暴潮灾害的对比分析: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影响台风风暴潮7~10月(8月、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台风(热带气旋)引起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3.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迁移应用】自2013年8月初开始,东北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出现强降雨,引起洪水泛滥。洪水灾害严重,30年一遇。试分析此次强降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侧为水汽输送通道,源源不断地将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到我国;且东亚夏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强,偏强的季风水汽与副热带高压西侧的西南气流汇合后,向我国东北地区输入了异常偏多的暖湿水汽,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造成东北地区降水持续偏多。【典例2】(2013·宿迁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截至7月22日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多。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7月23日,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央视新闻报道,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7人遇难。材料二北京市地形图。(1)(影响洪涝灾害强度的因素)从地形角度分析北京城区受洪涝灾害威胁大的原因。(2)(暴雨洪涝引发的次生灾害)本次暴雨洪涝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区。(3)(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为提高北京市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宜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解题探究】(1)判读图示区域地势高低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河流流向。(2)如何分析山区多引发次生灾害?提示:可从降水、地形、土质、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答案试做】(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利于东南季风带来的气流被抬升形成降水,增加降水量;城区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城区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2)滑坡

泥石流

西部(或山区)(3)兴建水库;修筑堤坝;疏浚河道;开辟分洪区等。【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西北高、东南低,夏季利于形成地形雨;北京地势低平,利于雨水的汇集,但排水不畅。第(2)题,在西部山区,洪涝容易带来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3)题,抵御洪涝的工程措施可以从蓄水和排涝等方面考虑。【加固训练】(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该地是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受夏季风活动规律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为梅雨季节,此时流域内降水强度大,河谷地带雨水汇集,产生洪涝灾害。第(2)题,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加剧洪涝,因此上游防洪应侧重于水土保持、修建水库等,而下游是洪涝的主要危害区,围湖造田等也会加剧洪涝,因此,应实施退耕还湖、修建分洪滞洪区等措施。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考点三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要点解读】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框图表示如下: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1)成灾人口集中省区: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2)农业灾情区域分异:①东部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影响,种植业灾情严重。②西部受雪灾、旱灾、虫灾等影响,畜牧业灾情严重。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海洋灾害带东部和南部海域台风、风暴潮、赤潮等影响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东南沿海灾害带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东部灾害带地势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灾害带范围主要灾害种类危害中部灾害带地势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迁移应用】2013年8、9月间,我国东北地区强降雨导致洪水泛滥,河流溃堤;而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稀少,旱灾严重。试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自然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汇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夏季风的进退不规律以及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等导致自然灾害多发。【典例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分布)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哪一类?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什么特点?(2)(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3)(影响自然灾害多发的人为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大的人为原因。【解题探究】(1)图示各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灾害?提示:旱涝灾害、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寒潮、台风、土地荒漠化、冻害等。(2)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提示: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海岸线漫长,处在两大地震带交界处。【答案试做】(1)旱涝灾害。

关联性。(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繁;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3)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不当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黄淮海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