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_第1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_第2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_第3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_第4页
品德与社会课程实用标准测精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word8/8word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51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根底,以〔〕为核心、促进〔〕的综合课程。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4、品德与社会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5、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以〔〕为根底,注重学生在〔〕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提高〔〕能力,开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二、判断题〔共20分,每一小题4分〕1、品德课程的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展有意义的建构过程,儿童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强调儿童的自评、互评等方式和家长以与其它有关人员的参与。〔〕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评价应全部量化。〔〕3、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遇教育于活动之中。〔〕4、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5、品德与社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开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展比拟与分等。〔〕三、简答题:〔共29分〕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根本理念是什么?〔14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15分〕答案:一1、学生生活、螺旋上升、学生社会性开展2、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3、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学生良好品德形成4、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5、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社会关系、主动学习6、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社会环境、社会生活、社会活动、学生社会生活7、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8、个性品质、社会性、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爱心、责任心、良好品德9、多主体、开放性、学生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社会参与评价10、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价、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二、判断题1、√2、×3、√4、√5、×三、简答1、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2〕学生的生活与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根底。〔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2、答:〔1〕综合性〔2〕实践性〔3〕开放性3、答:〔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充实教学内容〔五〕拓展教学空间4、答:〔一〕教师把品德课上成讲授课、吞图说话课、手工课、表演课、自由游戏课等。〔二〕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教师活动表现为既定程序的再现与教师忙于催促、转化、统领。〔三〕过于关注教材,而忽略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四〕缺乏与时总结与反思。四、论述答题要点:品德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是:注重形式、无视实质、缺乏实效。存在的问题:实际不当、分组不科学、规如此不明、时间不足、评价不全。对策: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2011版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根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开展的〔〕。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型综程D.生活课程2.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A.帮助学生养成根本文明行为,遵守纪律B.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C.引导儿童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D.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3.品德与生活课程注重对儿童安全行为的指导,“祝你平安〞主题中设置了学打求助的活动,其中交通事故报警是()。A.110B.122C119D.1204、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请问一条主线指以〔〕为主线。A、学生的生活B、学生的开展C、学生的体验D、学生的实践5.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A.彝族B.布依族C.傣族D.蒙古族6.“将垃圾分类〞是主题“美,就这么简单〞中的一个操作性活动,其目的是激励学生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与的事,如下〔〕是可回收的垃圾A.霉变食品碎玻璃片B.废弃衣服,废弃电池C.报纸矿泉水瓶D.烟头建筑垃圾7、在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能够独立购置简单物品,文明购物,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这个教学内容时,一位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独立去商场购置东西,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设计表现了本课程〔〕的根本特征。A、实践性B、开放性C、活动性D、综合性8.唐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是〔〕一种“插茱萸,除恶气〞的传统习俗。A.端午节B.中秋节C.重阳节D.清明节9.品德与生活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开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品德开展与〔〕。A.生活质量的提高B.生活能力提升C.生活品质的提升D.生活能力10.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A.感受B.感情C.感悟D.感想二、简答题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回答如下问题: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分别有哪些?〔6分〕2〕试就其中一种活动形式举例说明。〔4分〕2、请简要介绍品德课程开放性具体包括哪些方面的开放?〔10分〕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性质、核心是什么?〔10分〕三、教学活动设计〔试着运用《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我为家人添欢乐〞或“可爱的动物〞的教学设计。〕要求:活动设计的目标准确,能很好地表达教材意图,活动设计过程清晰,表现新课程的理念等。一、BDBBCCACBC二、1、〔1〕答:品德与生活课程常用的教学形式有:A: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B: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2〕答:(略)2、答:开放性具体包括了以下几方面:教材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内容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形式的开放性。教学活动时间、场所、人员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3、答:性质:〔1〕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儿童的生活为根底,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性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根底、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开展的综合课程。核心:(1)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2)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三、答:(略)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1.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根底,促进学生〔〕和〔〕的综合课程。2、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和〔〕。3、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4、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根底。5、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是一个结构体,分目标是由〔〕、行为与习惯、〔〕、〔〕四个层面整合。6、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评价、〔〕评价、〔〕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展评价。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6分〕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A.教材编写B.教学设计C.教学质量D.教材选定2.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和其他的实践活动。A.参观B.调查C.游戏D.课堂学习3.作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为主。A.家庭生活B.主体活动C.主观意志D.直接参与4.〔〕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局部。A.课程目标B.课程理念C.内容标准D.实施建议5.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中具体的依据是〔〕。A.内容标准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课程理念6.新一轮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将实现课程的〔〕作为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A.活动性B.综合化C.学科化D.实践性7.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文化教育、〔〕等教育领域有机地整合成一门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A.家庭教育B.科学教育C.实践教育D.心理教育8.《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内容是最能表现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要求。A.健康、安全地生活B.愉快、积极地生活C.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D.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三、专业知识1、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请将下面几位历史名人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8分)李白李时珍李广李清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