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教案_第1页
心理调适教案_第2页
心理调适教案_第3页
心理调适教案_第4页
心理调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织金县2012—2013年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第二期培训班教

案课目: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志们了解什么是健康,弄清专技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提高专业技术人员

的应对挫折能力,自觉克服自身不良情绪,远离心理障碍,

正确面对职业心理压力,掌握专技人员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

和方法,学会人际交往。时间:150分钟授课:田华要求:1、集中精力,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授课中来。2、作好笔记,抓住重点。3、排除外界干扰,确保学到有用的知识。内容:健康—调适第一章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础性的素质

心理健康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第一节现代健康观念

健康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体的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统一,包括:身体发育状况、心理发展状态、社会化的程度、道德文明标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状况)二、个体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辩证统一,两者相互因果,人体50%的疾病与心理相关

三、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

四、心理健康不仅要重视防治疾病,更要全面提升素质

人的心理健康有两个相互联系的要求: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具有持续的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基界定一、心理健康的等级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分为三个等级1、心理常态2、心理失调3、心理病态二、区分心理异常与正常的心理学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即内在的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2、心理活动的内在的一致性原则,即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内容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即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心理异常与正常的评判依据综合考虑:1、统计学的常态分布;2、社会规范;3、心理疾病的症状;4、个人心理体验;5、心理成熟水平;6、社会适应;7、文化标准四、中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一)西方学者的心理健康观

心理健康的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已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第三节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衡量的标准及其运用心理健康与个体的主观感受相关,而衡量的标准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一、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1、身心感觉到良好;2、智力表现正常;3、情绪表现稳定协调;4、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5、自我意识有较高水平;6、人格和谐振健全;7、人际关系良好;8、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9、热爱生活和工作,与现实保持良好接触;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和角色要求。

(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1、主张少欲清心;2、强调养性培德;3、主张乐观自足;4、强调情绪平稳;5、主张自我约束;6、强调人际关系;7、主张自知知人;8、强调自我发展(三)我国当代学者的心理健康观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的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这类观点的共同点是:相对性

二、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正确理解和运用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标准应注意的问题:1、标准的相对性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2、整体的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而不仅仅看一时一事的反映。3、适应的积极性消极的适应是指个体被动地适应环境;而积极的适应则是指个体一边调整自我的需求,一边试图改变环境的条件,改造环境。

4、动态的平衡性心理健康并不是绝对的、静止的平衡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不应该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这并不是心理健康。5、层次的高低性心理发展的实质就是由心理追求(不平衡)——实现追求(达到平衡)——环境刺激产生新的追求(新的不平衡)——实现新的追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一个心理健康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第二章专技人员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心理问题分为四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第一节专技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一、虚荣心虚荣心是为了达到吸引周围人的注意的效果虚荣心与功名心的区别: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心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虚荣心是通过炫耀、显示、卖弄等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荣誉和地位。

爱慕虚荣的人多半为外向型、冲动型、反复善变、做作,具有浓厚、强烈的情感反应,装腔作势,缺乏真实情感,待人处世突出自我,浮躁不安。二、攀比心理攀比是一把刺向自己心灵深处的利剑,对人对己毫无益处,伤害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攀比,或许是人的一种天性,联想的天性。

三、猜疑心理现实生活中猜疑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导至人作茧自缚,思路封闭,影响了正常思维。猜疑是建立在猜测的基础上的,这种猜测往往缺乏事实根据,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逻辑地去推测,怀疑别人的言行。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会绑住我们的思路,使我们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远离社会,失去自我。

四、悲观主义悲观是人对自己言行不满而产生的一种不安情绪,它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指责,自我的不安全感和对未来害怕的几种心理活动的混合物。容易悲观的人心地善良,洁身自好,容易在处理事务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人人都会有悲观,它是人类进步的校正器,但极端的悲观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调整。改变悲观心理的一个办法是,避免老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应突出自己的优势,重视自己的优势。

