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版《囚绿记》设计()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版《囚绿记》设计()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版《囚绿记》设计()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版《囚绿记》设计()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版《囚绿记》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绿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①学习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②品味文章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③学习借景抒情,将“绿”拟人化来传情达意等写作手法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朗读与思考中,感受作者对绿的热爱,理解作者对常春藤永不屈服黑暗精神的赞美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在品读语言中获得审美体验。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在诵读中,理清思路,把握主旨;学习圈点、批注,从文章标题和重点语句入手鉴赏写景状物的散文。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义;感受作者对对绿的热爱,理解作者在“绿”中寄托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穿插诵读、提问、探究、质疑等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2.在朗读与思考中,感受作者对绿的热爱,理解作者对常春藤永不屈服黑暗精神的赞美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彭羚《囚鸟》,在轻松的氛围中引题)(二)初读,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阅读文题,质疑猜读:“绿”具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要囚“绿”?结果怎样?2.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在横线上填字分别概括事情的过程。绿——绿——囚绿——绿——绿(择绿→赏绿→囚绿→释绿→念绿)明确:情感线索是爱绿。从喜欢到爱恋到占有、想控制,是很多人情感发展的逻辑。(三)品读,感受绿的形象,探讨写作意图1.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你从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点、批注)。明确:①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门虽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润,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择绿的原因)(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往。社会人际空间的孤独和自我心灵世界的丰富对立而统一。)②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囚住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囚绿的原因)2.找出文段中描写囚绿前后绿的形象的语句。(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点批注)。①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②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③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面长得更快。④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⑤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⑥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3.思考:被囚的绿藤哪一点打动作者?你对绿的形象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总着朝窗外的方向;绿具有“坚贞、执着、顽强不屈、向往自由、光明”的可贵精神。(多媒体展示绿的图片,归纳绿的形象特点与象征义)学生总批,教师总结:绿是自然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它是希望,是执著的使者。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由浅入深,感受到了绿的自然之美、绿的执著之美,对绿的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4.对“囚绿”的行为,作者自称为“自私”,是一种“魔念”。有人认为不可理喻,有人认为可以理解,对此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作者把绿藤当作他的惟一的“朋友”,囚绿也是爱绿,是爱绿的一种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最后,作者被绿那顽强的抗争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不是又释放了它吗?择绿赏绿也好,放绿怀绿也罢,支撑这些行为的巨大的情感动力是作者对绿深沉不变的爱。另一方面:这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不能囚禁它,给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5.朗读文章最后一段,引发思考: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表达一种喜爱和怀念之情吗?(教师出示陆蠡资料和写作背景。)①陆蠡其人: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幼时有神童之称。著有三本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②陆蠡其时其文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是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6.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通过对文章的解读,谈谈你的看法。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着的爱国主义情怀。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讨论明确:三种理解既有同又有异。第一种的主题似乎包容太多了,第二种没有从特定的写作背景去理解,第三种理解比较到位。自由讨论,达成共识,明确:除了喜爱和怀念之外,作者在写此文章时,还有一种懊悔、自责,更有一种祈祝之情。作者希望有一天能重见常春藤,其实是在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至此,“绿”不仅仅是指那棵普通的“常春藤”了,它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作者由绿及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第二课时一、美读,鉴赏文章之美二、比较阅读,拓宽学习空间三、作业设计(知识迁移,落到实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文章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学习借景抒情,将“绿”拟人化来传情达意等写作手法2.在朗读与思考中,感受作者对绿的热爱,理解作者对常春藤永不屈服黑暗精神的赞美和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在品读语言中获得审美体验。一、美读,鉴赏文章之美有人评价:“读陆蠡的作品,不仅感受到作家爱国主义感情在流动奔涌,而且在诗情画意和清词丽句中得到美的享受。”请你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个角度进行美点赏析。1.语言表达角度:①文字美:从清词丽句探寻语言之美。如:攀、固执、舒开等②句子美:从矛盾心理的语句感受语言的含蓄之美。(结合课文练习三)2.思想内容角度:①结合背景探究“绿”的多重象征含义。提示:“绿”的一般象征含义: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绿”的深层象征含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绿”的最高象征含义:中华民族在日寇的铁蹄下不屈的精神②从“囚”字看文章的取题之妙。3.情感态度:①从对绿的称呼变化看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②从直接抒情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绿的情感之美。(结合课文练习二)4.写作手法:①从托物抒情看本文的写法之美②从修辞角度看本文的写法之美二、比较阅读,拓宽学习空间阅读下面三个片断,思考:三位作家分别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绿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多媒体展示:(一)朱自清《绿》描写梅雨潭绿的片断:那醉人的绿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些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二)老舍《济南的冬天》描写济南的水绿的片断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三)陆蠡《囚绿记》描写窗前的绿的片断……它(绿藤)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学生探究、讨论交流,明确:(一)描写梅雨潭绿:由远到近,连用比喻,从各个角度去写:裙幅——静态;处女的心跳动——动态;明油——亮度;蛋清——质地;碧玉——色泽,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了作者的热爱之情。(二)描写济南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水藻、水面柳影的绿,衬托水的绿。写出水的温暖多情,富于生机,赞扬了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赞美感情。(三)陆蠡笔下的绿:攀住绳索顽强生长着,被囚后总着朝窗外的方向。赞扬绿具有“坚贞、执着、顽强不屈、向往自由、光明”的可贵精神。教师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