五、自卑心理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的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瞧不起则不愿和别人来往,只想与人疏远,缺少朋友,甚至自责,自罪,做事缺乏信心,没有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希望健康的人如果想防治早衰,就应摒弃自卑心理,客观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热爱自我,树立起生活的勇气。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

六、恐惧心理人类向来就受到“威胁”的训练,以害怕响应威胁是生存之道。也就是说,心存一点点有益健康,、害怕的心理加剧到某种程度或变质的时候,就会变成病态了。正常的恐惧心理可以训练我们应对真正的威胁。七、逃避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人或心理健康的人,能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和行为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怨天尤人。人难免会犯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信誉,并且有助于自我完善。

八、嫉妒心理嫉妒心理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伤害最严重的,可以称得上是心灵上的恶性肿瘤。嫉妒心理主要特征:1、争强好胜;

2、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对自己的现状不满,爱发牢骚,自我评价低,老感到不如别人;4、自恃自己的条件好,希望别人不如自己,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越感;5、感到别人的存在对自己构成了威胁。嫉妒心理是一种突出自我的表现,无论什么,首先考虑到是自身的得失;嫉妒心理往往是由于误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

九、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人性中一处扭曲的心理死结;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报复心理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有报复念头时应该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

十、挫折心理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众多的挫折;挫折和失败,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不经磨炼不成才,不经坎坷修不成正果;一切挫折和失败,都是为崛起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思考和契机;在挫折和失败中自强不息,这是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的条件之一。

十一、浮躁心理

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目性相互交织的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知己知彼,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改革需要有开拓、创新、竞争的意识,但是也要有持之以恒、任劳任怨的务实精神。

十二、完美主义心理追求完美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优秀的品质,但是如果对己、对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的话,就脱离了现实,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完美主义者的表现:1、对自己要求苛刻;2、对他人要求严格、挑剔、不留情面;3、善于发现问题;4、固执己见;5、自律性很强,喜欢发号施令;6、常常感到焦虑、紧张、不满;7、完美主义者易患洁癖等强迫症。

完美主义者的心理特征:1、追求完美;2、自尊心脆弱;3、自视甚高;4、控制欲极强;5、有帮助别人的想法;6、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

第二节专技人员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专业技术人群的心理压力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来自生活环境、社会变迁、经济环境、技术革新的要求、竞争程度和社会对职业的期望等几大因素。一、工作压力;二、经济状况;三、政治体制;四、科技进步;五、感情与家庭的变故;六、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第三章塑造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人格第一节什么是人格一、人格的研究及界定在伦理学上,人格指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有时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在法律上,人格是指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在国外,“人格“一词有时还有容貌仪表,给人印象的意思;

人格定义的基本相同点:1、人格,也称个性;2、人格既包括内在的特征,也包括外在的特征;3、人格是指人的心理的整体,而不是指个别特点和个别部分;4、这个整体是各种因素、各种特征的整合归化,而不是简单的相加或混合。人格在心理学上的定义:人格,也称个性,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在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

心理学对人格的界定可归纳为五种类型:1、总和式定义——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2、整合式定义——强调人格组织性与整合性;(这一观点具有代表性)3、层次性定义——人格不仅是有组织的,而且这种组织是有层次的;(四层: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4、适应性定义——人格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5、区别性定义——人格即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二、人格的综合规定性及其意义在现代人格研究中,人格被界定为做人的根本之路。它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包含有人的各种心理要素,并能根据客观条件变化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行为和外部行为的统一,来体现个人特色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人格的规定性是一种综合的规定性,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道德、潜在能力等方面的总和。人格的核心意义是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和,表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而人格首先是个性化问题,同时又具有群属特征。

人格的内涵:1、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并求发展,展示并实现自我生存意义的模式,内含着个体对人生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实践,即强调主体的深刻理解和自觉认同,尤其关注其外化行为的轨迹和成果。2、在心理和生理两大因素体系里,心理因素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不仅被动地承受生理因素,而且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条件,调整、优化生理因素,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超越生理因素,形成对心理因素的高度统一和巨大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重大问题的积极行动。3、教育在人格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不仅要继承先天因素,适应外在环境,而且能够有效地干预环境,发展后天因素,在社会与个体的双向运动中不断地调整自我,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从而提高个体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第二节人格的特征一、人格的特征1、社会性:人格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系统主要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决定的。2、整体性:人格表现党人的整个精神面貌中,它的各种心理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机械地联合在一起,而是一个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完整性。3、稳定性: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质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只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质才能算是他的人格特质。4、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独特的人格。

5、可塑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6、倾向性人格的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其特征,其主要包括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7、层次性人格塑造的结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人格的个性能否与周围社会环境相适应,划分为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第二层次是以个性是否稳定,同一,划分为成熟人格和不成熟人格;第三层次是以个性的外在行为在社会中作用,划分为良好人格和恶劣人格。

3、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关系两者并不排斥;人格既然是在个体生活历程中形成,当然也可随个体生活历程而改变。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人格各个因子有着不同的结合,人格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一成不变地以同一种模式表现出来,而是一种情况下显示着人格模式的某一侧面,在另一种情况下显示其另一侧面,4、他控性和自控性的关系

从人格的发展和客观的角度来看,人格首先受制于外界环境。在人格基本形成后,个体在“自我塑造”方面也并非完全无能为力,而是可以改变的。

二、人格特征间的关系1、社会性和生物性的关系外界是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也是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就决定了人格的自然性、生物性。2、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个性总是一个人所特有而不为别人所有的基本精神面貌,独特性是它的基本标志之一;但是,人格差异主要是指每个人的人格整体的差异,人格整体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完全存在差异。第三节怎样塑造健康人格一、健康的人格包括四个方面:

1、须有工作,且能把个人潜能从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同时他常能在工作得到满足感,且乐于工作;2、须有朋友,乐于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多于反面的;3、须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并进而有悦纳自己的态度,愿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对于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不会抱怨;4、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能作出健全的有效的适应,对生活中的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不逃避。

二、健康人格的标准:1、其内部心理和谐发展;2、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3、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4、能面对并正视现实,不逃避;5、能协调、控制情绪,心情良好;6、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7、有社会有责任感;8、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三、塑造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人格塑造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人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这个国家是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推动力。1、现代科学意识的陶冶;2、正当竞争意识的确立;3、超前创新意识的激发;4、全面开放意识的加强;5、民主法制观念的强化;6、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7、合理需求意识的调整;第四章专业技术人员应对挫折的能力

第一节挫折概述一、挫折的含义:挫折泛指人们的行为受阻、事情进展不顺利。社会心理学上指个体在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及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时的情绪状态。

专业技术人员的挫折相对来说也更普遍,小至一个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或一个良好的建议被领导否决,大到工作出现失误,或者难以晋升等。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客观因素即外在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的影响,包括各种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以及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遭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习惯、风俗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挫折。此外,还应包括管理方式的不妥,教育方法的不当,以及缺乏良好的设施等。2、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生理因素的影响——指个体的身体、容貌、健康情况、生理缺陷等生理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心理因素的影响:自我估计不当;抱负水平过高;动机冲突而引发挫折。

三、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个体对挫折容忍力的高低主要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1、生理条件;2、心理状态;3、生活阅历;4、个体需要与动机的强烈程度;5、个体的抱负期望水平;在现实生活中,造成挫折的原因并不只是一个方面,而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关系上,个体思想动机的冲突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也会产生挫折。由于个人的素质不同,甚至基本素质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也会有不同的挫折感受。第二节挫折对心理的影响一、挫折对人心理发展的双重影响1、积极方面增强个体的适应性;增强个体的认知力;增强个体的忍耐力;增强个体的驱动力。2、消极方面影响个体实现目标的积极性;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降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减弱个体自我控制能力,产生行为偏差;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身体健康。

二、心理防御机制与个体感到挫折时的行为表现反应人在遭受挫折时,在不知不觉中,以某种方式,调整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防卫功能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能力、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具体表现的十种方式:侵犯;固执;退化;逆反;文饰;否认;投射;表同;替代;反向作用;

三、专业技术人员遭受挫折的基本类型及原因分析(一)专技人员的挫折类型我国专技人员,尤其是中初级的,平常所遭到的挫折主要类型:事业挫折型——由于个人事业不发达,成功需要无法满足而形成的挫折感,这是专技人员最大的挫折。人际关系型——由于了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而带来的挫折;生活型——由于物质匮乏或生活变故而带来的挫折;心源型——从实质上讲,所有的挫折都是“心源性”的,但和前几类挫折不同的是,引起心源性挫折的因素更多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因素,是当事者“想当然”的挫折。

(二)专技人员挫折的原因分析1、组织因素:领导不当;人际关系不良;内部利益分配不公;制度不健全;2、个人因素:生理条件的限制;个人素质的欠缺;个人期望值过高;个人目标冲突;个人对挫折的容忍力;四、专技人员预防和战胜挫折专技人员应努力做到,一方面要尽可能消除引起挫折的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另一方面,当遇到挫折时,应提高对挫折的容忍力,努力保持理智,采取合理的心理防卫方式,增加建设性行为,消除破坏性行为,尽力减少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专技人员预防和战胜挫折:

1、提高认知水平,做好心理准备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在正视挫折的基础上,对挫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2、客观评价自我,确立相应抱负个体应努力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发挥和创造优势,确立与自己的特点和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抱负水平,减少挫折的发生。3、创设挫折情境,增强承受力4、正确归因,积极应对:冷静分析,正确归因;及时调整,以利再战;积极转化;合理宣泄

第三节应对挫折的自我调节一、自我调节概述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受到环境的作用而促进原有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创新,以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自我调节是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而实现的,任何自我调节活动,必然要有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参与其中。

应对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生理因素;2、过去受挫折的经验;3、对挫折的知觉判断;4、预见性高低;5、其他个人素质,包括价值观、世界观、性格、兴趣、意志、耐心等,都与能力相关。

二、自我调节的原则加强自我调适,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对待挫折的方法。1、在认知上——树立起挫折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观念,要以平常心对待它;要正确对待“失败”;2、在态度上——遇到挫折时,不要逃避责任,重要的是要发现障碍或困难所在,谋求补救措施;客观而冷静的分析3、在行动上——修订自己的目标;制定有效的调查措施;

三、自我调节的方法1、正确认识挫折;2、正确认识和接受自己;3、改变不合理观念;4、有意识地接受挫折锻炼;5、加强修养,勇于实践;6、优化自身人格品质;7、挫折应对妙招: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信任他人,伸出求助之手;降低对自己的期望;用心建立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允许自己一时无能和笨拙;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从小处做起;培养你的幽默感;自我暗示法;优势比较法;第五章专业技人员克服自我的不良情绪

本章要点:情绪是人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体验。本章主要介绍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困惑,情绪困惑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在情绪困惑面前,如何进行心理调适。第一节了解自我情绪变化一、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

情绪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行为的一种体验。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

二、情绪的特征1、两极性

情绪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同一情绪可以表现出对立的两种效应;2、情景性情绪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3、感染性情绪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

三、情绪的种类1、情绪的分类:①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快乐是一种追求并达到目的时所产生的满足体验;愤怒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景时所产生的体验;悲哀是在失去心爱的对象或愿望破灭、理想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体验;复合情绪: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情绪;与欣赏有关的情绪;

②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衡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2、提高情绪自我觉察力的五种态度:①首先要愿意观察自己的情绪;②愿意诚实面对自己的情绪;③问自己四个问题——1、我现在是什么状态?2、是不良的情绪,原因是什么?3、这种情绪有什么消极后果?4、应该如何控制?④给自己和别人应有的情绪空间;⑤替自己找一个安静定心的方法。

3、认识自我情绪的四种方法:记录法、反思法、恳谈法、测试法第二节专技人员常见的情绪困扰一、专技人员常见的情绪困扰类型:焦虑——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某种模糊的威胁利诱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忧郁——当个体种感到无力应对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冷漠——个体的一种对人对事不关心的消极情绪验;易怒——当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悖时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嫉妒——看见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而产生恼怒的情绪体验;厌倦——常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哀声叹气,感觉活得累,丧失广泛的兴趣,与人交往缺乏热情,逢人好发牢骚,对别人的喜怒哀乐缺乏共鸣,长期压抑会导致心理疾病。孤独——指个人的交往动机、合群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失落的内心体验;人际关系紧张——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孤立独行与“人缘”不好。消沉——一种极其消极的情绪。

二、专技人员情绪困扰产生的原因

1、外部原因:一些单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尽完善,使专技人员的情绪恶化。2、内部原因:由于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天生的气质不同,习惯的行为反应、经历的社会化过程不同,情绪方面的经验也会有所差异。三、情绪困扰对专技人员的影响1、对工作的影响;2、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第三节专技人员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一、情绪调适的五个阶段1、情绪选择阶段——此阶段你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来控制情绪;2、情绪修补阶段——当你所选择的情景并不理想时,可在此阶段作出修改;3、注意分配阶段——可将你的注意转到其他事情上来控制情绪;4、认知改变阶段——它是指当情境基本稳定,改变已经不大可能,而你仍可通过将情境赋予不同的意义而控制情绪;5、行为调控阶段——它与前四个阶段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前四个阶段都是在行为的冲动产生之前进行调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疏导”,而最后一个阶段性是指在行动的冲动已经产生后对这种冲动的调节。

二、情绪调适的方法1、数颜色法;2、情绪日记法;3、不逃避现实法;4、暗示调节法;5、经常运动;6、音乐缓解法;7、合理饮食;8、睡眠充足;9、亲近自然;10、自我平衡法;11、疏导宣泄法。第六章专技人员如何远离心理障碍本章要点:心理障碍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的不适应。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第一节心理障碍的概念及其判别一、心理障碍的概念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是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二、心理障碍(异常)的表现——按其程度和表现1、严重的心理异常;2、轻度的心理异常;3、心身障碍;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

三、心理障碍的判别1、个人经验标准;2、社会适应标准;3、统计学标准;4、症状与病因学标准;第二节专技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及预防一、专技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表现1、自负;2、、忌妒;3、多疑;4、自卑;5、干涉;6、羞怯;7、敌视;

二、专技人员常见的心理障碍的种类1、抑郁症;2、社交恐惧症;3、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动作(行为);4、焦虑症;5、疑病症;6、神经衰弱。三、专技人员心理障碍的预防1、预防的内容①心因性障碍的预防②人格障碍的预防:早期培养良好的性格;注重家庭环境的营造;早期发现;③躯体性心理障碍的预防: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加强机体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以减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的发生;注意劳动防护,以减少像汞、铅、锰、苯、一氧化碳以及某些农药、化肥、油漆等所致的急、慢性中毒性心理障碍的发生;防止交通及其他外伤事故,以防外伤性心理障碍的发生;④不明原因的心理疾病的预防。

专技人员心理障碍的预防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病因学预防。旨在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第二,补充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和良好的预防,防止复发;第三,预防疾病的恶化。旨在做好已患病者的康复工作,减少疾病导致的能力丧失。

2、专技人员心理障碍的预防方法: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②对自己的期望不宜过高;③学会自我调控情绪;④主动进行人际交往;⑤加强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⑥注意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⑦加强心理教育;⑧加强心理咨询;⑨加强心理治疗。第三节专技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一、心理咨询的概念及其作用1、心理咨询的概念询问、商议、建议、忠告和给人以帮助的意思;2、心理咨询的作用①建立新的人际关系;②认识内部冲突;③纠正错误观念;④深化求助者的自我认识;⑤学会面对现实;⑥增加心理自由度;⑦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动;

二、正确认识心理咨询1、专技人员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2、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患心理疾病;3、患有心理疾病并不可耻,不能歧视或鄙视心理疾病患者;4、要相信心理疾病是可以治好的。不必害怕和恐惧;三、常用的心理咨询方式1、门诊心理咨询;2、信函咨询;3、电话心理咨询;4、专题心理咨询;5、访问咨询;6、现场心理咨询;7、互联网心理咨询;

四、心理治疗1、心理治疗的历史2、心理治疗的必要性心理治疗是通过改变人的心理状态达到两个目的——影响患病身体的病理过程,促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促使自己能够较好地调节从外部世界传递进来的信息,使自己和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3、心理治疗的方法与适用症状①精神分析疗法;②认知疗法;③行为疗法;④支持性心理疗法;⑤生物反馈疗法;⑥家庭疗法;⑦森田疗法。第七章专技人员如何面对职业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压力的概念:是外界给予内在心理的,无法消除或摆脱的一种压迫感,伴随着情境而产生的压力,带有高度自动化的特点。第一节职业心理压力源1、压力源的几个来源:环境的刺激;身体的生理适应机制自己的思想;2、压力源的特征:不可控制;不确定性;挑战极限;如何去认知压力源:首先压力源来自自身;压力源是自找的;压力源是因习惯而来;第二节职业心理压力源职业心理压力源:1、工作负荷;2、人际关系;3、工作与家庭的冲突;4、管理角色;5、个人责任;6、日常烦恼;7、职业发展;8、角色的冲突;9、工作中的不能自主;10、组织的氛围;11、角色的模糊;第三节专技人员职业心理压力与健康的问题

职业心理压力引起的应激反应的两种特性:

1、有利于健康的;2、导致疾病的职业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要大于正面影响。第四节专业技术人员如何应对职业心理压力1、学会休闲,缓解压力;2、学会放松,以退为进;(四点建议:(1)随时保持轻松;(2)尽量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3)在身心舒适的情况下工作;(4)还要学会力争每天都内省自身。)3、学会倾诉,减轻压力;

4、保持弹性,适应变化;5、学会快乐,战胜压力;第八章专技人员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本章要点: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帮助专技人员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建设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就可以将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专技人员队伍素质。

专技人员心理保健的主要途径和方法:1、心理调适,适于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不适和轻度的心理障碍,可由个体自行完成;2、心理咨询,适于在心理发展过程所遇到的轻、中度的心理障碍,应由单位、社会的心理医生进行;3、心理治疗,适于重度的心理障碍和各种程度的心理疾病,要由医院的专科医生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乃至适当药疗等手段进行。第一节,健全自我心理防卫机制一、合理变通①回避——回避刺激转换大脑兴奋灶,眼不见心不烦;②淡化——改变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减少关注,反倒自然;③文饰——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心理,甜柠檬效应;④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模看成岭侧成峰;⑤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转念一想豁然开朗;⑥换位——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山不过来,我就过去;⑦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⑧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识固着,化悲痛为力量,把挫折变成财富;

二、合理宣泄常见的合理宣泄方法:1、倾诉;2、诉诸文字;3、大哭一声;4、纵情一笑;5、劳己筋骨;第二节强化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组成: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支持体系;非政府组织提供的社会支持体系;以业缘、亲缘、寺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关系系统;

社会心理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社会心理支持,包括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援助和社会求助网络的服务;

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感受到的来自家庭、亲友和职场等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帮助,获得被支持、被尊重、被理解的体验。

一、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①营造和谐的共事环境,要求形成尊重个性的心理势;②营造和谐的职场人际关系,要求建立换位思考心理场;③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要求建立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

二、健全必要的咨询系统①在各级行政学院和党校培训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②利用各种媒体信息传播便捷的优势,为专技人员开辟心理健康网页或专栏;③定期组织“心检”,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寻求解决的办法;④对专技人员心理障碍的易感群体,各级组织要注意及时提供精神支持,满足其心理过渡时期被尊重、被理解、被同情的需要,提供积极有效的心理治疗,帮助其顺利克服心理危机。第三节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区别:性质任务不同;主客体关系不同;理论依据不同;原则方法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心理咨询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第四节重视心理休闲心理休闲的概念:缓解紧张,它是一种精神状态。心理休闲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